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立身 以信为本
——读《刘子•履信》篇有感
读《刘子》履信篇感慨颇多。履信篇主要是宣讲诚信之道的,全篇804字以“诚信” 为本,结合天地自然之道,历数诚信的重要性。同时还突出了诚信作为一个人的重要品德,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地位。并由柳季、季路之信与商鞅之无信,作两方面的对比,以此来印证全文开头的观点 “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读罢全文给了我们颇多启示,现结合文中观点谈一谈我的体会。
诚信一词非《刘子》首创,在中国盛传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 民无信不立。《孔子》”,“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甚至更早的西周时期就有“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诗经•郑风•扬之水》)”的警句。我们今天研读《刘子》,并从中获得启示,并由此鞭策自我。那么,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何为诚信?诚信在当今社会有何作用?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也。它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所谓信者,宋代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也就是说,信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要求做事诚实可靠。其基本基本内涵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将“诚”与“信”结合起来,也就是:我们说话做事得言行一致,与人交往得说真话、做实事,待人要真诚、不虚伪。这就给我们为人处世立了一个一个标杆,《刘子•履信》篇就把“诚信”的重要性对我们做了一个宣讲,告诫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重视诚信,做有诚信之人。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日益频繁、密切,加强诚信教育,确立诚信理念便显得尤为迫切了。为此,我们得明确诚信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地位。
首先,诚信是立人之本。《刘子•履信》篇中讲:“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故信之行於人,譬济之须舟也;信之於行,犹舟之待橶也。将涉大川,非舟何以济之;欲泛方舟,非橶何以行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要立于世,就必须讲诚信。诚信就像一个人走路的脚一样,一旦缺失便无法行走。当今社会,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诚信成为人与人之间维持关系的最重要法宝之一。我们甚至说“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试金石”。也就是告诉我们,一个社会一种经济形式存在的利弊,其中一个关键指标就是诚信度。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自我修养,加强诚信观念,做有诚信之人。
其次,诚信是齐家之道。古人云:“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对读书人提出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这七项要求最低的一个便是:“诚意”。也就是,诚信是我们做其他事情的基础。唯有先做到“诚意”,才有可能做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要想家庭和睦,关系融洽,就必须做到诚信。唐代魏征曾经说过:“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只有以诚相待,诚实守信,才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否则家庭便会在彼此的信任缺失下,逐渐走向崩溃。
第三、诚信是交友之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便是诚信二字了。古代曾有“季礼赠剑”的故事,使后代人感动不已。《刘子•履信》篇也为我们讲了商鞅不讲诚信,以诈术骗攻取了魏国,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胜利,在日后却难免遭受车裂之刑。正反两方面的故事告诉我们,唯有诚信待人我们才能够获得友情。有人说,友情之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那么诚信便是它的生存的土壤。我们在校大学生,在与人交往得过程中,应该铭记古训,切实做到以诚待人,明礼守信,多交益友、诤友,促进自我不断进步和提高。
最后,诚信是为政之法。这一点,在我看来是最最重要的。也是我们前面强调的诚信种种的最终归宿。一个人的诚信,上升到国家层面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尊严了。因此我们讲,治理一个国家,也是必须讲诚信的。言而无信,人民何以敢相信你。左丘明在《左传》中写到:“信,国之宝也”。也就强调了这一点,我觉得这是比《刘子》要更胜一筹的地方。《刘子•履信》篇讲诚信时,没有最终共升华到国家层面,在我看来应该为其一个缺失。现在我们讲“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这个 “德”就包含了一个政府一个国家的诚信问题。对内需让百姓信任你,他才真真正正的拥护你;对外需恪守诚信之道、以诚相待,其他国家才愿意与你交往。
诚信二字,说来容易做来却非常困难。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加强修养,树立“以诚立身,以信为本”的理念,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中,逐渐的做到以诚待人、明礼守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距离和谐社会,又会有多远呢!最后借《刘子-履信篇》中的一句话作结尾:君子知诚信之为贵,必忱信而行!
2010年11月于黄州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