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博客说明】何新先生邮箱中收到这篇网友文章,何新读后,特此推荐:
让历史记住有关下岗的12个问题
:田嘉力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经济学家砸掉铁饭碗的鼓吹下,直接涉及数千万人(算上他们的配偶和子女则人数更多)的国企职工下岗运动,究竟是经验还是教训,是创举还是失误?现在下结论似乎为时过早,也许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能准确回答的问题。本文只是记录一些现象和观点,算是立此存照。一切留待历史评说。
【一】下岗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吗?
我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在工程技术领域里,任何事情要做之前先要进行可行性分析:有利条件、不利条件都有哪些,有几种方案可供选择,它们的利弊各是什么,各有胜算几成,成本如何,预后如何,有无隐患。等等。不搞清这些就仓促上马草率开工,是工程领域中的大忌。国企职工下岗这一涉及数千万人(算上他们的配偶和子女数字还要庞大得多)的重大举措,没有进行过可行性分析,也没有类似听证会之类的举措,就在官员的种种慷慨陈词中全面铺开了。
不下岗我们就走投无路了吗?历史注定我们必须搞下岗吗?下岗是最合理、最有效的办法吗?谁有权力决定让数千万职工下岗?
我们等待历史的裁决。
【二】为什么是政府官员首先提出下岗?
减少失业率、增加就业机会,是任何一届政府的责任,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以及改革开放的成败。奇怪的是,“下岗分流”这个口号不是由企业界提出来而是首先由政府官员提出的。站在企业的角度,实行下岗分流也许有自己充分的理由,而站在政府立场上则不但不能鼓吹反而要控制,必要时还要予以制裁。这是政府职能和责任所规定的。官员在此时似乎迷失了方向,忘记了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当成了企业的黑高参。
【三】造成大面积国企职工下岗,谁之错、谁之罪?
关于下岗原因,流行的解释是由于我们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资产结构不合理,所以职工下岗不可避免。可是,谁造成了产业结构不合理、资产结构不合理?在政企不分的年代,兴建什么厂,选址何处,投资多少,招工几人,安装什么设备,生产什么产品,销往哪里,价格定位,全都是政府行为。就是由于一些参与决策的官员不懂经济建设,盲目决策、瞎指挥,因此才导致了今天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资产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大面积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
谁来追究他们的责任?怎样追究?
【四】国企职工素质差所以才要下岗?
通过主流媒体传达给公众的信息是:下岗职工素质差,缺乏活力,被养懒了,养娇了,丧失了竞争的斗志,下岗职工是竞争中的失败者,是时代的弃儿,理应被淘汰,“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真是这样吗?
那些不懂经济建设,盲目决策、瞎指挥,导致了今天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资产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大面积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本应该为自己行为承担后果的官员,却轻飘飘地说一声“不找市长找市场”,一推六二五。到底是谁的素质差?
【五】官员给下岗工开的“药方”:擦皮鞋、当棒棒、卖苦力、自谋生计--- 是给百姓指路吗?
官员,还有主流媒体,告诉下岗工要改变就业观念,要解放思想。官员和媒体给下岗工开的“药方”是:擦皮鞋、当棒棒、卖苦力、自谋生计。而官员自己,官员的子女,以及媒体从业人员,没有一个愿意擦皮鞋、当棒棒、卖苦力、自谋生计。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官员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干嘛非得鼓动人家去干呢?
退一万步说,假如下岗职工全都解放了思想、改变了观念,全都去擦皮鞋、当棒棒、卖苦力、自谋生计,市场上岂能容纳和消化上千万人的失业大军?官员的“药方”显然是不负责任的乱讲,是愚弄老百姓的欺人之谈。
让一些与大机器生产相联系,掌握车、磨、铣、镗、钳、电等技术,熟练操作数控机床、精大稀设备的国企职工去擦皮鞋、当棒棒、卖苦力、自谋生计,乃至“返回乡村创业”,是值得歌颂的行为吗?是前进还是倒退?是“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吗?
【六】不减员就不能增效?
