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人的发展全面化
个人保障社会化不仅为保护个人安居乐业,正常生活筑起坚不可摧的防护提,逐步解除人们生活的所有后顾之忧,人们将逐步从不得不为生计奔波的笼子里彻底解脱出来,不再为生活所困所累而疲于奔命,个人生活的稳定可靠和不断提高是可期的,甚至是自然的,再也不用人们去担心和操心生计;同时人们为生活而劳动的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而缩短。所有这些,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和前提,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具有了可行性,能够成为现实了。人们将拥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自己的喜欢、爱好和兴趣来锤炼和修炼自己,来打造和铸造自己,来发展和提高自己,为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人们提高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品性,从事自己喜爱的为社会需要的职业和工作提供了充分的多样的可能,人的个性的自由存在,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就可以成为现实,就是一种必然。人的谋生的努力和人的全面发展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相一致起来。人们为谋生不得不违心做出种种努力和付出的时代即人们成为生活的奴隶的时代结束了。人们对生活的付出就变成了劳动的自由,命运的独立,生活的幸福,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创造生活的需要。一句话,变成了对生活的愉悦和享受。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时代即人的能量、智慧、创造力全面爆发的时代就真的会到来,人类人性的完善和完美就可以基本实现了。
所以,人的发展全面化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个问题是关系人类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问题,是关系人类自身完全彻底解放的问题,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转入自由王国的关键和根本之所在。因为,所谓人的发展全面化,就是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喜好、兴趣、爱好、优势、特长改造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实现个人的真正解放。这里所说个人解放是指个性的解放,个人发展全面化就是个性发展的全面化,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个性解放的过程,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所以个性的解放就是人类的解放。没有个性自由全面的发展,就没有个性的融合,就没有人类的大同,就没有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实现了个性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人类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实现了彻底解放的时代,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能量和智慧充分释放的时代,是人类步入了自由王国的时代。而社会主义阶段人的发展全面化即个性的不断解放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准备和过渡。
什么是人的个性呢?
人的个性是遗传和变异的统一,是先天和后天的统一。先天即先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的天性,是遗传和变异统一的结果,是人的自然性。后天即后天性,是人的生存环境对人的影响的总和,是社会环境作用于人脑的结果,是人的社会性。所谓人性其实就是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的融合同一,即先天与后天的统一。亦或照某些人的说法,人的本质不过是人性和兽性的结合,部分是人性,部分是兽性。人有兽性,不可否认,但并不准确。如果说人有兽性,那么人有不有鱼性、有不有动物性、有不有生物性呢,显然也应该有。因此,用人的自然性来表示人的先天性比用人的兽性来表示人的先天性拟较恰当。所以人的个性其实就是个人特殊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的表达或表现。由此可见,个性是每一个个人的基本属性。人有个性,这既是客观存在,也是事实。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人的个性又是各不相同的。张三有张三的个性,李四有李四的个性,王二麻子有王二麻子的个性。人类中找不出任何两个人,他俩的个性是可以完完全全的重叠,不差一丝一毫。这似乎有些难以理解。难道全世界70亿人就找不出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来?事实上,个性完全相同,没有任何细微差别的情况本身是不可能存在的,如同指纹完全相同或者虹膜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不存在一样。这是因为,任何两个人之间,他俩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完全相同,一模一样,没有丝毫差异的情况没有出现的可能。有个体就有差别,就有个性,这是为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各不相同所注定的,即使是双胞胎,即使是克隆的双胞胎也不例外,只不过差别较小罢了。
所以,个性有差别是绝对的,无差别是相对的;有差别和无差别共同构成统一的人的个性而融化在这个人的血液里和头脑中,并通过人的面貌形体言谈举止无意或有意地体现出来。
此外,人的个性是活动的变化的。人的个性虽然带有遗传性,根深蒂固,但并不是刻死的模子造就的船,生就的八字注定的命,完全不会发生一点点的变化。如果是这样,地球生物界就不会出现优胜劣汰,人类就不可能产生,当然更谈不上进化。更何况人的个性的形成,其生存环境的影响更有作用力和决定性,是人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而人的生存环境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因此,人的个性必然也会随着发生改变,尽管这种变化的发生有快有慢,有相应时态或延迟时态,有单一效应或多种效应的累积。换言之,人的个性是可以引导的,是可以改造的,甚至是可以重塑的,尽管这种重塑可能非常的艰难,曲折反复。所以,一成不变的个性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虽然全世界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个性的人来,但并不意味并不反对找出两个或更多个乃至于很多很多个相似个性的人来。先天因素和后天条件绝对相同的人不可能存在,但个性相似的或大体相同的人却可以找出不少,当是客观事实,并且依相同性的大小多少拥有不同数量的人群。显然,相同性越多的,人群数量越少;相同性越少的,其人群数量就越多。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人类依个性之不同,是可以大致区分为不同的人群的。
人的社会性是个性的决定因素,是区别不同人群的主要根据。人不能作为完全孤立的个人而长期存在。如果人离开社会,最终将无法生存而死亡,在这种情况下也无所谓个性,有个性也没有作用,因而也没有意义。人只有存在于人群里,存在于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发展。互助互爱,互相影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人类之所以可以区分为不同的人群,是因为人们的生存环境既相同又不同造成的,是一部分人相同与另一部分人的相同不同形成的。所以,社会结构越是简单,人群结构就简单;社会结构越是复杂,人群结构就越是复杂。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由简单社会结构发展为复杂社会结构,由复杂社会结构发展为简单社会结构的过程;与此相应,人类的发展,也必然是从简单人群结构走向复杂人群结构,再由复杂人群结构走向简单人群结构的过程。不过,终点的简单是高端的简单,是大大发展了的简单,与起点的简单相比,那是登上了天的简单啊!而社会主义社会,实际上就是由复杂走向简单,即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程;共产主义就是至简社会结构和至简人群结构的统一,就是单一社会结构与单一人群结构的统一。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九九归一的人类社会,是每一个人的天堂!是人类的大同世界!其美好的程度是起点时的简单根本无法想象的啊!
