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惑
(一) 傲慢
骄傲或傲慢,是自视过高,以致对别人所产生的轻视心理或态度。佛教的解释是“恃己凌他”。骄傲从道德上来讲,是一种不良品质,是骄傲者对他人尊严的一种侵犯(虽然有时这种侵犯并不严重)。从学习、生活和事业的角度来看,是骄傲者个人发展的一个障碍,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看,骄傲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面上看起来,一个人感到骄傲时心里美滋滋的,但从本质上来看,骄傲带来的烦恼更多,它是佛教的六根本烦恼之一。
佛教经典《俱舍论》把慢(即骄傲)区分为七或九种,七慢是:
1. 慢:于劣计己胜,于等计己等,于境为称而心高举为性。即对于不如我的,我觉得比他强;对于和我不相上下的,我也觉得彼此不分上下,但由此生出轻慢之心,如“专业人士原来不过如此”,这就叫“慢”。五十步笑百步就属这一类。
2. 过慢:于等计己胜,于胜计己等,而心高举为性。他人和我不相上下,我以为胜过他;对方胜过我,我以为和他水平相当,并由此生出轻慢之心,就叫“过慢”。
3. 慢过慢:于胜计己胜而心高举为性。他人胜过我,我反认为胜过他,并由此生出轻慢之心,就叫“慢过慢”。下面给出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现代版:有聪明人学会了隐身术。在战场上,兵刃既接,他施展隐身术,迅速逃到安全处观战。敌方鸣金收兵后,聪明人跑到战线最前沿现身。然后对逃了一百步的兵卒说:平时操练下那么多苦功,全没白费。对奋力拼杀者则说:经过这么激烈的搏杀,你居然没有战死,你就是这样对君王和国家尽忠的吗?最后又对战死者的尸首大叫:这就是你们的本事。这种聪明人总是善于找到自己的“强”项,以取得对于别人的“心理优势”,至于自己到底逃了多远,是从来不愿劳神想一想的。把中国的封建道德推到极至的宋代理学家朱熹就属这一类人物。“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方能避免妄自尊大,从而能够有所进步。现代版的五十步笑百步就属“慢过慢”。
生活、世界、社会如此复杂,以致于总有一些事物超出我们的知识范围和悟性,使得我们对其产生错误认识。囿于既有的粗浅认识,自负和缺少耐心就足以让我们对认识能力范围内的问题产生偏见,可悲的是,这也正是我们把自己当作智者、道德和科学的化身的时候,从而使偏见继续占据自己的脑子。不管我们犯过多少错误,在多少问题和困难面前表现出无能,我们总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最正确、最明白、最有能耐的——哪怕是在最复杂的问题上。对于同一个问题大家的看法不尽相同,这很正常。智者与愚夫的区别之一就是体现在态度上。智者能理解愚者的看法,对之常常采取包容的态度,即使知道自己是正确的,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而愚夫很难理解智者的想法,在很多情况下也没有耐心去做理解的努力,只要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狭隘的见识相左,就嗤之以鼻。
4. 我慢:执着于五蕴和合的身心,为我与我所,因而骄傲自大,叫做“我慢”。
“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这里的“蕴”, 是积聚、合和的意思。五蕴中的“色”,与前面所提到的“六境”即色、声、香、味、触、法中的色含义有所不同,不限于眼睛所观察的对象,而是指感觉、知觉、思维活动的所有客体,所以声音、气味等都属“色”蕴的范围。“受”,大致相当于心理学概念中的感觉和知觉;“想”,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思辨(包括记忆);“行”,意义广泛,大致相当于欲念活动和行为;“识”,指意识的统一体(包括觉得有自我)。
“我有”,是指不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我”,佛教认为没有一个自性不变的“我”,从心灵到肉体,所谓的“我”是时刻在变的,所以“我”只是一个假名。这就是所谓“空”的概念。执着地认为有这么一个“我”,具有不变的本质属性,就产生“我慢”,由此会衍生出很多烦恼。
