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子打进来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势在必行,蒋匪军比以前老实一点了……
我军应该如何揍日本鬼子?
暴躁而急于求胜的彭老总喊道:“打就对了!要打运动游击战,注意运动战!”
慈祥的朱老总,以及总理、任胡子也认为,应该打游击运动战!
主席则是讲:“同志们,莫急!莫急!我们这点实力,打不起大仗滴!我们应该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为主才对哦!”
“两把菜刀干革命”的贺胡子,以及关向应,是比较支持主席老人家看法的。
据聂帅回忆:“在洛川会议上讨论作战方针时,曾出现过不赞同游击战而主张打运动战的分歧意见,他(指毛泽东)担心部队挺进前线后,一些同志蛮干。”(《聂荣臻元帅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也是据聂帅他老人家回忆,林彪当时也比较倾向于打运动战……
主席可谓是苦口婆心、算无遗策、实事求是、用兵谨慎。
苦口婆心,在于对党内同志的耐心劝解,告诉他们不要搞曾经王明小矬子那套冒险主义、盲动主义;算无遗策,则是深知敌人兵力有限难以攻占大片乡村,这有利于我军占山头,所以他主张以“山地游击战”为主;实事求是,在于主席的这一战略完全从当时敌强我弱、中国领土面积广阔、城乡不平衡等等特殊实际情况出发;用兵谨慎,在于主席反对盲目硬拼……
1937年9月12日,主席给彭老总发电报,仔细告诉他该怎样打——就该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自主、灵活机动小打,不能脱离实际的硬打、大打。9月12日,熟不熟悉?34年后的这一天之后的一天,是林彪摔死在温都尔汗的那天……
主席电报原文:“(一)依照情况使用兵力的自由。现在蒋鼎文还在说刘师应速上前线。彼等同意,或者不明白使用大兵团于一个狭小地域实不便于进行游击战争,如果是这样,可见对此原则并未向他们有过彻底坚持的说明;或者他们含有恶意,即企图迫使红军打硬仗。(二)红军有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义勇军之自由,地方政权与邻近友军不得干涉。如不弄清这一点,必将发生无穷纠葛,而红军之强大作用决不能发挥。(三)南京只作战略规定,红军友执行此战略之一切自由。(四)坚持依傍山地不打硬仗的原则。”(《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对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基本原则的解释》。)
9月21日,距离林彪指挥平型关战役还有四天。这时候,主席依然致电彭总,苦口婆心的陈述实际情况,讲述我军正确的战略方针,反对脱离实际的硬拼硬打。
“老彭呀,现在和以前不一样啦!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呀!我们这点实力,最适合的是山地游击战,这才有利于牵制敌人、发展革命力量、发动人民群众。”
主席电报原文:“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是运动战)。要实行这样的方针,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翼侧,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为主。集中打仗则不能做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则不能集中打仗,二者不能并举。然而,只有分散做群众工作,才是决定地制胜敌人、援助友军的唯一无二的办法,集中打仗在目前是毫无结果可性的。目前情况与过去国内战争根本不同,不能回想过去的味道,还要在目前照样再做。”(《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原则》)
9月25日,林彪这个娃娃,指挥了平型关战役,大获全胜,狠揍了日寇。这无疑是值得庆贺的和认可的。但是,因为这是规模相对大的运动战,而不是主席所讲的山地游击战,所以斩敌一千,自损四百。
不听主席言,吃亏在眼前!
同日,洞穿战局、无比精明的主席老人家致电总理:“恩来呀!华北这边别打大仗,我们只搞好敌后游击队、敌后游击区和根据地,把游击战争搞好,这才有利于抗日,有利于革命的胜利!”
主席电报原文:“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一切工作,例如兵运、统一战线等等,应环绕于游击战争……应令河北党注全力于游击战争,借着红军抗战的声威,发动全华北党(包括山东在内)动员群众,收编散兵散枪,普遍地但是有计划地组成游击队……应着重于高级干部之分配及独立领导的党政军集体机关之组织。要设想在敌整个占领华北后,我们能坚持广泛有力的游击战争。要告诉全党(要发动党内党外),今后没有别的工作,唯一的就是游击战争。为此目的,红军应给予一切可能的助力。”(《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
主席的真实战略意图是这个:
利用欧美帝国主义傀儡国民党集团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打到敌人薄弱的敌侧、敌后农村,打到敌人无暇顾及的环节,发动群众、解放占中国多数的主要人口——农民,发展这些敌后根据地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政治、军事、经济实力,实现革命力量大发展。
中国能有毛泽东这样目光如炬、精谋善断的军事领袖,何愁不解放!
