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老子与“善美观”及“惟道是从”的“善美观”意义
探索者
一、混沌之“道”至善至美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如果都知道美是什么,那么也就没有美了;都知道善是什么,那么也就没有善了。那么,老子认为何为美呢?他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庄子则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对其做了生动的描写和阐述。说:孔子去拜访老子,老子刚刚洗完澡,正披散着头发,使其凉干。他见老子那凝神寂志的样子,如同一株枯木。孔子在屏外等了一会,方才进去见老子。他问老子:刚才我是不是看花了眼,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我该不该相信自己的眼睛?刚才我进来时,看到先生那个样子,简直犹如一株枯木。老子说:那时我正游心于物之初。孔子问:什么是物之初?老子说:心困惑而又不能知晓,口张合而又不能言说。我给你讲其大概。至阴肃杀,至阳赫炎。肃杀出于天,赫炎来于地,两者交通成合而成物。或许有为物之纲纪者,却不见其形!消息生长,盈满虚空,一暗一明,日变月化,日有所行,月有所为。可能有物之真君者,又未见其功。生命有其萌发之地,死亡有其归宿之所。始终相反相成而无端,莫知其所穷极!物之宗祖、起始和归宿者乃谓之“物之初”。孔子问:请问“物之初”是什么样子呢?老子说:它是“至美”、“至乐”之境地也。(《庄子·田子方》)老子认为“至美”者,就是那个充满生机、混沌一团的原始宇宙。他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因此,他赞颂道:“大音无声”,“大象无形”,“大器晚成”。道的无声是最美妙的乐章,道的无形是最伟大的形象,“自本自根”的道是最完美的器皿。那么,老子认为何是善呢?他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他认为:道的利而不害是最善,道的自然而然是最善,道的无为而无不为是最善,道的混而为一是最善。
此外,老子还说:“大知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白若辱”。他认为:道的愚蠢是大知,道的笨拙是大巧,道的无言是大言,道的“隐无名”是大显明。庄子则完全支持这种观点,他歌颂道:“吾师乎!吾师乎!齑(jī)万物而不为戾(lì),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庄子·天道》)。
混沌的大道至善至美。
二、“惟道是从”是善是美
那么对人类本身来说何谓“善”?何谓“美”?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即他认为:“无为”,“惟道是从”、至善至美;“有为”、“执着”是恶是丑。庄子说:“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庄子·至乐》)“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梓庆削木为鐻(jù),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之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zhé)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凝神者,其是与!”(《庄子·达生》)“乘天地之正”的自由和“以天合天”的自然是善是美。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不实之言不美,美言真实;善者无好恶观,有好恶观者不善。即:朴素无华则美,无好无恶则善。他又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在这个意义上说:善者必美,美者必善,善和美统一.
(请进入《研读四书 评说孔孟》,其网址:http://blog.sina.com.cn/juerenqiyiminfuxiaoti)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