“我所”或“我所有” , 即我之所有、我之所属之意。即以自身为我,自身以外之物皆为我所(有),如权势、财富、名誉、地位、关系、友情。佛教认为,“我”与“我所”,是一切世俗分别的基本分别,故为破除的对象。
佛教认为,要能不再执着于我有,我所有,就可以去除很多烦恼。
5. 增上慢:修行者“未得言得,未证言证”,叫做“增上慢”。
佛教的道理很多,有的道理非常深奥。有的道理可以用逻辑思维的方法理解,有的则需要遵循佛教特有的方法长期修行才能领悟,修行一生而未见开悟的大有人在。明白较深的佛理叫做“开悟”、“证果”、“得道”、 “证道”、“涅槃”。没有证道而冒充已证道,就是“增上慢”。
6. 卑慢:卑慢意即自甘卑劣之慢。对于他人多分殊胜功德,计自己仅少分下劣,如是心高举为性。当他人远胜过自己时,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不了多少,并由此生出轻慢之心,就叫“卑慢”。如这样的心理:“才比我强这么一点”。
7. 邪慢:成就恶行,恃恶而心高举为性。另一解释是:自己实在没有功德,妄计自己有功德,如是心高举为性。即为“邪慢”。
怎样避免骄傲心理的产生呢?我想,一个人必须放弃对名誉和所谓“心理优势”的追逐。这样他既尊敬了别人,又从根本上灭除了自己的很多烦恼。
(二)嫉妒和分别心
Envy,即嫉妒,是因他人胜过自己,或彼此距离缩短时所产生的失落、不满、烦躁、焦虑、羞愧、敌意、憎恨、愤怒等多种情绪的体验。有时别人没有胜过自己,嫉妒心也会产生。如中国人以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人民生命安全的威胁和损害、税收减少(以出口退税,即对外国人实行购物补贴的形式)及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为代价,换取一张GDP的胖脸,西方竟也有人嫉妒。
嫉妒产生于自私的品格和过度的好胜心,说得详细些,嫉妒与嫉妒者的人生观、性格、涵养、文化背景和阅历密切关联,嫉妒心最盛者,是极端个人主义者,他们总是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同时又心胸狭窄。要求别人在任何事情上都逊于自己,不仅有违道德,也是一种贪求,因为很少有人在每一个方面都是最优秀的。嫉妒还是一种不明智、不健康的心理,是精神痛苦的一个源泉,因为嫉妒心理总是与消极情绪联系在一起。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指出:“妒火中烧,可令人神不守舍,精力耗损,神气涣失,肾气闭寒,郁滞凝结,外邪入侵,精血不足,肾衰阳失,疾病滋生。”现代精神免疫学研究揭示,心理活动和人体免疫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嫉妒导致的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可引起免疫系统的胸腺、脾、淋巴腺和骨髓的功能下降,导致人体免疫细胞与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减少,因而使机体抵抗力大大降低。
与馋嘴不同,嫉妒并不只是自己的事情,一般会涉及到他人的利益,从而也表现为道德问题。嫉妒是一种可以产生攻击性的心理,嫉妒者妒火中烧的时候,为平衡自己的不健康心理,往往对被嫉妒者进行言语上的攻击;阴险一点的,表面上不露声色,暗地里少不了要飞短流长,拨弄是非,给被嫉妒者制造困境;甚至干一些更龌龊和伤天害理的事情。
汉字“嫉妒”二字,皆是女字旁构成,有人说这是因为古时候善妒的是女人。我想更有可能,这是造字者妻妾成群给自己带来的“灵感”。西汉吕 后对戚 夫人的残害,西晋贾后对怀孕宫女的刺杀(不是派人暗中行刺,而是亲手用长矛刺腹),明朝万贵妃的强迫堕胎和设计杀害,固然是嫉妒史上的名篇,但须眉世界也不乏嫉妒的名家。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到秦国行医时,秦国的医官怕扁鹊治好秦王的病,显出自己无能,便派人把扁鹊刺杀了。历史上庞涓对孙膑的迫害、隋炀帝对薛道衡、王胄的杀害也是出于嫉妒。
西方人熟知的一个关于嫉妒的故事是约瑟被他的兄长们卖到埃及。
嫉妒心强的人,能量大得很,必致被嫉妒者倒霉而后快。然而,即便其阴暗心理一时得到了满足,也只不过是短暂的。只要其心性不改,烦恼和痛苦就将纷至沓来。嫉妒者痛苦的源泉不是来自被嫉妒者,而是其嫉妒心本身。
