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史官章颖有关岳飞及其他抗金名将的经典评论
元人编修《宋史》卷365《岳飞传》,大致是照抄南宋官修《国史》中的《岳飞传》,南宋官修《国史》中的《岳飞传》大致是取材于南宋史官章颖所著《皇宋中兴四将传》卷2《岳飞传》。
南宋史官章颖认为,岳飞、刘锜、李显忠和魏胜等四人都是杰出的爱国将领,他们抗金事迹都很感人,而且遭遇都很不幸,为了让后世能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于是就为他们各写一部传记,合编为《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
经南宋史馆审订之后,南宋史官章颖将岳珂呈送上来的部分岳飞传记书稿(主要是《鄂王行实编年》)加以删简润色,并更正了岳珂书稿中的某些错讹之处,还增加了对秦桧事迹的概述,进而编撰成《岳飞传》(也即《皇宋中兴四将传》卷2《岳飞传》)。
章颖还曾将《皇宋中兴四将传》送呈南宋朝廷察阅,再送交南宋史馆保存,以备修撰南宋国史时参考。
后来元朝史官修史,基本上沿袭了前朝史官的记述,但是关于岳飞的资料实在太多,篇幅很大,不可能全文转录,于是他们删繁就简,把十万字左右的传记精简到一万字左右。这就是《宋史》卷365《岳飞传》的由来。
据宋史泰斗 王曾瑜 先生考证,南宋官修《国史》中的《岳飞传》其实是以章颖所著《皇宋中兴四将传》卷2《岳飞传》为蓝本删简而成,其中比章颖原著增加了“何铸审讯时,岳飞露出背部刺‘尽忠报国’四字”这一内容。这应该是南宋史官撰写《国史》时,依据南宋原大理寺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主审官)何铸的子孙所上报的行状、墓志之类的文件资料而增补的。
岳飞等南宋爱国将领的生平事迹能够被正史(《宋史》)详尽记载并流传后世,南宋史官章颖功不可没。
(1)南宋史官章颖有关岳飞及其他抗金名将的经典评论之一
在《南渡四将传》一书的序言中,南宋著名史官章颖这样评价刘锜、岳飞、李显忠、魏胜等四位悲情英雄的抗金斗争:
『刘锜,字信叔,秦州成纪人也;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县人也;李显忠,鄜延路绥德军青涧城人也;魏胜,字彦威,山东淮阳军宿迁县人也。
南北既分,夷狄之患不息,武备不可一日废也!天下,大物也,凝而为难,器既裂矣,往事不足深咎,独机会之来而再失者,为可鉴耳!
以夷狄之所为,岂能并天下哉?特趁中国之弱,起而以力取之,民心固未服也!
吾民固尝恶夷狄之患,而思中国之德矣!是时,北方州郡将帅,吾之所建置也;官吏,吾所选用也;人民父子,吾所抚之也,特劫于一时之威而为之屈。鼓而行之,则丑类却;抚而定之,则人心从。梁、宋、齐、鲁之地,不难复也!
蕞尔女真,非有席卷天下、囊括六合之谋,譬诸为盗,不敢有其物而寄诸其邻,故寄之刘豫者七、八年!是时关陕、河东之地,南失之而未能取,北取之而不能定,西夏亦尝欲趁女真之弊而取之矣!
交兵十余年,中国之兵日精,中国之威日振。向之主兵诸酋,至有涕泣辞行,不敢南侵者。臣伏读高宗皇帝圣训,有曰:「今虽以檄呼虏人渡江,必不敢来矣!」
又其族类怙势争权,内自相疑,非诛则殒,唯兀术在矣!
而兀术屡困于我师,固尝见顺昌之旌旗而走,闻岳飞之来而遁,知李世辅之归而避之。
北方之民延颈企踵,以望王师之至者,盖朝夕也!兀术虽握兵在汴京,亦归辎重,不复为久留计。
秦桧为谋自私,沮败成事,有诏班师,而人皆恸哭。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自(完颜)亶不君,而(完颜)亮继之,复行之无道,剪灭其宗支,而虐其民。(完颜)雍趁其乱而取之,人心固未服也。山东、河北之人倡义者响应,魏胜首事于东,大河南北,盖蜂起矣!迁延岁月,而机不留,是得不长太息哉!
中兴以来,诸大将宣皇威,敌王气,垂功名与竹帛,纪勋伐于金石,眷遇始终,无遗憾者!
独此四臣,或困于谗,或抑于媢嫉。顾虽忠根于心,义形于色,誓不与贼俱生,而志不获伸,目不瞑于地下。迹其规恢次序,实系当时之强弱,关后世之理乱。使不详纪而备载之,则孰知机失于前而患贻于后世哉?此臣之所以独为之作传之本意也。
《诗》曰:「无竞维人」。中国之所以大竞者,非以其人乎?兹故择其鏖锋力战、将士用命之时,奇谋硕画、行师攻取之宜,而载之书。
吁!何世不生材?天佑我宋,安知无四臣者出而为国家用?故揭而出之,使夷狄知中国为有人也!
