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历史的必然
一、市场经济的认识误区(理论误区)
市场的基础理论,有一个认识误区,就是不管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者,都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不搞市场,资本主义不搞计划。把市场和计划作为区别社、资的主要标志,由于这个认识误区,导致中国的极左派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极右派则抓到了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化的理论根据。
邓小平断定,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计划和市场跟科学技术一样,没有阶级性,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用它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3页)。
主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还有陈云同志,他在党的第八次大会上,就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他说:“在我国出现的绝不会是资本主义的市场,而是适合于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的市场。”(《陈云文选》第三卷第13页)。1979年,陈云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一文中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主要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因为市场调节受到限制,而计划又只能对大路货、主要品种作出计划数字,因此生产不能丰富多彩,人民所需日用品十分单调。”(《陈云文选》第三卷第245页)还说:“忽视了市场调节部分的另一后果是,同志们对价值规律的忽视,即思想上没有‘利润’这个概念,这是大少爷办经济,不是企业家办经济。”(《陈云文选》第三卷第246页)。
中国的社会主义从来就生活在市场经济之中,因为老百姓的吃穿用行都是要花钱的,社会主义并没有消灭人民币、银行、商业。但少数人却高喊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这岂不与现实矛盾么?邓小平、陈云的上述论断突破了市场和计划的认识误区,从理论上升华到真理的层面上了:理论符合于现实。
中国目前“左”右精英虽然互相反对,但他们有一个共识:都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因此他们从不同的方向把斗争的矛头指向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党”,共同反对习近平现行的路线和政策。英明的习近平用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回答了所有“左”右精英们的责难。在《宪法》这个国家根本大法中的每一项条文都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汉奸右派要把美国的《宪法》照搬到中国来,肯定是反对这部《宪法》的;左派精英如果认同《宪法》的序言和总纲,那就可以肯定这些同志与右派划清了界限,已经走出了市场理论认识误区的阴影。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假左派真右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照妖镜,它可以照出真、假老包。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等于资本主义,这是国际垄断资本对世界人民的讹诈和欺骗,肯定是不正确的。市场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独有的,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中国3000多年前,奴隶社会的商朝,就是重商的意思,奴隶可以在市场自由买卖,难道奴隶社会的市场也叫资本主义吗?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开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证明中国封建社会不仅有国内市场,而且开辟了世界市场,应该叫封建主义市场经济吧。
早在延安时代,毛主席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实行的是新民主主义市场经济,边区建立自己的银行,发行边区独立的货币。积累少数的伪币和法币;开展对外贸易,边区出口盐,换回自己所需要的物质。征税发钞,实行谨慎的货币政策。当时边区主要发挥私营经济的作用,公营经济的比例很小。市场促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成功打破了蒋介石对边区的严密封锁,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对22年长期战争的物质保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了莫大的作用。王明“左”倾路线企图消灭资产阶级,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结果给共产党带来极大的灾难,是毛主席纠正了错误,挽救了党。
人类最初是以货易货,以后出现一般等价物,即实物货币,如羊、贝、金、银、铜等。封建社会出现了钱庄,发明了纸币(钱票),是银行的萌芽,用纸币代替了实物货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市场、商品、货币、银行、资本、贸易,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智慧结晶。市场联系着生产和消费,市场提供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只有把市场搞好了,经济发展了,国家富强了,人民才有好生活。市场就是做买卖,商品流通,城乡交流,互通有无,造福人类的地方。穷乡僻壤的土特产,如果不与别的商品交换,就会烂在地里,不能成为使用价值,成不了社会财富,市场使商品成为财富的桥梁,可见市场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的中国,不搞霸权主义,不对外侵略,不干涉别国内政,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市场可以促进第三世界贫穷国家的发展。中国高举和平、发展、互利、双赢的大旗,着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如果中国闭关锁国,不对外开放,不开展全球贸易,自己孤立自己,怎么能够引领世界新潮流,跟霸权主义唱对台戏呢?只有市场才是联系世界各国的最适宜的手段,是不同社会制度的世界各国唯一可以接受的最大公约数。我们应明智地认识到,市场不是资本主义,它们之间不能划等号。
二、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毛主席进行艰苦探索的结果
由于市场经济的理论误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成了历史性的大课题,苏联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只搞计划,不搞市场,经济出现危机,人民生活长期没有改善,导致以后苏联的垮台。古巴、朝鲜也是如此,都是计划短缺经济,现在仍是贫穷发展中国家。
新中国从成立时起,就开始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凭着毛泽东的巨大威望和无产阶级政权强大的力量,过渡一帆风顺,原来准备15年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就提前完成了,中国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但这个运动搞得有些急,留下一些问题。毛泽东了解这些问题后,在1956年12月7日,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中说:“上海的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现在做衣服要三个月,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泽东文集》第七卷170页)。毛泽东这些话就是主张市场经济的,是从实际出发的,反映了他的探索精神。毛主席最后这句话,还是没有跳出这个理论误区,应该是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市场经济。
1957年反右派斗争后,毛泽东的思想开始左转。在中国消灭私有制,像这么改天换地的大事都能轻而易举地顺利完成,促使毛泽东头脑发热,忘记了欲速则不达,他想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建成,于是不做他经常倡导的调查研究和典型试验,于1958年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群众运动一哄而起,各地很快出现以乡(或区、县)为单位的人民公社,括起了一阵强劲的“共产风”。公社一大二公,大放农业高产卫星,一时假话成风,陈伯达当时就主张消灭货币、商品、商业和市场,公社无偿调拨生产队的财产来剥夺农民。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劳动不分好坏,一律平均分配。银行也把农村中贷款一律收回。毛泽东冷静后,总结公社这些做法为“一平、二调、三收款,引起广大农民的很大恐慌”。他认为这就是“否认价值法则,否认等价交换。”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10页)必然要受到农民的强烈抵制和客观规律的惩罚。
