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中国的社会管理

李旭辉 · 2013-10-13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建设是保障。加强社会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是新形势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创新社会管理,在改善民生中加强社会建设,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我国目前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才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一、社会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一)净出口、消费和投资是经济短期发展的“三驾马车”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流出,俗称为消费、投资、净出口,是人们熟知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经济发展到新的台阶或水平,国内的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消费能力大幅提升,如果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措施效应明显,消费需求会持续增长,对经济的短期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但对于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的不是消费,而是投资。投资的增长不仅能够带动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和产出率的提高,而且能够创造新的需求即投资对社会总需求的乘数效应,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拉动经济发展的还有净出口,是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差额,其变动是消费、投资、出口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回归系数为正显著,而且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巨大。

  (二)资本投入、人力劳工、社会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列火车”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建设,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管理社会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要求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积极吸收国际国内发展实践经验教训的同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资本投入,而且人力劳工、社会建设也是其重要的支撑。在资本投入相对稳定或稀缺的条件下,科学把握社会建设,有效组织和管理人力资本与劳动工时,同样会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社会进步。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在工业化中后期,随着物质经济规模扩张的减缓和第三产业比例的增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积累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加强基本民生建设、社会安全建设和现代社会管理,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发展,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与着力点。

  (三)社会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社会发展,主要是指社会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两大方面。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既可以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又可以有效发挥社会事业承载政府公共服务、服务社会公众等利益协调功能,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制度保障和良好环境。[1] 社会建设对于弥补政府缺位和市场失灵、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奠定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可以化解国际环境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化解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处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

  二、我国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

  社会建设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中国历史上虽无社会建设之名,但是社会建设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周礼·地官·大司徒》提出了社会建设方案:“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2] 知民意,遂民情,顺天时,尽地利,重农桑,轻赋税,节民力,抑兼并,禁侈靡,正风俗,居者安其宅,生者乐其业,……。这些均是古代政论家的著述,虽然未能真正实现,但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理想,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价值。

  建党以来,尽管社会建设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较晚,但有关社会建设的实践也早已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局部的社会建设实践,一是注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二是关心群众疾苦、进行社会保障建设,三是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四是重视医疗卫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3] 建国后,中国的社会建设经历了政治社会、效率社会、和谐社会三个发展阶段,从“平均主义”,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建国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控制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一切由国家来管理,社会处于一种边缘性地位。[4]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提出了统筹兼顾的思想。20 世纪50 年代,农村历经土地改革、初级农业合作化、高级农业合作化,形成了相对集中统一的农村组织,同时城市禁烟、禁娼以及乞丐治理,而且基层社会单位化走向的过程中居民委员会创立。农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与城市居民委员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基层群众性组织,揭开了中国社会建设发展的新篇章。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中国的社会建设进入人民公社时期。人民公社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其特点一是大、二是公。人民公社期间,经济社会没有长足发展,但是由于人力劳工的充量,在统一的行政管理下取得了许多成绩。在农村人民公社,农村教育、医疗、公益事业与福利得到了相应的保障,农业科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了发展,乡镇企业建立,民兵组织与国防建设扎实开展。城市人民公社,大办街道工业、各种生活组织和服务性行业,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同时组织居民参加集体生产和文化活动,对城市的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城市人民公社建立时没有打破原有的行政、生产组织,所以在公社出现问题迅速纠正、以至结束时,其消极效应较小。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推进经济发展,我国逐渐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开始建立并逐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86年,国内首次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改革理念。在其之初,首要的是解决效率问题,把蛋糕做大,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公平问题就突显出来了。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中国经济的效率能量得到了空前巨大的释放,但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包括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二元结构、三农等重大问题,此外还有社会保障问题、教育问题、公共安全问题、腐败和法制问题、社会价值问题等,其中贫富悬殊、腐败盛行、道德滑坡尤为突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扭转人们的思想观念、彻底走出平均主义的误区以便重新发挥效率的决定性作用是非常必要的,推动当时经济社会进步实践意义很大。

  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我国处于了社会转型期,经济所有制、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一些社会矛盾也特别突出,集中表现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因此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当前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和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不仅要运用经济的手段,而且要运用政治、法律、行政等多方面的手段,进行社会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不公平、维护社会公平,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问题是和谐社会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最根本的着力点。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着力解决好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突出的民生问题,坚持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的奋斗目标,维护社会的持续稳定,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