嫉妒对于嫉妒者正常的人际交往及健全的社会生活也是有害的。
嫉妒会给他人带来损失和痛苦,同时又有害自己的身心健康。欲消除嫉妒,一是要增进智慧,正确看待人生;二是要加强道德修养。同样是搞科技,一个出于对科学热爱的人必然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无心嫉妒别人的好事;而一个为名利而活,仅仅把科技事业作为谋生手段的人则很有可能对别人产生嫉妒。品德高尚的人会为他人事业的进步和生活的改善感到高兴,而自私自利、目光短浅、心胸狭窄、品味低下的人最好寻别人的短处,气人有、笑人无,甚至对同胞和朋友也是如此。
有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与嫉妒心类似,就是人们事无巨细,都要根据自己头脑里固有的标准去辨别所谓的是非。佛教把这种心理叫做“分别心”,当然分别心也是骄傲、嫉妒和嗔怒产生的必要条件。固然,在涉及到国家和民族利益、法律、社会公正和个人道德品质的事情上,辨别是非善恶的确很有必要。但在很多情形下,小事无是非。
每一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成长起来的,他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个人经历和特定环境和的影响,所以每一个人都难免对事物抱有偏见。何况正确的认识也有其存在的条件,如果脱离了特定的条件如一定的环境,这原本正确的认识也会失去其合理性。因此智者常怀有“也许自己不对,而别人更有道理”的想法,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省,换一个角度对事物进行再三的审视和分析。而思想狭隘的人总觉得自己的那一套是完美无缺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其实几乎没有人对任何事物都不抱偏见。如果把自己的一孔之见当作世界的法则,人类行为的标准,那就是先入为主,戴有色眼镜看人。
鲁迅 先生家住北京时,有次和朋友们一起聊天。一位朋友说,有个暴发户发家后开始收藏古董,他买了件青铜器,弄回家后让仆人把上面的铜锈全擦掉了,结果一摆出来锃明瓦亮。听到这里,大家顿时笑起来,但 鲁迅 先生只笑了两声,便迅速收敛了笑容,露出沉思的神情。他一定是换了一个思维的角度,想到了几千年前那件青铜器的本来面目。这样的自省能力我们有么?如果这也算是一种分别心,它与产生骄傲、嫉妒和愤怒的分别心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分别心过盛的缘起和危害与骄傲和嫉妒类似。例如有的人不怎么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却特别讲究仪表、谈吐、礼节。这种人可能喜欢借钱不还、损公肥私、拨弄是非,却最讲究衣冠楚楚、女士优先。虽然这些人能表现出一点外在的美,但这种美远非本质的和高境界的。道德修养不高的人多学一点谈吐、行止规范和礼仪,既不能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也不能在交往中充分体现对他人的尊敬,只不过是增加了一点骄傲的资本和烦恼的机会而已。西方人讲究饮食的安静,曾有中国人偶然进入到一个几百人吃饭的场合,那墓地般的寂静令他感到十分惊异,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如果一个西方人过于讲究,拿他的一套来要求普通的中国人,当他和几百,不,几个中国人吃饭时,他耳朵里的呱唧声就会使他难以忍受。如果他道德修养不高,同时又非常狭隘,还可能表现出傲慢、轻蔑的态度和厌恶的心理。这种态度和心理不仅有伤别人的自尊,也有害他自己的心理健康。可是中国人在一起吃饭时,谁曾留意过别人嘴里发出的声音呢?而且雅与不雅,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标准,日本茶道的讲究之一,就是在品茶时,嘴里要嗞儿咂作声。讲究衣着的人如果把自己的一套标准楞往别人身上套,那么他每看到一个衣衫不整洁的人都会紧皱眉头,甚至认为别人的衣着不讲究就是对自己不尊重,岂不是自寻烦恼?在这方面,世界主义(cosmopolitism)者的的思想观念才是智慧的。
(三)愤怒
