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县农民、工人等38人加入《河南省人民公诉团——公诉茅于轼、辛子陵》
斯诺70年代所见的人民公社
1970年我看到的最穷的公社大队在保安县(现改名为志丹县),位于中国西北陕西省的中部。保安的土地平整工作和大寨的一样艰巨,大寨是邻近的山西省的一个著名的公社,现在被誉为全国的榜样。毛泽东说要“学大寨”。经过25年的辛勤劳作,削干了山岗,修建了长达数里的蓄水石坝,大寨大队现在每公顷土地能生产约8公吨粮食。(大寨的农民领导者陈永贵是党中央委员会的委员,但仍参加田间劳动。)
我所见所闻的一个叫沙石峪的兴旺生产大队的故事同样给我留下印象,它位于保安东北1,000多公里,离海边不远。从前住在这里的居民是连裤子都没得穿的几家穷人,他们每年冬天都到天津或唐山去讨饭,一直等到可以再回沙石峪来谋生为止。解放后,国家给了少量的帮助,原来的78户人家用17条毛驴开始干起来,年复一年地挖沙石山,以便植树和耕种。他们在很深的地下找到了水源,并挖成了天然石壁的水库。
1970年,沙石峪现在的127户农民,在过去曾是荒岭现在已树木成行的山坡和梯田上,收获了225吨粮食和115吨苹果、桃、梨、葡萄、枣和核桃。在一个山岗上,100个人奋战了10天运土上山,才开出1/5英亩的耕地。通过这样的方法,沙石峪现在已经有了200多英亩的半水浇地。它用彩石——开凿水井和水塘时得到的,亦用它铺成整洁的石板路——筑成的坚固住房,是中国最好的农民住房之一。
再举一个例子,在上海的公社里——上海市特别行政区包括10个郊县——我看到一些大队在挖3米深的沟,准备在里面铺设很大的水泥管,一直通过抽水机站,以代替地面的渠道,这样他们可以增加大约8%的宝贵耕地。这项3年工程计划是利用农闲时间来进行的,所用的水泥管是大队自制的,据他们说,它还可以用作防空洞使用。
农业经济受文化革命的影响比工业要少一些,由于能干、热情和有服务精神的城市知识青年大量注入农村以消灭城乡差别,农村社会因而得到好处。直到197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才达到二亿四千万公吨,这个数字比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规定的1962年指标还差一千万吨。此外,中国声称有储备粮四千万吨,尽管这个数宁只是大致等于1960年到1970年这10年间从国外进口粮食的总量。1970年的粮食产量为1950年产量的两倍,或者说这20年间每年增产约5%。1970年的中国粮食产量比1950年增加了一倍,大大超过了人口的增长(年增长率约为2%)。
全中国每公顷土地平均只能收获粮食2.4吨,但是每公顷达到8吨或8吨以上的公社很多。浙江和广东西省第一次全省平均每公顷收获达7.5吨,超过了国外报道的“绿色奇迹”的成绩。
中国今天的粮食自给自足,将来的发展会日益着重于生产“供销作物”,以便增加出口,为农村的工业和机械化提供资金。由于现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如张医生在前面说过的,“农村有着广阔的前景”。虽然前头有无数的困难,但这种“前景”是很现实的,因为城乡结合,使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在只有一个阶级的社会里联合起来,使中国全力以赴地为和平的建设事业而工作。
《河南省人民公诉团》新增农民、工人等38人名单如下:
1 韩德海 农民
2 宋启信 退休教师
3 李秀芳 退休工人
4 耿风波 农民
5 冯文明 退休医生
6 郭继宪 农民
7 杨松志 工人
8 史文明 农民
9 胡青书 农民
10 袁国顺 退休工人
11 凡得亮 农民
12 焦广中 农民
13 杨树和 农民
14 王淑美 农民
15 苗向顺 原公社副书记
16 马元荣 农民
17 王新成 原公社副书记
18 郭美荣 农民
19 孙德和 农民
20 李宏得 农民
21 黄兰英 农民
22 苗红德 农民
23 徐文峰 农民
24 朱秀英 农民
25 王志安 农民
26 汤志怀 农民
27 杨 灿 原公社书记
28 王庆恩 农民
29 吴宝林 农民
30 王建国 农民
31 崔永强 农民
32 赵永安 农民
33 朱国志 农民
34 李凤宣 农民
35 聂继宝 工人
36 胡 飞 农民
37 聂菁菁 自由职业者
38 聂 飞 兽医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