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ne day,has not been able again to come.”(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2,,”Studies this matter,lacks the time,but is lacks diligently.“ (学习不是因为缺少时间,而是缺少努力)
有朋友批评了这个题目是一个查无实据的伪命题。我不想重复论证批评哈佛图书馆墙上有没有这样的“馆训”,我只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评析出这样的试题的心态与这样出题的文化缺失。
第一句: “One day,has not been able again to come.” 我们中国有一句成语:时不我待。语出《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屈指有近2600年的历史了,哈佛大学才360年历史,零头也不够。还有闻鸡起舞;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凿壁偷光;悬梁刺股;民族英雄岳飞自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等,可谓浩如烟海!
陶渊明有一首《杂诗》这样说: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有一副铮铮铁骨的大书法家颜真卿有《劝学》诗曰: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第二句:”Studies this matter,lacks the time,but is lacks diligently.“中国也有一句成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载:“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后即以“铁杵磨成针”、“铁棒磨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意思是说名贯古今中外的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调皮偷懒逃学;偶然看见一个老婆婆每天用铁杵磨呀磨,要磨成一根绣花针,自觉无颜见这个老婆婆,从此发奋学习终成大气候的故事。中国故事流传也有近1300年的历史了,哈佛大学也只有零头的岁月可比。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宋--刘过:书院》此诗是说一个人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劝学诗》 向我们提出治学上的四个重要方面:多读、深思、虚心、躬行。
”北约“的大专家们放弃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出这样的”假洋试题"实在有一点丢人现眼。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类似的成语、典故、谚语、歇后语海了;不管从历史,从语言文字学的美学角度,从寓意的隽秀深刻都比哈佛的这些“馆训”高明得多。出题者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舍优择劣呢?如果请我出题,我会这样出题:”请写出你知道的有关惜时发奋学习的2--3个成语或者典故,并作简要说明(包括诗词)。” 这样出题的考察深度和广度比”北约“这样出题高明N倍(N>100),更能看出学生喝了多少墨水?是不是满腹经纶?而且还有防”作弊“的特异功能。
何谓还弘扬民族文化?落脚点就是在一切教育环节中充分使用民族文化资源。总而言之,这一类的试题不命题比命题的效果好;如果命题,用自己的文化资源比用别人的文化资源效果好。有更好的,不用一般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