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事实证明,理想信念教育非常必要。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
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被称为“养生大师”的李一,神乎其神,信徒众多;能“隔空取物”的“气功大师”王林,受大腕和某些领导追随,闹腾九州。去年底和最近,两“大师”相继现骗子原形,引来舆论热议。大千世界,有行骗被骗,并不稀奇,奇怪的是,一些党员、干部也想“沾大师仙气”,对其顶礼膜拜。据说,“大仙”王林与前不久被法院判处死缓的原高官刘志军暗通款曲,王曾为刘的办公室布置一块靠山石,以“保一辈子不倒”。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靠山石”还在,刘和王都倒了。
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入党的一刻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把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信念。这是政治灵魂。假大师受追捧,虽是较极端案例,但求神拜佛、争撞头钟、讲究风水,“不问苍生问鬼神”者有之;以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以攻击、讥讽之为“时尚”者有之;以为“中国总搞不好”,把配偶子女移居海外、资产存洋银行,给自己“留后路”者有之;对事业进步冷淡,心为物役,及时行乐者有之。倘若理想信念是主心骨,上述种种表现者是否患上一种“缺钙症”,须作“精神补钙”的事宜呢?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事实证明,理想信念教育非常必要。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重新强调了“坚定理想信念”的要求。
“胸怀远大目标”不是空喊的
首先,善于把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联系起来。
人作为高级动物,总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古代“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的传说,遍及欧美的教堂、中国的庙宇,都蕴涵着人们的信仰。丹麦哲学家基尔凯郭尔认为,人生有三个状态、三个阶段,一是审美,获得感官需要,而仅此则摆脱不了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二是道德,体验善恶、苦乐,追求善良、正直、节制,仅此则只是个“好人”而非“完整的人”;三是信仰,有信仰者就会超脱世俗功利,利他助人、奉献社会。当然,基氏把信仰托付给神灵,我们则托付给科学。恩格斯把理想誉为“有机物最高产物”。
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由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中产生。我们经历过“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稚嫩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将实现远大理想扎实地落到现实的“地上”,实在地加以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正圆着近现代志士仁人强国之梦,也一代代、一届届“接力赛”式地迈向美好社会。卓著成就显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显示共产党人创造人类文明的智慧、气魄和勇气。为此,我们有资格大声说,我们的远大理想是世界上最进步和崇高的。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远大理想,因其“远”和“大”,实现之是个漫长过程。但它并不“远不可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每一个步骤和进步,就有共产主义大厦的被“添砖加瓦”和层级上升。从个人来说,雷锋、焦裕禄、杨善洲式的先进人物,就达到共产主义的境界。他们,就在我们时代,在我们身边。对普通党员、公民来说,在岗位履职以外,还乐于干些有益的“分外事”;因恻隐之心,伸出助人之手;出于“本能”,忘我救险、救人;路见不平,站出来说上几句公道话,等等,我们将之称为“微感动”。我想,“微感动”就是远大理想的践行,“微感动”多了,社会就更为和谐、文明、健康、友善。“胸怀远大目标”不是空喊的,重要的还表现在党员、干部的带头“自我净化”。即言行一致,消除“两面人”习气。反之,若党员在组织生活中讲的是套话、官话,而在同事、朋友中讲真话、实话,说一套、做一套,党的肌体就会被严重侵蚀。
价值理想上的“最大公约数”
其次,理想信念教育与构建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
理想信念教育不只是党员、干部的事,全社会都有理想信念教育。理想,是棵大树。由个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政治理想构成。寻求心相依的伴侣、宜居的家园,寻求稳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争取晋升等,会激发一个人的才智和工作动力。在闲聊中也发现,有的青年朋友圆了个人的那些“梦”后,为什么还会有一种莫名的空虚?我想,稳定而长期起作用的是共同理想,它是社会全体成员“理想树”的主干,它结实挺拔了,树才枝叶繁茂,抗击风雨。
深入一步来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蕴含了理想信念的修身养性。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认同了多元、多样、多阶层的社会。从价值理想上说,有先进分子须践行的,有一般社会成员能接受的价值观,也包容富有阶层的生活观。在各种价值观共存、共融、交流、碰撞之中,也有负面的金钱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不诚信的价值观的不时冒现,危害我们社会,污染党风政风。多元之中有砥柱,多样之中有主导,多变之中有准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遏制、消解负面的东西。十八大所概括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和谐,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有新时期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的信念。这24个字,是广大群众、各个阶层在价值理想上的“最大公约数”。包含了中国社会历史优秀价值理想;包含了借鉴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成果。因此,弘扬之,就能提升公民道德思想素质,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社会将进一步清新起来。
还得消除“本领恐慌”
坚定理想信念,还得消除“本领恐慌”。须知,在30多年时间内,我们走过了发达国家曾经二三百年的现代化之路,某种意义上,人家经历的矛盾、冲突、阵痛,也集中凝缩在这些年份中了,由此“成长的烦恼”之多,可想而知;同时,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既带来生活工作方式“颠覆性”变化,又带来舆论管控、话语权表达的巨大挑战。在新情况、新问题、新知识、新考验层出不穷情况下,如何如饥似渴学习、投身新的环境,如何增强“精神钙质”、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努力练就各种新本领,成为妥善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行家里手,成为运用、把控新媒体的行家里手,是放在各级干部和全体党员面前的新任务。
(为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员、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