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越南中部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斗,颇有商业头脑的美国人专门将其拍摄成了好莱坞战争大片,并取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汉堡包高地》。这就是发生在1969年5月的邑碑山之战,是美越双方在越南中部地区的又一次斗智斗勇的较量。本文将尽可能地从多方资料,尤其是越南方面的材料,来为大家展现这场较量的原貌。
一、阿帕奇之雪
1969年,越南战争已经进入了最艰难的相持阶段,美越双方都在极其难熬的状态下苦撑。就越南方面来说,1968年的新春攻势使得其元气受损,南方根据地正处在美伪军的轮番清剿之下,其状态有如1941-1942年的华北根据地,可谓是其抗美救国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对美国方面来说,由于战事渐渐陷入久拖不决的态势,形势已经对其越来越不利,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压力都使得美国政府进入了一个转变政策的关键时期。刚刚上台的尼克松总统已经开始推行“战争越南化”的政策,以便美军逐步从越南抽身。不过,为了能够保证南越方面支撑下去,美军同时又对越军及其根据地不断实施扫荡行动,其中针对“胡志明小道”的封锁和破坏行动更是成了重中之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南中部的阿绍河谷(也有翻译为阿寿河谷)就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这个处于顺化和越南-老挝边境之间的谷地此时已经成为“胡志明小道”上的关键点,它位于顺化西北30公里处,通向顺化的12号公路就经过这里。为了控制河谷,越军早就在此建立了前进基地,并以此为依托向南越渗透。美军则对此地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清剿行动,但都没能成功。到1969年5月,阿绍河谷依然是越军活动的重要区域,越军的第6、第9和29团还曾在此地休整过。
有鉴于此,美军决定再次清剿阿绍河谷,行动代号“阿帕奇之雪”。我们接下来要谈到的邑碑山之战就是此次“阿帕奇之雪”行动中的高潮部分。当时驻越美军司令艾布拉姆斯打算投入10个营的美伪部队,其中包括了海军陆战队第9陆战团、骑兵第1师第5团第3营以及101空降师的3个营。这里面有很多至今都很有名的美军王牌部队,阵容强大。除了美国人,南越方面也调来了第3步兵团助阵,但其战斗力着实令人不敢恭维。不过,实际参与“汉堡包高地”争夺战的美军部队主要是101空降师的那3个营(506团1营、501团2营以及187团3营)。美军的计划是,由第9陆战团和骑兵第1师的那个营乘直升机突击进入谷地,并沿着老挝边境扫荡,而南越部队则切断通向谷底的公路。101空降师的部队被派去切断越军通向老挝边境的退路,而后与其他进剿部队的会师。美军认为,如果其中一部遇到越军主力,则应该能够拖住对方并等候其他方向上的援军赶来对越军进行合围。后来的事情证明,这种想法颇有些一厢情愿。
为了达成作战目的,美军必须要占领邑碑山(也有译为东邑碑山),以便阻止越军向老挝撤退。这个山共有4个制高点,分别是800、900(越方认为是903高地)、916和937高地。最北边的为937高地,937高地以南为916高地,900高地则在937高地的东南边。邑碑山地形复杂,当地人称其就像“屈膝蹲伏的野兽”。这里有茂密的丛林,还有又高又密的大象草,据说有的草比M113装甲车还要高。由于地形复杂,美军的行动将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有说法称,山谷里只有一条路可供通行。鉴于任务重要,美军决定让187团3营担纲主攻,101师其他部队作为辅助力量。值得一提的是,3营的营长霍尼卡特(绰号“老虎”)本就是一个好战分子,他是威斯特摩兰一手提拔起来的,可谓是威氏的忠实拥趸。由于这个“老虎”营长指挥战斗冷酷无情,据说曾有秘密士兵反战团体悬赏1万美元要他的脑袋。让这样一个“拼命三郎”来指挥战斗,无疑将增加此战的血腥程度。
