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资派”在华西村问题上的思维梗塞(1)
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华西村隆重举行建村50周年纪念大会,报道的标题《华西村人均资产过百万 家家住别墅开轿车》不但让所有的劳动者羡慕让所有的农民心动,也叫一些“爱资派”人士很坐不住了,于是想方设法来消除这种影响。可是因为他们唯利是图,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思想指导,所有在讨论华西村问题时常常不可避免地就出现了思维梗塞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关于《如果华西村当年走了小岗路》的讨论中表现得很明显,有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必要说说个人的看法——
例如,他们问:改革开放以前村村都是华西村,为什么没有在全国形成千万个华西富起来的局面?
首先,改革开放以前并不是村村都是华西村。如果村村都是华西村,村村都有吴仁宝这样的共产党带头人,那么小岗村的路当时就没有市场了。事实上,那时候虽然农村都实现了集体化,但是情况还是很复杂的。尤其是经过了三年困难时期,农村两条道路的斗争还是很激烈的。由于带头人的问题没有解决,像小岗村那样不肯走社会主义集体道路的情况也不是个别的,所以中央决定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按当时具体抓“社教”的刘少奇对包括江苏省在内的“四清”运动提出的批评来看,对农村问题有三个估计:一是对“大约三分之一的社队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的估计。他认为,“也许不止三分之一”,有些地、县领导没有调查,不了解实际情况,就说没有那么多,这是对“资本主义复辟”警惕性不高,是很危险的。二是对干部队伍状况的估计。他认为,“真正有严重问题的”、“四不清”的,占基层干部的多数,不是少数;没有多少问题的、可靠的、团结了95%群众的干部很少,不是多数。三是对运动情况的估计。他认为,社教搞了一年多,“农村、城市都没有搞好”。
这样的状况,怎么能说“改革开放以前村村都是华西村”呢?
其次,从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后,到10月底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接着出现“一平二调”刮“共产风”的干扰,直到1961年,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在现阶段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之后才算开始正常发展。就是算到1978年,才不到20年的时间,而且它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比较来看,在集体化解决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了一定集体积累,种子化肥得到突破性发展的基础上,小岗村道路已经走了三十多年了,可是至今还有上亿的贫困人口,“三农问题”仍然是个社会的大问题。要是没有政府的扶持,就是作为样本的小岗人还是要去靠讨饭才能致富。
如果“爱资派”没有思维梗塞的毛病,怎么会好意思提出“为什么没有在全国形成千万个华西富起来的局面”这样可笑的问题来呢?
“爱资派”在华西村问题上的思维梗塞(2)
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华西村隆重举行建村50周年纪念大会,报道的标题《华西村人均资产过百万 家家住别墅开轿车》不但让所有的劳动者羡慕让所有的农民心动,也叫一些“爱资派”人士很坐不住了,于是想方设法来消除这种影响。可是因为他们唯利是图,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思想指导,所有在讨论华西村问题时常常不可避免地就出现了思维梗塞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关于《如果华西村当年走了小岗路》的讨论中表现得很明显,有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必要说说个人的看法——
他们的思维梗塞还表现在鹦鹉学舌和想当然上。例如,他们在提出“改革开放以前村村都是华西村,为什么没有在全国形成千万个华西富起来的局面?”的问题后,又武断得下出结论:“相反却出现了村村生产停滞、效率不高、村民不能自己养活自己,被迫进行改革的局面呢?原因很简单,是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束缚了生产力,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打击了人们的积极性!”
“村村生产停滞、效率不高、村民不能自己养活自己”,当然包括华西村。那么华西村是这个状况吗?
事实是:1961年华西建立大队时,人口仅为667人,集体资产2.5万元,外债1.5万元,人均年收入不足54元。全村800亩耕地,被水洼沟河分割成1300多块,七零八落,高高低低,稳产高产要靠老天帮忙。1963年,他们陆续上马了机械排灌站项目和废纺站,初步改变了被动局面。
1964年,受大寨大队先进事迹的启发与鼓舞,村支书吴仁宝连夜制定了一个华西村15年发展蓝图,立志实现“五个一”目标:干部有一个团结奋斗的好思想、开好一条排灌两用的华西河、建好一大片稳产高产良田、“三熟”亩产一吨粮、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华西人不管严冬酷暑,不分白天黑夜,“头昏肚痛不算病,腰酸腿疼不脱劲,烂手烂脚不缺勤”,大兴农田水利,大搞田间管理。历经七个寒暑的苦战奋战,华西人全凭双手两肩与铁锹扁担,建成排灌站3个,埋设地下管道7000余米,填平废河塘47个,挖去田埂上千条,新开1条华西河,累计投入人工32万个,清理土方160多万,提前5年实现了亩产吨粮田的奋斗目标。到1972年,全大队每个农户都搬进了新瓦房,由此迈出了共同富裕的第一步。
华西村的这种根本性的改变,没有集体化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农民,那个朝代有过这样的积极性?中国农村,什么时候如此“束缚”过生产力?
但是,并不是有了集体就一定能够得到发展。例如小岗村。比较起来,当年的小岗村十八户人家,一百一十口人,有着517亩耕地。平均每人4.7亩耕地,平均每户28亩地。比起华西村,小岗村的条件要好多了。可是在华西村依靠集体力量改变落后面貌的同期,小岗村从1966年到1978年总共12年,总计吃去救济粮十一万四千公斤,比他们自己生产的粮食多出三分之一,花去救济钱一万五千元,比他们自己挣的钱多出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一个在大干社会主义,一个在大吃社会主义,差别就是这样的大。
实际上,就是在当年,小岗村也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典型。全国大部分的农村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打倒“四人帮”后,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有篇文章《彻底批判“四人帮” 掀起普及大寨县运动的新高潮》写到——
“四人帮”干扰破坏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罪行累累,铁证如山。他们反对大批修正主义,反对大批资本主义,反对大干社会主义,妄图砍掉大寨红旗。这个“三反一砍”的要害,就是篡党夺权,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复辟资本主义。 全国广大干部和群众顶住妖风,排除干扰,农业学大寨运动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前进。原来的三百多个学大寨先进县进一步巩固提高,今年又有一百多个县跨入了学大寨的先进行列。很多省坚持认真学大寨,大规模地开展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学大寨的先进县成批涌现。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推动下,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山东一九七五年比一九七四年,粮食产量增长了五十五亿斤,今年又比去年增长了五十亿斤。即使“四人帮”干扰很严重的地方,也有很多县坚决顶住了干扰,坚持贯彻中央二十一号文件,坚定不移地学大寨,取得了新的成绩。
可见,当时农村并不是什么“村村生产停滞”的情况。然而,“爱资派”偏僻发现了大吃社会主义的小岗村,并且要求大干社会主义的大寨向大吃社会主义的小岗学习。于是,已有的400多个好好的学大寨先进县就这样消失了,组织起来的农村又成为了各顾各的一盘散沙。好在在重要的历史关头,华西人没有思维梗塞,还有个头脑清醒敢于坚持的吴仁宝,否则,至少华西村人就看不到60层华西村龙希国际大酒店的镇楼之宝一吨重的黄金牛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