  三、社会管理的经济学分析

  (一)社会管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贡献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目的,也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相协调。如果社会建设滞后,各方面社会矛盾必然增多,经济建设的制约因素也就会增多;而且经济建设如果不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也就会失去动力和支撑。[5]如果社会焦虑不断加重、社会问题迅速增多、社会整合程度不断降低,那么经济社会的发展将是低质残缺。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以前的过分强调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失业率显著上升、贫困人口增加等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现在的发展中利益群体诉求多元,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重点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包括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可以说,社会建设与管理,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对“经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这一执政理念的践行。

  (二)社会管理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呈现出了加速变迁的趋势,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不断涌现,突出表现为经济风险加大、社会问题增多、防范社会风险的难度加大。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腐败问题、潜规则问题、两极分化问题、劳动就业问题、“三农”问题以及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等亟待解决。当前诸多的问题,仅靠经济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无法解决,需将改革的重心转向社会政治领域,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任重而道远。中国的变革与发展必须要进入以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目前社会的特点是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结构多元化、社会关系复杂化,而且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失衡。目前,中国的社会管理需与政治改革共同推进。社会管理是政治改革的基础,政治改革是社会管理的保障。社会利益的分化和贫富差别的增大已使得社会利益的冲突难以简单调和,加之新阶层广泛的政治参与要求,中国政治的稳定性面临新的挑战。所以,社会管理的诸多问题要置于整个社会政策和社会改革的构架中解决。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运用必要的手段调节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冲突,协调社会发展同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对于政治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如果没有社会建设富有成效的推进,不仅经济改革的成果将得而复失,政治体制改革也将无法进行。[6]政治变革必须固化社会管理中积极、进步、文明的有价值的成果,这样政治变革也才能与社会管理形成良性循环与互动,才能让中国的政治变革走上健康与文明的轨道。[7]

  (三)社会管理与资本投入、人力劳工的相互支撑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但与之不相协调的是生态环境过度耗费和社会公平问题。经济发展同社会和谐之间是存在一定内在张力的,当前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在建国初期,以人民群众为本,尤其是以广大工农群众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和主要动力源泉,集中资本投入建设大农业、大工业、大科技、大国防,取得了伟大的经济发展成就。通过社会建设,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的集体力量,有效把群众的经济剩余顺利转化生产性投资,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财政的投资能力,实现了社会管理与资本投入、人力劳工有机结合。特别是农村基层三级政权的建设使得动员活劳动投入的能力也最大化了,其主要源于较低成本、高执行力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在合作化之后,组织起来的农村劳动力除了增加对于土地的投入,还在农闲季节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此外,有组织的劳动力还能够方便地与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对接,在1958~1959年两年,以劳动力投入为主修筑了25万公里的公路(1978年总公路里程为89万公里)。[8]当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资本投入与人力劳工,社会建设更是其重要的支撑。例如,人力资本与岗位需求的科学配置,不仅仅是要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更要是社会管理的精细化服务。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投入会带来繁荣,但市场经济的运行带有盲目性和波动性,导致人们收入差别扩大,难以完全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就必须要强调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通过调整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社会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社会建设,是依社会环境的需要与人民的愿望而从事的各种建设。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全面审视社会建设,其基本内容为培育有利于社会关系和谐的社会结构和公平正义的制度;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以增强社会力量的发展和社会活力;切实推进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重点民生领域建设。[9]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拓延,更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管理,要有效缓冲市场经济的交易性与对抗性,调和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并为经济发展注入正能量,使其经济效益扩大化,同时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性。社会管理的重点是保障民生。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才能够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公平正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管理的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才能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五)社会管理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列火车”之一

  社会管理古来有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国家,社会管理方式、内容、主体不尽相同。随着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社会管理模式在不断创新。一个国家只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破解社会发展难题,才能够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依存于经济管理、文化管理、环境生态管理,更要依托于社会管理。在新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治理模式正逐步展开,国家的社会管理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前的社会建设滞后,导致社会矛盾加大,经济建设的制约因素增多,如果现在不能够社会管理创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会失去动力。社会管理包括社会行为管理、社会关系管理、社会问题管理和社会风险管理等,现阶段中国社会管理的重点是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风险,特别是要通过政府的公共政策、福利政策,以及政府的社会政策等介入来消除贫困、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在经济发展中,通过社会管理调整利益格局、优化社会结构、引导思想观念,并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调好效益与平等间的矛盾,实现社会的全面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展望