美军方面精心准备,那么越南方面呢?他们当然也有准备,因为双方已经不是第一次在这里较量了。治天军区早在1969年3月就调第3团来此准备,据说该团所在师(查不到是哪个师)的师首长也在该团坐镇。(当然,关于越军参战部队,另有两种说法,美军认为同他们作战的就是曾经在此休整过的29团,另一份资料则认为是第五军区第2师第1团,也就是著名的巴嘉团。)
5月7日下午,3团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商讨应战策略。当时,3团团长制定了两套方案,打算从中选取一种来实施。第一种方案是在战场中选择一个“关键点”进行坚守,吸引美军前来,而越军机动部队则乘机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第二种方案则是不坚守“关键点”,仅仅利用机动部队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经过数小时的讨论,越军决定采取第一套方案,第二套方案则作为备用方案。而如果要实施第一套方案,那么必然要选择一个适于防守,同时对美军又很有吸引力的所谓“关键点”。经过考虑,越军第3团决定就用邑碑山来“扮演”这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5月8日下午15时,越军开始行动,迅速占据各个要点。根据部署,第8营奉命驻守“关键点”即邑碑山(其实主要是指937高地)。为了增强他们的力量,装备有82毫米迫击炮的第14连被配属给第8营。第7营部署在937高地附近的903高地(有可能就是美军眼中的900高地)和916高地,与第8营互相策应。第16连被部署在阿绍河谷以西的14号公路上。第9营作为预备队,并负责向坚守部队运送物资补给。
就这样,美越双方都将注意力投向了邑碑山,准备在此大干一场,也就注定这座山头要成为“血肉汉堡”了。
二、初步的交手
5月10日6:35,美军设在邑碑山以南20公里的火力支援基地内的10个野战炮兵连向越军阵地开火,而空军也出动力量进行了轰炸。不过,美军到底能炸到多少越军实在难说,因为他们得到的情报太少,对越军的情况几乎是两眼一抹黑,甚至连人家的番号都没太搞清楚。而越南人在伪装这方面堪称大师,很好地利用了地形和植被。为了避开美军的电子侦测,越军甚至都不使用无线电,转而用有线电话和人力传信。当然,这样就给越军的通讯造成了麻烦,这在后面会有体现。
无论炮火准备如何,第一批美军还是于7:30乘16架UH-1D型直升机出发了,他们是506团1营的部队。先头部队抵达山谷南边并以山谷为掩护沿着越南-老挝边境进入预定着陆区。接着,187团3营也乘飞机出发,随即抵达第二着陆区(可能是在邑碑山以西的某处)该营B连作为预备队暂时没有跟进。
到达着陆区后,3营A连向老挝边境运动,C连就地驻守,而D连则向邑碑山的西南搜索前进。根据直升机侦察后发来的报告,美军D连感到自己已经进入越军重兵活动的地域,便以无线电通知B连立即靠拢过来。B连是3营第二批到达着落场的部队(14:30到场),着陆后就向邑碑山前进,准备攻下第二制高点。不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直到日暮时分才与越军在山脊上发生激烈交火。到了夜里,可能是畏惧夜战,B连停了下来,并建立了夜间防御阵地。这就是美军描述的第一天的情况。
但越南方面的记载有所不同,他们部队是在10日10:15与美军交手的,当时第8营第5连(有两门82毫米迫击炮)将部队一分为三,对敌人实施班级规模的攻击(可能叫“袭扰”更合适)。不过,越方称战场是在邑碑山东北约两公里的400高地和500高地。在400高地,越军第10班与美军的一个班发生交火,同时9班也赶到了500高地的山顶,而且还在美军可能来的方向上埋下了地雷。由于受到了居高临下的射击,美军的进攻被暂时堵住了。战斗中,越军第5连使用迫击炮和火箭弹压制美军,而美军不但呼叫炮火支援,而且还调来直升机参战。为了减少伤亡,第8营令第5连暂时后退,并开始在邑碑山主阵地抢修工事。此时,第7营也与美军发生激战,当时他们的一个先头连赶到了903高地,并击退了美军。
第一天的战斗非常混乱,双方的描述甚至都有些对不上号。从方位上看,同第7营交火的应该就是187团3营的B连,但出现在邑碑山东北的到底是哪支部队就不清楚了。
