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小雨 · 2010-10-30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一、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2005年10月10日 《中国教育在线》发表海南大学一位同学有关大学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结果令人担忧。统计结果显示,50%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兴趣,20%的大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20%是中间派,仅有10%的大学生以我们的传统文化自豪。[1]《华夏时报》曾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大学生占60% ,能完整背出古诗词或正确回答出的大学生占45%;认为传统文化有用的大学生有20% ,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大学生占30% ,而认为学习英语是绝对有用的大学生有97%。在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调查中,75%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诸如中秋、端午等节日重要,但是也认为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同等重要。[2]我想从这两个调查来反观我们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结果令我大惊,我们传统文化为什么就这样被淡化了,尤其是在我们大学校园中正呈现逐渐弱化的趋势,我们传统文化的缺失令国人堪忧。  

从大学校园来看,传统文化缺失现象严重,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节日文化上,我们传统的节日正在逐渐地淡化,西方节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大学校园中,大学生中流行过情人节,圣诞节等;服装文化上,现在的青年学生流行“穿什么是森马”,“非名牌不穿”;影视文化上,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都是在看着西方影片长大的,如小时候的“变形金刚”,后来长大了就看“泰坦尼克号”,“傲慢与偏见”,“乱世佳人”等;饮食文化上,麦当劳,肯德基等这一类西方垃圾食品已成为我们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可见,大学生传统文化淡化问题日益严重,已经逐渐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逐步使他们失去价值判断,丧失辨别能力,陷入集体无意识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大学生在诵读中国传统古典文学时味同嚼蜡,对端午、中秋、清明等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日趋淡漠,而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却趋之若鹜;集体主义、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等许多优良传统不仅没有得到很好地继承,反而被认为已经过时,背离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时有出现。有人形象地说,今天大学生的生活是“吃的是薯片、用的是芯片、看的是大片、穿的是名牌”。从这形象的比喻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程度,我们当代大学生是承担国家重任的一代,培养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是在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二、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多元文化的挑战  

1、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关于普世价值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新城学者就提出几点要注意的问题,很有启发,一、世界上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永恒的价值。二、不要把客观事物中的共性当作价值观念的“普世性”。三、不要把某一个阶级的价值观念的共性当作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四、不要把自己或者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具有的伦理道德观念宣布为“普世价值”。五、不要把人类生理上的共同点当作人的本性,进而推论出价值的“普世性”。六、在国内外,一些人鼓吹“普世价值”是为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制造舆论。七、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恰恰是在指导思想上反对所谓的“普世价值”的结果。关于这几点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西方总是大肆宣扬他们的民主,以一种民族中心主义的视角来看待其他国家的文化,西方文化论已在社会占有一定的优势,从而西方喜欢把他们的价值观强加到其他发达国家的身上,这种所谓的普世价值是虚伪的,但是现在我们的文化确实受到这种普世价值的影响,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呈现出符号系统“荒漠化”现象:春节少了爆竹声,中秋没有了齐家赏月……。传统文化逐渐西化。从历史长廊的历程来观察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上一世纪80年代以前,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排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大理由,是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冲突的。那时候我们基本就认为西方文化是先进文化,我们的文化是落后文化,于是乎我们就把我们的文化“全盘西化”。胡适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中说:“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又说:“不要怕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无论什么文化,凡可以使我们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的,都可以充分采用,都应该充分收受。”[3]从胡适的这段话中我们知道上个世纪80年代,西方文化上的普世价值逐渐渗透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以致我们没有了辨别能力,把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给丢弃掉了。“五四”时期胡适一派的这一思想对此后的西化论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86年,有学者在《文汇报》发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要求十大冲突》一文,列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观念与现代民主思想的冲突,贵贱等级原则与现代平等原则的冲突,中庸思想与现代竞争原则的冲突,如此等等。在一些学者撰著的《中国文化概论》里,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有种种冲突。在港台,更有不少西化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是矛盾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在西方普世价值的威逼下逐渐西化,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逐渐被抛弃。
2、社会大众文化的兴起与传播淡化了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 是产生于现代工业社会和消费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类像化、平面化和普及化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4]。大众文化特有的商品属性,使得日常性的消费文化日益凸显和张扬,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学生群体消费主义的恶性蔓延,大学生的消费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消费的盲目性。大学生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进入大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首次自己拥有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利,开始独立生活。因此,往往表现为不会理财,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消费。2)、消费上赶潮流。零点公司的相关分析认为,“独生子女的资源操纵与话语优势”、“市场经济的影响”、“大众传媒与商业发育对于流行文化的推崇”等等,都使得“80后”的消费欲望不断膨胀。“虽然在‘80后’中,‘月光族’总体来看是少数,但在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在经济可承受的基础上,主动消费的意识都比较强。”他们崇尚于“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钱挣来就是为了花的”的理念,希望尽可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服务。如今大学生思想和观念很少再受束缚,他们会毫不掩饰其个性与想法。个性的张扬使得他们紧跟潮流,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同学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上。大学生这种盲目性,赶潮流式的群体性消费助长他们的自由主义,忽视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集体意识和节约观念。大众文化的标准化特征,导致文化的同一化,以一种强烈的同质化力量单面塑造青少年的价值观,使大学生的审美观也发生偏移和扭曲。政协委员魏明伦一针见血地指出:“年轻人的欣赏观正在由‘审美’变为‘逐臭’,由‘蝴蝶化’变为‘苍蝇化’,对于高雅、优美、正义的东西排斥抗拒,对于恶俗的、浮躁浮浅的东西趋之若鹜[5]。”总之,大众文化会一种娱乐的方式让大学生接受,但这对大学生道德情操,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没有一丝帮助。如当今最热的相亲节目在大学生中很受欢迎,其实这节目会逐渐淡化大学生人文精神、价值观世俗化。在这信息化的时代,完全摒弃大众文化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各种途径加以正确的引导。可以说,它是一柄双刃剑,在促进社会文化繁荣的同时,也使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被大大稀释。  