  (一)我国社会管理的创新与改革

  社会管理是新时代的大课题,而且其挑战性、紧迫性日益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不能够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火式办法来解决,也不能只用经济的理论和方法来应对,要努力做好社会管理的创新与改革。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包揽社会事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社会建设相应滞后。中国社会结构落后经济结构15年(陆学艺,2010),当前的整个社会体制还没有能够完全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根本改变过来。社会建设的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需要现行社会体制的大改革。改革的成功,在于体制的完善,更在于利益的合理整合。社会管理的创新与改革的阻力巨大,任务艰难,需要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平稳推行。

  社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多方共进。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解决好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10]群众的满意度、人民的幸福感源于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的创新与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公平分配、保障民生。在社会经济分配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同时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11]”“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12]”其次是化解矛盾、应对风险。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最后是保持稳定、促进和谐。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好社会管理工作,让社会服务更加完善,社会管理更加科学,社会环境更加文明,社会关系更加和谐。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实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总体跃升。现在,我国国民经济正由出口导向、制造业为主和粗放投资的增长模式向内需消费为主、服务业份额上升和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模式转化,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平稳较快增长转变。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关键时期,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经济的发展,乃至社会的进步,都需要继续通过改革开放为我们提供动力来源。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赢空间,才能够破除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不能回避,社会政策出台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房地产上的过度投机降低了经济增长质量,收入差距过大限制了消费扩张和内需扩大,国内制造业大而不强,结构调整困难。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经济全球化、建设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社会信息化,其挑战与机遇并存,紧迫性与艰巨性增大,任重而路遥。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通过切实深化改革、着力推进开放,不断推出改革新举措,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科学把握社会建设,强化创新社会管理,依托资本投入发展经济,服务人力劳工统筹就业,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共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坚持经济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发挥社会管理的聚力作用,着力激发人力资本与劳动工时的新活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已显著提高。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我们提出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且再用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中国梦”:经济腾飞、生活富裕、环境提升、社会公平、文化繁荣、富国强兵、主权完整、世界和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新格局。重视顶层设计、分享改革成果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引擎。深入研究和推进改革顶层设计,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矛盾中抓住主要的、重大的矛盾,尤其是复杂的深层体制性矛盾,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意义十分重大。在最高层次上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寻求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之道,提出系列的新战略、新思路、新举措,将纲举目张,为解决各种问题铺平道路。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将面临深刻的变革,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会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文海.社会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0-09/19/c_12584793.htm'2010-09-19/2003-03-01

  [2]王贞.中国社会建设研究回顾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28-34.

  [3]张祝平.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的历史考察与前瞻[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

  [4]莫光辉,祝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1,(6):28-31

  [5]本报评论员. 着力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社会建设[N]. 新华日报,2007-11-11(1)

  [6]吴忠民.社会组织充分成长政治体制改革才增确定性[EB/OL].

  http://finance.ifeng.com/news/industry/20120316/5756217.shtml,2012-03-16/2003-03-01

  [7]郑永年.中国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改革[EB/OL].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66&articleId=29197,2011-09-09/2003-03-01

  [8]田力为.毛泽东时代的资本与劳动:大集体大自由[EB/OL].

  http://www.rmlt.com.cn/News/201302/201302221001051111_1.html,2013-02-22/2003-03-01

  [9]韩丹,程彦武.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与基本内容[J].长白学刊,2011(06):129-133.

  [10]李抒望.浅议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N].中国青年报,2012-02-20 (02)

  [1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

  [1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4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匠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3.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4.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5. 菲律宾冲撞中国海警船,中国会打吗?
  6.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7.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8. 张志坤|“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将向何处去
  9.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10. 为了歪曲伟人的理想,资产阶级开始选择性的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事业···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朝鲜领导落泪
  7.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8.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9.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0.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关于推出纸质阅读资料的公告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