开禧二年九月朔旦,谨序。』
(2)南宋史官章颖有关岳飞及其他抗金名将的经典评论之二
在向朝廷进献《中兴四将传》的奏表中,南宋史官章颖写道:
『臣颖言:「 天扶昌运,必生御侮之臣,帝念隽功,当有特书之史。事关劝激,迹贵昭明,敢聚竹帛之藏,仰彻冕旒之听。臣颖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粤若稽古,谁能去兵?执干戈以卫社稷者固所难能,闻鼓鼙而思将帅则求之已晚。欲厉有为之志,当于无事之时。
仰惟国家之兴,尤得人材之盛。开基创业,枭将云蒸;复古中兴,虎臣角立。率厉熊罴之士,扫空蛇豕之群,名书旂常,功耀天地。或绘像于原庙,或侑食于大烝。爪牙宣勤,项背相望,当时称颂,姓名可止于儿啼;后世传闻,韬略尚惊于帝胆。
顷纷纭于议论,稍变易于是非。事实浸以湮微,士气为之沮抑。虽已加于褒典,犹未快于舆情。非假汗青,何由暴白?
故太尉、威武军节度使、赠开府仪同三司臣刘锜,甚隽顺昌之战,大摧兀术之锋。谁其妨功而害能,遂尔投闲而置散;
故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赠太师臣岳飞,兵方精而可用,功竟沮于垂成,既挠良谋,更成奇祸。事皆有证,其书虽见于《辨诬》,言出私家,后世或疑于取信;
故太尉、威武军节度使、赠开府仪同三司臣李显忠,家世诸李,父子一忠,缚撒里曷若鸡豚,视伪齐豫如犬彘,气吞逆虏,志在本朝。当其杖策之归,适近劲弓之际;
故右武大夫、果州团练使、赠宁国军节度使臣魏胜,为山东忠义之冠,当清口寇攘之动,虽血战于淮阴,竟身膏于草野。
况又皆志未尽展,时不再来,失机一瞬之间,抱恨九泉之下。虽生未及尽俘丑类,其殁或能为厉敌人。宜有屡书,以旌多伐,况方大规恢之略,所宜彰果毅之能。
恭惟皇帝陛下天运庙谟,日开公道,用宣昭于赏罚,以驾驭于豪英。代不乏人,用则为虎,西有梁洋之义士,东多荆楚之奇材,怒发冲冠,雄心抚剑,倘在上有激昂之术,则凡人怀奋发之心。
臣尝忝史官,犹观旧载,悉纪当时之实,以尘乙夜之观。伏乞断自宸衷,付诸东观,然后可传于百世,庶几耸动于四方,张大国家之威,发舒华夏之气。事虽已往,可为临于将来;谋或有遗,几成功于今日。
臣所撰写到刘、岳、李、魏传,缮写共计七册,谨随表上进以闻。臣颖诚惶诚惧,谨言。」』
(南宋史官章颖所写的这份奏表还可见于《宋会要》礼59之20、21,或《皇宋中兴四将传》)
(3)南宋史官章颖对岳飞、秦桧的评论
在《皇宋中兴四将传》卷2《岳飞传》结尾,南宋史官章颖作出了如下论述:
『论曰:「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非奸雄变诈者比。韩信用兵,天下莫敌也。观其拒蒯通之说,不肯背恩自立,其后期会迁延不至,君臣之间,间隙始开。
上眷飞厚,而飞 明于 君臣之义、进退之机,夷夏之信服之者,以其心也。和战之权制于人主,飞岂有不听者?
兀术遗桧书,曰「必杀飞,而后和可成」者,敌人自为计也。猛虎在山,藜藿为之不采,飞虽不掌兵,亦足以强国,致和愈易矣!况是时虏上下相疑,其势已弱。子玉犹在,晋文仄席之时也!
桧与飞不两立,飞疾桧之奸,桧忌飞之智。汴京之士上书兀术,其言料之审矣!
是时如讹里朵,如挞懒,如粘罕,相继皆死,独兀术在耳。而诸将皆不啻足以当之,此一大机会也,而桧败之。
呜呼!秦桧之贪功以自专,忌贤害能,隳中兴之大计,其罪上痛于天。而世之倾邪之士,犹立说以附桧,如孙觌者多矣!非使此说扫灭于天地之间,何以佐公论之行哉?」
又论曰:「时政记书事数年之后,记载岂无缺遗?绍兴诸将之功,夏官赏功之籍,犹可考也。
岳飞之功,当时史官所书,用秦桧风旨,削而小之者有矣!是时,典领秘书图籍者,秦熺也;实录兼史笔,则秦埙也;史官之属,则郑刚中,桧之馆客也,丁娄明,埙之妇翁也,林机,其子婿也,杨迥、董德元、王扬英数十人,皆桧党也!
