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你好!中国几千年来农民靠土地生存,土地既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也为农民提供生活资料,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不仅失去了生产资料,而且也失去了生活资料。因此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断绝了农民的生路!“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就是失去土地农民的写照。记者王永忠写的一篇调查报告告诉了这方面的情况。
劳动者2013年9月18日于老家
失地农民上班无岗社保无份在哭泣
—对蓬安县相如镇黎家店村二组失地农民生活困境的调查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生活最基本的保障,也是农村稳定的基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地方的失地农民面临“种地无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创业无钱”的困境。在四川蓬安县相如镇正在上演这样的闹剧,失地农民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为此,本报记者深入实地进行了调查采访。
在该县相如镇黎家店村二组失地农民的联名投诉中写道:政府1998年至1999年在我社圈地,2000至2001年签协议,2008年才将征地补偿款付清。请问经济翻了多少倍,物价上涨多少倍,还是按以前的价格计算,政府从中获得了多少暴利?统征前为了征收我们的土地,县国土局局长曾经反复承诺:要将我们这批人(128人)列入这次统征安置,但后来不但未给安置,而且还把我们的应得的补偿款与后来统征人口的安置款合二为一。因此,当时的简单化、低标准、陆续给付,如今却成为“一纸生死协议”,严重损害了我们的合法利益,违背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文件,不仅使我们丧失了土地,而且使我们丧失了生存条件。
经记者了解,该社地理位置就在县城附近,在1998年前,已有少量土地被征收或占用,1998后即有规模性占地。2000年前后蓬安县国土局先后在该社征地71亩。初期用地单位是县中医院和县公安局,后来又变为县人民医院和县疾病控制中心,个中原由不得而知。当时的补偿方式是:解决128人农转非,每人一次性给予安置补助费14000元,而实际操作又是另外一套,搞组合分钱,既凑齐3人为一组合,三人共同分配14000元,实际每人分得4000多元。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记者不得而知。更为严重的是,此补偿款还采取分期分批支付,至2008年才支付完毕。该土地用地单位之一县人民医院至2011年才动工修建。该宗土地中途易手并且闲置近十年,还是按2000年圈地时的价格计算的吗?当地村民感到十分疑惑。
此次征地中128人办理了农转非,成了城镇户口,在后来的历次征地补偿中就丧失了一切。到目前为止,当初的128人还存112人,年龄大多数都在五十几至六十岁,最老的八九十岁。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或者只能从事简单的劳动。既没有社保、又没有医保、又丧失劳动能力,因此而失去了基本的生存条件。
2001年2月,征地单位与转户村民签订了《自谋职业协议书》 ,该协议约定: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公证处公证后生效。失地农民反映说:“蓬安县国土资源局于2012年5月21日叫我们签收回复时,一直拒不向村民出示该《自谋职业协议书》的公证书。”失地农民不断上访,他们说:“在今年三月份,我们在县国土资源局发现过去的安置协议并没有公证,而现在又拒绝为我们办理社、医保等安置补偿,蓬安县这是要把我们逼上绝路。”记者见到一份协议复印件中,蓬安县公证处于2007年11月30日只是盖章证明了复印件属实。并没有证明该份协议签订协议的主体是否适格;内容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补偿安置方式和标准是否显失公平;没有公证说明协议没有效力。再说,该协议内容公证处能予以公证吗?
2005年后,部分人员享受了政府50至100多元不等的低保补助,至今还有部分人员连50至100多元不等的低保补助都未享受。该社被统征后这部分人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蓬安县相如镇黎家店村二组失地农民要求:废除这份约定公证而没有公证的“生死协议”;为我们办理社保、医保,给我们基本的生存条件;对我社土地总面积和地上附属物及红光堰淹没土地等,给出一个正确的说法和补偿;给予40岁以上不能就业的病残失地农民解决最低生活保障。这部分失地农民绝大多数都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只能从事简单的劳动,靠其自身劳动已经不能维持其基本生活,靠50至100元的低保,按目前的物价也不能保证其生活需要。为此,记者电话采访了相如镇毛副镇长,毛副镇长说:“一月50元是不够生活,但这部分人是按以前的政策安置的,目前他们已经农转非成了城镇人口,不能再解决其要求”。记者查阅了大量的征地补偿安置文件,没有文件规定搞组合分钱,更没有文件规定不解决失地农民社保、医保,让失地农民丧失基本的生存条件。
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属于政府行政行为,那么,组织实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机关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作为蓬安县主管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蓬安县国土资源局是怎样在落实保证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呢? 县国土局信访和群众工作办公室人员对记者说:“我们多次接到相如镇黎家店村二组农民的反映,但我们的工作只能上传下达,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要领导才能决定。”记者拨通了县国土局党组刘书记的电话,刘书记说,该片征地国土局是按当时的政策补偿了,07年以前没有规定解决社保。记者问,这块土地是2000年征地,08年才付清征地补偿安置款,为什么没有解决社保,刘书记含糊其词。记者说,目前多数失地农民年龄大了,靠50元低保不能生活怎么办?刘书记说,这个没有办法。刘书记认为就是饿倒路边都管不了。刘书记还说:“不要说让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之类没用的话……而蓬安县有官员更是语出惊人,你们记者管这些干啥,像这样的事到处都是……不知这位官员说的到处,是全县、全市还是全省?据村民反映:当初集体征地有钱时,镇上经常安排赞助。
党中央一再强调:“……土地征收实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补偿目标是保证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要确保失地农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而蓬安县面对失地农民又是怎样做的呢?国家规定“保障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被县国土局官员认为是没用的话?蓬安县的官员为何对失地农民如此冷漠?这是科学发展观吗?本报将继续予以采访报道。何流 本报记者王永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