企业要增加效益,无非是开源和节流两大途径。减员可以减少工资支出,算是节流的招数。而国有企业可节之“流”正多,国企老总的“职务消费”就是一个无底洞。豪华办公室,豪华办公设备,坐豪车吃豪宴,出门住×星级以上宾馆,飞机轮船坐头等舱,甚至包机、包船,出入高档娱乐场所,除了(?)包小姐睡觉以外玩遍了所有的花头。这种“流”不但不节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其实,可以开源节流的办法很多,比如节能降耗,技术革新,改进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招待费和差旅费,合理调配资金,及时还贷,减少利息支出。加强工程预决算审计,节约工程费用。加大催款力度,降低债权风险。提高市场占有率,把蛋糕做大,以降低单件产品成本。等等。都是有效的办法。但是,无能的企业官僚们难以驾驭这些复杂的过程,又不敢承担风险,对这些平庸之辈,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官场老手来说,直接向下属职工开刀是最没有风险也是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办法。一旦政府官员提出“减员、下岗”的口号,国企老总立即成为最热情最积极的一群。
【七】为什么“两会”没有4050的代表?
去年“两会”期间,媒体津津乐道地告诉公众,在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中有多少“名人之后”,有多少院士,专家,有多少商界巨子,企业新贵,知名人士,社会贤达,却没有4050的代表,真正的下岗职工没有一个。话语权的不对称必然导致信息失真,根据失真信息制订的政策难免偏离现实。去年有消息说“中国已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不负责任的乱说达到何等程度。
【八】曾记否,古人说“一人向隅,满座不欢”
“世界大同”是近代思想先驱追求的目标,“解放全人类”是马克思的名言。其实,古人早就说过“一个向隅,满座不欢”的话。只要还有一个职工在下岗,我们的世界就不会完美,何况是一大批人(有近千万之巨)在下岗。官员的文治武功立即会打一个大大的折扣。面对官员的“政绩”,人们心里难免会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九】为什么“竞争”迅速成为下岗的帮凶?
竞争和淘汰是伴随下岗而走红的高频词汇。从政府官员到企业老总,甚至商场柜台组长,都在热心地鼓吹竞争和淘汰。仔细想想也很奇怪,我们的传统文化历来主张“泛爱众而亲仁”,为什么一夜之间对竞争和淘汰表现了如此高涨的热情?如今民众对竞争和淘汰的认同就象文革中批斗走资派一样的普及而广泛,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回顾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既有四大发明,唐诗宋词元曲,也有战乱频仍,屠戮剿杀,各民族各阶层之间相亲相爱如兄弟如手足,这样的时期真的少之又少。仇视和敌对,是隐伏在我们国民性中的沉疴。劳动力过剩、就业形势严峻,是导致竞争和淘汰的直接诱因,一经媒体鼓吹立即得到广泛响应,而且很快形成燎原之势,赤裸裸地演变为“丛林法则”。国民性的沉疴很容易被外因所激发,文革中批斗走资派是以“反修防修”为名义,如今的竞争和淘汰是以“改革”为名义,其同室操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则是一脉相承的。暗中助长并利用这类国民性的弱点,将其推向极致,这是官员们应该惭愧和反思的地方。
【十】从《宪法》修正案第三十三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再看下岗。
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中共中央修宪14条建议,并决定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议案。这14条建议中有人们普遍关心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等条款。《宪法》修正案第三十三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什么是人权呢?世界上第一个将“人权”具体化的人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他在1941年向国会递交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人具有以下八项不言自明的权利:一是从事有关工作和获得报酬的权利;二是挣得足以提供充足衣食和娱乐的收入的权利;三是一切农场主生产和销售产品足以保障自己和家庭在生活上过得去的权利;四是一切企业主,不分大小,在自由的环境中从事贸易,不受国内外垄断集团不公正竞争和控制的权利;五是一切家庭拥有体面的住宅的权利;六是享受充分的医疗照顾和机会获得并保持健康身体的权利;七是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八是获得良好的教育的权利。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人权”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不必照搬人家的人权观念,我们完全可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权观。在“人权”写入宪法之后重新审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十一】怎样估计下岗给整个民族造成的内伤?