3、网络文化与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冲突  

    网络的普及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的便利,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创造了全新的文化环境,提供了优越的平台和渠道,但是网络带给我们科学技术和先进思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文化也成了一种与主流文化相悖的异质文化,如网络上的网恋、色情等文化垃圾。面对那些鱼龙混杂的网络文化信息,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就会造成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网络的虚拟化特征也导致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网络文化不仅会影响大学生如何看待社会,而且会影响他们如何看待自己、他人及其相互关系,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流和社会沟通。在网络游戏面前,一些大学生的克制力较差,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的关系,整天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将会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学业和生活。以网络文化为代表的新兴文化的出现,使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和效果显得“滞后”,甚至有一些大学生开始质疑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认为那些老古董的东西已经腐朽、过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不如丢了算了。  

4. 青年流行文化相对大学生传统文化已成为主文化  

青年流行文化是指青年在与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得到同龄群体认同的行为规范,包括生活形态、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等。我国学者陆玉林提出,从“青年文化”的视角看,青年流行文化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出现的特殊社会文化现象,青年流行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寻求个体意识,而非集体意识[6]。当前的青年流行文化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类,即流行新品、流行产业和流行话语。流行新品如手机短信文化、Flash 闪客文化和以QQ 为主的网络聊天文化;流行产业包括影视、音乐、出版、服饰、美容等文化产业,如日韩剧、卡通片、《大话西游》等无厘头电影等;流行话语如目前流行的“恶搞”、“宅男宅女”等。青年大学生对青年流行文化的参与热情度很高,如曾经喧闹一时的大学生对“超女”的追捧,现今大学生对一些“相亲节目”的钟爱等等。相比之下,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参与热情度较低,相当一些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和常识缺乏,传统文化素养不高,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冷漠,一热一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针对这些现状的原因分析  

1、中西文化差异是中国传统文化日益西化的重要原因
    社会学中提出,文化是“嵌入”到社会结构中的,所以我们要讨论中国传统文化问题,就不得不考虑中国的社会结构,即中国处于一种转型阶段,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我们的文化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我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个文化基本上是由儒家文化支撑着,而儒家文化又倡导内敛和中庸,大多是以家庭为主的内聚性节日。我们过节日的时候是以家庭为单位,或是以全体为单位的,如我们的春节就是家庭内的节日,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就是群体的节日。同时农业社会的结构特征,尤其是儒家文化中,氏族或家族制度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不是作为一个个体而存在,而是处于家族或宗族关系之中的,为此人们之间首要的关系是血缘关系,这使得中国传统节日具有鲜明的先赋性血缘基础特征。“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差序格局是人们交往的内在尺度,以此来区分亲疏关系,并确立相互交往的规则,如礼物的奉送,祭祀的神位等等。”人们参与传统节日的范围也多限于血缘共同体。这种在血缘共同体的范围内共同参与传统节日生活的模式适应了传统农业社会家庭成员聚集性的特点,具有相当的封闭性。西方也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但是西方的节日是没有过断节的,虽然他们已从“圣经时代”转向“商业时代”,但是西方的教堂依然存在,礼拜还是照常举行,圣诞老人依旧年年驾着雪橇给孩子送去礼物和欢乐,相比而言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呈现出符号系统“荒漠化”现象。西方的节俗是建立在一定的宗教背景下的,有着悠久的宗教历史,他们的节俗都有仪式和惯常活动的,在加上西方人的个人主义特征,使得他们的节俗文化具有自由和狂欢性的特征,这种狂欢是脱离常规的非常态,是对既有的秩序、制度和规范的大胆冲击和反抗。如情人节期间的婚外或婚前性行为是对家庭伦理结构的破坏,愚人节是对等级制度的过度逾越等等。西方的这种文化特征在我们青年心目中备受喜爱,大多数大学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丧失了自我,陷入“集体无意识”,最后我们传统文化在不自觉间被西化。
2、传统观念的作用产生了我们的定势思维:现代化就是“西方化”  

