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特谈话61:中国和西方的两种道德精神(中)
在中国,历史的看,道德的作用不仅仅是精神信仰的需要,而是让它负荷了人类生存文化的全部内容。
中国文化的道德价值观,不仅有精神信仰价值的需要,还有更重要的政治管理价值的需要,人们世俗社会准则的需要,家庭伦理秩序的需要,等等。
一句话,中国的文化就是道德,中国的道德就是全部文化。为什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这就是因为中国的文化是道德文化,而道德概念就是“好”和“坏”界定的代名词,道德文化全部的内容,就是把任何事物都分成好和坏。同时,中国又是专制文化,话语权归统治者,统治者界定好坏的标准。中国这种简单的道德文化,是中国古代政治长期保存的原因,同时也是中国人头脑简单,人云亦云,没有独立思想的原因。
普通中国人,可能不会留意老子思想的文章,为什么取名《道德经》,而且也不会把老子的道德,等同理解为孔子的道德,其实老子的《道德经》包含了中国道德文化的全部核心,特别是揭示了中国特色的道德思维方式,而孔子的思想和老子是水乳交融,孔子将老子的道德原则,具体展开,便于实际操作。
中国的道德价值观,无孔不入的覆盖全部世俗生活,特别是深入进政治文化,中国人的全部社会世俗活动,都要依靠道德文化来调节。
因此这种广泛的需要,一方面赋予中国道德文化最至尊的世俗地位,另一方面要求道德文化能够把至善的价值标准降低,以能够引导和适应世俗生活的需要。
这就要求道德文化必须认可世俗的欲望,必须和欲望妥协,进而为协调世俗社会物质利益的纷争,建立合理的调解和分配原则,这就是孔子中庸之道道德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相比世界其他文明的道德文化,中国的道德文化将先验的、纯洁至善的绝对道德价值,放置在很远很远的古代,是束之高阁,它的意义只有象征性,就如同孔子“祭神如神在”的精神意义,它没有基督教中绝对信仰的强大的文化意义和影响,在现实世界,支配中国人精神的道德价值,必须具有经世致用的入世性。
中庸之道的道德思想是经世致用入世文化的最好代表。
但是,作为一种文化价值,必须要有绝对价值的信仰,否则这个文化在理论上最终不能站稳脚跟。孔子的中庸之道思想也必然面临着这个矛盾。孔子解决这个矛盾,是将中庸之道又拔高到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位置,相当于信仰。
在《论语》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孔子感叹一般百姓没有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因此言下之意这种道德标准也如同天命,更多的是具有信仰意义,有向之看齐的意义。
在《中庸》中孔子说,“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为舜乎!”孔子在赞美舜帝的时候,才举了中庸之道得心应手的使用,舜帝是传说,那么中庸之道的绝对价值,也就只能在传说中了。
但是,将中庸之道实用于世俗世界,中庸之道的完美意义马上就不复存在。中庸之道会被世俗世界任意解释,就连孔子自己的言行也常有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设身处境,把孔子当作自己,也避免不了孔子所面临的矛盾。
中庸之道反对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但是同时又出现新的矛盾,即人类的精神失去了价值信仰,因为既然是无可无不可,价值的标准由个人决定,而信仰的首要条件是价值标准的客观性。
中庸之道造成中国民族精神最大的特征:务实,同时必然放弃信仰,表现为老百姓司空见惯的“老好人”精神,是非的标准听从权威,即权力,因此崇拜权力,而不信仰价值。
正是这种务实性,中华民族屡次遭受灭顶之灾,但是全部躲过去了,就同民间术语:惹不起但躲得起,这种躲的实质,就是听从权力。
也是因为这种务实性,中国人放弃了精神信仰,因此没有远虑,没有独立,没有主体,没有创造,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千篇一律,枪打出头鸟,庄子告诫国人,一棵树大而无用,就不会被砍伐,于是中国真的变成很大很大。
看穿了,老子、孔子、庄子,他们是大同小异。因此,毫不奇怪,他们的思想常常是同时表现在一个中国人身上,但是西方独立信仰的精神,却很难同时融入这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其实,孔子也看到了中庸之道会产生的弊端,看到了中庸之道容易使人丧失价值是非。因此,孔子一方面说,只有圣人才能完全做到中庸之道,执其两端,不偏不倚,另一方面孔子特别告诫,要反对伪装的中庸之道。
孔子把这种伪装的中庸之道,称之为“乡原”,孔子说,“乡原,德之贼也”,可见孔子把这个问题看的很严重,批评的语气很重。
《论语.子路》篇中,“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孔子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好人,必须是善者爱,恶者恨,反过来说这个好人必须有是非观,必须爱憎分明,而不可以是怕得罪人的好好先生。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是强调要达到中庸之和,是不能牺牲自我价值立场的。
但是,要达到孔子的中庸的君子标准,是很难的,特别在专制政治下,是难上加难,因此 冯友兰 先生唯独一再品味“极高明而道中庸”之语。
在中国的实际历史文化中,中庸之道帮助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乡原”小人,阿Q就是他们社会中的最底层。
笔者认为,随着主体政治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中庸之道的思想才会越来越具有积极的意义,也越来越有用武之地。
中庸之道会有充满希望的未来。
(中国的民族精神之六)
——独立思考 阅读经典—— 苏州雨果书店与您交流思想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