人的社会性最基本的,就是一个利益性。人要生存,就要吃喝拉撒睡,就要蔽体,就要生养后代,因而就要有与此相应的生活资料供消费,就要设法获取维持最低生存水平的生活资料。这就是一个利益问题,关乎每个人的生存。人类社会之初,由于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低下,个个辛苦勤劳,累得筋疲力尽,仍所获不多,生活条件极端简陋,常常填不饱肚子;依靠单个个人获取生活资料就更无法生存。因此,希冀获取更多的生活资料,能填饱肚子,既是每个人的愿望,也是这一群人共同的愿望,也是他们利益一致性的体现。因此每个人都必须努力狩猎,相互配合,共同劳作,共同消费,共同生活,并推举共同愿望的执行人,以求获取更多猎物,能填饱肚子,生存条件能得到改善。所以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推召集人牵头以实现公共事务的共同管理就成为所有原始人群共同的存在方式。原始社会分布于不同地区的人群是和平共处的,有时为各自的生存也免不了矛盾斗争,但并不影响和平。氏族部落之间总体是和睦的。这就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说到共同劳动,什么是劳动呢?这里所说的劳动是指人们使用体力和脑力并借助工具获取利益回报的活动,是生产活动的过程,其结果就是财富,无论物质的精神的。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就是劳动力。使用劳动力就是生产力。劳动力使用于生产过程就形成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是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的核心是劳动成果的分配;决定分配的是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决定人们关系的是生产资料的性质,即归谁所有。原始社会的历史超越百万年。生产资料是公有的,与生产相联系的人是平等的,他们共同占有劳动成果,按需求基本平等的共同消费。
人们为获得更多的财富,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生产力不断发展,获取的生活资料增多,能填饱肚子,生存条件也有改善,以致有了剩余。这说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进步是必然的。劳动财富的不断增加为私有财产的必然出现创造了前提。社会分裂开始萌芽。与此相应阶级的出现也将成为必然。人群分裂为阶级开始萌芽。少数人(如公共管理的执行人)有意无意占有了人们共同劳动的部分成果,得以支配他人,刺激其占有欲增强。利益对立出现,且不可调和。阶级逐渐产生。私有财产拥有者借助自己的特殊地位,利用部落间的矛盾谋取私利,甚至用武力夺取他部落的劳动力和财物,充当自己的生产工具,极野蛮极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他们。脱离生产劳动的奴隶主(少数)、沦为劳动工具的奴隶(大多数),以及介于二者的自由民出现。奴隶主总想更多的役使剥削奴隶并占有更多的奴隶。奴隶地位不如牛马,反抗不可避免,阶级斗争出现。奴隶主采用种种手段镇压奴隶的所有反抗,想方设法确保自己的剥削统治地位,国家逐渐形成,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劳动成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形态,奴隶制社会产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奴隶主阶级创造了表面凌驾于各阶级之上的奴隶制国家。
什么是国家?国家是用暴力建立在生产方式即经济基础之上用来维护和保护这种生产方式的上层建筑。这就形成贯穿人类社会的又一基本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虽然原始社会也存在这一矛盾,但原始社会社会结构和人群结构的单一使这一矛盾很不明显。奴隶社会开始了人类迈向复杂社会的征程。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导致人类分裂为利益不同的人群,分裂为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催生了国家。自然,阶级还可以分为不同的阶层,以拥有奴隶数量不同可分为大奴隶主、中奴隶主、小奴隶主等等。进入阶级社会,人群的分化愈益复杂起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类世界的阶级及阶层成分最为复杂。所以,在阶级社会里,人的利益性从属于阶级性,人的社会属性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阶级性是人的个性之基本属性。
性格是人的自然属性,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于后代的结果,是性格形成的依据。就某个个人而言,性格随其存在而存在,随其生存而发展,随其不存在而消失。性格属于个人自己。依性格的不同也可以区分为不同的人群。但由于这样的区分所形成的人群,相互之间影响作用的社会意义不大,因而对人的社会性是个性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没有听说将暴躁、温和、孤僻……作为标准划分阶级。所以,一般情况下个人性格对社会的影响,对阶级的影响总是有限的。
这样说来,个人性格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呢?当然不是!性格是个性的表现,而且是主要的表现。性格之于个性乃天之所赐,不可或缺,是表现个人个性的主要因素。个人的个性特征其实主要就是天之使然的性格特征。辨析区分某个人的个性特征,其实就是辨析区分其性格特征。在这里,个性的社会属性所具有的意义就不是很重要了。同一阶级或阶层并不排斥不同性格的人或相近性格的人群同时存在。也可以说,性格分析是比阶级分析更深层次的人性分析。阶级分析是利益分析。人性分析是性格分析。在阶级社会里,尤其是被剥削被压迫阶级,人的个性是被压制、被扼杀的,谈个性的发展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即使是统治阶级,他们的个性也是被私欲所扭曲了的。
人的性格秉性是多样化的。人的秉赋、心理、追求、兴趣、脾气、爱好、理想、愿望是性格的表现,不仅是多样化的,各不相同的,也是变化的,发展的。例如青少年大多血气方刚,中年人稳重稳健,老年人疲软平和等等。这是因为生活、工作、命运、环境、岁月等对个性打磨的结果。
性格往往规定和决定行为方式,注定行为的结果,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不同的性格对个人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性格特征对于个人的发展,不仅重要,有时甚至是具有决定性作用和影响的因素,个人成败得失的根源就隐藏在自己的性格之中。因此个人的性格特征是绝不可以忽略轻视的。一个皇帝如果因为性格承担不了皇帝的职责,就可能毁掉国家。
所以个性的存在是客观的,是人的本性,人的天性的表现,也是社会生存环境作用于人后,即环境对人规定性的表现,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在个性中的具体体现。
所以个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当私欲和私利一同消失的时候,个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类的社会属性就没有有意义的差别了。这时,人的自然属性即人的性格就成为个性的主要特征,人性的主要内容。个性的发展就是人性的发展;个性的进步,就是人类的进步。人的发展全面化的阶段就真正开始,人类社会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的彻底消灭就是这一时代开始的标志。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国范围内消灭了剥削压迫,就给人们在一国范围内创造了人的发展全面化的条件和环境,并且社会主义制度使这种条件和环境不断得到优化,为人的发展全面化,个性平等、个性自由、个性发展的满足开启了全新的广阔天地,提供了日益充分的可能。因此,只有消灭了剥削压迫制度的社会主义社会才是每一个人的个性自由存在、能力全面发展的乐土。
既然个性是客观存在,就应该充分尊重个性的存在。尊重个性存在是良好社会的标志。尊重个性存在就要尊重个性存在的自由,让各种各样的个性都有存在的充分自由,都拥有自由存在的广阔空间。没有这样的空间就证明了个性自由被限制。尊重个性存在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个性人格,一视同仁尊重所有人的人格尊严,无一例外地平等保障他们的权利。这是性格平等的基本要求。不论这种个性或性格有无缺失或缺陷,也不论体格和肢体的强弱或全残。不能因为性格和体格的不同,一些人就比另一些人天生高贵,享有更多的权利或特权;也不能因为性格和体格的不同,一些人就该下贱,只配做马牛受奴役。性格或体格本身不是取得待遇或特权的本钱。任何个体的个性相互之间都是完全平等的。并且不同性格之间的相互尊重和随意交往是个性自由、平等得到保证的条件和表现,也是个人性格锤炼和完善的条件和机会。任何人、任何社会力量不仅都不可以对此加以限制,反而应该对此负有创造更多条件和机会,以推动并加强相互尊重和往来的责任。性格歧视、体格歧视、体残歧视是不对的,这样的做法会阻碍甚至破坏个性之间的尊重和往来,因而是对个性自由、平等的败坏,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反动,应该予以彻底清除。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实现人类自身之人性完善的过程,是达到人类自身最高境界的方法或手段;只有通过人的发展全面化,才能彻底消除人性自身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和缺陷,才能使人性日臻完善,使人的能耐和潜能更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个性的自由、平等实际上是为人的发展全面化创造更为充分的条件,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全面发展,亦即人性的发展。
什么是人性?人性是无数个个性所构成的人的一般性质。个性是人性的表现,是人性存在方式。就人的自然属性而言,是没有什么善恶的。虽然存在差异和优劣,但优不对应其本性必然善或恶,劣也不对应其本性必然善或恶。善恶是人的社会属性,是后天形成的。人一生下来,社会属性是一张白纸。人的生存环境是一支笔,在这张白纸上记录下了社会存在及其变化,由此形成社会属性,形成是非善恶观念,并指导自己的判断和行为,在此基础上修正和完善是非善恶观念。所以性本善或性本恶是没有根据的,优者不必然善,劣者不必然恶。人性从社会属性上说,其实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这就是“人民性”。因为,只有人民性才能概括全人类的共同本质。人民性是人类共有的属性,任何其它被称为人性的这性那性都不具备真正代表全人类共同属性的性质或资格。人民性是人类最根本最基本的属性。什么是人民性呢?从根上说,人民性就是人的劳动性。所有的劳动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身,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劳动创造了世界。因此人性其实也就是人的劳动性。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因为存在不劳而获的剥削压迫阶级,因此人性就只能表现为人民性。
什么是人权?在阶级社会里,个性的自由权、平等权、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个人性格发展的全面化是人权的核心。离开人的发展全面化谈人权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或积极意义。因为人的发展全面化的过程才是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即人的自身特长和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实现的过程,才能使人生价值最大程度体现出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一致和统一,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将个人发展的快乐变成为同时是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显然,这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没有自由权、平等权的保护,发展权就没有了可靠的保障,无法得到实现;自由权、平等权就没有了围绕的支撑而落空。所以个人发展全面化必须以人权作保障,确保每一个人拥有个性即性格存在的自由权、平等权和发展权。
要使人权得到保障,就必须彻底打破人与人之间的人身或人生依附关系,摆脱人与人之间的强制(隐形的强制)服从,这是保障人权的前提。一切剥削压迫社会都是人身依附,强制服从的社会,没有人权可言。资本主义社会虽然表面上工人有了人身自由,但仅仅是被雇佣的自由,被这个或那个资本家雇佣的自由。工人的生存是没有自由的。工人的人生就是出卖劳动力的人生。工人永远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力求生,才能得以维持最低水平的生存。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关系虽然不是人身依附但确实是人生依附,工人逃不出资本家的手掌心,工人只有沦为资本的奴隶、机器的奴隶才能勉强活命,工人只不过是为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或机器,并且其处境因分工日益细化而受到机器代替人工更加不堪的排挤。工人的地位不如机器,哪里自由、谈何平等、何来个人的发展?想要拥有这些权利岂非天方夜谭?而且资产阶级还专以诱奸工人们的妻子女儿为乐。所以资产阶级才是真正的人权的肆意践踏者。资产阶级对人权的践踏比任何剥削阶级更虚伪无耻。他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帜干着践踏人权的勾当。资产阶级所标榜的种种自由,通通不过是对工人阶级的利用和愚弄,对自己阶级利益的维护和加强。所以,没有人的生存或生活的独立,不彻底消灭人生依附关系或现象,就断无人权可言。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连最起码的生存独立都做不到,那里还谈得上人格的独立和尊严,谈得上个人兴趣、爱好的实现,个人能力的发展呢!
