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巨大作用实在不可估量。年龄越大、走的地方越多,越发现我们其实是活在文化中,对于生养自己的文化充满了近于原始的热爱情感。正是这种热爱,让我自己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思索人生的意义,对自己的文化母体自觉地进行观照。对于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我看云杉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至少方向是令人鼓舞的,定位是恰当的,虽然有所保留——例如,我们为什么不能够也把文化作为自己的“战略发展的轴心”?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里首先有必要区分一下“文化”和“文明”的概念。我认为,平时我们讲的“文化”,其内涵往往是指文明:文化是隐性的,文明是显性的;文化是文明的灵魂,文明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所以,我们经常所说的“文化建设”,比如各种制度设计、舆论导向、政策倾斜,以及各种具体的文化性的工作等,也许称之为“文明建设”更为准确些;文化应该是培育的,更重要的是文化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现在有很多时候,我们存在一个明显的误区,就是把文化当做文明来用,典型表现是试图用儒家文化来应对并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当然,云杉也在“文化自觉、自信、自强”一文中也明确提出了“文化的变迁确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是全文在文化的特性和价值定位上还不够统一。
限于篇幅,本文只就当前有关文化的两个关键问题简要谈一下,点到而止。
一、中华文化实为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找到中华文化的特性,就能感受中华文化的伟大价值。可以把“文化”和“人”一起来比照,因为既然文化是属于人的,是人行为和思维的抽象和总合,在文化身上就有着与人对应的某些特点。简要来说,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主要内涵就是理性和“不满足”;灵性是指人超越一般性的感知能力,具有可遇不可求的特点;神性是在一种综合条件下的稀有天赋,是人性的最高表现。就像人在生命层次上有人性、灵性、神性一样,中华文化中也有自己的“人性”“灵性”“神性”。
中华文化的“人性”就是各种显性的中华文明,“灵性”是代表华夏子孙世界观、人生观的周易文化,“神性”则是孔子、老子都提及的、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玄之又玄”的“道”。这种神性秉持天人合一理念,具有最高的生命力,讲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诗性发展。中华文化能够数千年遭受各种磨难而绵延不绝,就是有神性在的缘故。中华民族杰出的代表人物,比如万世师表的孔圣人、忠义神武的关圣大帝、“民族魂”鲁迅、重新走上神坛的毛泽东,他们不断地从人变成神存活在我们的文化之中,反映的是中华文化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神性力量。
进一步说,在彪炳千古的英雄身上,往往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神性,这样的民族英雄充满了文化意义,他们的境界是一般人远远达不到的。像岳飞、文天祥的成就和志节,可以被看做中华民族忠勇的最高水准、精华的极致,后人往往只可以仰慕,而难以达其一二;当然,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一个民族能够有令人景仰的英雄诞生,是这个民族的文化具有神性的标志。神性是奇迹,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高守护、最高标准、最高保证;人之成为人,离不开神性的笼罩和指引。这种神性天然重要,它表现在对人性的一种无形却不可违逆的规定。一个人获得了神性的自由就会成为万众景仰的神。
所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能够相对正确和准确地理解当代大英雄毛泽东。毛泽东在同时代没有等量级的对手,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独特的历史作用,否定毛泽东不仅过不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关,更不符合中华文化的本性。正如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尤其在当前各种自由及不负责任的思潮有所泛滥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可以任由中华文化的神性被有意识地遮蔽呢?
一句话,中华文化具有至高无上的统摄力、无与伦比的发展力、生生不息的辐射力,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任何对中华文化持“虚无论”或“落后说”的人,不是幼稚,就是别有用心。
二、倡导反思精神刻不容缓
中华文化能够包容、整合其他文化,这是一贯的历史表现;而她具有反思和自我更新能力,这更接近内在的本质。
谁也不会否认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的落伍,这其实是一种文明而绝非文化的衰败。这种文明衰败的情况之所以会发生,主要是因为历代所谓的封建统治者有选择地借助儒家文明进行自己的统治,并且经常是自觉地绕开了中华文化最有革命性、战斗性、创生性的部分。我国的政治在传统上主要依赖统治者的个人素养,而个人的人性总是会有弱点的,我们的文明落后的原因之一恰恰与人性的自私和贪婪密切相关。到今天,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甚至在局部、在某个时间段,由人性自私和贪婪引起的功利主义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由此,我们倡导中华文化中本来就存在的反思精神刻不容缓。
是的,中华文化自形成起,就具有鲜明的反思意识,从六经之首的《周易》乾卦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到《论语》中记载曾参的“吾日三省吾身”,到各朝各代能够不断对外来文化进行包容和整合,以及对自身的整理或革新,一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大革命等,正是因为有反思,才会有主动的改变。反思是自我认识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反思精神与自我更新能力密不可分,这也证明了反思精神本来就是中华文化所拥有的必然品质。
反思是一种生命体能够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必备条件。在社会管理上,如果丧失了反思精神,哪怕任何形式的民主政治,都难以有未来;相反,有了反思精神,哪怕是个人专断式的统治也可能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
由于反思具有批判意味,会对事物的原有状况形成冲击,所以它自然会遇到习惯性的反拨。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更加应该有意识地自觉进行反思,构建有效的反思机制。当前,倡导反思精神,最显著的现实任务应该是反对功利主义,这涉及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执政理念的贯彻、经济发展模式的运用、生活方式的引领,等等。人类发展的前途,或者说是人类要有前途,一定要走出商品经济社会,进入一种人文主义的社会形态,拥有健康、积极的人性,不断地拓展对灵性感知和把握的途径和领域,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去触及神性,主动地接近神性。因为人实际上不是为了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而活着,总要有一种超越于现象世界的的追求,一种形而上的精神的追求,也就是人的终极关怀、人的信仰和信念;否则,由于“不满足”的人性作祟,人的幸福指数会持续下降,甚至在现实中涌现了太多的“常识”丧失者。我总觉得,这些年来我们工作中的最重要的失误就是物质主义至上,导致财富价值观愈演愈烈,全社会形成了一股浮躁、功利的风气,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文化自信、自强的基础上自觉地树立反思意识,就会对我们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形成准确的把握,就会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实现反思的原则应该是社会公权力受到有效的监督,依据我国国情,应该考虑允许各种媒体发挥当代“言官”的作用,这是反思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
美国哲学家、诗人爱默生说:“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我认为这绝不是对一种文化的单纯颂扬,而是正确地认识到了儒家文化的巨大价值。我们可以自觉地相信,儒家文化规定了中国人以至东方人的基本生活和思维方式,而我倾向于相信,儒家文化将规定未来全球人的基本生活和思维方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样的相信是我们能够进行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现实基础!
此文已发表在新浪博客上:http://blog.sina.com.cn/xingjian05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