在下岗分流,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分配制度,乃至现在正进行的国企“改制、重组”过程中,国企老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嗟咄之间就可以决定一个职工的命运,下岗既不必经过劳动仲裁,也不在法律规范之内。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职工为了保住一份工作不得不曲意迎合,不得不委屈求全,趋炎附势,人身依附,出卖色相乃至人格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缺乏一种道德规范,没有一种精神力量的统驭,导致中伤、排挤、倾轧,人性中各种邪恶的丑恶的行为沉渣泛起,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缺乏诚信,缺乏同情和关爱,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几乎不复存在。---这对我们民族的伤害、对国家元气的伤害,将是难以估量的。
【十二】重提补偿下岗职工以体现社会公正的话题
关于“补偿下岗职工体现社会公正”的意见,再次重申如下:
这里说的补偿不是指下岗以后领取的最低生活费,也不是进入再就业中心经受培训,以及‘一次性买断工龄’的那笔小额款子。我所说的补偿,是一个公正的社会对为了社会发展而做出牺牲,承受了改革的阵痛,代替时代而受难的下岗职工们,给予适当的回报,以示感谢。好比一艘因风暴而濒于沉没的轮船,为了保住大多数人的性命,先是往海里扔货物,然后,有一些同样是活生生的人,或者出于自愿,或者是被统一安排,一个一个地跳进了惊涛骇浪之中。轮船负荷减轻了因此没有沉没,大多数人的性命保住了。当风暴停歇之后,轮船拉响汽笛,直挂云帆济沧海,开足马力奔前程。这时候,那些在危急关头跳下大海的人,侥幸还没有被淹死,还在那里挣扎。船长、大副、二副、水手,以及乘客们,如果都是些高尚的人们,就应该立即地、毫不犹豫地,怀着虔诚的敬意,把这些殉难者迎上船来,献上食物,献上衣物,还有尊重和感谢。
我说的补偿,就是这个意思。
我所说的补偿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不是同情和怜悯,不是打发,不是春节前夕的慰问品和慰问金。而是体现社会公正的一种理智的规范的应该形成制度的运作,是对牺牲者的应有回报。在现阶段,是对下岗职工及其家人基本生活的支付,是对他们建立谋生手段的必要援助。在下一阶段,当社会进入全面小康,多数人成为“中产阶级”以后,社会应该一次性地帮助曾经下岗的职工进入“中产”行列,以示公正,以示良知,以示没有忘记。如果下岗职工已经过世,则应把社会的回报体现在他们的子女身上。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我们已经决心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那就要学会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则进行操作。就好比作生意,这一次生意你让我吃了亏,下一次生意你就得补偿我。公平合理,天经地义。没有人应该、也没有人必须白白地承担牺牲。那是只有在以权力开道、以行政命令铺路、用政治运动的方式办事时候才行得通的办法。如今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国企改革从一开始就没有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没有遵循市场规则运行,而是以国家权力强制推行,沿袭政治运动的某种模式,由上而下地贯下来。
--------------------------------------------------------------------------------
[转贴]失业职工的生态真相不容屏蔽
近几个月来,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各类主流媒体都不遗余力地宣传、歌颂三十年改革的光辉成就。但是在社会底层,我们非常容易看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象,特别是隐藏在城市表面的繁华背后,被社会完全遗忘的大量的城市“贫民窟”。我说的“贫民窟”,并不是一个法定的名称,而是指原国企职工的生活区。国企正常发展的时候,这些生活区,都是洋溢着欢乐、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花园式的职工住宅小区。后来,地方国企纷纷被私有化浪潮摧毁,这些企业核心优良资产被廉价卖掉,得到国企资产的新业主,一般会高价卖掉位于城区或城区边缘的土地使用权,另行在远郊低价购置土地使用权建设生产基地。遗留下来的原国企失业职工,这些真正一无所有的穷人,灰头土脸地生活在萧条冷落的原小区里,他们成天叹息着为基本的温饱而愁眉苦脸。
