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对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权威解读,认为这24字,浓缩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前面8字代表了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中间8字代表了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最后8字代表了公民个人的核心价值,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撑。
问题是:这个24字的核心价值观能够讨论吗?如果能讨论,我想谈点看法,算是“刍议”。刍者,喂牲畜之草料也,刍议,当然是非常浅薄的议论。如果不能讨论,就屏蔽罢了。
1.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致过程
早在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2007年,胡锦涛又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在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上,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个核心价值体系。之后,在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迅速充实了这个内容。但是,许多人都认为,这样一个所谓的核心价值体系,实在不利于大众化、时代化、中国化和通俗化,如果不搞这个专业,有几个人能记下来呢?普罗大众又有几个人知道你这个核心价值体系呢?所以,实际上成了“水中月,镜中花”。由此,在全国包括地方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不知立了多少个项目,人们都争着要来提炼一个简洁、实用于人民大众的核心价值观,也不知花了多少纳税人的冤枉钱。到了2012年的“十八大”,经过多年的奋斗,居然弄出了这24个字,应该算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重大研究成果了吗?我看未必。也许,这24字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是不成熟的,它还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实践和再提炼,之后才能达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2.内容太多,不精炼,不利于普罗大众的把握与传播
24字,三个层面,如果不是搞这个专业的,恐怕没几个人能够完整地记下来。所以,虽然这24个字比以前四个方面的核心价值体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不利于大众化、时代化、中国化和通俗化,仍然不利于普罗大众的把握与传播。在孔子那里,“仁”、“礼”两个字基本就可概括一切。后来,人们又用“仁、义、礼、智、信”五个字代表了儒家的一切。在早期西方资产阶级那里,他们用“自由、平等、博爱”六个字既把整个资产阶级团结为一个整体,又用这六个字把封建专制打得落花流水。孙中山也只用了“民族、民权、民生”六个字的所谓“三民主义”,就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谁能否认这些二个字、五个字、六个字的东西就不是当时最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呢?并且,这些几个字的核心价值观不但普罗大众非常容易接受,完全能流传千古,而且它们还根深蒂固地凝结在了普罗大众的血液之中,成了他们的文化基因。为什么我们今天就弄不出类似于以上五个字、六个字的核心价值观来呢?24字,12个单词,三个层次,实在太复杂了,并且有些内容还重复。所以,我斗胆断定,这是很难传承下去的,弄不好仍然只是停留在上流社会或书斋中的“水中月,镜中花。”
3.层次太多,为什么不能统一呢?
我真不知道,难道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次就不能统一起来使用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吗?人为地作这种层次划分,事实上是弊大于利。前面我们说过,在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中,在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中,有谁划分过不同层次呢?一些价值只适用于国家,一些价值只适用于社会,而一些价值又只适用于公民个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老百姓有一首顺口溜,恐怕足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你和他讲政治,他和你讲民意;你和他讲民意,他和你讲国情;你和他讲国情,他和你讲接轨;……”我认为,作为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不管是国家、社会,还是公民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循,没有什么彼此的,否则,岂不乱套!
我们搞出来的这个24字的核心价值观,为什么仍然很复杂,同时在各个层面又不统一呢?恐怕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太讲全面、系统,贪大求全,表面看起来覆盖面非常广泛,简直就是全覆盖,但没有重点,全覆盖等于撒胡椒面。古语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全覆盖,不如突破一点。先把中国社会当下最需要的,普罗大众又最容易接受且最容易做到的这些东西,总结提炼出来,既渗透到普罗大众的心底里去,又渗透到整个国家、社会中去,在实行中进行多方监督,一定能收到成效。当然,这是需要高度抽象的,其惟一的提炼方法就是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
4.中国应该确立怎样的核心价值观?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从目前来看,中国社会正处于一场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正在经历一场凤凰涅槃般的烈火重生,这个过程恐怕还需要几十年。因此,现在是不可能构建出成熟的核心价值来的。当然,对于未来的方向,我们总还是可以进行大致预测的。怎样预测呢?大概从中国近代开始,就有人提出了要与西方世界“会通超胜”的观点。就是先向西方学习,通过学会西方先进的东西,最后超过它。今天,中国社会非常明显地存在着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三者相互交织的状况,而在此状况下,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方针是“综合创新”,即博采众家之长,最后形成完全适合中国普罗大众的核心价值观。我认为,从西方文化来看,目前最适合又是中国最需要的,就是“民主、法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当下中国最应该继承的,就是“仁义”;而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其本质也是中国当下最应该继承和弘扬的,就是“公正”。所以,我们综合起来,“公正、仁义、民主、法制”大体就应该是未来中国构建核心价值观的方向。有这8个字,足矣。应该指出,所谓核心价值观,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东西,同时必须是国家、社会和普罗大众共同通行并能切实做到的东西,所以,物质层面的东西,歌功颂德的东西等,最好是剔除要恰当些。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