Wrath,即愤怒,美国传统词典的解释是:Forceful, often vindictive anger。意即愤慨,强烈的、常常是想复仇的愤怒。应当指出,愤怒是不应一概地加以否定的,因为民众的愤怒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社会革命成功的国家就不用说了。在社会革命遭到镇压的地方,民众愤怒的呼声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和铁血宰相俾斯麦完成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史称德意志第二帝国。此后,面对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俾斯麦实行了无情的镇压。但他又是一个有经验的政治家,意识到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地主资产阶级对国家的统治,遂采取了一些改良措施,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社会劳工立法和社会保险立法,包括6天工作制、禁用童工、疾病保险、工伤保险,老年保险法等。照俾斯麦的话说,“必须在恢复帝国健康的菜肴中加几滴社会主义的油。”这种做法深刻地影响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与本国的工人运动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再看看当代中国上不了新闻联播的现实。下面是来自搜狐网的一篇文章(http://lz.book.sohu.com/chapter-6230-3-7.html,语法上略有改动)的片断,其中有的事实,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一书中也有描述。
1996年7月,监利县南部遭水灾,农民颗粒无收。这一年,县里5月份就提早征了粮,朱长仙一家已交纳负担款800元。受灾后,湖北省委书记视察灾区,号召“举全省之力,抗监利之灾”,可当时的监利县县长却挪用救灾款修建超标准的宾馆、机关和宿舍大楼,还拨救灾款给各科局买高级小车。朱长仙一家大灾之年不仅没有得到救济,提前交给政府的800元钱也没有退还。
次年,县政府又安排在5月份征收全年税费的25%,朱长仙家应交700元。朱长仙要求用去年交的800元抵交,管理区干部和村长说,县政府下达的夏征任务一定要完成,要抵账年底再说。双方争吵,打骂,最后干部把朱长仙的丈夫关到村小学“办学习班”。朱长仙有理无处讲,绝望之下用自己的生命讨说法——喝农药自杀。
监利县黄歇口镇新熊村五组农民熊华品,按当地标准应交税费2085元,税费拖欠未清。 2000年11月1日 晚,熊家刚刚睡下,黄歇口镇副镇长、管理区总支书记、副书记等7名干部和几个打手来到熊家,让熊华品到管理区去“办学习班”,问为什么,说为欠钱。众人有的卡脖子、有的拉手、有的拉脚,将他双脚腾空架上车。有人还猛击他的后背,用电筒将他的头打破。到管理区后,熊华品和其他三个农民被关进一间房子。总支书记说,不管你们到哪里去告,我们都不怕。
熊华品被放回家后,四处找干部要医药费,但是要不来。他说,我身上被打烂,脖子被卡伤,头被打破,找干部们不理不睬,要医药费也一推再推,反正我搞不过他们,不如死了算了,他们不愿出三五百元医药费,我用三五元钱农药对付他们。他到村小卖店给在部队的儿子打电话未通,偷偷拿了店里的一瓶农药,边往家走边喝,十几分钟后被送往医院抢救,不治身亡。
熊华品死后不足20天,监利县新沟镇南禅管理区红阳村农民李启栋被从床上抓走,关进管理区所设的“小黑屋”,两天两夜后冻死。
李启栋68岁,人民公社时期欠下粮款和电费190元。承包制以后,村里换了五任支书,都没有找李启栋收这190元。 2000年11月23日 深夜,南禅管理区总支书记、副书记和村支书、村主任带着一些打手来到李启栋家,要求交清由190元利滚利已变成1800多元的欠款。李交不出,连衣服都没穿好,就被带到管理区,与其他十人关入十几平方米的“小黑屋”。
同关的一位年轻人说:“屋里只在水泥地上铺了点稻草,23日被关进来不久天亮了。24日晚,管理区炊事员黄师傅见我们冷得发抖,半夜偷偷丢进来几条麻袋让我们挡寒。青壮年都冻得手发抖、脚抽筋,尤其是人一打盹后,时常冻醒。25日天快亮时,我们发现李启栋冻得快不行了,喊干部们来救人,他们说是装的,没有理睬。等了一会,见他实在不行,我们又喊又叫又踢门,唐辉和严泽华来了,骂骂咧咧:‘一清早,喊什么喊?吵了老子的早觉,一脚踢死你们!’隔着窗户看到李启栋是不行了,他们才打电话给村支书姜大迪,一个多小时后姜大迪来了,他让每天以40元雇来的两个看门人开门进去看看是不是装的,一看确实是不行了,才送往医院,听说死在路上。”