上尝以桧朋比,罢政,翰苑之臣綦崇礼当草制,上出桧二策,且以亲札付崇礼,据以草制。其后桧复用,乞诏于崇礼家索之,既至,则以付秘书省,实收之矣!以至《宰相拜罢录》令悉上送官,有存稿者,坐以违制之罪。
秦桧之虑亦深矣,人之功则欲掩之,己之功则欲大之,人之过则欲增之,己之过则欲盖之。行之一时,可也!如天下后世何?」』
(以上评论还可以见于《宋朝南渡十将传》卷2《岳飞传》)
===============================================================
附件一:
南宋史官章颖简介:
章颖(1141-1218),字茂献,南宋临江军(今江西清江)人。章颖曾经当过南宋朝廷的谏官和史官,为人刚直不阿。
宋孝宗时期,章颖曾当过太学博士、太 常 博士。宋宁宗即位后,章颖被授予侍御史兼侍讲的官职,还担任代理兵部侍郎。
宋宁宗在位前期,权臣韩侘胄忌恨宰相赵汝愚,指使其党羽诬告赵汝愚,宋宁宗听信韩侘胄党羽之言,准备把赵汝愚免职、流放。南宋大臣畏惧韩侘胄的权势,都不敢替赵汝愚说公道话。但是刚直不阿的章颖却直言进谏,奏请宋宁宗,希望朝廷留用赵汝愚。结果,章颖得罪了权臣韩侘胄,很快就遭到韩侘胄党羽的弹劾,被朝廷罢官。此后,章颖长期居家不出,其间虽曾当过地方官,但是也屡次被罢免。
在韩侂胄死后,章颖被调回朝廷,担任集英殿修撰官,后来又升任刑部侍郎兼翰林侍讲。在殿对时,宋宁宗对章颖说:“卿为权臣沮抑甚久。”章颖上书朝廷请求修改《甲寅龙飞事迹》中的诬笔,得到批准。
后来,章颖先后升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奉诏考订辨诬,从实上报。章颖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光禄大夫,谥文肃。
章颖为人刚直不阿,不畏权贵。《宋史》卷404《章颖传》称章颖“操履端直,生平风节不为穷达所移。虽仕多偃蹇,而清议与之。”
附件二:
南宋时人把宋高宗赵构重建宋朝以及南宋初年宋军抵御金军入侵这段历史称为一次“中兴”。
南宋时期,人们普遍认同的“中兴四将”是: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
其中,张俊资历最老、年纪最大,故被南宋时人列为“中兴四将”之首,而且被南宋朝廷追封王爵的第一个将帅就是张俊。
张俊的“循王”封号是宋高宗在位时追封的(1154年),韩世忠的“蕲王”封号是宋孝宗在位时追封的(1168年),岳飞的“鄂王”封号则是宋宁宗时期追封的(1204年)。
上面“中兴四将”的评论标准可能主要是考虑当时将帅的影响力、官位的高低、资历的深浅。
但是,南宋史官章颖则认为,刘锜、岳飞、李显忠、魏胜等四个名将最杰出,抗金事迹最感人,且遭遇都很不幸,为了让后世能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于是就为他们各写一部传记,合编为《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
事实上,无论是论生前战功、影响力、官位,还是看身后朝廷的追封、赠赐,岳飞无疑都要高于刘锜、李显忠、魏胜。但是,刘锜比岳飞年长五岁,岳飞比李显忠年长七岁,李显忠则比魏胜年长十岁。
显然,《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中“刘锜、岳飞、李显忠、魏胜”这一位次,应该是按照四人年龄的大小顺序来排的。
附件三:
南宋朝廷追封高宗时期的著名将帅
岳飞鄂王
韩世忠蕲王
张俊循王
刘光世鄜王
杨存中和王
吴玠涪王
吴璘信王
合称七王
======================================
七王之中,刘光世是个庸将,靠着手下王德、丽琼两员大将才得了一点战功.
张俊、杨存中打仗还一般,他们的阿谀奉承的本领比他们两打仗的功夫强多了,秦缪丑一伙.
