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县长联席会议突遭雷击,延川县代县长被雷电击死。事后,一个农民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保安部门听说后极为震惊,要将此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毛泽东闻讯急忙制止:“你们倒是应该去调查一下,老百姓为什么会骂我们。”调查的结果是,由于边区军政人员激增,征收的公粮过多,老百姓负担过重,在群众中产生了不满情绪。这件事促使毛泽东反思党的政策,决定实行精兵简政。他还亲笔书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就这样开始了。
一场突发的雷击,一次激烈的批评,使得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及时掌握了民情,纠正了错误的倾向,推动了党的事业的大发展。这是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勇敢坚持群众路线、不断战胜艰难险阻的一个生动缩影。
1.毛泽东是群众路线的伟大开创者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群众工作,在第一次大革命期间,他就曾深入农村做调查研究,热情支持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率先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思考和探索,这使他对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的认识日益深入。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的错误思想》中指出,红军不是单纯为了打仗而打仗的,而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和残暴,毛泽东愈加深刻地认识到,党只有扎根于群众之中,紧紧地依靠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求得生存、发展和胜利。1934年春,毛泽东发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讲话,指出要取得群众的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他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赢得战争。这一时期,毛泽东事实上已经把群众路线看作是我们党的活动应该经常和普遍遵循的根本原则。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到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全面成熟起来,党的群众路线也有了科学的理论形态。1937年完成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就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党的群众路线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阐明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点,“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工作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样,毛泽东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转化为群众路线,另一方面又把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做了理论概括,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在理论形态上已经成熟。
2.毛泽东是群众路线的光辉实践者
在和平建设年代,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党与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门类齐全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大力发展重工业,成为世界上六个最大工业国之一;建立了完备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建立了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普通教育,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 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发展乡村赤脚医生,基本实现了全民医疗保障。在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进程中,毛泽东时刻关注着“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以身作则地实践和发扬着群众路线。
毛泽东密切关注着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大力倡导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不仅自己调查研究,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警卫人员甚至是自己的亲属一起调查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共产风”、浮夸风以及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空前困难局面,他较早觉察到存在的问题并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了了解农村的现状和问题,他不仅组织了由田家英、胡乔木、陈伯达分别担任组长的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蹲点调查,而且通过沿途听汇报等方式亲自调查,并发动全党力量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调查研究,直到他认为完全弄清楚情况为止。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毛泽东等党内高层发现问题症结所在,及时调整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方针政策,使得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好转。
毛泽东高度关注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健康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不仅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迅速消灭或控制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流行病与传染病,而且着力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对医疗卫生系统“不为工农兵服务,只为少数人服务”的干部保健制度多次提出批评,指示要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放在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对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异常担心,指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卫生状况,农村合作医疗和乡村赤脚医生制度应运而生,以集体力量解决农民医药费的来源问题,并为农村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有效地解决了全民医疗保障问题。
毛泽东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对人民群众中产生的先进应验给予巨大的支持,注重调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不可限量的社会主义积极性。1960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批转《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的批示中,将鞍钢“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制度称为“鞍钢宪法”,号召在全国进行推广,促进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对推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针对人民群众中存在的负面情绪乃至群众闹事的现象,毛泽东总是尽量设身处地地探究党和政府工作失误的原因,总是尽量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以和风细雨的方式化解群众情绪。针对1956年下半年起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的群体事件,一些党员和干部采取压制和压服的办法,动辄批判斗争、开除,甚至动用武力。对此,毛泽东给予严厉批评,责令坚决纠正,并要求相关方面深刻反思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作风。正是由于采取说服而不是压服的工作方式,并努力反思工作中的错误、失误,从根本上化解群众负面情绪和回应群众关切,使得毛泽东时代始终保持了一种融洽、和谐的干群关系。
3.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群众路线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活的灵魂,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毛泽东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喊出了“人民万岁”,深信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将工人阶级作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将工农联盟作为党的坚强执政基础;他为全党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党和国家各级机关确立了永不磨灭的人民属性;他认为人民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他要求根据群众的需要和自愿领导群众前进,将领导骨干的积极性和群众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既反对命令主义,也反对尾巴主义。这一切,使得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成为科学而系统的理论体系。
苏联亡党亡国的沉痛历史教训和毛泽东同志的历史洞见告诉我们,执政的共产党由于长期严重脱离群众而失掉执政基础,完全有可能失去已经得到的政权,使得社会制度复辟倒退。今天,处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复杂环境中,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发生严重贪污腐化,已经成为我们党严峻而现实的危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系列教导,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永远不会过时,也不可能过时。
4.结束语
每年的清明节、九月九日或十二月二十六日,毛主席纪念堂前总是排起数以万计的瞻仰队伍,其中有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和中年人,更多的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年轻的80后、90后,他们怀着同样崇敬的心情,眼角湿润地望着毛主席的遗容,总有太多的话儿要说。毛泽东逝世将近四十年了,近四十年来虽经无良宵小肆意造谣和诽谤,却丝毫无法掩盖他的功绩、他的思想、他的才华,特别是人民领袖与人民群众之间牢不可破的鱼水深情。这难道不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和成就深得民心、深入人心、穿透时空的最好体现吗?
谨以此文深切缅怀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伟大开创者和光辉实践者毛泽东同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