同理,没有人格的独立或尊严,不彻底消除人们头脑中的形形色色的歧视意识,消除人际交往的等级戒备观念和心理,人权也得不到保障,至少不能享有完全的人权。在当今资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世界,不要说单个的人,就是大到一个群体、一个阶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独立和尊严,就只能处于依附和屈辱的地位,如果想要摆脱这样的地位,等待你的,就是资本寡头、帝国强权派出的飞机对你的一次接一次的狂轰滥炸,直到把你摧毁,例如过去的萨达姆,现在的卡扎菲。在帝国主义者的眼中,反帝反美的人,无论是个人、群体、集团、阶级、民族、国家,通通都是劣民、劣族、劣国,都应该被彻底消灭。大到一个独立的国家命运是如此,小到一个个人的人格独立和尊严怎么可能得到保障呢?!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分化,不停地两极分化。排斥、压制、扼杀、摧毁人的个性、独立、平等、人格尊严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性,自然更谈不上对个人兴趣的培育、爱好的启发,潜能的发挥。因此,任何人都不能对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尊重个性,保障人权抱有任何幻想。资产阶级所想所为只不过是如何扩大资本的强权和垄断利益。因此任何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如果不努力从根本上消除社会存在的种种歧视现象,不同形形色色的歧视意识和心理作彻底的斗争,尊重个性,保障人权,也是难以彻底做到的。不过,社会主义从他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以追求并实现社会平等为目标的,社会主义一定要和特权及歧视意识斗争到底。这是没有疑问的。
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帮助,个性的人格尊严应该得到尊重,任何个人都不能为自己的权益而损害他人的独立与自由。如果说阶级社会存在普世价值,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立、自由和尊严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才是适用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不尊重个性,没有人权,人的发展全面化就无从实现;保障人的发展全面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惠泽人类每一个人的真正的人权和普世价值。因此只有社会主义存在人权和普世价值,而资本主义是不可能存在人权和普世价值的。自由以独立为前提,独立以尊重为前提;民主以平等为前提,平等以废除特权为前提。鼓吹美国式没有独立的自由,没有平等的民主,并且把这种资本统治下剥削者和被剥削者都不停地沦为资本的奴隶的所谓自由民主吹捧成超越一切阶级的普世价值,纯粹是对劳动人民的恶意欺骗,也是资产阶级的自我欺骗。其目的,不过是维护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秩序,并企图把资本的统治秩序软硬兼施推行到全世界。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人权和普世价值存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基础和条件。资本主义生产的商品化总是不断摧毁劳动者的个人独立性,不断使之异化为对资本的奴性;总是不断地摧毁资本家的个人独立性,不断地使之异化为财富的奴隶。
社会主义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实现了完全彻底平等的社会,即消除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所有的特权和不平等,换言之,社会主义以彻底实现平等为最高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就是特权逐步消除,平等权利不断增加,个性的发展愈益自由、愈益全面,即人权愈益得到保障,人性得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努力将不同个性的每一个人都组织起来为社会工作是发展完善个性的最优形式,是实现人的发展全面化的基本的途径。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提供这样的形式和途径,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所决定。也就是说只有社会主义才具备人权保障,人的发展全面化所必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条件。
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为人权的保障、个性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政治条件。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人们之间只有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国家主席和掏粪工都是为人民服务。每一个人都毫不动摇坚持和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劳动人民的平等的社会政治地位就从根本上得到了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支配地位的确立,按劳分配成为了社会生活资料分配的基本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社会经济根源,为保障劳动人民的平等的社会经济地位,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制度基础。以维护正义、公平、平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确立,以以公为先的集体主义精神、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观念的提倡、褒奖、推广、发扬,提供了符合劳动人民本性的并易于被其接受的思想文化条件,保障了劳动人民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主人翁地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文化艺术主导主宰社会意识形态,是人权保障、个性完善、潜能发展最为重要的条件,是政治、经济条件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稳定先进源于人民的思想稳定先进,社会的落后混乱源于人民的思想被落后被混乱。马克思列宁毛泽东主义是正本清源拨乱归正最先进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武器,必须坚持马列毛主义,坚持用马列毛主义教育人民,用人民中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教育人民,不断推进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以斗私批修、厉行节约,甘于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多做贡献为主流思想文化的革命。政治经济上的平等、文化上的主体地位为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既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又充分激发人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积极性。这样的积极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地组织起来,形成人人争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滚滚洪流。每一个人都踊跃投入时代的洪流,灵魂在洪流里得到荡涤,性格在洪流里得到摔打,个性在洪流里得到升华,能耐在洪流里得到发挥,智慧在洪流里得到激发,思想在洪流里得到锻造,人的全面发展,爱好兴趣特长优势等等,在洪流中得到空前的释放或爆发。每一个人在劳动中,在与社会的结合和思想的洗涤中,都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作为的人,有贡献的人。人作为人的价值得到最充分的展现,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财富(改造世界的物质生产能力)迅速增加,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们在这样的生活中惬意而快乐,安然而幸福。放眼未来,人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人们的个性就是在这样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洪流中,即改造世界与改造自己的过程中获得解放。而这,才是人的发展全面化的真谛,才是以人为本的真谛。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如果以人为本不是以在革命实践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脱离了劳动实践的社会组织性,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就不会存在,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个性的解放不是个人的解放,个性的解放、人性的完善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有组织的社会革命的实践中才能得到实现。如果把个性解放理解为个人解放,就会走上个人主义的邪路。
社会主义所有这一切,资本主义社会哪怕是一点点,也是不可能具备、不可能做到的。资本寡头及其传声筒污蔑社会主义没有人权,好像他们才是人权的布道者、保护者,是没有根据、没有道理的。他们攻击社会主义人权状况的种种言论,不过是巨兽的狂嚎—没有一句人话而已。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
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什么?
