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六月初,黄淮大地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浪,冬小麦正在准备收获、夏玉米即将播种。走访了玉米种子市场,将玉米种子营销的所见所闻概括为“五多”与“五少”,愿与种业人士共享。
一是被包装的新审品种越来越多,农民认可的少。
有些育种人员崇尚“时间就是财富,效益就是金钱”,急功近利,采取所谓“克隆”技术,或改头换面,或更容改姓,或以假充真,通常是以延长生育期增加产量两三年就鼓捣出好几个新品种。2012年和2013年审定的玉米品种,河南省31个,山东省33个,河北省52个。新品种严重同质化,2/3以上是仿品或稍加修饰。老板们千方百计把新审品种快速推入市场,还本赢利啊!大一些的经销店能摆出100多个品种,小经销店也能摆出40~50个品种。名称五花八门,包装花样翻新,农民进得店来眼花缭乱,翻来看去不看好新品种,最后还是选购种过的、比较熟悉的玉米品种。
二是砸价的品种越来越多,越便宜买家越少。
库存种子高企,市场行情低迷,营销进展迟缓。老板心里发急,春节早就过去了,咋就不见动静呢!前两年,有的企业把种子销售演变成宣传战、促销战、价格战,个别经销商靠高返利、摸奖品、造噱头强占客户。这种招数逐渐失去了作用。有农民进店来转悠一圈子,不买,临走还冒出一句:啥时候降价啊?让经销商心慌意乱。在质量同等的条件下玩的是价格战,一开始就砸价,谁贵谁剩货。只要有一家经销店砸价,立马就像放水的闸门,每袋50~60元的降价5~10元,40元一袋的降至30~25元。最便宜的种子100元可以买6袋,基本的成本价。一家名牌公司郑单958标价20元一袋,还价15元也卖。也真怪,农民总有一种“好货不降价,降价没好货”的逆反心理,“这必是积压多年的陈籽,芽率不高的孬籽?”越降价、越便宜买家越少。
三是县乡经销商越来越多,店家收入逐年减少。
经销种子是个只赚不赔的买卖,卖不完可以退货。登记领个执照就行,有利可图。县乡镇各级的种子经销店越来越多,卖化肥的、卖百货的甚至邮递员都捎带着经销种子。可流通领域的蛋糕就那么大,利润空间被压缩,经销商收入急剧下降。一位老板叹气说:前几年好的时候能各收入5~6万元,一年不如一年,今年能赚1万元就算不错了。
四是套牌种子越来越多,真名实姓的种子少。
农业部发文严厉打击套牌侵权、制售假劣种子违法行为。全国检查通报种子真实性达98%。种业人士心照不宣、心知肚明。套牌种子是种业的顽症,市场上至少2/3以上的种子都是套牌。
豫北某县一位经销商说:俺县是农业小县,有十几家种子经销店,你诚实守法卖正牌货,价钱贵,没有人来买。种子营销靠竞争,市场就那么大,你不卖套牌别家卖,要生存要活路啊!逼着你卖套牌种子。问:现在打击套牌种子很严厉啊?老板说:雷声大,雨点小,交钱就能“保平安”。县级执法人员和经销商结成“猫鼠同盟”,经销商也就放心大胆地卖套牌种子。要是上边有人来检查,立马会有人发个短信通知你。农民也认为,“套牌种子表现不错,便宜的不少打,贵的也不多打,何苦买贵的呢!”
五是买散籽的越来越多,小包装种子相对减少。
种子企业、经销商都供应散籽,质量不差,价钱便宜。有的农民一进店先问,有散籽吗?店主摸不住底细,不敢冒然表态。迎进店内,低声询问:要什么品种,要多少?郑单958每市斤3~4元;先玉335每市斤7~8元,要的多了还便宜。老板说,俺县有1/3的丘陵旱地,地块很小,每下场雨,就有农民三五斤的买籽,有的店干脆把散籽摆在门脸。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农地流转的承包户,肯定不要小包装种子。一位经销商说:得大户者得天下。依靠优质种子和技术服务,赢得种田大户的青睐。我给种田大户送货上门,一次就能销200袋化肥,10麻袋散籽。看来,随着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花花绿绿的小包装种子会越来越少,种子经销商忧心忡忡,担心有一天会被淘汰。也有的经销商认为,做成基层的农资产品连锁店,农业技术服务店,提高产品性价比,在这场变革中求生机谋发展。
网友,你们那里有什么情况?请补充!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