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感性感性
-----读《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
人民日报近日刊文《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能有这样题目的文章出现,最起码从感性认识上来讲,中国现在面临着一个是否公正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上感性认识是这样解释的: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觉直觉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是低级阶段。要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必须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这样解释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响当当的任理轩要理性看待一个问题,当然相当相当理性了,不过在认识的这个高级阶段——理性认识前,是不是应该有个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或者立场什么的概念呢?
1. 文章中讲到:“虽然千百年来人们都在追求社会公正,但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存在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社会里,真正的社会公正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在推翻了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社会里,社会公正的实现才具有现实可能性。”目前来讲大多数中国人认为社会不公正,且你的文章的题目和内容都是在说目前很长的阶段里不会实现社会公正,那是不是可以认为我们国家目前是存在着阶级、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社会?如果我们的社会目前极不公正,是不是表明我们国家存在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呢?
2. 文章中讲到:“社会公正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抽象概念,而是随着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社会公正一定应该有其抽象的概念,也有其具体表现的形式,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公正的形式会不断变化,而抽象意义上的公正----公平正直,没有偏私(现代汉语词典),难道会不存在吗?难道会在社会发展中变成相反的吗?
3. 文章中讲到:“社会公正是相对的。千百年来的历史证明,社会公正总是相对的,绝对的社会公正虽然美好,但难以企及。”为什么要把相对和绝对对立?所有相对都是绝对中的相对,所有绝对也都是相对中的绝对,相对和绝对即对立也统一,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同时存在。把他们简单的对立起来,好吗!,那是个难以企及的东西,追也追不上,就这样吧,老百姓!。这就是“流氓有文化”的典型表现,凭借所谓“知识”骗人。我还想说:千百年来的历史证明,人类的历史就是在人们不断追求公正的脚印中前进的。
4. 文章中讲到:“看待社会公正问题,应防止落入平均主义这种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颇具诱惑力的窠臼中。虽然平均主义在某些领域是适用的,但若将其推广到所有领域尤其是分配领域,否认人的差别而要求平均分享一切,最终只会扼制人的积极性,扼杀社会发展的活力,不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公正,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但不是要否认差别、消灭差距,而是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将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进而充分挖掘每个社会成员的潜力,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贼不打三年自招,着重点、落脚点——分配领域。我不否认人的差别,具体的人在智力、知识、精神、体力、经验方面是不同的,但再不同,也不至于在分配上有如此巨大的差别,一个具体的人脱离了人群能有多大成就?人类社会发展成果本身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再者,真正对人类社会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作出贡献的人也不一定愿意这样的分配。我不明白在这里为什么不强调人的社会属性的差别?那些获得巨大财富的人,有多少是因为智力、知识、精神、体力、经验的差别获得的?
5. 文章中讲到:“社会公正是具体的。社会公正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权利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各种义务合理承担,但具体如何分配与承担才是合理的,在具体的领域又有具体的内涵和具体的标准。比如,在经济领域讲社会公正,主要是讲等价交换、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在社会领域讲社会公正,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保障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需求。我们不能将经济领域的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甚至优胜劣汰原则简单套用到社会领域,无视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需求。所以,不注意具体领域、具体人群、具体问题的区别,简单套用抽象的社会公正概念,往往容易导致认识上的偏差。”公正是个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产生、相互依赖存在于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怎么能割裂呢?难道就没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思想方面的东西?将其割裂无非是想偏私一下,具体领域、具体人群,什么意思嘛,不就是说你吃特供,我们吃转基因吗!
6. 文章中讲到:“——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自主选择的程度大大提高,个人的能力素质对个人的成功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扪心自问,是这样吗?看一看招生、招公务员、招工(国企)、参军、提升干部等,是老百姓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吗?还是权贵们游刃有余的同时多了个生财之道?漏到百姓手里的顶多是个生存机会,敢奢谈发展机会?自主是积极的自主,还是消极的自主?人不能够离开生产资料,这是物对人的限制,没有生产资料能自主吗?有多少人的自主选择的背后是无奈、屈辱、鲜血?自杀也是自主的!个人的能力素质对个人的成功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能力素质也是不断在经历中培养的,起初差别也许不大,机会经历不同,差别就会越来越大,机会从哪里来呢?是这个公正的社会吗?
7. 文章中讲到:“社会流动逐步畅通,社会成员不再简单地被划分为干部、工人以及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等身份。尤其是城乡壁垒逐步打破,城乡之间的流动更加顺畅,广大农民可以进入城市谋生甚至可以转变为市民”我倒记得原来干部和工人之间是可以流动的,而且是通常的,现在有吗?“城乡之间的流动更加顺畅,广大农民可以进入城市谋生甚至可以转变为市民”,还用了“甚至”这个词,可见你的文章真是闭门造车出来的!现实是农民转居民可以,你转成个农民试试?
8. 文章中讲到:“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由此带来的社会不公问题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反腐倡廉的任务十分艰巨;等等。”也找不到个新词,老是体制机制不完善,党的纪律、国家法律、行政纪律还不多吗?纪委、监察局、预防腐败局、检察院、人大、政协机构还不多吗?配备的人员还少吗?消耗的经费还不够吗?那个没有毛主席时候多?
9. 文章中讲到:“比如,由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无法彻底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所以也就难以实现它们之间的完全公正”。我想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因为客观因素无法消除,但凝结在产品中的无差别劳动是没有差别的。明知其不公正,不是想办法解决,却为不公正找原因,还要找一个永远无法消除的原因,良心大大的坏了!
10. 文章中讲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阶段会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是同期世界水平的3倍多。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一经济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积聚一些矛盾,其中就包括社会公正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尤其是当前,我国进入人均GDP4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快速发展中积累的矛盾不断涌现,各个方面的挑战接踵而至。这是我国当前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征。在这样一个阶段,社会公正问题容易凸显。这也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拉美一些国家还因此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理论上特有的,拉美一些国家也实践过吗?
11. 文章中讲到:“比如,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致使我国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是当前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再如,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一些行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变为职工的高收入;个别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吃拿卡要、贪污受贿;等等。这些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引起的社会不公,虽然在经济社会转型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人们对之心里有些看法、嘴上有些怨言也是可以理解的。”资本表现为纸币,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方便交换的物,谁能从银行或股市弄来钱,就能够购买技术、劳动、管理组织生产,劳动、技术、管理在创造财富,在这里,技术与管理本质上也是劳动,所以财富是劳动创造的,资本是虚的名而已,即便这些银行和股市的钱,也是老百姓的钱。但现在,什么贡献没有的资本在分配中所得很多,而劳动所得却很少,公正吗?
“…….不考虑这一重要变量,得出的结论自然有所偏颇。..... 看不到这一点,得出的判断就不可能正确.”越来越不像人话,不说了。党性呢?为人民服务的党性呢?理性是站在党性上的理性,不是别的什么理性。任理轩,你太穷了,谈这个话题对你来说太奢侈了。
这篇文章满篇充斥着骗子的伎俩、强盗的蛮横、小偷的雕虫小技,对老百姓追求公正的藐视,今日之弱势群体恰恰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主导中国前进方向的洪流,三十年来虽然不断的遭受着自私、贪婪、享乐的旧思想的不断侵蚀,但历史和现实会告诉他们,必须从这样的旧思想中把自己解放出来,迎来崭新的社会主义!
任理轩这个名字不符合题意,叫个权理轩、贵理轩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