要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首先要弄明白本质这一概念,本质的含义。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事物存在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是事物起始直到消亡的质的规定性,并且是事物最原真、最本原的质的规定性。也可以说,本质是事物特殊特别的性质属性,是事物的基本的根本的特点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标准和依据。也可以说,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规律,事物的运动变化受本质的制约制导,超不出本质所涵盖的时空范围。虽然事物的变化发展往往呈现出阶段性,似乎是本质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是事物本质控制下的变化,是事物量的变化,是事物自身的运动和发展。当事物的发展运动超出本质所能控制的极限,就出现质的飞跃,产生新质,一事物就变成了它事物。尽管如此,一事物与它事物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本质上的内在的联系。
其次,还要弄清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自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暴露,尤其是工人生存状况的恶劣和恶化,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强烈批判,他们力图要找出一个能改善工人生存状态,克服资本主义一些弊端的新的社会制度,于是产生并形成了社会主义的思潮和理论,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及其代表人,欧文、傅里叶、圣西门各自创立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重要的代表。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入手,极其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研究并批判地吸收了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和科学的部分,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是马克思对人类做出的最重大的贡献。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预示了一个新的社会时代的必将到来,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欢迎。由于认识和立场的不同,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即通常意义上简称的社会主义被无意或故意(种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误读、误解、误传,由此出现种种被曲解的社会主义即假社会主义,或伪装的社会主义,或修正主义的社会主义。列宁以及斯大林捍卫和实践了马克思社会主义,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时代,创建了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就。毛泽东捍卫和实践了社会主义,在生产力最落后、人口最多的中国成功地建设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昂首挺胸走向新长征,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国家拼命奋斗,独立自主取得了令全世界惊叹的一系列振奋人心的辉煌成就。尽管列宁对各种假社会主义给予了猛烈的批判,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后来毛泽东也对赫鲁晓夫在苏联修正社会主义的言行予以深刻、系统、全面的批判,仍然没能阻止资本主义在苏联的复辟,仍然没能阻止社会主义苏维埃联盟的解体。由此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反水垮台。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跌入低谷。这本来是苏联领导人推行修正主义的必然结果,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处心积虑进行长期和平演变的结果,现在人们似乎认为是社会主义自身出了问题,存在缺陷。即使是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也不得不回过头来,审视和反思自己走过的道路,力图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如果说以前的社会主义存在问题,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力图开辟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即使到今天,关于社会主义的困惑,仍然存在在人们的心中,存在于人们的头脑里。因此我们这里所要谈的社会主义,自然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当然,这里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是广义的,包括列宁毛泽东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的充实、完善和创新。也就是说列宁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是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一性相通、浑然一体、不可分离。任何将他们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分割开来,甚至对立起来都是不对的、错误的,别有用心或者居心叵测。因此这里不谈论任何其它的所谓社会主义。
尽管如此,即便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也是有差异的,得出的结论恐怕不一定会完全相同。这说明,要正确、准确、精准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熟练把握事物的本质是不容易的,是很困难的,是须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及相当的智慧和水平。
一切反动派、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反革命分子,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专制独裁,就是暴政,就是肆无忌禅的践踏人性和人权。这是因为立场不同的缘故。他们总是站在维护保护社会落后面、阴暗面、反动面的社会根源的立场上,即反人民的立场,他们看到的只能是这些。
马克思主义者理解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呢?什么样的特别属性才具有能贯穿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的基本性质,并且又能和共产主义社会相联系呢?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私有制。这种认识是有道理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的最重要文献,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代表作。其中有关于社会主义的性质的最经典的表述,这就是“一个消灭,两个彻底决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革命就是要“消灭私有制”,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因为传统观念产生于传统私有制社会,因此“一个消灭”可以涵盖“两个彻底决裂”,“两个彻底决裂”也涵盖一个消灭”。因此“消灭私有制”也可以概括社会主义的性质。一个消灭两个决裂的主要意思是“破”,破坏的破,所要立的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公的观念。这种破和立都是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破是为了立。深入一步想,建立公有制、树立公的观念又是为了什么呢?或许有人会回答,是为了建成共产主义。好像也没有错。但这样的答案并没有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又是什么,破和立的共同的目的指向并没有给揭示出来,也看不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本质联系在哪里。因此消灭私有制是社会主义某一方面的重要性质,但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这也有一定的道理。谁能说社会主义不发展生产力呢。鼓励扶持先进生产力加快发展,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的基础,发展生产力人民才可能安居乐业,富裕殷实,社会才能繁荣兴盛。无论纵有千说万变,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生产力的效果如此之好,难道还不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吗。但是,即使共产主义社会也还是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特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要发展生产力,只不过发展生产力的速度有快慢不同而已。因此发展生产力不是社会主义独有的特征,没有揭示出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尽管加快发展生产力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确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那些想急于摆脱贫穷落后的国家。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这当然就更有道理,听着心里舒服。对于那些已经解决了温饱但还没有富起来,只要能得到一些支持帮助就可能富起来的人们,共同富裕政策的实行无异于向他们吹响了向富裕进军的冲锋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致富积极性,激起他们的精气神,向实现富裕的目标奋勇冲击。共同富裕这一声春雷,强烈刺激起了他们求富的欲望;给那些温饱不足的人们,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他们对于共同富裕的欢呼雀跃,就是这一政策深得民心的证据。但是共同富裕政策针对没有或接近富裕的人们具有鼓动意义,并不证明对已经富起来人具有同样的效力。对于已经富起来的人而言,他们对共同富裕的政策是不会激动的。实际上,共同富裕是对富翁不帮未富的针砭,因为富人是不愿意穷人富起来的。“你也想富,不瞧瞧是什么东西”!不排除富翁们内心存在甚至是强烈的鄙夷情绪。同样,富人的不爽,并不证明共同富裕不是社会主义的阶段性政策。共产党、社会主义始终以坚决的帮助最穷困群体、最弱势群体为己任。因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但是共同富裕可以是社会主义的政策并不等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什么是富裕?通常的理解,满足自家一切消费后还有较多结余;如果只有少量或适量结余,是不能称作富裕的。这“较多” 是一个定性的模糊的概念。究竟是多少,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叫富裕,富裕到什么程度才是尽头,没有标准。先富们如果拥有飞机,甚至宇宙飞船,未富们是不是也要拥有飞机飞船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呢?共同富裕执行结果,一般意义的理想状态是每个家庭的富足,这能保证共产主义的实现吗?显然,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共同富裕是以承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为前提的,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私有财产。因此共同富裕与共产主义没有本质的联系。社会主义根本奋斗目标是最终实现消灭私有财产,即实现共产主义。所以共同富裕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虽然如此,但并不妨碍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初期一定阶段的政策和口号,去动员组织群众的致富积极性。因为消灭私有财产是以每个人的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得到可靠保证为条件的。共同富裕运用“短、平、快”战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水平不失为初级阶段的一个办法。
有人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按劳分配是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所没有也不可能有的。按劳分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起来后实行的劳动产品的分配制度。这是经济领域的革命,是共产党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当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行业和部门完成以后,按劳分配就在社会经济分配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成为主要的经济分配制度,就基本消除了传统的剥削压迫的主要根源和基础。坚持推进公有化,促进公有经济的发展,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建立更多的公有企业,直至所有社会经济主体都成为公有企业,按劳分配就成为唯一的分配制度,就彻底消灭了经济剥削和压迫。以劳动贡献为标准分配劳动产品,这对每个劳动者是公平的,并且又能最直观地充分调动劳动积极性。因此按劳分配应该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
应当承认,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标志性经济制度,没有按劳分配就无所谓社会主义,就无法消除剥削压迫,并且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按劳分配的基本经济制度,虽然它更接近社会主义本质,或者说部分地表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但不能完全表达社会主义的本质,或者说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因为:首先,按劳分配是以承认劳动产品的私有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仍然承认财产的私有制。按劳分配虽然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占有劳动产品,但没有消灭私人占有劳动产品。按劳分配承认,劳动者个人通过社会劳动获得等量劳动产品是公平的、正当的、合法的。劳动产品的私人占有是受到国家保护的。而这明显又是与消灭私有制相矛盾的,自然也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矛盾的。其次,按劳分配有公平的一面,也存在不公平的一面。劳动者之间,一是劳动能力有强弱,二是实际供养负担有轻重,因而其实际生活水平就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按劳分配也会造成劳动者实际生活的不平等。这是资产阶级法权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痕迹。而这也是须要加以限制和逐步消除的。第三,按劳分配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在社会产品分配中的地位是成弱化趋势。这是由按劳分配所包含的矛盾性决定的,也就是说按劳分配还包含有落后的一面,而这落后的一面是应当消灭的。因此它在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会随着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而降低,二次分配即国家社会保障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高,对人们社会生活提高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甚至会盖过按劳分配的作用和影响。当共产主义社会到来之前,按劳分配就会退出社会经济生活的舞台。所以按劳分配不能代表社会主义的本质。
可能有的人会急于问,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呢?
