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超级评论员的理论创新:一是把“哲学”划分为:“普适哲学和应用哲学”,或是叫“通用哲学和领域哲学”两大类。比如:马克思“集大成”于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等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等哲学精华,就是“普适性哲学或是通用性哲学”。而中国的“阴阳五行大法”,也是“普适性哲学,或是通用性哲学”。即这样的思想思维方法论,可以指导和应用于所有的任何学科领域。
二是把“应用哲学,或是叫领域哲学”进一步划分为:“政治哲学、经济哲学、文化哲学、军事哲学”等几大类。这显然是对某个“具体学科领域”的一种具有“指导思想”意义和价值的“领域性、专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具体性”的哲学了。
对“哲学”进行进一步分类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在脑袋里对“哲学”这个最高级别类型的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层次分类。免得因为“一锅搅马勺”地分不清“普适性哲学和应用性哲学”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功能作用,而出现互相乱用并感觉不好使的现象。毕竟这“分类学”是学术研究和实践的前提和基础。认清了,对大家以后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都非常有好处。
比如:三中全会“决定”的“总的指导思想”,就相当于是对所有改革领域和方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普适性哲学”,但归结到某个具体领域和方面的改革,其具体化的改革方案中,显然还是要有指导这个领域和方面的“具体化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的。这个就好比是“应用性哲学”,即是“针对性比较强的哲学”。 这就是“普适性哲学与应用性哲学”之间的区别。
也就是说,具有“普适性和通用性”价值和意义的“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这三大领域“都通用”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而“政治哲学、经济哲学、文化哲学、军事哲学”等,则属于“应用性哲学,或是叫领域性哲学,实践性哲学”。其显然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大领域里各具本学科特殊规律性的“应用性哲学”,是各学科领域里“对本学科”的研究和实践具有独特指导意义的本学科最高层次的真理性认知。
比如:“政治”学科领域里的“政治管理哲学”:“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等。其显然是对整个政治管理活动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本学科领域最高层次的真理性认知。但其却是不能做为“独立学科层次”独立于外地自立门户。其只不过是“政治学科领域”里的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最高层次的真理性认知而已,并成为本学科的“应用性哲学,即政治哲学”。但你研究“自然科学”之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和研究“思维科学”之心理学、神经学、神经心理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等,用这个政治学科领域的“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哲学,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即其还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阴阳五行大法”等那样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性哲学,或是叫通用性哲学”,只是“政治学科领域的哲学”而已。
而“经济学游离于哲学”的主要原因是“普适性哲学”对“经济学”只在于思想方法论上有指导作用,但“经济学”却缺乏相对具体化的“应用性哲学”的指导。或是已有的“经济哲学”缺陷太多,不能“准确合理地解释”所有经济现象和“正确有效地指导”经济实践活动。
比如:现在被主流经济学界所认可的“经济哲学”,是马克思的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之间关系的 “基本经济哲学内容”。但这个东西确实是缺陷和局限性太大。所以,就没法“准确合理地解释”所有经济现象和“正确有效地指导”经济实践活动。
也就是说,要想使“经济学”不游离于哲学,首先就要有科学完善的并更能“准确合理地解释”所有经济现象和“正确有效地指导”经济运行实践的“经济哲学”。而不是光用“离心脏大老远”的“普适性哲学”之”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去指导。那样就解释和说明不了相对具体化的经济现象和问题了。因为这毕竟是隔着一座“领域性的大山”呢!
而“经济学”当下最严重的问题和危机,主要就是“经济哲学”方面出现了问题和危机。因为马克思的“经济哲学”,只能解释和指导“短缺经济”条件下的“以商品生产为纲”的经济运行体出现的所有现象和问题,而不能解释和指导“过剩经济”条件下的“以交换为纲、以分配为纲、以消费为纲”等的不同经济运行体出现的所有问题和现象。 当今世界正是这样的“经济哲学”的贫困,才造成了整个经济学在解释和指导经济运行体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变得力不从心了。
然而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并充满迷信的经济学界,认可守着这种“经济哲学贫困”,也不愿“越雷池一步”地采用听婵释禅先生发展和完善,并能“准确合理地解释”所有经济现象和解决所有经济问题的“顶极经济哲学”。原因只是因为听婵释禅先生不是顶极学术权威人士,没有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所以,大家认可抱残守缺,也不愿意走上经济学发展的康庄大道。这就是人类“被信所迷”的悲哀。我看整个经济学界还能坚守“贫穷和贫困”多久?
有人提出“普适性哲学和应用性哲学”之间有没有矛盾的问题。对此,这确实涉及到对有如“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道德、民主”等等的这些“最本源最基础的概念”能否下出“科学定义”之“哲学基础理论”的实质性问题。即这些最本源最基础概念的定义的“科学正确与真理性与否”,是直接决定着相关领域和学科能否兴旺发达的根本性问题。
当今世界的“社会科学”之所以不发达,显然是因为许多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不能“准确合理地解释”相关学科领域的所有现象,这显然是与这种“普适性哲学和领域性哲学”不发达不科学有直接关系。比如:世界上除了听婵释禅先生给“民主”这个最基本概念下过比较科学的定义外,再也没有一个人能胜过他这个概念的定义了,但因为不被采纳,所以全世界的人们就一直对“民主”的理解,一百个人有一百零八种解读和解释。所以,意见就极为不统一。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和方面也是如此。
然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方面就大不相同了。比如:“物理哲学”的牛顿定律等的“物理哲学”的发达和真理性,那是在应用领域说把导弹打哪就打哪,说把飞机送上天就送上天,说把飞船弄到太空或月球就一点都不含糊。再比如:“化学哲学”的发达和真理性,那是想把石油做成衣服那也不成问题。“数学哲学”也一样。其例子是懂点自然科学常识的人,都能举出一萝筐。
“普适哲学与领域哲学”之间如果存在矛盾?那就有三种可能:一是普适哲学有问题,无力指导“正确的次级别类型的领域性哲学”; 二是“领域性或次级别类型的哲学”有问题,无法与正确的普适哲学相对接;三是“普适哲学与领域哲学”两者都有问题,即两者全都是驴唇不对马嘴。
如果“普适哲学与领域哲学”两者全部符合“大小、宏中微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那么他们之间是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什么矛盾,或是出现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而且必然是上下左右完全能够实现逻辑自恰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