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轻视孔子,认为孔子没有思想的自由创造精神,没有深度。但是黑格尔有句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必然是现实的”,据说海涅认为“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句话保守庸俗,于是黑格尔又加了一句:“凡是合理的必然是现实的”。
黑格尔看不起孔子,估计这个思想不是受孔子的影响,但是孔子中庸之道的思想,不是和这个思想非常相像吗?
它们都是对社会既妥协又充满希望。
这说明任何文化的思想价值要应用于世俗世界,必然要兼顾对立双方的利益,而这种对立,既表现于社会不同的利益集团,更是表现于每个人自身当中,即镜子般的西方人性格言:人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
中庸之道文化,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世俗道德价值的生命,同时也把道德的绝对价值舍弃了,进而使先验的道德混乱了,再进而社会没有道德的权威价值性了,以致社会无所适从了,以致社会要么服从专制强权,要么陷于无政府状态。中庸之道造成的中国文化矛盾,在旧的专制强权崩溃后,表现的格外尖锐和醒目。
中庸之道从跟本上塑造中国的民族精神。
中国民族精神的特点:谦让,宽容,忍耐,实际,理智,灵活,温良,含蓄,和为贵,不拘小节等等,总之应对世俗物质生活矛盾的生存智慧,中国人全部具有,它们也全部根源于中庸之道。
但是,深刻的解剖和检讨中庸之道文化,带给中华民族精神的负面影响,于今天更为迫切需要。
负面的影响,我们首先引用毛泽东下面一段话:
“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只要像白求恩那样,有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上述思想,和宗教至善的信仰相像,换一个角度,这个思想就是对中庸之道的否定和批评。
毛泽东自己常说,水至清则无鱼,但是他又信仰“至清”,矛盾吗?是矛盾,但是又不矛盾。
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人,没有信仰行吗?其他民族的信仰需要,由宗教提供,但是中国没有独立意义上的宗教,因此,民族信仰的需要,国家必须当仁不让的履行职责。而任何信仰都是“高调”的,否则就谈不上崇高和崇拜。
另一方面,毛泽东又是世俗中国的领袖,又必须放下“高调”,必须正视“水至清则无鱼”。
这种文化矛盾,其实一直存在于中国历史当中,历代中国统治者,都是一身二任,他们都在应对民族信仰和实际存在的矛盾。
不少中外人士,于是将中国文化的本质看作是虚伪的,其实这是中国文化无法挣脱的精神与物质的矛盾。
中庸之道的文化,难以解决中国文化的信仰问题。
为什么是如此呢?
因为道德价值是一个主体认识过程,而中庸之道是一种客观意义的标准,把一种客观意义的标准交给无数个主体个人去价值设定和执行,必然导致社会难于形成公共的道德价值标准,进而使人难于判断道德价值,并且因为有机可乘,社会便出现大量的伪道德价值,再进而人们就可能丧失了对道德价值的信心和信仰。于是,社会对出现的大量道德投机分子,也就习以为常。
因此,中庸之道带来了经世致用,却也同时带来了中国文化的道德价值误区。
也因此,人们对孔子产生了很多误解,这种误解的根源是孔子的中庸之道思想,是孔子的“无可无不可”的处世原则,它容易把人的思想搞混乱,使人迷失方向,而一旦迷失方向,人们就会听从身边物质利益的驱使,就会产生物质投机精神,就会成为道德小人。
一句话,中庸之道不能实现道德的纯洁,中庸之道远离毛泽东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信仰,它甚至把人引入道德的歧路。
也正是如此,历代的统治者,可以对中庸之道任意发挥,任意改造,以至于离开孔子伟大的人格精神越来越远。
其实,中庸之道是一种及其高明的思想,而要发挥中庸之道文化的积极意义,需要很高的个人素质,如若使用不当,或者存心不良,中庸之道很容易变成狡猾、虚伪、没有是非原则的挡箭牌。
历史的经验教训是,中庸之道文化的积极作用,需要主体精神来配合,在国民主体精神缺失的情况下,中庸之道自强不息的健康意义,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且可能引起消极影响,会导致国民精神主体意识的进一步萎缩,进一步空虚麻木,进一步无所适从,从而成为民族精神一盘散沙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民族精神之七)
——独立思考 阅读经典—— 苏州雨果书店与您交流思想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