由于西方国家最早进行现代化,走在现代化的前列,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步伐较慢,较之那些先发的西方国家,中国的现代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于是不免有人把西方的现代化作为一种模式来效仿,这样西方化的模式就这样逐渐渗透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逐渐西化的过程。但是我们知道,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的模式并不相同,因为它们现代化所依据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以新教伦理为主导的西方国家能进入现代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亦能进入现代化。把现代化等同于西化,这就抹杀了各个国家现代化所凭借的不同社会背景。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指出“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化,它既未产生任何有意义的普世文明,也未产生非西方社会的西方化。”中国从近代鸦片战争以来受到的一切压迫和屈辱使我们的国家变得落后、贫穷,解放前时期那种物资短缺的经济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拉的越来越大。在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看来,原因是中国古老的儒学和文化造成了社会发展的滞后。“五四”时期,他们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在当时虽起到振聋发聩的解放思想的作用,但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未能从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上探讨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依然是一种文化决定论的思想。这使得我们的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西化的过程中被同化了,以致现在的大学生过度沉醉于西方所谓的“普世文明”中,丧失自我意识。  

3、现代科学技术对大学生产生的种种诱惑。  

信息化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同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信息时代带来的网络文化就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大学生的价值观,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冲击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可以说网络文化带给大学生不良的影响是来自多方面,一是网络游戏吸引了大多数的大学生,加上这些学生的自控力较差,于是便整天沉迷于游戏,丧失自我。二是网络流行语在大学校园极度盛行,对传统文化造成极大冲击。三是网络色情使大学生迷失自我,丧失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4、大学校园尤其是理工科学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重视  

    理工学校偏重于理工科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有的理工学校完全是偏向于工科,学校里到处是实验室,散发了浓重的工科味道,缺乏了人文气息。大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自己的专业课和思想政治课外就没有其他的人文课程了。作为一个大学,孔子《大学》里的开篇句就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开篇句中所谓的“德”就是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德性。学生这方面的培养是需要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灌输和融入,大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包括各种礼仪,德性,人品等,学校的不重视就会造成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冷漠,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去。  

四、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1、重建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体系,尤其是节日文化符号
    我们知道由于中国节日从建国以来就大概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之前,这段时期主要是些新的节日和习俗,以及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尊重;第二阶段是1967至1977年这段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传统的岁时节日基本上被废除了;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一段新时期,主要是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多元共存,中国传统节日的复兴。在这三个阶段中,我们发现在第二阶段中中国的一些节日曾被废除过,故有必要对其进行重建,我觉得重建工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企业和商家可以发挥作用。如可口可乐公司通过重塑圣诞老人形象,把圣诞节推向全世界,甚至连一些小孩都知道了圣诞节,可见西方文化的渗透是如此地深,西方就是靠这些圣诞符号在全世界的狂轰乱炸来实现他们的目的。我们中国传统节日要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把传统节日符号变成具有现代流行时尚元素的商品,如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结,通红的灯笼,充满温馨的挂饰等等;另一方面就是要发挥政府的力量,由于中国传统节俗文化在时空框架下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政府可以在时空两方面在采取措施,如在时间框架下,政府已将三大传统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强化了传统节日的时间符号;在空间框架下,西方虽已远离“圣经时代”,但是他们的教堂依然存在。在此我们不妨模仿西方的这种模式,在中国本土重建极具自己特色的古庙,我想这样将可以强化传统节日的文化空间符号。  

