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考察时,为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说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对联并不深奥,但却深刻揭示了官与民、荣与辱、得与失、做官与做事的道理。
古人尚且有这样的为政认识,共产党员更应该有执政为民的政治自觉。政治自觉就是要在思想上始终保持清醒,在行动上始终保持理智,对待“名”心平气静,对待“位”淡泊如水,对待“利”知足常乐,对待“权”如履薄冰,对待“事”责任如山,表现在看待问题的眼界,面对问题的胸襟,处理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
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政治自觉却令人担忧:有的言行不一,经常把“为民解困”挂在嘴上,却动辄曝出“替谁说话”“只为领导服务”等雷人官腔,忘记了穿的衣,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有的高高在上,一派“官老爷”做派,“衙门作风”忘记了自己也是百姓;有的意志消退,精神萎靡,情趣低俗,热衷于灯红酒绿,沉湎于声色犬马,忘掉了自己是人民公仆。诸如这些问题,恰恰警示今天的共产党人,在长期执政,利益多元诱惑增多等条件下,“政治自觉”面临更大考验。如何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清除这种背离宗旨的“杂志”任务更为艰巨。
与群众亲如一家,打成一片,情同鱼水,是领导干部政治自觉的根本体现,也是合格领导干部的基本修养。就工作而言,领导干部是组织者个实施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自觉。有了坚定的政治信念,开阔的眼界和心胸,卓越的能力和优良作风,才能真正和群众心连心,带领群众实现“中国梦”。
领导干部都是党的形象代表,如果政治自觉淡薄,甚至忘掉自己是“谁”,不仅难有作为,而且有损党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尤其是当前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处理“官”“民”,做官与做事的辩证关系,如何摆正“权”与“利”,“得”与“失”的两种利益关系,都需要领导干部有超越一事一策的眼光,超拔一人一己的胸怀,超脱一时一地的境界,具有特别高的政治自觉,才能在大时代成就一番大事业。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其政治自觉,情感之丰富,心境之高远,干劲之强大,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根在基层,心细百姓,从群众哪里获得了无尽的启示,无穷的力量。焦裕禄肝病缠身不停步,几乎走遍了兰考县,为的是寻找治理“三害”的良策造福百姓;牛玉儒出门挤公交,喜欢公园散步,为的是近距离倾听百姓心声,更切实的为民服务;郑培民坚持自己拆看百姓的来信,为的是发现真情况,好对症下药为民解难。正如毛主席说的一样“见不到群众就憋得发慌”。今天不管社会形势怎么发展,社会如何变化,但以百姓幸福为一生守望,以群众冷暖疾苦为不坠牵挂,以民众富裕为不变承诺,始终是党的领导干部不变的政治自觉。
“一柱擎天天势重,十年踏地脚跟牢”。一旦离开大地就会力量大失,陷于危殆。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新课题,每个共产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应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念得这副对联,时时关照自己,反省自己,改造自己,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自觉。
山西毛学组 2014.2.11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