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产生财富,人类创造财富,财富是人的生理活动和社会活动所需要的资源。以上,是每一个马列主义者都应该明白的道理,也是资产阶级学者所不懂,或懂装不懂,刻意混淆的道理。由此,也就会产生诸如“机器消灭工人”,“自动化不需要人”的种种谬论。
当然,他们脸皮够厚,可以不断重复,或者蛊惑年轻人,正如同改开四十年来大学课堂上的某些人一样。
劳动、财富、人的三元简单关系之上,产生了剥削。所谓剥削就是通过武力保障的社会规则,将他人的财富据为己有的活动。这些规则包括法律、道德、契约、文化。
知识分子,不是剥削者,尽管它经常充当剥削者的吹鼓手,正如“工人资本家”或者“打工皇帝”也不是资本家,顶多是资本家的助手。除非以上更进一步,获得了剥削者制定的规则的承认和接纳,成为其中的一员。比如获得了股权、营业执照以及……专利权。
先看看专利权是从何而来的。
古代社会,没有专利权。国家之间的竞争更着重于“量”而非“质”,中国的“万乘之国”,罗马的“军团”就是其中典型。盖因古代社会科技发展缓慢,生产力不足以支持专门的科技研发活动,偶然的发现在无数细分的科技进步的阶梯里,无法立刻对国家实力产生直接促进,大规模的投入研发,存在大量的成本高昂的试错。简而言之,入不敷出。
现代社会,国家之间竞争激烈,生产力可以支持大规模的科技研发,故而科技研发成为衡量国家之间竞争力的标杆,甚至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例如二战德国的核武器研究。
在国家的生存压力下,必须支持科技研发。这就产生了人才的争夺,哪怕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苏联、中国,也会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威胁。在尊重共产主义理论和国家的现实生存需求的抉择中,政权不得不屈服,因此才有了共产主义国家科技研发人员一定的高收入(工资标准,待遇,福利,劳动条件等等,仍旧少量的领先于工人、农民)。
知识的更新,确实来源于人们的思索、摸索、研究。但技术的发展不代表完全是个人的功劳,更多的是在前人研发的基础上,在若干免费的科技基础之上,如基础科学,科学理论等等。
新科技的产生,经过现代社会的校验,已经证明了“天才”的价值很高,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大规模的试错才是前提保证,“天才”在其中大多数情况下是减少了试错的成本投入。换言之,没有“天才”,只要舍得投入,也必然会有成果。
新科技的研发,本质上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验证。自然规律永远存在,人类的研发是将其呈现出来,而不是凭空变出来。
中国古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一项新技术固然会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促进,然而,这一新技术并不挑剔时间、地点、人物,哪怕没有专利权,它也会出现,只要其前置技术成熟,就会瓜熟蒂落。
而专利权,则是资产阶级和政府出于商业竞争、国家竞争的压力下,拉拢知识分子的工具,邀请其享受统治阶级剥削红利的门票。
举个简单的例子,签署一项价值十亿的外贸合约的政府工作人员,由于其劳动“创造”了十亿的财富,其是否有资格接受区区0.1%的劳务费呢?那么,一项可能对社会产生十亿的科技创新,是否有资格接受0.1%的专利费呢?
技术本身没有意义,只有技术应用才有意义。同理,新技术本身也没有意义,新技术应用才能产生意义。
因此,研发了新技术的知识分子,其劳动价值只是体现和实现在其研发的过程,当按照研发的劳动支付报酬,按照成本的耗费提供奖金。而非结果的衍生效益。很明显,其技术的应用,技术“变现”,需要其所在的行业的工人、农民去挥舞手臂、开动大脑、指挥机器实现出来。其所“增产”的价值不论多大,都是应用的一线劳动者所创造的。
专利权,产生了资产阶级的新类型——知识资产阶级。
他们依靠统治者出于竞争目的的拉拢而获得了从属剥削地位,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工人、农民、其他知识分子,包括基础研究知识分子的身上收取财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