2、转变思想观念,逐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中总是喜欢崇洋媚外,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都是在麦当劳,肯德基,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的物质氛围下长大的,对我们国家的一些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的理解,有的甚至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些常识也不知道,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是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系所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建立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网络,在他们内心深处构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大学生这种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漫长过程,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及传统文化科普知识的宣传来逐渐培养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进一步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践行到日常的实践中。  

3、提升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这个词是费孝通老先生提出来的,主要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归”,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当然要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主要做到两点;一方面,要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自知之明”。因为我们的国民在内心里一直以来就没有形成一种对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印象,我们要靠传媒,政府的力量来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我们的节俗文化,为什么西方许多文化容易渗透到我们的东方呢?首先这除了和美国基督教宗教的文化有关,其次还在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缺乏真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感情”。我想建立这种“感情”途径很多,如建立古庙即成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这一基地是为了强化大学生的佛教思想,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个载体,也就是所谓的培植典型载体,使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入到学生的实践中去。同时,另一方面提升传统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这有两层涵义:一是面对现代性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我们要主动适应,积极创造。传统必须同现时代想结合,我们应当从传统与创造的结合中看待未来。按现代的认知和需要来诠释、创新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很大部分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虽然有些民族文化有点和现时代不相吻合,但是我还是要保留和继承,因为他们有自己存在的文物价值,及其所引发的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另外我们也要学会用现代元素来创新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另外一层涵义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当前西俗东渐的潮流中,我们对待外来文化要保持理性的“文化自我”。一方面我们不能一味地追逐西方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必要恐慌,发出各种对外来文化抵制的呼声。我们追求的是文化的多元发展,尽力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在坚持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主流的基础上实现与各外来文化的优势互补与和谐共生。  

4、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要与校园紧密结合起来  

    校园内,课堂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复旦学院在大一新生入学之际就要求学生必修“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这门课程,并把其作为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选一系列关于传统文化的选修课,如《唐诗宋词赏析》、《古典名著选读》、《音乐鉴赏》、《绘画艺术欣赏》、《旅游地理》、《中国传统文化》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同学们能够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而且也能把同学们的专业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具有更为浓厚的人文气息。课堂外即学生的业余时间里,同学们可以参加学校的一些社团活动,如书法协会,纸艺社团等等。同时在校园外,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如参观共产党一大会址,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等。这些活动使广大学生在领略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了社会主义的信念。  

5、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流行文化      

当前,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一些大学生的思想正逐渐被西方文化所同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为青年流行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指导,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打牢大学生的思想基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坚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大学生;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完善自我。高校要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发挥组织优势,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培养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五、小结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接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软实力的代表一定要在大学生中传承下来,不然我们的文化就会缺乏竞争力,综合国力将会日趋减弱。我们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张祥浩 石开斌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9月 第10卷第5期  

[2]谭小宝  对当今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当代教育论坛  2008年第8期
[3]石峻  胡适论学近著[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  

[4]王彬  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J]  青少年导刊  2001(3)   

[5]魏明伦  警惕青少年审美观“苍蝇化”[N]  中国教育报  2 006 -03 - 09  (2)   

[6]陆玉林 常晶晶  青年流行文化:一种互动分析中的界定[J]  中国青年研究 2003 (1)   

黄高锋  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教育探索  2010 年第3期(总第225期)  

[7]朱燕红  论节俗文化与发展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8]冉昆玉 董金权  传统节日文化生存发展策略  青海民族研究  第20卷 第2期 2009年4月  

[9]陈丛耘 孙汝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重建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12月 第22卷第4期
[10]萧放  中国传统节日资源的开掘与利用  西北民族研究  2009年第2期(总第61期)  

[11]夏循祥  论传统节日的衰落:从时空设置的角度  西北民族研究  2009年第3期(总第61期)  

[12]张翔宇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思考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21卷 第2期 2009年4月   

[13]周新城  关于“普世价值”问题需要搞清楚的几个观点  社会思潮研究  

[14]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新华出版社  1998年版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2.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3. 这是一股妖风
  4.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5. 2001年就贪污23亿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国内,也叫认罪悔罪减刑?
  6. 吴铭|舆论斗争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7. 李昌平:我的困惑(四)
  8. 你要反“极左”,就必须得弄清楚这几个基本问题
  9. 熬鹰
  10. 经济工作会议全解读(一)当前的困难有哪些?国家的判断释放了什么信号?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7. 这是一股妖风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