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正月十五可能是近十年以来最安静的一个元宵节,一方面,往年返岗、开学的年轻人现在逐步改为线上办公与在线学习,返程人潮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抵抗疫情的战斗仍然处在胶着状态,不少人依旧选择非必要时闭门不出。进入20年代的第一个春节,我们的中国,正在以全民族之力,向着战胜疫情的方向前行摸索。
古人云:“元宵节,走百病。”伴随着天气渐渐转暖,宅在家中的大家都希望听到关于疫情的好消息,但钟南山院士近日接受采访时说,“不能完全证明拐点到来,我估计拐点到来还有几天。”而据法新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7日在日内瓦向世卫组织执行委员会警告称,世界范围内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口罩和其他防护设备将用尽,“世界正面临个人防护装备的长期短缺”。
这两条消息是结合当下的局势给出的较为客观的判断,但我们听到后可能都在心里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年前就一直在盼望的转折点,在投入大批物资之后,为什么迟迟没有到来?”
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所谓转折点,到底是个怎样的点?
在人类战争史上也有一个转折点,叫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及仆从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悍然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闪电般地占领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希特勒希望能够在美军有机会加入欧洲战场之前结束东线战争或尽可能削弱苏联。
可以说,苏军前期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不仅基层官兵被打的晕头转向,就连方面军的负责人都被打懵了。
前期德军的进攻非常成功,苏联军队在空旷的大草原上很难进行有效的抵抗,苏联红军后撤达100-300公里,顿河及顿巴斯盆地最富饶的地区均落入德军之手。当时双方力量对比为,人员1:1.2,坦克1:2,飞机1:3.6,火炮和迫击炮大致相等,德军实力占优。在德军的利好情势的刺激之下,希特勒不顾总参谋长哈尔德和前线指挥官们的劝告,作出了同时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狂妄决定。纳粹德国士兵的军靴,似乎下一步就要踏上红场。
但德国人显然低估了斯大林格勒军民同仇敌忾的意志和胜利的决心,苏军不断从伏加尔河渡口增援,斯大林格勒8成的城区被摧毁,战争前有80万人口,战争后只剩7千多人。苏联官方曾计划转移30万居民出去,但是大部分人拒绝了,留下来保卫家园。
苏联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东欧部分,因此同时苏联失去了6000万人口的控制,加上军民伤亡,平民逃散等影响,真正握在苏联控制范围内的人口只剩下1亿人左右。苏军最高统帅部拟制了「积极防御、节节抗击、待机反攻」的作战方针和具体的作战计划,决定在苏德战线南翼组织坚固防御,大量消耗德军突击集团,为战略反攻创造有利条件。
我们永远无法用语言描写出那场战役的惨烈程度,就拿苏军守城的第62集团军来说,前后投入的增援部队共计2个军、24个师、16个旅、40个团及20个营,但这个集团军的总人数从未超过6万人。源源不断的物资、士兵、枪炮弹药运到这座英雄般的城市,与弹痕遍布的楼房一起震撼世界的,是那似乎永远无处不在的红旗,和苏联共产党员永远斗志昂扬的口号声。
现在国外的电影常常把苏联军队的政委刻画成拿着手枪在跟在后面的“督战队”形象,但实际上苏联的政委都是带头冲锋的,以至于德军抓到政委之后都是直接处决,因为政委不会投降,要是进战俘营还会组织战俘继续斗争。政委的阵亡率是最高的。
苏联官兵用极大的牺牲确保了苏军挡住了德军优势兵力的进攻,同时苏军还击毙德军近70万人,1000多辆坦克,2000多门大炮和迫击炮,1400架飞机,极大的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
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回顾历史,我们不禁要问,胜利的一方,凭什么以相对弱小的力量,打出了堪称载入史册的转折之战?