当一个人遭受这种非人的对待时,要想不愤怒是很难的。一个人如果良知未泯,了解到这种社会现实也不能无动于衷。
但生活中的愤怒,并不都发生在这种情形之下。自己的正当利益遭到损害,不免要愤怒;侵害别人的正当利益和公共利益未遂,或遭到批评、处分、法办也愤怒;别人以最委婉的方式提出正确的批评和建议时也愤怒;有时一个人没有任何理由也会产生莫名的愤怒。
佛教把嗔怒列入三毒和六根本烦恼之中,据说人在大怒时体内产生的毒素(不须全部),足以毒杀一只兔子(实验方法是把大怒时呼出的气体溶入蒸馏水,再注入实验动物体内)。问题还在于,没道理的怒火也会伤及别人。所以我们应该制怒,而制怒的关键在于不生怒。
没道理的愤怒产生于贪求和分别心。当一个非分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愤怒往往就发生了。
相传苏东坡在瓜州(今江苏省邗江县南)任职时,和金山寺只有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苏东坡认为自己坐禅时开悟,遂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即鉴定是否已开悟),诗云: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天中天,是对佛陀的尊称。“稽首天中天”,就是向佛陀顶礼叩拜。毫光是指佛陀眉间白毫处放出的光芒,形容佛教关于人生的智慧。大千是指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包括一千个中千世界,即一百万个小千世界,或十亿个世界。“毫光照大千”是说感受到佛陀的智慧照遍了三千大千世界。“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字面的意思是赞颂佛陀,实际上也暗示达到了超凡超俗,不为物累的境界。佛印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该诗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交书僮带回。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佛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的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二字,不禁勃然大怒,于是立即过江兴师问罪。哪知禅师闭门谢客,在房门上写道: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学士一见,顿时默然无语,惭愧不已。
另一说是苏东坡到江边时,佛印正在码头迎候。回应以“不是八风吹不动么,怎么一个屁就打过江来了。”
这里所说的八风,是指人生的八种境遇。
称:当面的赞誉。
讥:当面的讥讽。
誉:背后的赞誉。
毁:背后的毁谤。
利:指获得的利益。
衰:指遭受的损害。
乐:愉悦、快乐。
苦:烦恼、痛苦、困难。
佛教自古就有不同的信法,苏东坡能认识到佛学比较有价值的思想内容(当属柳宗元所说的“真源”范围),但照佛印看来,他还差得远,没有真正地开悟。后来故事的发展(苏东坡的大怒)意味着他还有过多的心理需要,而开悟(大彻大悟)意味着没有任何境遇能给修行者造成心灵上的痛苦。
再看一则现代的公案。
人称“水果和尚”的现代高僧广钦法师当年在福建省承天寺的时候,曾独自在寺后山上的岩洞内,修持十多年。回到承天寺后,他仍然不住寮房,每夜都在大雄宝殿内打坐。他回寺后不久,大殿上功德箱内的钱款突然丢失了。该寺监院和香灯师宣布这一消息以后,全寺众僧哗然。他未回寺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他回寺不久,全寺僧人赖以为生的功德款竟然被盗,很多人怀疑到了广钦法师。他在大殿内通宵打坐,如果是别人来盗窃,首先发现的应该就是他;现在既然他没有反应,那么偷功德款的人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么?