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三个层次,并且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
伸张正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第一个层次。我们的事业(人民革命)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人民革命就是伸张正义的过程。
什么是正义呢?正者,中也、公也,正当、正道、正确之谓也;义者,道也、理也,公理、公义、公道之谓也。因此,简单说,正义就是正确的道理,就是符合公道人心的主张主义,就是不护私,不偏心,正派公道的人民至上主义。正义的要义就是它的公义性,即它所具有的人民性。劳动人民认同的道理就是公义、大义。主张人民的利益,维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是正义的核心。正义是维护人民利益的道理,当然会为人民群众所拥护和支持。公道自在人心,公道自得人心。正义成为人们普遍认同认可的公理。因此正义就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正义就是天下归心,义不容辞;正义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就是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因此任何人民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就必然会取得胜利。共产党是伸张正义主持公道的天使。正义是共产党带领人民正确处理革命中各种社会矛盾的钥匙,是打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门的钥匙,是解决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钥匙。正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几乎是每一个人认同、接受、服从、遵守的公理,也是这一阶段的本质要求和体现。正义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的现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特征。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矛盾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直接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带有资本主义社会的痕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会有反映。社会主义革命是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革命,是消灭资产阶级和一切反动派,而不是消灭构成资产阶级和一切反动派的个人。当他们愿意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的人格就应该得到尊重,他们成为劳动人民一员就应该享有权利,他们的权利就应该得到保障。这就是主张正义。如果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就应该制止和纠正。这就是伸张正义。初级阶段是公有制居于主导地位多种所有制并存竞争的时期,国家允许私有制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存在,其间各种各样的矛盾都可能出现,复杂情况是可以想见的。国家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必须给予保护和支持,鼓励他们发展,目的是为了搞活经济,尽快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因此一切有意妨碍甚至破坏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行为同样应该制止和纠正,不能因为私有制企业存在剥削就不去保护其正当权益。这也是主张正义和伸张正义。人民之间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既有利益矛盾,也有思想认识矛盾,尽管这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但这些矛盾是量大面广的日常性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投入很大精力,更需要主持公道,坚持正义,分清是非,打击歪风邪气,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或正义主张。这样才能将人民紧紧地团结起来,齐心协力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存在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马列毛主义路线与修正主义路线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着出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危险性。修正主义危险是最大危险,是最可怕的危险。修正主义上台就是最坏的资本主义上台。人民群众要团结在共产党左派的旗子下,与共产党内的修正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进行坚决的斗争,反对在公有制企业中间实行超过正常限度的任何利益分化政策。因为这样的政策将导致一部分人受剥削甚至压迫。必须坚决反对放任私有制企业对工人或农民工的剥削和压迫。必须坚决限制各种过度投机行为。不管利益分化政策以何种修正的面孔出现,都必须予以坚决反对。捍卫社会主义,反对修正主义,反对中国沦为资本殖民社会,这是最大的正义,最大的坚持正义。
任何人的正当权益都应该得到国家制度的响应和保护,不允许任何人侵犯和侵占,这就是正义,这就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这就是解决初级阶段所有矛盾,团结一切人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法宝。当然,这样的正义是绝不排斥马列毛主义的指导主导地位的,是不排斥共产主义思想的,相反,只有在马列毛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主导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坚持和贯切执行,社会才会风清气正,生机勃勃,昂然向上。显然,消灭私有制或建立公有制、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按劳分配等都不具备单独代表这一性质的完整属性,尽管它们也代表社会主义某一方面的重要性质。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正义,维护正义,伸张正义就是要让正义之气大行于天下,主导社会向中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前进。
维护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第二个层次。
什么是公平?处理问题,解决纠纷和矛盾,从公心出发,公开公正,入情入理,合规合法,口服心服。这就是公平最基本的含义。
由此可见,公平包含正义,但又比正义高了一个层次。正义力求公允,公平处理私与私或公与私即人民内部的矛盾,维护私有者的合法权益。公平包含这层意思。然公平还有更为重要的含义,这就是,公平是从公出发解决公私矛盾,有偏公的倾向性,而这,才是公平的主要的含义。在公的基础上求平,以公为先,私服从于公,这是正义没有包含的内容。正义不反对先公后私,可以提倡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但并不要求人们必须这样做,没有这样的涵义。当然以公为先仍然是承认私人利益的,承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的,公平并不公掉或平掉私人拥有的财产或权益,这与正义的含义是一致的。但是,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少数人利益与多数人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个人利益、少数人利益就要服从集体利益或多数人利益。而这则是公平与正义性质上的主要区别,也是公平比正义高一个层次的原因和根据。
个人利益让位于集体利益,少数人利益让位于多数人利益,部分利益让位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让位于全局利益,小公利益让位于大公利益,所有一切团体的局部的利益通通让位于人民的利益,让位于国家的利益即人民的根本利益。自然,这样的利益牺牲和利益维护必须是公开透明、公正无私的。没有公开透明和公正无私,个人或局部利益的牺牲就可能被利用被扩大;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就可能是个谎言或幌子。所以维护公平必须以公开公正为前提,公开公正与维护公平是不可分离的,公开、公正是维护公平不可或缺的两个要件。
不惜牺牲个人或局部利益以维护保全国家利益,这就是公平必须坚持的基本的原则,这就是公平的本质特征,这就是中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
社会主义中级阶段是完全公有制经济,世界资本主义日渐衰落。这一时期,生产力已经获得很大的发展,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已接近或达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水平,公有经济兴旺发达,蒸蒸日上,公有经济地位日益巩固和增强,制度优越性日益凸显。显然,公平以公为先的这种本质属性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的中级阶段的实际状况相适应的。
维护公平就是要以公为先,破私立公,克己奉公,首先维护和保护集体利益,大家的利益;在私与私或公与公的利益出现矛盾时,提倡和鼓励当事双方发扬风格,客观公正解决利益纠纷;如果小公和大公出现利益矛盾,小公服从于大公,服务于大公,不惜牺牲小公以保全大公的利益是处理这类矛盾的基本方法;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个人利益,任何小公的、团体的、部分的、局部的利益都必须让位于服务于国家的利益。牺牲局部保全全局、牺牲局部利益保全国家利益是处理一切利益关系的最高准则,是任何人任何单位都不能违背的至高无上的公理。因为国家利益从本质上说,它代表和体现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每一个人的根本利益。根本利益不是眼前利益,而是长远的利益。放弃或牺牲局部的眼前利益,维护和保护了全体人民的长远利益,这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出的正确判断和选择。牺牲局部的眼前利益保全了国家的整体利益,这个道理的正确性,任何人都能明白。因此,维护整体利益,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所以自觉地维护公平,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公民理所当然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维护公平就是维护以公为先,维护以公为先就是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使每个公民的根本利益得到更可靠的保证,享受国家提供给公民的更多公平,缩小人与人之间生存质量的差距。只要我们每个公民坚持不懈地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公平,人们生存质量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小,离共产主义社会就会越来越近。
公平是确保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前进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
实现平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第三个层次。
什么叫平等?
通常最一般的理解,平等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即享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权力和利益的相同或相等。也就是说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是相同的、相等的,天下一家皆兄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亦无三教九流之别。这是多么的好呀。然而这样的平等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而只是形式上的平等,是形式上的平等掩盖着实际上的不平等,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所谓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其最终的实际结果仍然是不均,平等不可续也。这是因为用平等的方法去解决人们之间实际存在的不平等不可能真正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问题。这样的问题实际是正义所要解决的问题,至多是公平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的平等虽然也需要用平等的方法来解决不平等的问题,但这不是主要的。平等要着重解决的,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实质上的平等,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真正平等的实现。
从实现平等的目标目的出发,用不平等的方法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平等才能真正实现。这样的平等才能具有恒久的生命力,绵延千秋万代而不绝。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平等区别于社会主义的正义,区别于社会主义的公平的地方。用平等的方法与不平等的方法相结合相统一来指导人类实现人人平等。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平等观,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平等,这就是人类平等的最终实现。因此,平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第三个层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高层次,也是与共产主义社会本质联系之所在。这种质的规定性正是确保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内在逻辑力量。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开始的标志是,全民经济一统天下,私人经济、集体经济已不复存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得到确认,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共识已经形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总体上已经超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水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因此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时期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主导世界历史,主导人类历史的时期,就是人与人之间实际社会地位差别不断消失的时期,就是为实现人类大同,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日益创造成熟条件的时期。当这种条件成熟时,人们之间的平等就真的实现了,人类就来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门前,共产主义社会的大门就打开了,再迈一步,共产主义理想就成为现实。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虽然不存在私营经济,不存在集体经济,但还存在不同层次的全民公有经济。县级公有经济,省级公有经济实质是放大了的集体经济。因此分配领域,仍然实行按劳分配,因而仍然存在私有财产,仍然存在人们生存质量的差别,仍然存在市场,依然存在国家。社会主义的国家一方面要保护正当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又要为消除实际存在的不平等创造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实时适度降低按劳分配的量在个人生活中的比重,不断适度提高国家在分配中的比重以增强国家对全社会成员的保障能力,使国家保障成为个人生存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主要力量,并最终取代按劳分配,取消财产私有,取消市场。公彻底埋葬了私,按需分配就走进人类生活,社会就有能力保障任何人的正当需求都能适时得到满足,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就实现了。由此可见,国家保障是按需分配的萌芽,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共产主义因素,国家保障是运用不平等方法实现平等的基本手段。培育壮大国家保障能力,提高对民众的保障水平,是实现人人完全平等的最主要的途径。