个人感觉只有岳飞、韩世忠以及吴家两兄弟配封王(两兄弟都是王,一个字"牛")
但吴磷的孙子吴曦后来勾结金人、占据川陕造反是其一大污点,但多数吴家子弟还是精忠报国的忠良
韩世忠、张俊因为有复辟之功(苗刘二将兵变,就是韩、张二人带兵勤王的),
刘光世因为出生将门,其老爹是军界高层,张俊的军队被老百姓称为“花腿军”,专注生意买卖,打仗就熊包了。
韩世忠虽有黄天荡八千水兵围堵金兵十万,但最后也是惨败,然岳王被害,韩世忠去质问缪丑,隧得出天下闻名的“莫须有”名言。
刘光世的军队更是“未见金兵已先溃”,刘光世手下除了王德、丽琼比较骁勇,其余都是脓包。
要说那时候的军界高层,四川的吴阶、吴磷两兄弟的战功战绩都比中兴四名将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强。
为什么把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评四名将,呵呵 这就是政治、因为此三人在赵九登基之初的苗刘兵变中有复辟拥立之功。
事实上,在南宋初年的诸大将中,只有岳飞是进攻型的将帅。
南宋的其他将领中,吴玠、刘锜是防御型的将帅,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韩世忠的抗金意志很坚定,但是军事成就不仅比不上岳飞,而且也不及吴玠、刘锜。
至于刘光世、张俊等人,其实是些养尊处优、贪图享乐、畏敌怯战的庸将懦夫,主要靠着与皇帝关系亲近、会奉承且资历老而忝为大帅。
岳飞不仅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而且善于带兵、练兵。岳飞带出的军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巨大的战斗力,堪称无不“以一当十”。尤其是岳飞曾经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能够在野战中与金国倚为支柱的女真骑兵争雄较长。
此外,岳飞抗金意志十分坚定,向来主张积极备战进攻,反对消极防守。岳飞提出了“连结河朔”的高明军事策略,还坚持“以仁为本”的军事观,向来治军严明,是宋朝最得军心和民心的将帅。
岳飞对宋代军事思想的最大贡献,无疑是发展与丰富了大兵团进攻作战的战略战术思想。岳飞独当一面后,其部众发展到十万之多。岳飞指挥这十万大军,对金国与金国扶植的伪齐政权展开过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在两宋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无论是从军事实践与战绩着眼,还是从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等方面看,岳飞都可说是宋代最杰出的军事将领。
宋朝建国之初,对南北各割据政权攻击作战,获得全胜,很重要的原因是对手不强,不堪一击。稍为强大一点儿的南唐,尚能在宋军的全力攻击下支撑一年之久。国狭地贫的北汉,仅因有辽国的支持,就使宋军两次倾巢出动,无功而退。而与强敌辽国交兵,宋军则先败于高梁河,继败于莫州,又败于歧沟关、陈家谷、君于馆,使五代后周以来选练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二。与西夏兵,防御尚不足,进攻更是惨败,前者如永乐城失陷,后者如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宋神宗、宋徽宗时期,在西北和南方的进攻作战获胜,但对象是分散弱小的少数族。
金国剽悍的骑兵,胜过了原先辽国和西夏的骑兵。在金国刚建立的时候,女真骑兵几乎所向披靡,从未遭到严重的挫败。时称“金人野战,长于用骑”“金人攻城,长于用炮”。如进行大规模的攻城战,先进的攻城技术的运用,复杂的攻城器械的制作,火药兵器的制造和使用等,这些显然本非女真人所擅长,而是他们在灭辽战争中逐步学会的。能实施攻城战,方能深入中原腹地,这又是金军胜过辽军和西夏军之优长。
金国女真兵最初确实很善战,而且在中国历史上,金国女真兵是第一支横渡长江并攻入江南地区的北方异族军队。
但是女真兵保持强大战斗力的时间其实并不算长,仅仅只是在金国建立的最初十几年(大约是1115年——1130年)期间金军很强大,几乎所向披靡,没有遭受重大挫折。但是,不久,逐渐贪图享受的金国女真兵将们的战斗力就开始每况愈下了。
从总体上看,自南宋建炎四年(1130)以来,直到岳飞遇害之前的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之间的力量对比在逐步朝着有利于南宋的方向转变。宋军由弱变强,南宋由弱变强,金国由盛转衰。
公元1140年(南宋绍兴十年,金国天眷三年)七月上旬和中旬,在最有利于金国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天时和地利条件下,在兵力尚未集中的情况下,岳飞指挥的岳家军仍然能够在平原旷野地区的野战中以寡击众而取胜,先后在郾城之战和颍昌之战中击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进军至朱仙镇。
在最有利于金国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天时和地利条件下,金国骑兵的优势被岳飞打破,这标志着宋金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因此,可以说,能够指挥大兵团,主动发动进攻战,敢于硬碰硬,战强敌而胜之,威震敌胆,环顾两宋三百年间,唯岳飞一人而已。岳飞的战略战术,他的军事思想,是两宋军事思想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笔珍贵宝藏。
在南宋初年,具备光复失地的决心和能力的宋军统帅,惟有岳飞一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