这一来,全寺僧众,甚至居士们,大家虽然都不明说,但是,无不对他另眼相看,十分鄙视。可是,他处在这种人人怒目相视的环境中,经历了近十天时间,始终心平气和,若无其事。既没有站出来申明一句,也没有流露半点受委屈的情绪,与平常没有两样。这个时候,监院和香灯师才出来揭开这段公案的谜底:原来功德款并没有丢失,这是监院和香灯师想借此考验他,在山洞修行十三年,究竟能历练出什么样的人格来?没料到他竟能在横遭冤枉,大众侧目之下,不改常态。真相大白后,大家无不由衷地对他表示崇敬。而他却依然故我,毫无一丝如释重负的得意表现,似乎这称,讥,毁,誉都和他不相干。
心如止水,一念不生的人才会远离愤怒、远离烦恼。
(四)贪婪
1. 三组恶劣品性之间的基本联系
Greed,即贪婪,《美国传统辞典》的解释是:An excessive desire to acquire or possess more than what one needs or deserves,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material wealth(贪婪:一种对获取或拥有超过自身所需或应得的,特别是物质财富的过分的欲望)。但丁认为,贪婪是“过度热衷于寻求金钱上或权力上的优越。”
另外,七恶业中的Lust也另有贪求之义。《美国传统辞典》对这个词的解释是:An overwhelming desire or craving(强烈的欲望或渴望)。
佛教把贪列为三毒和六根本烦恼之首。这里的“贪”是广义的,即贪爱或贪求,涵盖了对任何事物的过分欲望。狭义的贪即贪婪,是对金钱或财富的过分欲望或非分追求。
人的贪欲,来源于六根和六识。人们的感官太需要刺激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金钱是一个能够使感官刺激得到满足的(以前五根和五识为主)的物质基础。换句话说,有了金钱,可以吃香喝辣、穿金戴银、游山玩水、随意享受灯红酒绿的生活,因此见惑中的身见是贪婪的一个源头。这是贪婪和“七恶业”的第一组(偏重于五种感官享受的)不良习惯或恶劣品行(馋嘴、懒惰、好色或邪淫)的联系;思惑或第二组不良习惯或恶劣品行也同样可以增强人的贪婪,例如金钱可以带来诸多精神上的满足,其中包括不健康的心里如傲慢等(财迷是很容易因为自己拥有较多财富而对他人产生蔑视心理的)。另一方面,若物质、肉体或精神上的过分需求或欲望,即贪求(相当于佛教所谓“贪爱”),得不到满足,或对金钱的贪欲得不到满足,嫉妒、愤怒等恶劣品性便要发作了。这是“七恶业”的第一组和第三组与第二组的联系。
一个人如果无视生命的规律,他的贪欲(甚至正常的欲望)尚未得到满足时,他会感到急躁、焦虑;得到满足时,他的身体和心灵可能正受着毒害;得不到满足时,他的心灵就在受着煎熬。所以贪欲是一根本烦恼。
2. “七恶业”的根源及对治办法
佛教的十二因缘对贪爱和贪欲的产生过程有比较详细的分析。这十二因缘是:
无明(ignorance)、行(impulses to action)、识(consciousness)、名色(body and mind)、六入(six senses)、触(sense impressions)、受(perception)、爱(desire)、取(grasping)、有(becoming)、生(birth)、老死(aging and death)。
十二因缘涉及到六道轮回,这里,暂且对十二因缘中涉及到前世、后世的概念略去不论,只对与现世有关系的几个概念加以介绍。
名色:“名”表示心或意识,“色”表示身或肉体。这里的名色,主要是指人在胚胎中前阶段的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这时感觉器官尚未完全生成。
六入(即六根):名色慢慢生长,便有“六入”生成,即眼、耳、鼻、舌、身、意。因为“六识”从此生起,像树根能长出树木,故也称为“六根”。
触:根、境(尘)、识和合的心理作用,称为“触”。 例如胎儿一出世,六根就接触到外境。第一个接触外境的是身触,眼触、耳触、鼻触、舌触和意触也先后产生(眼触居后)。
受:触产生以后,就可感受外界的事物,生起苦受、乐受、舍受(不苦不乐的感受)。
爱:即贪爱。有了受,处于自然状态的人就很容易沉溺于乐的感受中,也就是对于所受之事物产生(贪)爱。从微观角度来分析,大部分人的健康之所以出问题,关键就在这里。甚至很多社会问题,也可在这里找到根子。香烟美酒、碳酸饮料、膏粱厚味、网络游戏,我们对自己身心的不自觉的伤害全部以贪爱为起点,关键就在于我们不能自觉地去辨别哪些爱是有益的,哪些是无益的。所以贪爱是十二因缘中最关键的一点,可以引发业力,形成将来的果报。另外,贪爱导致贪婪的产生,而个人的贪婪,是很多社会问题的出发点。
取:贪爱心加深执著,不愿意舍离能带来乐受的事物,还希求将来多多益善,这就是(执)“取”。
有:因为我们执取渴求有害身心健康的东西,因执著而产生了将来之“(业)有”或果报。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要珍惜我们的生命,应从根治“贪爱”做起。
