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看,中国存在的问题也实在是太多了,多得都让人觉得已经积重难返。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么多的问题?毛泽东在他的哲学著作《矛盾论》里说过:“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因此在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两个以上的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现在中国问题的主要矛盾又是什么呢?要我看就是四个字“人心坏了”。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这里把三年前在凤凰播报发的一篇旧文再重新发表,此文可能对回答这一问题会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心
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有一颗会思想、能记忆、分善恶、有爱恨、有情感、有欲望、不停地活动、不停变化想法的心。对于所想的,它愿意时就用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来。如果不愿意,就会将其深深埋在心底。
心到底是什么?
从生理上说,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很显然,它并没有接收理论、学说、主义的功能人们通常听说的心,肯定不是体内的心脏。
那么,一个人除了体内这颗有形的心,是否还有一个无形的心呢?从网上查阅资料,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条解释:
“无形的心,是灵魂的另一个名词,也称心灵,属于神主生成的非物质活动”。这样的解释似乎是在宣扬有神论,这与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格格不入的。
查阅词典,上面对心有这样一条解释:
“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
按照这样的解释,我们可以理解为:
一、这个无形的心不是无,而是有。
二、这个无形的心是由两方面的内容组成的。一项内容是:“思想的器官”,我们知道,人的思想器官是脑,这项内容实际上说的就是脑。另一项内容:“思想、感情等”, 指的是属于意识范畴的东西。这些东西实际上是人脑的劳动果实。
我们先分析一下第一项内容,人的思想器官本来是脑,为什么词典把它说成是心呢?难道是词典解释有误吗?
将人脑的功能说成是人心功能,起始不是现在的词典,而是我们的祖先。孟子的“心之官则思”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古人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当然是因为当时人们的认识世界的能力不高,把人脑这个思想器官的功能,误认为是心脏的功能。古人的这一错误的认识,一直沿用至今,因此,才有了无形的心的第一项内容。
今天人们使用的词语如“心思”、“心想事成”等,这些词语的心,就与脑完全相同。
这一类的词语还有“心笨”、“心灵手巧”等。这些词语中的心,也是与脑完全相同的。因为人脑功能的优劣是用智商的高低来衡量的,而智商的高低用口语讲,就是“灵”或“笨”。用书面语讲就是聪明或愚蠢。
在用心组成的词语中,有些则与脑不相同。如“好心”、“坏心”、“良心”、“黑心”、“野心”、“忠心”、“红心”等。我们知道,区分脑功能的好坏用的是智愚,而区分这些词语中的心的好坏,则是用善恶。这个用善恶分好坏的心,就是无形的心的第二项内容,也就是词典解释的“思想、感情”等。
由此看来,无形的心是一个由两项内容组成的统一体,一项内容是脑,另一项则是“思想、感情”等属于意识范畴的脑的劳动果实。
说到脑的劳动果实,我们谁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人们早就将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通过脑力劳动所生产出的产品,不就是脑的劳动果实吗?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脑的劳动果实实在是太多了。大到理论、学说、主义,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度,还有各种文学艺术作品,各种设计、计划;小到一闪念、一点想法儿、意见,等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一时很难说得清楚。
这么多脑的劳动果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能被文字和音像所物化。这些本来在脑中看不见、听不到的东西,被物化后就变成能看得见、听得到的固定之物。正因为这些脑的劳动果实能被文字物化,所以,人们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文化。
很显然,这些能被物化的脑的劳动果实,并不是无形的人心,因为这些被物化的东西是死的,而无形的人心则是活的。一本书、一幅画,我们能读能看。而你想看看一个人无形的心,能吗?
因此说,人的无形的心这个脑的劳动果实,不是脑的一般劳动果实,而是脑的一个特殊的劳动果实。
有人会问:世界上是否就只有一个这样特殊的脑的劳动果实呢?不。除了人无形的心,还有神主、上帝、妖魔鬼怪及魂魄等,这些东西也都是非物质的,也都属于意识范畴的东西。既然属于意识的范畴,当然就是脑的劳动果实。这些东西也都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所以,也是脑的特殊劳动果实。
(二)无形的心是怎样产生的
既然以善恶相区分的人心是脑的特殊劳动果实,那么,脑又是怎样通过劳动创造出了这样的人心呢?
首先要说明,这样的人心并不是它的拥有者个人的脑创造出来的。实际上个人脑的劳动投入非常简单,那就是“相信”。
相信什么?
相信人类共同创造的“心文化”。
什么是“心文化”?
心文化是人类几千年共同创造的一种内容十分丰富的文化。在人类的语言中,用心组成的词语数不胜数。从古至今,没有哪一种文化不包含心文化的内容。没有哪一种理论不含有心文化,没有哪一种文学作品能离得开心文化。一门研究人脑活动规律的科学。人们偏偏称它为“心理学”。内容如此丰富的心文化,绝非某个人或少数人能创造出来的。毫无疑问,心文化是几千年来全人类共同的脑力劳动果实。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从小就生活在如此强大的心文化的氛围里,每个人都一生一世地受着心文化的浸泡和熏陶。因此,人人都会很自然地相信自己有一颗无形的心。
人们不光相信自己有一颗无形的心,而且也相信别人同自己一样,也有一颗无形的心。大家的心加在一起就成了民心。对于古人讲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听了还觉得非常正确。
但是,我们必须郑重地指出,古人创造心文化,是在把人脑的功能,误认为是心脏的功能这一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心文化的基础,原本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神鬼文化也是这样,由于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限,所以,对某些客观事物不能正确认识,对一些自然现象不能作科学的解释,不能做科学解释却硬要作出解释,于是就产生了神鬼文化。不言而喻,神鬼文化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错误认识。因此,我们把它称之为迷信。迷信的盛行,必然会阻碍科学的发展。
同样,心文化的盛行,也有它的副作用。人们常说“人心难测”。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感觉到,人的活思想是最不好揣摸的。
我们向大家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以错误认识为基础的心文化,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将会是什么样子?
设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如果没有无形的心,那就只剩下物质的脑,除了脑,人的精神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呢?我们想,那时人们会给它起一个另外的名字,并且不再将它与脑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而是让它自立门户。这样一还本复原,就会使现在看来非常复杂的问题变得很简单,使现在看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变得能够解决。
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建立在对客观世界错误认识基础上的脑的特殊劳动果实,实际上都是没有的。你解剖任何一具尸体,也不可能找到一颗无形的心,你走遍天涯海角,也请不到一个神,抓不到一个鬼。对于神鬼,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们就已认识到它们并不存在。他们用来否定神鬼存在的一句话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然而对无形的心,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站出来否定它的存在,人们不禁要问:
唯物主义者们敢于否定神鬼的存在,为什么就不能否定无形的心的存在呢?
其原因只有两条:一条是无形的心与脑捆绑在一起,使人对它的真实面目一时难以看清;另一条就是有破必须有立,如果你否定了无形的心的存在,你又用什么东西来代替它呢?社会没有精神世界是一刻也不行的。
相比之下,神鬼容易否定,因为没有神鬼人们不但照样正常生活,而且还会生活得更好。可是,人没心不行啊!如果一个人没了心,就一刻也生活不下去。
所以,要想否定无形的心的存在,就必须有新的东西代替它。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的非物质的心?个体的精神系统就是个体非物质的心。要了解个体的精神系统,请看本人的《精神系统论》。(此文已在刊发)。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