11日清晨,战斗再次开始。由于对越军的情况依然没有清晰的了解,“老虎”营长霍尼卡特决定让A连和D连去侦察邑碑山的北部和西北部。同时,B连自清晨开始就继续发动进攻,据说他们沿途发现了一些越军遗弃的物件和尸体。此时,美军和越军都不断向这一地域调集部队。这一天里一度很平静,这很可能是因为美军依然对越军的动向了解不清。直到日暮时分,B连又与越军发生了激烈交火,霍尼卡特立即让火力强大的“眼镜蛇”直升机赶来支援。可是,美军武装直升机在攻击越军的同时不慎将火箭弹射到了3营的着陆区,结果炸死2人,伤了35人,害得B连不得不要求停止所有空中支援。这是美军在此战中出现的第一个“乌龙球”,当然这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一天的战斗就在这种让美国人无比尴尬的情况下结束了。
接下来的12日里,美军还是茫然得很,依旧让几个连分头搜索,并缓慢地向各个山头挺进。为了支援陆军行动,空军对越军阵地连续进行了8次大的空袭。期间,B连在战斗中俘虏了一个越军士兵,从他口中得知当面的越军是29团,有1600-2000人,且配有重武器。这个情报难知真假,因为连番号都没有能对得上。
仗打到这里,美军和越军都还只是碰了碰,并没有达到高潮。在此期间,美军始终没有能够摸清越军的情况,所以3营多次将所属的几个连撒开了去搜索。美军的这一做法非常危险,但对敌人情况并不十分了解的美军似乎还没意识到这一点。对双方来说,混沌的状态终究会过去,激战即将来临。
三、连番的激战
仗打到13日,187团3营似乎还是在孤军奋战,506团1营的部队因为道路难行,迟迟不能就位。事实上,506团1营直到19日才到位,他们只能参加最后的攻击了。不过,由于其他各路清剿部队逐渐逼近,越军的压力也随之增加。
也就在13日,战斗的激烈程度开始升级。3营B连在山脊上又与越军展开激战,他们发现对方已经有良好的工事,并不断依托山势用手榴弹和无后坐力炮对运动中的美军进行攻击。在6人被越军炸伤后,B连又一次退了回来。同一时间里,D连遭到来自3个方向的狙击火力杀伤,2人当即中弹负伤。傍晚的时候,C连又遭遇越军火箭弹的袭击,结果伤了8个人。如果结合前面讲到的越军作战方案就不难明白,这一连串的伏击正如越军战前计划的那样,即以机动部队游击美军,而美军3营此时四散分布,正好给了越军机会。眼看着天色将黑,美军最担心的夜战就要开始了。为了应对危机,美军立即改变策略,转而进入防御状态。他们以着陆区为中心,C连在其东南500米、B连在其东北350米、D连在正北500米、A连和营部居于着陆区。可偏偏怕什么来什么,越军在入夜后还是偷袭了美军。美军本打算呼叫空中支援,但空中管制官却说,他们发现大量越军从山上的坑道涌出,难以确定其位置。无奈之下,3营只好各自为战。最难熬的是D连,他们被压缩到山下的河谷里,如果不是突然天降大雨,另加A连3排及时赶到,D连只怕会损失更大。在夜战中,1架直升机在飞抵D连运伤员时被打了下来,当场造成7死7伤,使得美军这一夜的惨剧达到了高潮。但令美国人庆幸的是,他们最终顶过了这一危险的夜晚,逃脱了更为悲惨的厄运。
鉴于邑碑山的形势越来越紧张,越军也开始加紧部署,第3团各营已经全部就位。为了削弱敌人的火力优势,3团还派出第20连于13日夜突袭美军的一个105毫米榴弹炮阵地,不过效果不详。
14日,前一夜被打得狼狈不堪的美军第3营在得到了火力支援后立即以B连和C连为主力向邑碑山发动进攻。越军则集中包括火箭筒、迫击炮在内的火力打击进攻的美军部队。更糟糕的是,美军的两个连还不慎进入了越军第6连在山鞍部布设的雷区,结果可想而知。虽然3营调来了A连和C连加强攻势,但依旧没什么进展。战斗中,一架直升机被击落,C连2排在营救幸存者时又挨了越军的火箭弹,4人不幸阵亡。仗打到19:20,美军不得不带着一批伤员退回出发阵地,宣告了这一天进攻的失败。当然,不甘心的美国人又找来空军的AC-130炮艇机对着越军阵地进行了彻夜的狂轰滥炸。
