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没有哲学价值观,
就把人看作欲壑难填的经济动物,
而无穷欲望的本质只是一大堆虚幻的物质。
把经济学标榜为是一门纯粹严谨科学的人,
是把人的经济规律等同于物质规律,
把人的崇高、尊严都看得一钱不值。
哲学和经济学紧密相连,它们都属于宏观思考,它们都必须进行最抽象的分析和价值判断,等等。
但不能容忍的是,中国学哲学的十有八九不懂经济学,而中国的经济学家十有八九也不懂的哲学。
不懂经济学的哲学家,他们的哲学思想能够有的放矢吗?
诚然今天的哲学家已经做不到像古希腊哲学家那样,具有包罗万象的知识。但是哲学毕竟要为人们认识万事万物提供最普遍的对象、工具和方法,哲学家必须依托一种最基本的客观存在事物的知识体系,建立起哲学价值判断。
而经济学的认识对象,正是哲学研究人类最基本和最普遍活动价值的最重大的客观内容。
如若没有具体的人类经济活动的研究,作为哲学精神的思考材料和内容,那么这种哲学怎么使人能够相信它有生命气息呢?
如若不选择最基本的社会经济文化作为具体经验的考察内容,而在空中楼阁中去苦思冥想人类的精神情感,那岂不是用高射炮打蚊子?岂不是杀鸡用牛刀吗?
一个哲学家连社会经济规律都茫然无知,这种哲学家恰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种哲学家根本不具有哲学的王者之道的独立思考精神,这种哲学家是把哲学混同于普通的实用科学,仅仅把它作为谋生的手段。
哲学精神在中国古代孔子的思想中,就是一种道的精神和诗的精神。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所谓“弘道”,就是要把“道”的哲学精神普遍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对于今天来说,哲学的精神要运用于社会经济文化。
所谓“非道弘人”,学习“道”不是为了点缀自己,炫耀自己,哲学深奥的概念,不能够高高在上,自我欣赏,大而无当。
“非道弘人”要求道学家(哲学家)从书本哲学中走出来,不要去钻牛角尖,不要被“道”捆绑,要认识到自我和“道”是合一的。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这种“为己”的认知,是一种客观精神本质和主体意识天衣无缝、合二为一的天然统一。
主体意识只有同客观精神结合一致后,个人的精神才能够同客观精神一样,成为崇高,个体才能够独立自信的悟到自己的天然使命,即孔子所谓的“天命”。
这种“为己”的认知,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用今天的语言,就是为学术而学术的求知学习的精神。这种学习精神所以崇高,是因为具有了哲学的远大境界(即中国文化“道”的境界)。
这种“为己”的学习,不是服务于谋生的需要,在孔子的思想语言中,谋生的学习是“为人”的学习(“今之学者为人”)。
“为人”的谋生学习,归根到底是金钱物质性的。
“为己”的学习,是精神性的信仰需求,是为精神灵魂寻找归属。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只有建立在“为己”的学习基础之上,才具有真正独立的哲学精神人格,才会具有自觉意识的人道主义价值观。
这种“为己”的学习,把哲学精神深深的扎根在人的心灵深处,实现了灵和肉的水乳交融,在这样的精神营养丰沛的土壤上,才能生长成参天的思想大树。
经济学家对哲学没有兴趣,就说明他欠缺这种“为己”的、深入到灵魂的学习精神。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十分复杂和博大,对人的思维能力有很高的挑战,如若经济学家在哲学方面没有兴趣,那么他在经济研究中,一般也不会抱以信仰般的态度,全身心的精神投入和寻根刨底,而缺少这种“为己”的彻底的学习和思考的精神,面对汪洋大海般的经济问题,在认识研究过程中,就很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浅尝辄止,片面极端,谬误百出,混乱不堪。
哲学精神有很多种说法,但它们的道理是相通的。如同孔子的思想有各种角度的表述,但是各种表述观点是相通的,这种相通性就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的思想有机体系。
把孔子的“为己”学习精神,上升到哲学精神的高度,这是我思考的结果,我没有看到任何人有这样的提法(也可能存在,但我不知道)。
一直到目前,很多人否认孔子是哲学家,因为他们的标准是本本主义的标签。
面对无知的评论孔子的思想没有哲学精神的内容,我只好搬用孔子的一句话给予回敬:真是无话可说了!
哲学精神也是怀疑批判的精神,是改造世界的精神。
哲学的基本原则:矛盾对立的、联系的、全面的、统一的、绝对的、怀疑的、变化的、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等等。
哲学的精神和原则是一个有机的体系。
比如批判的精神,就是立足于事物矛盾和发展的认识,人类的历史实践没有批判就不会有发展进步,而这种批判和否定,矛盾的相互斗争是最主要的发展动力。
批判的精神和改造的精神是一致的,没有批判就没有改造,正确的批判带来正确的改造,错误的批判带来错误的改造。而提出哲学改造的任务,首先就必须具备哲学批判的能力。
人类时时刻刻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批判性的改造着世界,当我们去自觉的认识和提高这一过程时,我们的文化思维在逐步的提高,在上升通往哲学的高级精神境界,而如若丧失了这一过程的自觉上进的要求,我们就被高级的哲学精神抛弃,我们的社会文化就会沉沦,民众的精神寄托面临日益深刻的信仰危机,变得脆弱而又狂躁,在末日心态的流行当中,普遍用物质刺激自我麻痹。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种远虑就是高级的哲学精神。
孔子虽然早就提出了哲学本体的崇高信仰精神,但是由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不仅使中国经济停滞不前,并且禁锢了人们的精神活动,中国人的哲学精神也仿佛进入了冬眠状态。
改革开放,由西方文化推动起来的中国社会文化的改造,因为中国文化中的哲学精神尚未苏醒,而使中国社会的文化经济改造严重的缺失积极的哲学批判精神,正是因为哲学批判精神的缺失,才导致中国的改革开放充满了荒谬悖论和混乱,埋下了很多隐患。
资本主义的文化经过马克思等一批优秀知识分子的系统批判,才得以逐步的向理性方向发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利用了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武器,离开了哲学的价值观,马克思的经济学批判就不会惊天动地,也仅仅是波澜不惊,而离开了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的哲学批判不仅会头重脚轻,而且变成无米之炊。
今天的中国经济,是一个重症病人,对症下药,必须学习马克思的哲学批判精神,离开了这一点,任何药方都将是治标不治本。
——独立思考 阅读经典—— 苏州雨果书店与您交流思想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