因此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彻底解除人对私有财产的依附,彻底消灭私有观念。只有这样,人性才能得到彻底解放,人的自由发展才能得到最全面的实现,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才能得到最充分的释放。因此,人们在任何矛盾面前,都必须自觉地放弃任何私心杂念,牢固树立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思想,一切从整体利益出发,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一切从人类的利益出发。大公无私必须牢牢占领并统治人们的头脑,成为人们思想行为的唯一根据和标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维护和保护国家利益、人类利益,人类的灵魂就升华到了最高境界,大公就把一切小私之心彻底融化了,这时,私有财产、私有观念就会彻底消失,个人的独立、自由、平等就摆脱了所有的羁绊,每一个人就获得了真正的独立自由和平等,获得最高境界的幸福。所以,平等必须以大公无私为前提;没有每一个人的大公无私,就没有每个人的真正平等,自然也没有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
因此,综上所述,伸张正义、维护公平、实现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平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是正义公平的归宿,是正义公平发展的最高境界。正义和公平是为实现平等创造条件和准备条件的;平等包含正义和公平,正义和公平是平等的具体体现;正义与公平的关系亦然。它们三位一体,不可割裂,递延推进,不可错位,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
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利益关系应该基本一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应该不断缩小,这是联系正义公平平等的一条红色主线。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完全平等是伸张正义、维护公平、实现平等所指向的共同的最终目标。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宇宙包含矛盾。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同样都包含矛盾。人类社会也一样,存在着许许多多,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矛盾。但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的矛盾只有两个,这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同样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因而其基本矛盾的性质就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和表现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企业生产力发展是很快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社会化(分工与协作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是很快的,劳动产品即财富的增加是很快的,它们之间是正比关系。但因为生产资料私有制,即企业是资本家的这一情况,支配财富的权力完全掌握在资本家的手里,财富的增加并没有增加生产力发展的直接体现直接实现者工人的收入,财富增加与工人收入之间没有正比关系,工人的收入不是劳动的收入,而是出卖劳动力的收入,工人的收入与劳动力的市场供求有关,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无关。于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直接体现为生产的社会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生产过程和企业与社会越来越多的各种密切联系)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因而资本家支配独占劳动成果)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一方面表现为生产的扩大和劳动者支付能力缩小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表现在企业生产的组织性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无计划之间的矛盾。
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则直接体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因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因为生产的社会化与占有的私人性矛盾是无法克服的对抗性矛盾,因而是总趋势不断加剧、不断激化的矛盾。这两个矛盾运动的最终结果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资产阶级的统治被推翻,无产阶级专政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被改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诞生,社会主义社会到来。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呢?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有自己的特殊性质。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确立了公的价值取向,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在提取社会运行公共费用、保持适当积累的前提下,实行按劳分配制度,保护劳动者个人的利益。按劳分配实现了劳动者劳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其收入的正比增长,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劳动者对社会国家的贡献,公共积累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就劳动者之间而言,按劳分配是公平合理的,一个劳动者付出的一定量的劳动所得到的报酬,与另一个劳动者付出等量的劳动所得到的报酬是相同的。按劳分配消灭了劳动者的被剥削被压迫。这是一个具有历史分水岭意义的极伟大的社会进步,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所在。所以没有公有制在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或主体地位,就没有社会主义,就不是社会主义。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虽然否定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所有制,但却没有彻底否定劳动成果占有的私人性。即只能理所当然否定了资本家个人独占劳动的成果,而不能否定劳动者个人占有自己应得的那份劳动报酬。由此可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要标志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仍然存在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相似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包含着深刻的内在矛盾的。这种矛盾带有资本主义性质,是资产阶级法权在社会主义社会残留的反映,表现为劳动者之间因为劳动能力和生活负担的不同所导致的实际生活水平的不平等,可能这种不平等还比较严重。并且这种不平等是不可取消的、合法的、受到国家保护的。因为按劳分配是适应社会主义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要求的,可以刺激和推动生产力加快发展。承认个人利益,承认私有财产合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就是所谓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
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就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即生产的公有化与生活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可以说是公有化生产与私人化消费的矛盾。这是非对抗性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如果处理严重失当,有可能转化成为对抗性矛盾。在共产党领导下,在无产阶级专政的保卫下,通过实施正确的政策适当限制私产私欲,防止矛盾的激化是可能的,矛盾的逐步解决也是可能的。
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矛盾呢?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化的生产关系,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公有化主导的生产关系就基本建立起来。由公有化的生产关系理应得出劳动产品共同占有共同消费的结论。这才符合逻辑。可是社会生产能力提供的全部消费品满足不了社会共同的消费需求;因为这不是一部分人的消费需求,也不是某一方面的消费需求,而是全社会所有的人(一国内)所有的消费需求,也就是说,共同消费基本上就是按需分配。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需分配是不现实、不可能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远远没有达到与此相适应的程度。于是消费品只能实行按人头计划供应,即所谓的供给制。计划供应有平均主义倾向,容易滋生特权,不利于调动每个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不能解决物资的匮乏。因此社会主义时期不具备共同消费的社会生产能力,不能实行共同消费,不能实行供给制。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尤其如此。因此社会主义时期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制度,允许私人占有劳动成果,允许私有制一定形式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发展生产力。可见,实行按劳分配,允许私人占有劳动成果不是人为的,而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的内在的逻辑要求。这样,就出现了生产的公有化和消费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生产的公有化,有两个含义:一是生产的社会化,这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含义是完全一致的;二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即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不断强化的,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所没有的含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内涵,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消费的私人化也有两个含义:一是消费的私人化是必要的、先进的,就消费的私人化而言,这与资本主义劳动产品占有的私人性是相似的,不同的是,社会主义的消费的私人化是面向每一个劳动者,由此规定了该社会社会主义性质,而资本主义的劳动产品占有的私人性是面向资本家,面向资本家阶级,愈来愈被资本家个人所独占,由此规定了该社会资本主义性质,这既是二者区别开来的根据,也是社会主义的消费私人化先进性必要性的根据;二是按劳分配也是必要的、先进的,资本主义的按资分配是资本家强占全部劳动成果的制度保证,按劳分配是劳动者公平占有劳动成果的制度保证,按劳分配是对按资分配的彻底否定,消除了剥削和压迫,是从根本上对劳动者利益的维护和保护,划清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限。但是,这种保护仍然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是私有制仍然存在的一个标志,因此,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相同的特征,是两个社会共通和共有的一个法律条款。当然,保护私有财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因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保护公有财产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因而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并且必要时,私人利益应该服从公共利益。社会主义社会私有财产的合法存在,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理由,也是共产主义革命的理由,当然也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由。共产主义革命高度概括,就是革私有制的命,就是彻底消灭私有制!消灭私有制一是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二是要消灭生活资料私有制,三是要消灭私有观念即所有非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因此,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社会化和公有化的要求与消费品的私人占有私人消费是矛盾的,并且在初级阶段有尖锐化的趋势。
这个矛盾的存在,说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必要性,也规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是连接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社会形态性质;同时也说明,公有制、按劳分配主导主体地位的建立仅仅是共产主义革命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不是革命的结束,而是继续革命的开始,消灭私有制的革命还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继续革命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因为这一矛盾将长期存在,直到私有财产彻底消除为止。
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彻底消除各种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个消除的过程是长期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适时适度的,而不是疾风暴雨的,运动式的。解决和完成这一任务的全过程,就是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共产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彻底消除私有财产,就是要彻底消除私有观念。共产主义革命是大公无私的思想文化革命,是人民的自我革命,是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是斗私批修,破私立公,是人民自己教育自己。没有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潜移默化的斗私批修、破私立公的思想文化革命,共产主义消灭私有财产的革命就不可能进行到底,就不可能与私有观念实现最彻底的决裂。如果生产的公有化与消费的私人性矛盾解决不好,甚至激化,就可能出现社会的分化纷乱,出现社会动荡倒退,共产主义革命就会遭遇挫折。
生产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的私人占有的矛盾为什么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呢?这是因为这个矛盾:第一,规定了该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二,承认私有财产、贫富差距的合理性,承认贫富与生产公有化是矛盾的;第三,指明共产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消除实际存在的贫富差距,消灭私有财产;第四,革命的方法是自我教育,自我革命,人民自己起来革自己的命,引导人们自我消除私欲私产,不能采用割富济贫的方法;第五,国家保障是实现实质平等,彻底消除私有财产私有观念的主要途径;第六,这一革命的过程是坚持不懈的、长时期的、平和的、缓慢的、渐进的,不可能一劳永逸,不是运动式;第七,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走向,决定其他所有矛盾的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体现为生产的公有化与生活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因此,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则体现为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体现为马列毛主义路线与修正主义路线的矛盾。修正主义是最大的危险。复辟资本主义与反复辟的斗争是这些矛盾斗争的集中反映。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既隐蔽复杂,又激烈紧张,可能曲折反复,要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是艰难的。但是不管马列毛主义与修正主义的路线斗争如何曲折反复,走社会主义道路,共产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说到这里,或有人疑而问之:照你这样说来,“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就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了吗?