先确定要打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要盲目硬拼——这就是主席给八路军“做眼”的战略实施的背景。
敌变我变——一切从实际出发,注意灵活性。
为了应对日军攻占太原后全新的情况,主席调整“做眼”的部署。
主席电报原文: “林师主力准备转移于汾河以西吕梁山脉。”“刘师在正太路以南之现任地区坚持游击战争。”“总部准备转移至孝义、灵石区。”“贺师坚持晋西北之游击战争,但王兆相部准备于必要时返回尚府,巩固河防,加造船只。”(《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日军占太原后八路军的作战部署》)
主席电报原文:“你们意见与我们意见是一致的,不是要总部及一一五师主力马上移至正太路南,而是要不被敌人隔断,确实保证于适当时机能够南移。请你们注意选择这个适当的时机,并立即布置恒山、五台山一切必要工作,并请考虑将总部特务团全部留驻五台山的问题,将来可另造一个特务团。”“将来南移时,第一步一一五师可用一个旅到汾河以西之吕梁山脉,另一旅及师直属在太岳山脉夹河而阵,并可配合在太行山脉之一二九师作战。总部第一步亦可在汾河以东,只要不被隔断就不怕。”(《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总部与一一五师的行动部署》)
10月23日,主席电告彭雪枫——必须要精准的分兵布置力量,在敌人侧后发展我们的力量;要避免被敌人包围、以必要的部署形成包围敌人的力量,要提前做最困难准备——按着我们自己的意见做,别听他阎老西的!
那个山西王阎老西,打仗不咋滴,心眼子又贼坏,小算盘又贼多,老奸巨猾,不是啥好东西!
主席电报原文:“游击战争主要应处于敌之翼侧及后方,在山西应分为晋西北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南四区,向着进入中心城市及要道之敌人,取四面包围袭击之姿势,不宜集中于五台山脉一区,集中一区是难以立足的……同时应该充分注意晋西北管涔山脉地区及部署与准备,因为敌人必将先行占领该地尚池、宁武一带,以与东边占领恒山山脉之行动相配合,取得居高临下之势,然后进攻太原……太行、太岳山脉之晋东南与吕梁山脉之晋西南,虽目前距敌尚远,然亦不可不于此时作适当之部署,如将必要资材之准备、迁移等。资材集中于五台一处,是不妥的。戊、游击战争除军事部署以外,最主要的是紧密依靠乡村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最后胜利。”(《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游击战争主要应处于敌之翼侧及后方》)
按着主席的部署,我军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相互支援,就有了主动权。
主席电报原文:“萧劲光为河防总指挥,扼住西岸,拒敌于河东,才能有力地保护河西,支援贺师全师在吕梁管涔两山脉左侧之第一等重要任务。”“一二九师全部在晋东南,一二○师在晋西北,准备坚持长期的游击战争,非至有被截断归路之危险时,其主力不应退出山西,具体部署由朱彭醒之。”(《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太原失守后华北将以八路军为主体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根据实际的战局状况,主席指示,八路军三个师,依托恒山、管涔山、太行山、吕梁山展开,搞好根据地游击战争,不硬打硬拼。
主席精准的给八路军做了这些“眼”——按这个部署做,我军就控制了几乎所有的山西重要战略支点,足以在战略上三面包围同蒲路、四面包围太原城——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格局。
也正是主席精准布置的这几个“眼”,给我军提供了大量的回旋空前——有利于我军打到外线去,扩张到华北、山东等地,以更大的机动力逐鹿中原。
“第二年春,毛泽东乘日军和国民党军尚未顾及的时候,指示新四军向茅山发展。这对后来华中根据地的开辟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还指示八路军派部向以雾灵山为中心的冀东地区发展,威胁华北与东北联系的咽喉地带。这是极富战略意义的一着棋。根据日军进攻态势,毛泽东还设想西安、武汉、长沙、南昌四处不守时,以山西区、鄂豫皖区、苏浙皖赣区、陕甘区、鄂豫陕边区、湘鄂赣边区为中心作为长期抗战的战略支点、而以苏鲁边区、冀南区、热冀边区、大青山脉为辅助区。随着形势的发展,后来这些地区大部分都得到了开辟。”(胡哲峰:《毛泽东武略》,人民出版社。)
胡哲峰这一段精彩论述,清晰的展现了毛主席精彩绝伦的“做眼”战略。
毛主席就是最精明的战略大师——全局在胸、精准落子。
有了主席的精准部署,有了主席领导下大规模战略性的全面人民游击战争,革命的力量大发展——八路军和新四军从6万增长到了127万,增长了20倍以上!
有了主席的科学领导,有了主席扎根敌人薄弱环节和主要人口存在环节的敌后游击战略大规模实施,我独立自主的我党我军解放了一亿人口,在当时条件下实现了对多数人口来说最实质上的“站起来”。
主席所发动和指挥的游击战争,在世界历史上规模是空前的,战略意义也是空前的。把游击战提升到战略高度,也是主席军事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那个光头蒋贼,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通过日寇消灭我们的八路军、新四军,反而看到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大发展。光头老贼蒋介石气急败坏,哭啦!!!
我们看过《延安颂》全集的人熟悉的歌词:
“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