毛泽东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开始纠正错误。他在第一次郑州会议的讲话,明确指出:“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 “我们有些人大有要消灭商品生产之势。他们向往共产主义,一提商品生产就发愁,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没有分清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区别,不懂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利用商品生产的作用的重要性。这是不承认客观法则的表现,是不认识五亿农民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时期,应当利用商品生产来团结几亿农民。……现在有人倾向不要商业了,至少有几十万人不要商业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这是违背客观法则的。” 还说 “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为什么怕商品生产?无非是怕资本主义。怕商品生产做什么?不要怕,我看要大大发展商品生产。” “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毛泽东文集》第七卷435至439页) 毛泽东认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上亿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毛文集第八卷》34页)
毛泽东说的商品生产实际就是市场经济,因为商品交换只有在市场上才能完成,等价交换,价值规律也只能在市场上才能实现。
为了解决人民公社存在的问题,毛泽东号召全党进行调查研究,1961年要成为“实事求是年”。陈云于1961年6月,到上海市青浦县小蒸公社进行了3个星期的调查,其中有这么一个情况,就是小蒸公社靠近黄浦江,解放前,有好多渔民傍晚到黄浦江捕鱼,清晨到上海出卖。解放后制度逐渐改变,上海市要青浦县每月供应多少水产品,青浦县就规定渔民所打的鱼必须运回青浦,卖给县水产公司,再由水产公司运到上海去完成供应任务。这样做不但要多一次往返运输,而且常把活鱼变成死鱼,价格大跌,渔民对此意见很大。上海市民也吃不到新鲜的活鱼。陈云知道后,请县长、水产局长来谈话,劝他们恢复过去的老办法。县长说这要上海取消我们的供应才行,我们自己无法改变。陈云知道上海不会取消供应制度,在会议结束后叹了一口气说,我一个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连这样一个小问题都解决不了,实在对不起人民。(《薛暮桥晚年文稿》332页)。这个小资料对我触动很大,使我认识到社会主义引进市场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在实践中实事求是艰苦探索的结果,从而找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也可以说,社会主义引入市场机制是社会主义内部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历史的必然。
人民公社失败,不是共产主义不好,而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还不具备。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他说:“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毛泽东文集》第八卷116页)毛泽东说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就是邓小平说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毛泽东一直强调,我们“不能脱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新中国是从三大敌人的残酷剥削压迫中,从殖民地、半殖民地挣扎出来的一穷二白的发展中国家,它必须首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到达发达的社会主义,从而为进入共产主义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准备,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预见
马克思认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有一个过渡时期,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回答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共产党成了执政党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恩格斯回答:“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39页)。 接着恩格斯回答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过程将是怎样的?他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用累进税、高额遗产税、取消旁系亲属(兄弟、侄甥等)继承权、强制公债等来限制私有制。(2)一部分用国家工业竞争的办法,一部分直接用纸币赎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土地所有者,工厂主、铁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财产。(4)在国家农场、工厂和作坊中组织劳动或者让无产者就业,这样就会消除工人之间的竞争,并迫使还存在的厂主支付同国家一样高的工资。(6)通过拥有国家资本的国家银行,把信贷系统和金融业集中在国家手里。取消一切私人银行和银行家。(12)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40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认为公社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说“银行掌握在公社手中,这会比扣留一万个人质更有价值。”(马恩选三10)。《共产党宣言》有这样一段话:“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因此,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87页)。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中,我们看到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彻底消灭私有制,因为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力没有“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此外马克思恩格斯特别重视银行,屡次强调要把银行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既有银行就必然有货币、信贷、公债、资本、商品、商业的存在,这都是市场的特征。马恩并没有否定资本,他们肯定资本由资本主义剥削雇佣劳动者的性质变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公有财产。社会主义国家利用手中掌握的强大资本,用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用国家工业竞争等手段和办法来改造私有企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论述,说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还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分述如下: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的概念”是邓小平提出的,意思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优越。他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邓小平年谱》1363页)。大家知道,四个坚持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个坚持高度集中概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内容,明确指示了前进道路(路线)的方向,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牢不可破的根本制度。四个坚持就是习近平所说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三位一体的强大的政治定力。四个坚持为马克思恩格斯用毕生的精力研究资本主义所创立,列宁拿它来创建苏联,毛泽东用它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靠它搞改革开放,习近平强调它来治国理政,实现中国梦。共产党有了它则无往而不胜,丢掉了它就会大祸临头自取灭亡。四个坚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是真正的无产阶级的普世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绝对不同性质的两个概念,不能混淆。它们的区别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是垄断资产阶级对本国和世界人民的残酷剥削、掠夺和压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和绝望。