失业职工的劳动权利被残酷无情地剥夺了,他们有能力自立自强的大好时光都献给了国企建设,他们的悲惨境遇完全不是像有些人胡诌的那样,是因为懒惰或其他自身主观因素,而是因为他们做了国企私有化改制的牺牲品,或者如坊间所言,是因为他们成了国企私有化改革的革命对象,他们被革了命。
国企实施私有化改制的时候,他们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的沉默的羔羊,没有任何维权机制。所谓妥善安置职工,是一个弥天大谎。改制之后,大约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买断工龄”,其余内退,内退职工领取来自政府的每月约360元的“内退工资”(开始是200多元,后来增加了。各地可能有所区别)。“买断工龄”的职工,领取数额可怜的一点“经济补偿金”,就加入了失业大军。国企私有化改制就是这么“安置”职工的。是“安置”,还是遣散?我想傻子都会一看便知。
当然,还有大约百分之一二十的原职工,有可能在改制后的私有企业上班。但是,按照老百姓的说法,国企失业职工,没班上,苦;有班上,也苦。为什么上班也苦?私有企业对待职工,与国企判然有别,反差鲜明。原来的国企,虽然“主人翁”的政治地位逐步淡化,但还是比较尊重职工的,还是把人当人看的。国企领导班子比较懂得“职工的心,企业的根”的道理,比较懂得职工所说的“企业把我当人看,我把自己当牛使;企业把我当牛使,我把自己当人看”的道理。而国企私有化之后的民营企业,一般没有企业文化的概念,大多是拼命地尽一切可能从职工身上榨取剩余价值。原国企职工在改制私有的企业上班后,心灵的创伤是非常严重的:工资骤降;劳动时间大幅度增加,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完全没有人格尊严,像狗一样被使唤,随时被训斥辱骂,一旦还是像原来在国企那样加以申辩,就得卷铺盖走人,毫无通融余地。所以,原来很多人以为私有化之后,私有企业效率高,职工待遇肯定会比国企好,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原来那种臆想是一场梦。因此改制后在私企上班的人,很多大呼受骗。
各级政府在各种场合,都不否认这些失业职工曾经为国家建设作出的贡献。但是,总体上并没有足以改善他们处境的政策措施出台。并且,完全没有听见媒体或者有关部门改善他们处境的呼声。他们仿佛并不存在,或者说他们是一个异数,是一个另类的存在。涨工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合同法》保护职工权益等等,究竟有什么惠民政策与他们有关?他们是什么指望都没有的一个群体。没有任何政府部门把他们放在心里,甚至也不放在嘴上。他们被社会、被媒体、被时代,完完全全遗忘。和他们说起奔小康,他们听了都是哈哈大笑,仿佛那是几辈子也不可能达到的遥远目标,是比共产主义理想更难实现的遥远目标。
要知道,国企改制失业职工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群体。一般的说法,因为国企私有化改制而失业的职工,大约三千万人。这三千万人,差不多涉及到三千万个家庭,涉及的人数是一个天文数字,近乎上亿。这么大的一个群体,曾经长期拿低工资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一个群体,如今一切都被剥夺,生活朝不保夕,受到极不公平的“牺牲”,却始终无人关注,而且被社会欺凌侮辱,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吗?
国企失业职工被完完全全遗忘,其生态真相完全被屏蔽,被不理不睬,我想,其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很不全面):
(一)国企私有化改制,各地政府都是作为政绩来宣扬和向上级政府汇报的,每卖掉一个国企,就是“攻坚”成功的一项值得夸耀的政绩,不管卖出的价格高低,卖出就是胜利。至于原职工,想千方设百计为他们洗脑,加上改制方案上画一个大饼子:民营化之后,企业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会大增、用人数量必然增加、职工的生活水平必然大幅度增加等等。这样一个完全不可能兑现的不切实际的动人承诺的大饼子,让职工老老实实、不声不响地被宰割了,不闹事,就是成功,就是胜利。上报的时候,当然没有多少职工失业之说,只有安置多少职工的政绩。既然安置了,还会有什么职工失业?(媒体披露的失业率那么低,当然与他们被“安置”而不是失业有关。)所以,安置职工,实际上是一个偷天换日的说法,这种“安置法”很省事,但是造成了广大职工的灾难。
(二)改制之后,几乎所有的企业与原国企相比,净资产都会大幅度提高,都会扭亏为盈。很多人因此认为国企确实是机制僵化,一改就灵,一私就灵。这其实是一种假象,是一种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游戏。国企改制过程中,都会打包处理金融债务,一旦处理完了,债务没有了,则企业财务报表上的利息负担就没有了,故企业不再亏损。原本,一般国企之亏损,就是亏损的利息(只是数字,并没有亏损现金)。这种扭亏为盈,与产权机制全不相干。净资产也是一个道理。处理债务之后,资产负债率立马大幅度下降,当然净资产就增加了。我们经常看到媒体报道: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其实是私有化),国企的数量减少了,但是净资产却大幅度增加了,利润大幅度增加了,等等改革的“喜人成果”。其实是自欺欺人,而且容易误导决策层。但是,这个局外人并不明白的事实,迷惑了很多人,各地政府也大力宣传这个重大“改革成果”。这个“改革成果”,使各地政府乐不可支,哪里还会记得失业职工的痛苦。失业职工嘛,给点低保金就行啦,过春节的时候送点食油、大米就行啦。