到目前为止,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或表现形式还没有明确的说法。没有人说“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是,这一矛盾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初期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被明确了的。
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从哪里来,当然应当从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实际矛盾中来,而不能从任何其它地方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如果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不是从那个社会实际存在的矛盾中发现出来,而是不知道从哪里拿来一两个矛盾,作为那个社会的基本或主要矛盾,这是显而易见的荒谬。如果仅凭看到的那个社会存在的现象,即构造一个那个社会的基本矛盾或主要矛盾,同样是荒谬的。不仅社会基本矛盾或主要矛盾必须从那个社会实际存在的矛盾中发现出来,而且这个矛盾必须是决定那个社会基本性质或决定那个社会某个时期的主要性质的矛盾,而不能是任何其它的矛盾。如果从那个社会存在的矛盾中随便拿一两个出来作为社会基本矛盾或主要矛盾,显然也是错误的。因此一个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从那个社会存在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中去寻找发现出来。一个社会一定时期的主要矛盾只能是决定那一时期社会性质的矛盾。
于是,不得不问,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这一矛盾是从哪里来的呢?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知道这一矛盾是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或“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还没有看到对这一矛盾含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的文章、资料;也并不知道这一矛盾来自何处,实际存在于哪个地方,是怎样被发现被找出来的。这些都没有找到相关资料,没有看到答案。于是,不得不再问,这一矛盾是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吗?如果是,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哪块地方找出来的呢?它的根扎在哪个旮旯里呢?是怎样形成的呢?矛盾的双方是如何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呢?这一矛盾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又或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呢?这些也都找不到答案。
还有。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被明确为社会主义社会初期阶段的主要矛盾,可也有人说,这一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可见这两种说法所涉及的时间概念是不一致的。前者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后的一段时间,后者是指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里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般的理解是指公有制确立后到进入共产主义前的时期。前者只是后者起始时的很少一部分。如果说这一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对的。既然这一矛盾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它就不是主要矛盾而是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只存在于其中的某一时间段,不同时期主要矛盾是变化的,不同的。基本矛盾决定社会的基本性质。主要矛盾规定当前一定时期内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一埃完成,主要矛盾解决,新的主要矛盾出现或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如果或认为这一矛盾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但这一矛盾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资格,因为生产力的落后是暂时的,其时间不可能太长,至多在本文所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就能彻底揭掉落后的帽子,一不小心可能还会冒出个生产过剩。如果认为这一矛盾只是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主要矛盾,倒还勉强说得过去;针对百业待举的状况是有道理的,基本正确,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确是当时的中心任务。
再者,这个矛盾的表述欠妥,需要商榷推敲。什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怎么个“日益增长”法?为什么会“日益增长”?人民以外的人咋办?什么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手工劳动是不是落后生产力?人们需要手工产品咋办?等等等等,如何理解,如何解释?所以,这个矛盾的表述似有不周,并不严密科学。其实,这个矛盾所要表示的不过是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所要表达的思想是旺盛的需求怎样解决,如何尽快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供应不足的问题。尽管这一表述感情色彩极浓,充满了对改善人民生活的急迫心情,表达了人民盼望美好生活的愿景,说明了当时物资供应不足的原因。但,所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把简单的问题给整复杂了。真理并不复杂。真理是简单的。解决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也很简单:各尽所能,发展经济,提高质量,保障供给。这是毛泽东早在瑞金苏维埃时期就已经科学解决了的呀。
最后,这一矛盾还存在表述上的差别。另一种表述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少了一个“力”字。“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的含义是不同的。因此,这两种表述就存在含义的不同,虽然这种不同并非原则的对立,但是,要用“社会生产”代替“社会生产力”,用两种含义不同的说法表述同一个矛盾,同一个概念,同样是不严密、不科学的。社会生产力,简单说来,指的是社会所拥有所具备的生产能力。社会生产指的是社会生产力被社会所使用所运用的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发挥作用的过程。两个概念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并非同一概念,不能互换。用“社会生产”代替“社会生产力”仍然不能消除这一矛盾表述的不科学性。两种表述,其实都是说的供给和需求的矛盾,都存在表达上的不严密。
道理是简单的,现象是复杂的。我们应当用简单的方式说明简单的道理,避免用复杂的方法演绎道理,不然,就会把简单的道理给复杂化了,而复杂化的道理 就可能不成为道理了。
第十六章 私有财产和收入差距
与阶级和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的公有化和消费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即是由生产的公有化和消费的私人化这一矛盾决定的。也就是说,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而生成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于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就必然具有生产的公有化和消费的私人化矛盾同样的性质,其基本内容必然为这一矛盾所规定。什么是上层建筑?简单地说,上层建筑是统治阶级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暴力和非暴力相统一的政治结构系统,包括政治制度(国体和政体)和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决定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巩固意识形态。如,国家、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法律、哲学、宗教、艺术、意识、文化等等等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为经济基础服务,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基础有决定性影响。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呢?这一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呢?可不可以说,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呢?
事实上,历史上所有不同的社会形态,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性质和表现形式是不同的。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为生产的社会性与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者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矛盾还表现为企业生产的有序性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序性无计划性的矛盾。这两个矛盾的性质是对抗性的,并且,这种对抗性的总趋势是不断激化的。表现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上,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可见,不同社会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表现为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表现为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这样的矛盾斗争反映在共产党内就是马列毛主义的社会主义路线与修正主义的资本主义路线两条路线的斗争,这一斗争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斗争的集中反映,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反映,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斗争的继续。
这一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呢?
这一矛盾是在生产的公有化与消费的私人化矛盾基础上产生的。
生产的社会化和公有化反映在政治方面,就是坚持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无论是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法制建设、政治思想理论建设、宣传文化教育建设、哲学艺术宗教建设、科学技术国防建设、社会保障卫生事业建设,总之,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都要为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服务,都要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公有制的发展不断巩固服务,都要为走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强大的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支持和政策、制度支持,围绕公有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个中心服务,而不是相反。为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围绕公有制经济发展而旋转,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即是生产的公有化和社会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基本政治守则和本质属性。一切所有违背或偏离这一守则和属性的政治行为,都是不允许的,都是必须纠正和禁止的。一切的制度设计,社会的一切人、一切单位的言行都必须严格规范在遵守这一基本守则之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符合这些基本要求的上层建筑就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保障社会坚定不移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发展和巩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任务一方面是为公有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另一方面,又为生产力发展需要调整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层级提供政治保证,及时调整生产关系,从而促进推动社会生产力加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
如果不是这样,公有经济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就会倒退衰落,就会解体,社会主义就不复存在,人们民主革命的所有成果付诸东流矣!毛泽东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真个是说得多么的好啊!没有灵魂就是行尸走肉,自己被人卖了,还乐颠颠地帮人数钱。人不能没有灵魂啊!人不能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
什么是政治?政治是利益集团之间围绕政权的争夺与博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就是千方百计扩大劳动人民的权利,不断实现民主政治,增强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尽可能扩大人民的队伍。
