在孔门宝典《论语》中,孔丘对提出缩短守孝期为一年的宰予斥骂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以此看来,第一,孔丘是知道守孝三年的礼的;第二孔丘是口头大力宣扬的。那么第三,孔丘自己执行了么?
按照孔丘拥趸们记录的孔子年表,孔丘生3岁(元前549年,鲁襄公24年)而父叔梁纥卒,那时候他还小,不必苛责。孔丘17岁(元前535年,鲁昭公七年)拉扯他长大的寡母颜征在亡,这时候孔丘应该是尽孝道了。也就是说孔丘这三年,不但不能婚姻,而且不能喝酒赴宴参加各项娱乐活动,甚至不能出来做官和参加社会活动,应该在寡母的墓前搭个草棚、穿上孝衣、吃起素食。可是我们从孔子年表中发现,孔丘在19岁(元前533年,鲁昭公9年)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20岁(元前532年,鲁昭公10年)亓官氏生子孔鲤。问题就来了,孔丘在三年之中是娶妻生子一样儿都不没有耽误,没有“居处不安”。鉴于至今没有找到其戴绿帽子的任何记载,足见其周公之礼是行得卓有成效,看不出有什么悲戚。
或者有人要为孔丘辩护,说这门亲事是早就谈下的,结婚属于借孝。但是借孝当在百日之内,且也不符合孔丘的诛心之论。古人结婚虽然没有恋爱期一说,但是也是有媒妁之言和繁琐的程序。亓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官职名称,专门掌管笄礼的官,可见亓官一族,可不是平民草根,乃是标准的贵族。而当时孔丘还没有什么名气,根本不入士流。就在他17岁那年(请注意是他母亲去世的那年,但愿是在他老妈死之前),他腆着脸去参加季氏专门招待士的宴会,结果被阳虎先生给赶了出来。要攀上这个标准贵族的亲戚,可是要花一番功夫的。所以说,孔丘在18岁的时候,也根本就没有闲着,在忙着找对象。
结合这点,我们倒很容易推出孔丘为什么对他死去多年的老爹叔梁纥情有独钟。要知道孔丘十七年都没有问出父亲的具体情况,直到他母亲死后,才从邻人那里打听到,而且他母亲以妾的身份合葬,也是不合乎礼的,至少没有叔梁纥正妻施氏合葬的记载。可以推演,具体的情况是这样的:孔丘17岁受到阳虎“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的抢白后,认识到自己需要具有贵族的血统,于是有了后来的寻父、联姻。
孔丘与其说是尽孝,不如说是作秀,攀附贵族抱大腿而已。不然何以没有他对寡母孝道的任何记载?当然,孔丘的努力也随后取得了回报,在他20岁那年终于得到了管理仓库的差事,算是步入了管理阶层。
这就是孔丘立于国家博物馆门前的理由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