(三)各地政府对于改革都是报喜不报忧,谁也不会也不愿理会失业职工的悲惨境遇,更不会让新闻媒体报道。主流媒体上连篇累牍的关于国企改制如何成功的报道,对于失业职工就是报道其中极个别的自立自强的幸运者的典型事迹的报道,没有政府部门、主流媒体关注他们普遍的真实生态。少量关于失业职工的报道,也是从党和政府如何关心的角度来报道的。媒体一致完全避而不见失业职工的真实生存状态,装聋作哑,熟视无睹,把一个涉及数千万家庭、巨大的结结实实存在于社会的“新闻”事实撂在一边,却醉心于追踪争抢歌星影星的花边新闻、绯闻琐事。
(四)政府部门的官员、新闻媒体的从业者,以及其他有话语权的群体,他们都是有权有势、收入可观而且不断涨工资的生活优越的群体,对于失业职工,一般是一种极其厌恶甚至于幸灾乐祸的心态,谁能为失业职工维权,为失业职工呼吁呢?他们不会的。一个个春风得意,享受着“盛世”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哪里会正眼瞧一下叫花子一样的失业职工。是啊,他们生活在天堂,怎么会理睬生活在地狱里的“人”呢(我打上引号,是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失业职工已经不是人了)?失业职工的生态和他们距离太遥远了——他们生活在十八层天堂,而失业职工生活在十八层地狱,当中隔着十八层天,还隔着十八层地,总共三十六层的天和地,他们又怎么能听得见失业职工的呐喊?又怎么能看见失业职工憔悴、菜色的面容和凄惶、无助的身影?也许,他们根本不相信,在如今GDP快速增长的中国,还会有这么一个一贫如洗的群体。在一家曾经拥有好几千名职工的原国有棉纺厂,我亲耳听到该厂改制私有化之后,处理遗留问题的几个人对我说,该厂失业职工,不少家庭一天就是吃一顿好一点的饭,所谓好一点,就是煮一顿米饭,炒一锅在蔬菜批发市场拾来的菜帮子。另一顿饭就是全家三口一人吃一个价格为五毛钱的馒头。我把这个真实的现象讲给记者朋友听,他说我拿他开涮,根本就不相信。
失业职工在国企私有化改制中作出的“牺牲”是巨大的,这种“牺牲”对于他们是致命的,是非常不公平的。而且,他们囿于年龄大、文凭低、技能单一等条件,除了极少数,一般人试图就业几乎不可能,只能备受穷困潦倒的煎熬,备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歧视与凌辱。他们的真实处境,远比一般人想象的恶劣得多。我熟悉的一些端庄大方的失业职工女子,三四十岁,如果稍加美容,就一定楚楚动人;如果投身某种“再就业”的行业,也会致富。但是她们在这个日益腐朽的社会,还坚守着传统道德,于是不但与小康无缘,而且连温饱都要发愁,其中的幸运者“享受”到了公益性岗位,便快乐地戴上了大口罩(还是有一点不好意思),操起了扫帚,在马路上就业了。一般,在失业职工眼中,这些脏而累且收入微薄的公益性岗位,不管多脏多累工资多低,都是香饽饽,都非常抢手。当然,众所周知,也有很多失业职工姐妹在寻找工作到处碰壁之后,在久经磨难之后,终于撑不住,在夜总会找到了另类岗位(不是说夜总会的工作都是另类岗位),找到了生存的出路。不必责备,她们也要活下去,也要养家糊口啊。
有心人可以注意到,近几年,国家已经注意到了企业退休职工的工资水平太低,每年都在提升。为什么注意到了?这与国企的一批知识分子干部的呼吁是有关的,他们的声音可以穿透阻隔,直达上层。我熟悉一家国企的一位高级工程师,和中央最高层一位首长是清华大学的同班同学,而他前几年退休时,工资才几百元。我还记得前两年,《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刊登了本报记者采写的上海国企退休职工工资太低应予关注的调查报告。要知道,退休职工工资虽然不高,不少人刚退休时就只有五六百元,但是一旦熬到退休,我熟悉的职工都要请几位好友“啜一顿”,以示庆祝终于“解放”,不用每天为生存发愁了。而在私有化改制中“牺牲”最大的失业职工,其悲惨境遇,其所受到的天下最不公正的强令失业的遭遇,却至今一直被死死地屏蔽,无法传递到上层。
对于这一大批曾经为国家创造财富,因私有化改制而陷入悲惨境地不能自拔的失业职工,对于原本强势的工人阶级,在私有化改制中嬗变为弱势的特大群体,我们的政府官员和社会各界,当你们精神亢奋地享受“盛世”快乐的时候,难道不应该有恻隐之心吗?不应该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他们吗?不应该为他们维权、为他们呼吁、为他们伸出援手吗?他们不都是炎黄子孙吗?他们不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吗? (本文:库爽生)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