现代营养学的实验表明,很多影响健康的不良情绪与饮食有关。仅一种营养素的缺少或大量食用就可导致郁闷、焦躁、愤怒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印度的瑜伽行者把食品分为悦性食品、变性食品、和惰性食品。悦性食品指对身体、心灵有益的食物,包括谷类及其制品、水果、蔬菜、牛奶、乳类制品、豆类、坚果等。变性食物是指使心灵不安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强烈的调味料、泡菜、巧克力、碳酸饮料等。惰性食物指的是对身体可能无益,对心灵会造成一定伤害的食物,包括烟酒、腌肉腌鱼、罐装食品、冷冻食品、煎炸食品等。这种理论,已经为现代食品学和营养学的研究所证实。这也说明,贪爱损害人类身心健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消除了贪爱,就可以防止很多烦恼和痛苦。
3. 金钱对生命的双重危害
《红楼梦》里有副对联:“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这“土馒头”的学名,就是坟包儿。大家来到这个世上是出于不同的偶然,最终却都要归于同一个必然——人们无法在去与不去之间作出选择。好在人们在如何去及何时抵达的问题上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
人生在世,有多少种需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1908-1970)把人的各种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人的各种需要中最基本的,包括对食物、水、住所、衣服、性、睡眠等的需要,它基本上是人的生理机能的本能需要,是影响普通人的行为的最强大的动力。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礼记·礼运》)大意是:口腹和情欲(性)的享受,是人们极想获取的;死亡与贫穷的痛苦,是人们极想逃避的。因此获取和逃避的欲望,是欲望的两个极端。告子也说:“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人们常常发生的错误是,不能辨别这些需要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金钱在满足全部这些需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一个人都需要金钱。但金钱又是一柄双刃剑。唐代张说作了一篇短文《钱本草》,以介绍中药的“本草”文体写出了自己对金钱的认识。他在开头写道:“钱,味甘,大热,有毒。”结尾写道:“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之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情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在追求金钱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金钱有时可以变成危险的催命鬼。
据媒体报道, 06年5月28日 ,深圳华为公司一位年仅25岁的研发人员胡新宇突然死亡,据说这位工程师已经连续加班一个月,天天熬夜搞研发,看来他的死与长期的过度疲劳有很大关系。
此后不久,六年前就已离开的前华为副总裁李玉琢,接受了一位记者的采访。他说:“我离开华为当然是有主客观原因的。但得知自己身体有问题之后,我首先想的就是:健康是第一位的,我不能再不管自己身体了。我还要家庭,我不想除了工作,什么都没有。于是,我下定决心,辞职回到北京,和家人团聚。”
“在我看来,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家庭、不要健康的社会是危险的。”
六年前他发现自己得了冠心病,现在看来,他六年前的离职,实际上是一次逃命,他成功地逃离了通向“土馒头”的快车。
过分追求金钱给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实际上是贪欲的危害。
钱进了口袋以后,在享受快乐的过程中,金钱也可以变成危险的催命鬼。这是贪爱对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皇帝是最富有、最威严的人,可以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说一不二、至高无上的权威,此外还有最好的居住和医疗条件,然而据朴人《帝王生活》所述,从汉高祖刘邦到清德宗载湉(光绪帝)这两千一百多年中诞生的208位皇帝(未被尊为正统的皇帝和自封为帝的草莽英雄除外),平均寿命只有38岁多一点。只有5人活到80岁以上(80-88岁),7人活到70岁-79岁(最大的77岁)。如果再把不得善终(如死于政变)的皇帝除外,剩下的君主的平均寿命也只有43岁。