毛泽东发动和领导文化革命,就是要动员人民群众,个个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在利益矛盾面前,破私立公,斗私批修,把人民的、民族的、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牢牢树立以公为核心的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地占领社会的一切思想文化阵地,让人民紧紧的团结在马列毛主义领导者领导的共产党的周围,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有经济的利益,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和一切这样那样明面举红旗而暗里毁红旗的修正主义作坚决的彻底的斗争,把被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篡夺的权力通通夺回来,维护和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因为这一场革命动员群众之广,参加的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因而被称之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是恰当的。仅从几乎每个人都参加进来这一点,历史上古今中外没有一次革命可以与之匹敌。这个革命暴风雨般扫荡了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洗涤了人们的灵魂,是深谋远虑的社会主义战略最伟大的革命实践。
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这样的上层建筑是完全符合生产的公有化和社会化的要求的。但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时还具有另一种性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还必须保护个人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一方面是破私立公、斗私批修,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民利益,另一方面又是私有财产合法,不可侵犯,这就形成了矛盾的对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矛盾呢?为什么私有财产是合法的,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应该保护的呢?这种合法性的根据在哪里呢?解开这些问题的答案仍然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之中,存在于生产的公有化与生活资料占有的私人性这个矛盾之中。
生产的公有化社会化要求劳动产品公共占有公共消费,但因为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不高,生产的公有化社会化的水平也不高,这就决定了规定了社会提供的劳动产品不可能满足社会公共消费的需要,不可能实行按需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因为按劳分配的方式是与层次不够高的公有化社会化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同时又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的状况相适应的,对每一个劳动者来说是公开公平透明的,是平等的,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加快发展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是合理的、必须的、必然的。
但是按劳分配是以承认劳动者个人分配劳动产品为前提的,是以承认劳动产品的个人消费为前提的,是以承认个人占有拥有劳动产品为前提的,一句话,是以承认拥有私有财产是合法的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一前提,按劳分配就无法实现。而没有按劳分配,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就无法持久。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没有了,社会主义迅速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美好愿望就没法实现,就会落空。显然,社会主义时期,私有财产的存在是必须的,是不可以废除的,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必须保护劳动者的私有财产,劳动者拥有私有财产是合法的,是不可以侵犯的。
不仅如此,按劳分配还承认劳动者之间劳动产品实际占有上 的不平等也是合情合理、合规合法的。因为劳动者之间劳动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有的手脚灵巧,有的手脚迟钝,因而劳动的效率是不同的,对应得到的劳动报酬有多有少。这种差别在不同的劳动组织之间同样存在,相同的劳动者在不同的劳动组织里所得报酬也有高有低。这是很正常的。此外,劳动者之间的生活负担也有差别。有的负担很轻,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的人负担很重,饭得匀着吃。这两种极端情况所形成的劳动者个人实际生活水平就会有比较大的差别,甚至是比较严重的差别,很有些不平等的滋味。这说明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劳动者实际上的生活水平差距。当然这种差异也可以理解成贫富差异。
由此能不能得出否定按劳分配的结论呢? 能不能在贫富之间实行一平二调呢?毫无疑问是不可以的。因为一平二调是平均主义,会大大挫伤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会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而按劳分配所产生的贫富差别是劳动能力不同而出现的差距,是有限制的差距,因而是合理的差距,不是剥削出现的不合理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的贫富两极悬殊的情况是少数而不是大多数,不能把实行按劳分配所产生的合理的贫富差别作为否定按劳分配的理由。至于负担不同引起的贫富差别,则与按劳分配毫无关系,自然不能拿来否定按劳分配制度。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对这种差别可以熟视无睹,并不排除采用适当方式,例如救济、慈善捐助、最低生活社会保障予以帮助。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两大支柱,缺少任一根支柱,社会主义大厦就会倒塌(自然,各尽所能也是一大支柱)。
按劳分配肯定了私有财产,肯定了收入差距,同时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用法律肯定按劳分配,确立了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体地位。这种肯定是正确的、必须的、必然的。尽管这种肯定是有限制的肯定,但也仍然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产生负面的作用,甚至是非常严重的负面作用。
私有财产和财产差别的合法存在,虽然说是带有资产阶级法权的意味,要求人们自觉限制和抵制,但人们的抵制力是不相同的,总有一些人看到别人生活得比自己好、比自己富有而心生羡慕,总想着自己何时能过上他们一样甚至更好的生活。高人一等的优裕生活对任何人都有吸引力和诱惑力。在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的环境里,尤其如此。对有些人而言,这种吸引力和诱惑力是很强大的,是无法抗拒的,甚至是梦寐以求的,做梦都在盘算怎样实现这样的目标。增加自己的收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路径。于是,被想过上优越生活所鼓动的人们,开始了想方设法的努力,企图尽快地尽可能多的创收。有的创收成功,有的创收失败。一旦创收无效,私欲又不能得到克制,就可能另掘它途,就可能出现千奇百怪的非法捞钱,即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也在所不惜。一旦未被及时发现和治罪,未能主动防止其社会影响,非法捞钱的胆量就会更大,引发更多的人隐蔽的甚至近乎公开的非法捞钱,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危害,形成一切向钱看的社会价值判断、取向、氛围,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全面冲击,甚或淹没。其中运用权力捞钱是无钱生出有钱来的魔宝,是来钱最快,最轻松,最大量的无本万利的勾当,是某些捞钱人乐此不疲,前赴后继,以至疯狂的原因。即便是坐怀不乱、守身如玉的当权者,也难以禁得住花季美女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的引诱挑逗,也难以拒绝无奸不商的行贿人摊在面前的让人眼花缭乱的大坨大坨钞票,终于魂不守舍,与之同流,危害国家和人民。由此造成某些权力机关或部门公信力缺失。如仍然制止不力,一些当权者更愿意将自己手中人民赋予的权力拿来为自己的私利服务,换取更多的钱财,离群众越来越远,越来越不愿意为人民工作,即使骑在人民头上,也没有什么不自然。本应是人民公仆的当权者演变成了骑在人们头上的老爷。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形成利益阶层,他们就会在政治活动中谋求私利,形成政治利益的共同体,成为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政治基础。如果这样的人有的掌握了党和国家的重要权力,就会推行非正常私有财产合法化、生产资料私有化的修正主义路线,就会在政治上顽固走资本主义道路。如果这样的人一旦篡夺了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就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被颠覆。果如是,任何非法获得的无论多少的个人财产,这时就是天经地义的私有财产了。这就是私有财产和收入差别合法存在有可能出现的副产物。这样一来,本来处于矛盾次要方面的按劳分配的负面作用,即上层建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就变成了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推行,公有经济的被弱化,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上层建筑的力量这个原本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不得不落入次要矛盾的地位,社会的性质也就发生了质的改变。也就是说在走社会主义道路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中,走资本主义道路派及其在党内的代理人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以及刘宗敏一类胜利了。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走社会主义道路与走资本主义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这种斗争不仅长期存在,有时还很激烈,稍不注意,放松警惕,甚至还会出现资本主义复辟。
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与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性质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在无产阶级专政和公有制主导地位的经济和社会环境里进行的,这是其一;再是两个阶级的内涵也是不同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内涵和性质与生产资料所有制没有直接的经济联系,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的实体阶级,随着生产资料全民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原本意义上的阶级已经不存在了,这是其二;由前面两点引出第三,这种矛盾斗争是间接的隐蔽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不可能作为一个阶级公然站出来与无产阶级对抗,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分散的、自发的、经常的、宽泛的方式与无产阶级斗争,无产阶级是在看不见的战线与看不见的敌人作战;由前面三点引出第四,无产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站在无产阶级面前与无产阶级斗争的不是明火执仗的敌人了,而是影子似的敌人,虚拟敌人,稍不注意克制自己(无产阶级队伍中的每一个人包括共产党的每一个党员),这个敌人很可能就从自己的头脑中跑了出来,这个敌人就是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压迫阶级的思想意识,只有马列毛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战胜这一敌人的唯一武器和法宝;第五,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思想斗争反映在共产党内,就会产生马列毛主义与修正主义的矛盾斗争,就会产生走社会主义道路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斗争,这样的矛盾斗争既是认识问题,又是思想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而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是不同的,这就是党内矛盾错综复杂的原因所在,这就是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历来如此的原因所在;第六,一般说来或者大多数情况下,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基本上是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斗争,应该用宣传、教育、说理,以及政策限制的办法,即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处理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一般不宜采用暴力的方式,更不能采用专政方式,因为这些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七,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仍然带有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相同性质,仍然属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范畴,不同之处只不过是这种矛盾斗争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斗争的继续和新表现。
所以,这个斗争是特殊的、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所以,这个斗争必须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直到私有财产私有观念彻底退出人类社会为止。所以,每一个人都要自我革命,斗私批修,破私立公,不断树牢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努力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看,社会主义国家出现资本主义复辟是可能的,也可以说是正常的,但是是暂时的,是不可能持久的。因为资本主义复辟的暂时胜利从根本上违背了人民的利益。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彻底战胜资本主义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当然也不会以资本主义的暂时复辟为转移。
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绝对的事物,因为不符合对立统一规律,也不符合事物发展螺旋上升否定之否定规律。资本主义制度不能永恒,社会主义的发展出现曲折和反复是正常的。这样的曲折反复并不能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可以永恒。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资本主义复辟只能证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既有高潮的时期,也有低潮的时期。
既然低潮已经出现了,高潮还会远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