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灭太极拳的“科学方法”
二两拨千金 2010-10-25
晚上10点刚看完中央4频道的一个关于太极拳的节目,浮想联翩,说道说道。
这个节目的主要用意,是试图用科学手段来解读太极拳,即用布满全身的传感器来记录拳手的运动轨迹,然后再对这些轨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主持这项实验的是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体科所体育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祥晨,上网一查,该人还挂着体育系统仿真实验室主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体育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的头衔,果然是教授、专家。
既然是“解读”太极拳,首先就得解。
这个解,在李主任看来,就是肢解的解,即把一个动作肢解成各个片段,再用牛顿力学和三角几何加以合理推导,似乎并不复杂。
肢解太极拳是容易的。问题是,解完之后,还得读。
读,就是综合提炼,比较麻烦。因为,太极拳和其他武术一样,都是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每一个反应动作,一个动作里面除了表象——运动轨迹之外,往往还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如真伪、轻重、虚实、变化等等,这些东西累坏了专家们——以现有的技术手段,一个人的意图的真伪就够他们读一辈子。我估计,最最急切的盼望着我国“云计算”迅猛发展的,就是体育总局的这些专家们。
显然,直到节目结束,这些专家们既没用牛顿微积分读出太极拳,也没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读出太极拳——他们把太极拳的功夫高低解读为——符合牛顿力学原理的、掌握技战术的“熟练程度”。 专家们想必是感激牛顿的,要是没有牛顿,太极拳险些成了无号的草鞋,无名的野鸡。
人吃饭的时候,舌头和牙齿极少打架,咀嚼与搅拌自然而然。不知道这些专家吃饭是他自己学的,还是他妈教的,还是牛顿教的?总不会是掌握了舌头、牙齿和食物的科学运动规律、读完博士后才学会吃饭的吧?太极拳就像吃饭一样,从来都是自然而然的,杨露蝉要是生活在今天,肯定进不了体育总局。
太极拳创立至今,少说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如果算上文化渊源,那与中华民族的生存时间是等长的。不过,现在情况很糟,那群废物专家一不寻师访友练点儿功夫,二不下基层推广群众运动,整天为了写几篇论文,评几个职称,拉点儿经费,就可以随意舞动科学手术刀肢解中国文化。更糟的是,他们占据了公众的视听,陶醉于给公众展示那些血淋淋的“科学碎片”,毁人不倦。
好在,太极拳是不怕肢解的。因为,不懂它的人,不知道如何解;懂它的人,根本不需要解。解和读,在中国人看来是互通的,解就是读,读就是解;解中有读,读中有解。这哪里是西方人的对立思维所能了解的?拿着手术刀,能找到任督二脉吗?
科学的手术刀当道,太极拳肯定会沉默。
沉默,不等于消失。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反照,它从来都与中华民族共荣辱、共存亡,它会绵绵不断的流传下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倒是要提醒那些迷信科学能解决一切的专家们,万一科学饭吃太狠您哪天便秘了,千万别用热力学定律去研究大便的能量转换,也别去中科院找“云计算”来发现肛门肌肉的运动规律——就算你取得谢亚龙的“叉腰肌”那样重大成果,超过了牛顿或爱因斯坦,人也会憋成屎壳郎。所以简单点,找点金银花,下下火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