据分析,像雍正那样因日理万机、案牍劳形而早逝的皇帝是少数,他们中的大部分是死于荒淫糜烂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性命就是神医仙药也不能挽救。杨坚从获得“自由”,到进入“土馒头”,只用了两年时间。他活到63岁,在皇帝中已经算高寿了,因为只有20%左右的皇帝活到60岁以上。
享乐主义者把享受、逸乐、奢侈、放纵、荒淫当作生活的目标,难免过早送走自己的青春、健康和生命。当一个人觉得他眼下的生活很销魂时,他可能正坐在通向“土馒头”的火箭上。
其实,错误并不在于金钱和个人财富,而是在于享乐主义者的生活态度。
苏轼被贬黄州时,曾在居住的雪堂墙壁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出舆入辇,蹶瘘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娥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这些认识并不是他的创见,他只是把枚乘的话浓缩了一下。他对枚乘的思想极为赞同,因为他当时注意到,养尊处优的富贵人家疾患不少,而粗茶淡饭、终日劳作的平民百姓的身体却比较健朗。
明白了这个道理,人们也许就不需要拼命挣钱了。健康的生活一般是简朴的生活,简朴的生活也就是俭朴的生活。就饮食而言,食品的生产、储存、加工环节越多、越复杂,越无益于健康,同时成本也越高。荤食之于素食,罐头、熏制、腌制食品之于新鲜食品,精米白面之于全谷,饭店菜之于家常菜,爆、炸、煎、熘之于炒,炒之于汆、炝,烧之于蒸、炖,熟食之于生食,美味的饮料之于淡水清茶(饮茶大概有些例外),道理都是一样的。就穿衣而言,宽松舒适、使着衣者活动自如、容易洗涤的衣服同时也是比较便宜的衣服,而高档衣服干洗后容易残留有害物质,如作为干洗剂的四氯乙烯就有致癌作用。染发、烫发、化妆、高档装修材料的价格也是不菲的。这些用品和材料中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材料,这些化学武器的威力,尚未引起人们充分的警觉。
染发产品中含有对苯二胺、铅、对苯二酚、间苯二酚、锍基乙酸等有害物质,有的能引起皮肤过敏和中毒,有的能损害肝脏、肾脏和脑的功能,有的还会诱发癌症。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长期染发人群的白血病发病率是非染发人群的四倍。另外一些国外的研究显示,经常染发的人群乳腺癌、皮肤癌、白血病、膀胱癌的发病率都会增加。
烫发产品中含有锍基乙酸类物质,一些研究认为,这种化学物质不但有刺激性、过敏性,而且可能破坏造血系统,更加严重的还会诱发膀胱癌、乳腺癌、淋巴癌、白血病等疾病。
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已达11万,装修污染已经被列入对公众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因素之一。我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5万人,约50%是儿童。据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统计,接诊的白血病患儿中,90%的家庭在半年之内曾经装修。
因此,在追求金钱和利用金钱享受的过程中,人们应当时常反省一下,自己所做的是否真的有利于自己的人生。
一个享乐主义成风的社会,其前途也是堪忧的。
原居波斯湾沿海地区的迦勒底人,于公元前626年,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因迦勒底人一向以古巴比伦的继承者自居,新建的国家称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2世(公元前604年-562年)时期的新巴比伦,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势极盛。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就建造在这时。但也就是从这时起,巴比伦的道德已经开始滑坡,整个城市逐渐变成了奢华和淫荡的象征,人们精神空虚、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穷奢极欲。连神庙中都充斥着妓女。由于纵欲,全国性病流行,国民的体质和生育质量急剧下降。
新巴比伦的富庶使邻国眼红,前538年,西亚的另一强国波斯发兵进攻。据说波斯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当时人口多达70万的巴比伦城竟没有多少身体健壮的合格士兵。波斯不费吹灰之力就灭掉了新巴比伦。亡国之后一些巴比伦人才觉醒过来,还写下了忏悔录,但一切都已经没有用了,这个曾被推举为世界第一的伟大城市,从此成了历史的陈迹。
据历史学家分析,新巴比伦的灭亡有许多原因,但兵力这一条已经足矣。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