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闻古有《两小儿辩日》,以讥讽孔子对天道伦常的无知。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是不知孔子礼教的“道之理”与“道之德”及“道之义”又从何谈起?由此,便引出了《两青蛙辩天》的故事。井底里住着一蛙,井口上住着一蛙,上下两蛙冲着对方呱呱叫,原来是在辩天之道。两蛙眼中的天不同,道自相异。就这样,从春争到夏,从秋争到冬。直到老死,井底蛙与井上蛙谁也未能说服谁。这件事,后来传到了井边小山岗上的青蛙耳里,山上蛙们嘲笑说:“山底蛙们的见识太短浅了!”此所谓,井上有山蛙上有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么,若是“不识宇宙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宇中”呢?
却说很久很久以前,在经历了一次宇宙“核聚变”大爆炸之后,浩淼璀璨的星空瞬间陷入黑暗沉寂,茫茫河汉即刻浑圆归一。不久,便又发生了一次宇宙“核裂变”大爆炸,宇宙能量中心体随即飞崩成无数分散的能量核心体。于是,在宇宙系统质能应力的相互作用下,就形成了大大小小无数的恒星运动系统,但大致都保持了浑圆一体的运行轮廓。而大爆炸所形成的宇宙尘埃,在这些恒星运动系统应力的相互作用下,便逐渐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行星及卫星体系。在有些行星及卫星体系里,就慢慢演生出了生物及高级智能生物。但由于天体运行环境的自然原因与高级智能生物的自身行为因素,这些行星及卫星的生态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而又形成了几世几纪的生物生灭周期遗存记录。小到生物个体,大到一个种群、一个聚落、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星体或一个星系,乃至整个宇宙,都是有着生灭轮回盈缩周期的生命系统。其中,最近一次宇宙大爆炸所演生出的一种高级智能生物,就是我们地球人类。我们所看到的古地质生物化石遗迹,以及人类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我们地球家园生态环境几世几劫的演化记录。
这里所讲述的,并不是科幻小说,而是接近真实的宇宙故事。空间的无边无际为宇,时间的无始无终为宙。现代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及地质学家们的专业研究,只不过是在试图把这个宇宙故事从定性描述进一步定量化与精确化。而中国古人对这个宇宙故事的梗概描述,就是“有无相生,阴阳相成,天人合一,否极泰来,周而复始”。若需要展开这个故事情节,开头部分的确带有几分神话玄幻色彩。譬如,“盘古氏开天辟地”,就是在讲述宇宙大爆炸和地球人类的形成的过程。而“女娲炼石补天”与“女娲抟黄土造人”,也是在讲述地球生态环境几世几劫的演变故事。至于为何会“有无相生”和“周而复始”?中国人又是怎么知道这个宇宙奥秘的?我们只能去问道于老子,而老子肯定是问道于黄帝。所谓“黄老之说”及“阴阳五行说”,大道脉源便在于此。但黄帝又是问道于谁呢?追根溯源肯定是问道于伏羲。因为司马迁的《史记》明确记载:“余闻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可见,中华文化的大道源脉还是要追溯到伏羲氏。
又据《易·系辞》载:“古者包牺(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几句话,是对中国人“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概括。所谓“观天文而化人文”,这也正是“文化”的本意与“文明”的源头。中国人能够破解“有无相生”的宇宙奥秘,便是“观天文而化人文”的探索与实践的积淀结果。“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传统的才是现代的,只有大众的才是先进的”,这些看似矛盾对立的观点,反而必将会成为普世统一的文化价值观。“阴阳相成,天人合一”,中国文化的大道智慧尚需我们从头细细品味。
纵观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兴衰发展历程,从“盘古氏开天辟地”到“燧人氏钻木取火”,从“华胥古国幽梦”到“女娲炼石补天”,从“伏羲始作八卦”到“神农育尝百草”,从“炎黄部落联盟”到“五帝禅让变迁”,从“虞夏公私之变”到“武王伐纣代殷”,从“周召共和行政”到“春秋百家争鸣”,从“秦皇统一中国”到“汉武罢黜百家”,从“五胡乱华分合”到“隋文再统中华”,从“隋唐盛世巅峰”到“唐宋之变转衰”,从“大宋委屈求全”到“大明亡于满清”,从“大清辱于列强”到“中华百年忧患”,直到今天的“民族复兴之旅”,这一路兴衰沉浮几度人间沧桑!所谓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盖“上五千年”与“下五千年”之谓也。所谓思维惯性,就是我们的视线往往难以穿越“独尊儒术”两千多年的文化迷障。而一旦能够实现自我精神超越,惊鸿一瞥间我们自然就会发出历史拷问:中华文明“西兴东衰”这一历史地理规律玄机何在?“道兴则中国盛,儒昌则中国衰”这一最近两千年的中华文化历史规律又说明了什么?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人类现代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是如此。即大道派生出哲学(即“道生一”),哲学派生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即“一生二”);自然科学派生出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化学及各类自然工程技术应用学科,人文科学派生出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人类学、语言文学、社会学、伦理学、军事学、传播学、战略学及外交学等各类人文应用学科(即“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往往需要运用各种文理知识工具进行系统化的横向融会纵向贯通思维,以实现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魂体归一(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这样,从一到万,再由万归一,思维发散而能归根,心若宇宙而收放自如,无私忘我则超然物外,也便是“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此所谓时代创新万千,难脱大道一元之本,术万变而道不变。执本御末,则人人皆可为圣达。
然而,“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从渔猎畜牧业时代到农业时代,再到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来不及停歇细想,便会迅急被潮流裹挟而去。越是发展竞争越是不堪重负,却原来都是因为自私物欲导致的心浮气躁。而一旦生态气候环境失调,实体经济虚脱失衡,贫富两极分化社会分配失公,人们便会愈发感到失落和迷惘。这时,我们才不得不痛定思痛,在中国走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奔跑过程中,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而又遗失了什么?莫非,我们所丢弃和遗忘了很久的,恰正是挽救今日世界文明危局的“金手杖”?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最近两年多来,本人一步步寻根探源上下求索,回溯历史,关照现实,放眼世界,展望未来,日积月累便形成了总计约三百万字的《日出西边/风动中国》人文探秘系列作品。其中不少篇章,在纸媒体和网络媒体陆续公开发表后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然,若就国学研究前沿探索和文化学术观点争鸣而言,本人只是希望对社会有抛砖引玉之用,以便能够打开一个突破僵化惯性思维看世界的新视窗。《华夏文明探源启示录》为《日出西边/风动中国》人文探秘系列丛书之一,在该书即将正式付梓出版之际,特作此文以为序。2012年元月8日手记。
(本书夏商,资深文化传媒人,大道国学说倡导者。历任都市生活报社新闻记者、编辑、主任、社长助理,文化专业报社副总编辑等职。在纸媒体和网络媒体公开发表有约300万字《日出西边/风动中国》人文探秘系列作品,被誉“网络天下时讯,撷取博海浪花,记录历史风云,珍藏岁月的记忆经典”。
现受聘为西安交通大学大遗址保护与古建筑(国际)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学研究所所长。)
《华夏文明探源启示录》电子版阅读地址: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191269.html
《日出西边/风动中国》人文探秘系列(完整版)电子阅读地址:
http://zonghe.17xie.com/book/10851533/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