尽管已经连续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但越军依然感受到美军空中和地面火力带来的巨大压力。为了减少伤亡,越军第8营加紧修挖坑道,第3团甚至还派出部分人员来帮助第8营进行坑道作业。在越军的努力下,邑碑山上的地上地下阵地都得到了加强,防御体系逐渐完备。需要指出的是,越军的这一努力没有白费,隐藏在地表下的多层级的坑道极大地削弱了美军炮火的杀伤力。此外,越军还组织各种火力实施对空射击,给美军的直升机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也正因为如此,美军在随后的作战中进展十分艰难,只能在凝固汽油弹、火焰喷射器和无后坐力炮的帮助下缓慢地推进。
由于连日攻击失利,美军不得不调整战术。纵观这几日的交战,美军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其对越军情况了解太少,由此导致了两个失误:1.由于对越军人数和位置并不清楚,美军采取了撒网搜捕式的进攻。如果他们面对的仅仅是一支小规模的越南游击队,这样的打法或许还能行,可问题是在这里的是足足两个营的越军主力。因此,美军这种做法非但不能集中力量攻坚,反而还使得自己的部队有被越军各个歼灭的危险,13日的战斗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是当日美军反应及时,再加上一场大雨,那么187团3营即便不全灭也可能会受重创。2.由于美军并不清楚越军的部署,其仅仅是对937高地组织了猛攻,而外围工作却做得不太到位。这样一来,937主阵地上的越军第8营就能够得到916高地和903高地上的第7营的配合,两部形成掎角之势,打起来得心应手。在考虑到这几点后,美军立即于15日空运1个连去攻击916高地,又打算组织两个营对903高地发起进攻,同时尽快调506团第2营来实施合围。对于937高地,美军一方面以猛烈炮火攻击,一方面又集中力量孤立高地的守军,切断其与友军的联系。不过,15日的美军又发生了误击事件,由于当时双方相距很近,战况也极其复杂,前来支援的美军武装直升机又把炸弹倾泻到了自己人头上。这回,B连连部也挨了炮弹,造成10多人伤亡。无奈之下,B连只好请空军停止空中打击。接二连三的误击事件让美军士气大跌,再加上越军又在山头顽强抗击,美军在15日的进攻再次无功而返。
尽管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但美军的变招依然产生了效果。在美军猛烈地轰击下,越军坑道逐渐崩塌,第8营第8连的损失尤其严重。虽然高地依然在人民军手中,但第8营已经感到危机的存在。第8营指挥官一面调整部署,一面给团部发了份报告,称“情况很困难,伤员运不出,弹药缺乏,手中已经没有可供机动的部队了。估计能撑到5月17日早上,希望能够向南撤退。”第3团指挥部得知这个情况,立即调整部署,先要求第8营坚持守住937高地这个“关键点”以继续吸引美军,同时命令第7营和第9营迅速发动突击,坚决打退美军,并恢复与第8营的联系。16-17日间,越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903高地和916高地战事不断,就连还在尽力赶路的506团1营在途中也与越军发生了战斗。
17日,美军总部打算休整一天,让部队补充物资和兵员。但就在这一天,第7营对916高地上的美军发起突袭,给予其重创。在越军的努力下,第8营同友邻部队的联系被再次打通。美军得知后恼羞成怒,遂奋力反击,甚至用上了化学武器。但在第7营和第8营的通力合作下,美军在17日的反击最终被打退。可就在第二天(即18日),美军又向937高地发动猛攻,3营D连于10:25展开突击,A连也随即向前推进。11:37,进展较快的A连向营部报告说,他们已经到达距山顶75米的位置。看样子,美军好像就要熬出头了。然而,好景不长,通话结束仅仅几分钟,A连连长便被越军扔出的手榴弹炸死。接下来的惨烈战斗使得美军难于招架,据说D连连长也受伤了。于是,再也无法向前推进的美军只好匆匆撤退。结果,18日的进攻又以失败告终。值得一提的是,这也可以算是美军对937高地实施的最后一次失败的攻击,因为这场围绕937高地的血腥游戏也即将结束。
四、血战的尾声
