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链及其他
《华盖集续编》收录了鲁迅先生与正人君子、智识阶级战斗的文章,有一些与证据链有关的文字,颇有意思。
(一)陈源教授说:鲁迅说他“同杨荫榆女士有亲戚朋友的关系,并且吃了她许多的酒饭”了。这是捏造事实。
陈源教授列出了证据链:一、鲁迅说过杨荫榆女士善于请酒;二、鲁迅说过有些公论家,自以为中立,其实是偏的。与事主或者有亲戚、朋友、同学、同乡等等关系,甚至还一起吃了酒饭。
证据链不是十分的扎实么?
鲁迅先生说,以上话语是说过,而且也偶见于新闻上。“至于陈教授和杨女士是亲戚而且吃了酒饭,那时陈教授自己连结起来的”,“我没有说曾经吃酒饭,也不能保证未曾吃酒饭,没有说他们是亲戚,也不能保证他们不是亲戚”。接着,先生指出他们之所以如是进行证据链判断的原因:绍兴有“刑名师爷”,绍兴人便都是“刑名师爷”。这是他们立论的逻辑,这里不过是推而广之罢了。
(二)关于三一八惨案,正人君子们制造流言,说请愿者是共产党人,请愿是暴动,但死伤众多者中却无一个共产党人,该无法证明了吧?然而不。一、之所以其中没有共产党人,是因为他们全逃跑了;二、暴动的直接证据是“一根木棍,两支手枪,三瓶煤油”。
先生说,“姑勿论这些是否群众所携去的东西;即使真是,而死伤三百多人所携的武器竟不过这一点,这是怎样可怜的暴动啊!”
因为证据链确凿有力,次日,李大钊等人的通缉令便发布了,“因为他们‘啸聚群众’”,“‘啸聚’了带着一根木棍,两支手枪,三瓶煤油的群众”,“而况自己又不到场,或者全部逃跑了呢?”
(三)赤化源流考。据说吴佩孚大帅在一处宴会上发表考据结论:赤化的始祖乃是蚩尤,因为“蚩”“赤”同音,所以蚩尤即“赤尤”,“赤尤”者,就是“赤化之尤”的意思。
鲁迅先生接着替那些人论证:蚩尤曾打炎帝,炎帝也是“赤魁”。炎者,火德也,火色赤;帝,不就是首领么?所以三一八惨案,即等于以赤讨赤,无论那一面,都还是逃不脱赤化的名称。
“这样巧妙的考证天地间委实不很多”,但还是有的,先生举了在东京时在《读卖新闻》上读到的黄帝即亚伯拉罕的考据:日本称油为“阿蒲拉”,油的颜色是黄的,所以“亚伯拉”就是“黄”,“至于‘帝’,是与‘罕’形近,还是与‘可汗’音近呢,我现在可记不真确了,总之:阿伯拉罕就是黄帝,油帝就是黄帝而已。”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