邓小平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但伟人逝世后,汉奸右派一时一刻也等不及了,急不可待地腰斩了基本路线,枪毙了四个坚持。在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中,只要改革开放,不要四个坚持,也就是说只要市场经济,不要社会主义,造成汉奸嚣张,贪官成群的乱局。习近平总书记履新后,又恢复、强调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四个坚持,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才有了大大地好转。所以四个坚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的决定性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党的基本路线和四个坚持的具体化、法律化。脱离了四个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定要蜕化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什么优越性都没有了。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今后的历史必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还表现在:计划和市场优势互补,政府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并重。
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邓小平文集》第三卷16、17页)。他还说:“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40页)。
习近平接过邓小平的思路并有发展,他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62页)。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就是价值规律起决定作用。价值规律无形的手,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的综合作用,使企业(包括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积极性大大加强,这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是很有动力和效率的。
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它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造成市场失灵。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必然出现极少数垄断资产阶级,攫取垄断利润; 激烈的竞争,又使企业的资金投向周期短、收效快、风险小的产业,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比例失调;激烈的竞争,又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多数人贫穷,极少数人巨富,群众购买力下降,产品相对过剩,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个最基本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无限的增长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缺乏的矛盾,也就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马克思认为:这个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的癌症,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灭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了防止市场失灵,就必须发挥政府和计划的作用。世界上没有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在这次特大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中已经声名狼藉,臭名昭著,彻底破产,无人相信它了。现在美国也是政府在发挥作用,美国政府认为银行大到不能倒,就用纳税人的钱补助破产的银行。同时利用美元霸权,长期不断地大量地印刷钞票,将危机转嫁到世界各地。该破产的企业不让破产,这就是美国政府违背价值规律,实际上破坏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理。
社会主义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政府必须保护人民的利益不受伤害。政府必须解决市场垄断、比例失调、两极分化的问题。政府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来严历打击经济犯罪,如官商勾结,官员腐败,投机倒把,黑社会猖獗,欺行霸市,囤积居奇,操纵物价,金融诈骗,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制假贩毒,污染环境等等罪行。这些罪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零容忍的。政府该打击的就打击,该惩罚的就惩罚,该破产的就让其破产,政府的作用就是保证市场的秩序正常运行,保证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价值规律的实现,这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应有之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加强企业竞争力,防范金融风险,保证经济主权安全,主动化解经济危机,打赢帝国主义挑起的商战和货币战。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说的是市场仅仅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不是在任何方面都起决定作用。汉奸右派划掉“资源配置”四个字,把这句话篡改成“市场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狼子野心,别有用心。而且市场只能在微观经济领域起作用,在宏观经济领域,如国民经济的比例结构,全国供需总量的综合平衡,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社会国家的安全,民生福利(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就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政府计划调节,一些大的工程,比如三峡水利工程,西气东运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军事现代化工程,科学技术创新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社会福利保障工程,国际丝绸之路工程等等,市场是无能为力的,必须发挥党和政府的作用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光有计划,容易僵化;光有市场,容易盲目。市场和计划要结合起来,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相结合,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另一方面,政府和计划的作用只能管宏观经济领域,如果管到经济的微观活动,直接干预千千万万企业法人的独立经营自主权,就必然要违背经济的客观规律——价值规律,就是“瞎指挥”,瞎折腾,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把经济搞僵。所以政府管宏观,市场管微观,政府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得以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中国用65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400多年走过的道路,经济总量迅速超过英法德意日,仅次于美国,不久必将超过美国,中国用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