在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后,美军的很多指挥官都产生了惧意,便要求停止进攻,就连艾布拉姆斯将军也支持这一看法。但也有指挥官坚持要继续进攻,因为要是就此罢手,只怕面子上也过不去。在这点上,“老虎”营长霍尼卡特显得尤其坚决,尽管他的营此时已经损失了近320人(总数450人),全营四个连长伤亡了两个,十二个排长也伤亡了八个。可霍尼卡特此时就如输红了眼的赌徒一般,越是输得惨,越是想找机会扳回来,他就是不肯让别的部队把自己的营给换下去,坚持要杀上高地。可能是认为越军已经被打软了,或是认为面子很重要,再三考虑后的美军指挥层最终决定继续进攻,不但于19日增调了两个营(第501团2营和南越第3团2营)来参战,还专门将一个连(506团2营的A连)划拨给187团3营使用。美军计划在20日上午10:00展开最后攻击,届时四个营(包括迟到已久的506团1营)的部队将同时出击,一举拿下高地。
美军方面磨刀霍霍,越军也早已有了安排。经过近一周的激战,越军认为己方已经达到了消灭美军有生力量的目的,如果再打下去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搞不好就得全军覆灭。因此,越军及早地做出了撤退的决定,打算在17日夜里动身。不过,正如前面提到的,越军为避开美军的电子侦测而使用了较为原始的通讯方式,而战场的复杂环境又使得这一劣势加剧了。所以,越军花了足足一天的时间才把撤退命令通知给所有部队。等越军开始实施撤退行动时,已经是18日的夜里了。好在19日这一天里并没有激烈的战斗,因为美军都在为20日早上的进攻做准备,这就为越军提供了极好的撤退机会,使得他们从容溜走。为了牵制敌人,掩护大部队撤退,越军还不忘在阵地上留了一些小部队做“诱饵”。如此一来,这场“汉堡包高地”之战也就接近尾声了。
但是,邑碑山之战的尾声并不平淡。5月20日早上,美军对937高地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空中火力打击和90分钟的炮火准备。10:00,美军各营按照预定计划全面出击。不过,连吃败仗的美军这回小心得很,步兵们慢慢地往上爬。他们哪里知道,此时的高地上早就没几个越军了,早上的那堆火力准备的炮弹估计十有八九是当烟花放了。10:40,3营C连的尖兵在距山顶75米处与越军交火,好不容易才杀上去,并用手榴弹摧毁了几处坑道口。12:00,美国人总算是登上了他们多日来费尽鲜血和炮弹都未能登上的937高地的山顶。同时,506团1营也逐步拿下了900高地。不过,登顶不等于就完全控制了高地,美军花了很多时间搜索和清理复杂山地上的越军工事,据说还一度截击了撤退的越军部队(应该就是勇敢的“诱饵”们)。直到20日17:00,整个战斗才算是彻底结束。
这里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插曲,那就是南越陆军第3团第2营的遭遇。根据艾布拉姆斯将军的回忆,20日进攻前,南越部队派出了一个侦察小队前去打探,结果发现对面的防御力量很弱(这是当然的,因为越军主力早就撤了)。得知这个消息后,南越指挥官不知道从哪来的英雄豪气,当即下令全营提前总攻。结果,南越部队居然一路高歌猛进,成功杀上了美军连战数日都没能上得了的937峰顶。此时正是10:00,也就是美军发起总攻的时间。这真是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虽然是没有敌军阻击,但当时美军空中和地面火力都在对高地实施狂轰滥炸,南越人进攻的难度只怕也没有那么小。可直到上了峰顶,南越人才感到麻烦来了。估计是为了抢功劳,南越指挥官并未向联军总部打报告,所以美军对于南越军队的这一“出色”进展并不知晓,于是继续发起轰击。为了不成为自己人炮口下的“冤死鬼”,南越指挥官立即下令撤退。就这样,美伪军因而沟通不足而丧失了一个提早结束战斗的机会,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不管如何,美军总算是拿下了邑碑山,接着就在阿绍河谷实施了长时间的扫荡,直到6月上旬才结束行动。但事实上,整个“阿帕奇之雪”行动中最为激烈的较量也就发生在最初的这十天里。
五、结局及影响
邑碑山一战,双方的损失情况众说不一。美军方面,其损失数字有三种,一个说美军阵亡72人,伤372人;另一个说,美军和南越军共有56人阵亡,367人重伤,53人轻伤,7人失踪。其中损失最大的是187空降团3营,计有36人阵亡,255人重伤,50人轻伤,2人失踪;最后一个数字为,美军阵亡109人,622人负伤。笔者估计最后一个数字是整个“阿帕奇之雪”行动的美军总损失,而且其中可能还包含了南越军的损失。越军方面则没有找到很可靠的数字,据笔者手头所能找到的资料显示,5月12日-5月20日的战斗中越军伤亡450多人,其中担任高地守备阻击任务的那个营伤亡378人,占其战前总兵力530人的七成左右,至于整个反扫荡战役期间的总损失数据则未能找到。
