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字:古人造字智慧的集中体现
艮人不会上传图片,如需了解本文中“革”字的小篆和古文字形,请见附件。
一、前人解释
1. 《说文解字》的解释
《说文解字》:“ ,兽皮,治去其毛,曰革。革,更也。象古文革之形。凡革之属皆从革。 ,古文革。”
在这段话里,许慎首先解释了“革”字的初义:去掉毛、经过加工的兽皮。即:没有去毛的称为“皮”,去了毛的称为“革”。在字义扩大之后,目前“皮”、 “革”两个字都用于泛指兽皮,人们一般不对其作明细区分。
其次,许慎解释了“革”字的引申义,即“更也”。因为革是去掉毛、经过加工的兽皮,所以“革”可引申用于表示“去除”(如革除等)、“变更”(如变革、改革、革新、革命等)。此处要注意,目前有些人说“变更”是“革”字的假借义,这是不对的。假借的必要前提是“同音”,“革”用于表示“变更”意,显然是其字义的引申,与语音无关。
《周易·革卦》中的“革”字取“变更”、 “变更”之意。革卦的组成,上部为水,下部为火。以水浇火,水火不相容,一定会产生变化,而不会维持不变。所以,《周易·革卦》的彖辞中说:“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
最后,许慎指出了“革”字的字源: “象古文革之形”,即:小篆体 字是由古文 字简化发展而来的,也就是将中间的笔画简略了一些。至于古文 字是怎么来的,许慎则没有作进一步的解释。
后人根据许慎的记载,曾对古文 作出过解释:“从卅(指中间的字形,上廿下十),卅年为一世而道更也。臼声(指居于左右的字形)。”这一解释显然是错误的,理由如下:
(1)据以解释字形的不是初义,而是引申义。
(2)将中间的字形释为“上廿下十”已是十分牵强,将左右字形释为“臼”声,则根本就是望文生义,形也不似,声也不通。
2.今人的解释
目前,人们对 字(或根据金文,金文字体与此相似)的解释为: 是象形字,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
这一解释也是望文生义,是不对的。理由如下:
(1)此观点解释的是“革”字的今义(兽皮),而不是“革”字的初义(去掉表毛、经过加工的兽皮)。
(2)“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这一说法是想当然的,兽皮不同于兽骨,是平展的,没有肋骨似的印痕。“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这一说法也十分牵强,上半部分的字形与“羊”字的有些类似,但“羊”字的上半部分是指羊角,而不是指羊头。
二、“革”字的合理解释
字该如何解释呢?
艮人的解释是: 是一会意字,或者说是合体象形字。
字形居中部分为一张已剥下、被撑开晒制的兽皮,即:上下两横为撑开兽皮的木棍,上部为捆绑在木棍上的双腿,因为重力的原因,整张皮向下耷拉着,故不见头部,且留有空隙。中下部为兽皮的身体部分及尾巴。
字形中央旁边的两个字形,都是带毛兽皮的象形(取三画表示众多意),但是它们都被画成毛根朝外、毛尖朝里,所以可用于表示“毛已被除去”的意思。
综合以上两部分字形, 就可用于表示“兽皮,治去其毛”,即已去掉毛的兽皮。
通过以上分析“革”字的字源,我们应明确以下几点:
(1)汉字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而不可能是文人创造的。以“ ”为例,没见过晒制兽皮的场景,是造不出这个字的。古今文人很少有机会接触这一场景,因此他们一直无法释解“革”字的字源。
(2)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项独特的发明,都集中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汉字是一个庞大的发明体系,其作用和意义都远远大于所谓的“四大发明”。如果我们科学系统地揭示汉字发明和发展的过程,并将其用于训练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其效用将是不可估量的。任何一种游戏,都不可能比文字游戏更高级。
(3)汉字并不神秘,不能将汉字神化。任何一个汉字,都必然源自于古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古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古人在劳动过程中智慧火花的瞬间闪现。我们应认识到汉字的伟大,但不能将它神化。神化汉字的做法,将只会使我们更加蒙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