第一, 前期失误之后的迅速反应。
尽管拥有3000辆坦克,南线苏军的装甲部队仍然没能挡住对手,在最初的作战中很快损失大半,大批苏军部队因为一味执行斯大林的反击命令陷入德军的包围。虽然前期被打的节节败退,但反应过来之后的苏军随后就依托基层指挥官展开了有组织的撤退与反击,为接下来的坚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也是尽管前期因判断失误而失去的先机没有进一步扩大为一泻千里的大溃败,为朱可夫将军集结军队扭转战局减小了阻力。
第二, 斯大林格勒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
在战争开始之前,连德国人恐怕也没有意料到,苏军士兵和苏联人民甘于牺牲和首位家园的决心 ,战时防止逃兵的督战措施仅仅是次要原因,无处不在的政治工作对确保部队士气发挥了关键作用。配置到每个连队的政治委员,夜以继日地向士兵们喊话,要求共产党员身先士卒。苏军团级部队平均三天就要换一任政委,但阵地上永远都少不了共产党员的身影。
第三, 苏联国内的全力支援。
仅仅是在两个月内,在斯大林的督促下,戈尔多夫,叶廖缅科,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将军们得以将60个步兵师,8个坦克军,12个独立坦克旅以及许多独立坦克营共2500辆坦克投入斯大林格勒地域的交战中。在投入战斗的三个月时间内,光是坦克13军就接受了4套完整的装备。于此同时,全苏联工厂里的机器正在加大马力,源源不断的物资有力的支援了斯大林格勒的防御战。
第四, 后期的天气变化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苏德战争时期的气候是苏联历史上气候最为恶劣的时期。不但是苏联历史乃至俄罗斯历史上罕见的冬天,同样降水量远远大于历史的平均。暴雨让纳粹前进的道路变得泥泞,同时带走了伏尔加沿岸肥沃的土壤。但倘若苏军一触即溃,就等不到“冬将军”的到来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强有力的举国体制与高效率的国家机器,靠的是为国血战的坚强意志,靠的是配置到每个连队的政治委员和带头冲锋的共产党员。
于是他们履行了“绝不后退一步!”的誓言,斯大林格勒史书留名,从此以一个光辉的名字被世人称颂。
之所以想要讲讲斯大林格勒的故事,是因为它 和我们正在书写的故事一样,都是发生在万物萧瑟的冬天。人们都畏惧严冬,却也许暂时忘记了,严冬终会过去,春天终将到来。
身处四维空间的我们,不可能用上帝视角去看现在发生的事,正如身处转折点战役中的人们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创造历史,今天我们同样在创造更为悲壮却又无比激动人心的历史。
这由我们创造的历史不同于以往的是,它跳出了人与人相互征伐的狭隘,进行的是一场横跨古今的、与疫病做斗争的历史。我们与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共同熬制汤药;我们与希波克拉底、盖伦、巴斯德、贝杰林克探讨医理;我们与汤飞凡、伍连德、钟南山、李兰娟并肩战斗。
神州自有能医手,东亚何曾见病夫!
斯大林格勒废墟下的政委和党员在炮火中依旧高擎着红旗,工人们扛起步枪和机枪,驾驶着刚刚从车间传送带上下来的坦克,英勇的驶向战场。维特尔斯盖伊姆在给保卢斯的汇报中说:“这是一座巨人般的城市,我们攻不下来。我知道元首攻下它的全部意义,但苏联人太可怕了。与我们作战的不仅仅是军队,还有成千上万的老百姓......”
什么是转折点?也许是月中,也许是下周,也许是后天,也许是明天,也许,就是此刻。
古时的人们把过年称作过“年关”,既过是年关,也是过难关。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紧迫,任何人都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更不能懈怠、懒散。中国有这无惧生死的医护工,有冲锋在一线的共产党员,有比17年前更为完善的医疗条件与设备,我们一定会过关。
说出“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的鲁迅先生,同样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当下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其实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听从指挥,保持信心。喊两句口号有的只是胆气,建立在强大实力之下的才能称作信心:有医护人员,有子弟兵,有人民警察,有基层干部;有十天建成的火神山医院,有飞赴一线的总理,有抱着储蓄罐捐款的小姑娘,有拉着一车蔬菜驱车千里赴鄂的阿伯。我们的国家,从来都不缺有志气有能力的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论有什么困难与考验,都将被我们打败。
到那时,春日软绵绵的风和油菜花夏日的海滩烧烤和冰淇淋秋日的微风和烤红薯冬天的红墙白雪和火锅,过往的黑暗都过去,又是一年好风光。
再坚持一下吧。我希望你能明白, 再难也得撑着, 再难也会过去的。迎接挑战的是我们,众志成城的也是我们,创造历史的,也必将是我们!
参考文献
[1] 观察者网-拐点来了?在家隔离?钟南山最新发声
[2] 环球网-世卫组织总干事:全球抗新冠病毒口罩将用尽
[3] 百度百科-斯大林格勒战役20200208
[4] 军事文摘-2013年第五期-斯大林格勒战役
[5] 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究竟有多惨烈?
[6] 知乎-03年的非典为什么那么严重和后来又是怎么得到控制的?
[7] 腾讯网-从37例到339例,只用了一天!2003年那个非典肆虐的春天,我在北京
[8] 人民网:既过年关,也过难关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