经历了如此一番激战,美军是否达成目标了呢?如前所述,美军此战的目标是要消灭越军有生力量,最终控制阿绍河谷。可从作战过程来看,越军主力虽然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大部成功撤出,使得美军的围歼计划最终落空。更让美国人感到遗憾的是,937高地因为缺乏战略价值和难于防守的缘故而于6月5日被美军放弃了。如此一来,所谓控制谷地,封锁道路的战役目标也就无法实现。在作战中,美军失招颇多,先是情报收集不足,一进入山区就显得昏昏然,茫茫然,由此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甚至一度让部队陷于危险的境地中。另外,美军的协同也因为种种原因被搞得漏洞百出。先是两个营因为地形地貌的限制而无法协同进攻,害得187团3营一度陷入孤军苦战的境地。直到15日,美军才匆匆地冒险空运了一个连去916高地,一度扭转了局势。再就是美军的诸兵种协同问题,此战中美军之所以能够靠一个营支撑场面,主要在于其拥有强大的空地火力支援。但事情总有两面,美军在进攻中同样也接连被自己的火力所伤。美军在此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颇值得我们思考,因为这些问题至今依然出现在阿富汗、伊拉克等战场。
反观越军方面,他们给美军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损失,187团3营几乎都被他们给打残废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粉碎了美军的作战计划,守住了阿绍河谷。就在美军撤走后的6月中旬,越军迅速收复了937高地。在整个作战中,越军很好地利用了他们手头的优势,首先是地形,接着就是情报。越军的坑道虽然简陋但依然非常奏效,他们的伪装更是加剧了美军的情报劣势。从指挥应变上来看,在美军变招之后,越军指挥部的反应也可以算是及时有力,充分抓住916高地美军数量不足(仅仅一个连)的这一要害,坚决出击,成功地扭转了一度对自己不利的态势。即便是在作战的最后阶段,越军也能准确判断形势,及时撤退,让美军在20日的总攻击基本扑空,给937高地之战划下了一个比较完美的句号。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越军自身的伤亡也有些大,而且没能够抓住机会成建制地痛歼美军一部。要知道,由于地形的限制,美军在937高地附近一度处于兵力劣势。不过,这也不能苛责越军,毕竟他们也面临地形的限制,而且还要考虑到美军强大的火力优势以及己方糟糕的通讯条件。在近十天的战斗中,美军为了防止被夜袭,几乎夜夜都要靠照明弹和炮火来为自己的步兵建立火力保护圈。此外,一旦在进攻时遇到困难,美军就立即停下来呼唤火力打击,或是干脆撤退。这是美军的习惯做法,虽然显得谨小慎微,但它实实在在地减少了美军的人员伤亡,也使得越军颇感无从下口。
邑碑山之战让美国国内的反战呼声进一步高涨,参议院爱德华·肯尼迪抨击说这是“某些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发动的愚蠢和不负责任的断送美军生命的行动。”一些媒体则说,美军原本打算在山上下一场雪(暗指阿帕奇之雪行动),结果却洒下了一大片鲜血。在媒体的炒作下,“汉堡包高地”(或叫“肉堡山”)这个名头便广泛地流传开来,成了对反战者极为有利的一件舆论武器。有人甚至认为,这场营级规模的战斗是越战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因为在此战后,艾布拉姆斯将军不再坚持所谓的“压力最大化”战略,而尼克松总统也加速了从越南撤军的步伐。虽然战争还将持续数年,但局势已经在渐渐转变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