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列
对政制重新设计及其革命精神
管仲商鞅吴起是农业文明开拓者、护航人。他们研究出一套适应时代变化、社会发展、民众先秦哲人今天仍被乐道,盖因其对以前历史自由总结思考。其中孔孟荀主张借助政治改造人类,而老庄列则侧重研究孔孟荀所依靠之政治。按老庄列三位天道自然研究者结论:如有合乎大道民众政制出现则人道不必重塑,大同必然到来。孔孟荀老庄列皆睹世浊、政乱、人恶、前途暗。孔孟荀欲以仁义礼智信治人救世,老庄列则认为此道救如未救,世人教如未教,天下已入膏肓。故而孔门奔走,道家静修;孔门配药,道家施刀;孔门治病救人改良复兴,道家彻底革命从头再来。下面,我从天、政、人三面说明老庄列思想:
天道
老子是道家中对地球以为秩序思考第一人。老子穷尽万物及人类政制起源探索结论是:人类要想建设好这个世界,须效法宇宙中自然之道。老子归结人类几千年堕落原因:只是低头生活未抬头思考。于是,老子开了个头指明方向,庄周列御寇开始穷尽一生研究。庄列文中,老子自然之道精神被恢宏散播。老子天道自然论因为尘世黑暗不显,但他被庄列用生命体验理想,并最终走完他们实践自然之道第一步。由此可言,庄列非避世,实乃殉道者。在先秦那样一个翻江倒海变革时期,老庄列怀着绝望之情把目光投向天际,他们积极在空中寻求治世良方并首先吃下这剂药,为后来人做出榜样。让我们沿着老庄列对天地自然认识道路走下去,对人类万物未来做出合理解释吧!
政道
自夏启开始,中华政制步入封建专制萌芽期。原始公社民主力量渐趋衰落家天下横行,公社社员由主变奴,青铜器出现农业生产地位渐重,人们从游徙而定居狩猎向畜牧采集转种植,而这一切盖因大禹治水。禹治水,使人自高山走向平地并进而导引出以上生产力变化及生产关系随之更改:紧密---松散;放任---图治;民主---集权---启,应运而生。老庄明了这一变化过程。老子认为现状改变唯一办法是用禹之前民众政制重新统领人间,老子还在此政制中加进效法天道自然要素,为原始民主复兴注入新灵魂。老子是天道自然集成者,庄子是实行者。在庄子那个时代,社会发展因青铜泛滥铁器新兴已愈加专制集权,政治独裁气氛随生产发展农业兴盛已不可一世。看到老子理想已无望实现,庄子就用极端表演宣扬思想体验学说。
儒家从孔子附政至荀孟轻政;道家由老子研政到庄列蔑政。这种热凉变化非后人离经叛道实人心不古,是个人面对整体社会发展方向不可逆转无奈之举。庄列二人相对于孟荀更是厌恶政治过于死亡。庄列一面像行为艺术家用自己身体做天道自然之画,并发扬传承老子天道论。另一面,他们和现世政治严格分离避之唯恐不及,更加鲜明展示自己思想境界,用艰苦、尖刻历程启示天下感召世人。
老子骑牛西去,庄列坚守天道自然阵地血战到底
人道
老氏人道论中心:人在浊世如何保持纯真自然天性不变。夏商周以来,每位胸怀天地心藏智慧哲人首先面临问题:如何活下来,实现理想倒在其次。生在哪种无道义世界,老庄强忍腹中忧苦,运用自己体察天地智慧游戏人间。老庄人道论是哲人防身术,是名利场警告,是后来儒生虚设礼乐杀身成仁残性毁情指正,是照耀在苍茫人海北斗。孔孟荀老庄列人道论都是乐贫瘠恶富贵重道义轻名利,俱爱修身养性而道法各异:儒苦,道化苦为乐;儒学,道学不学反思为上;儒动,道知不可为而藏己---儒道同为复古,孔孟荀如女娲补天,老庄列欲推倒重来。
老子会天地理通政制意得人物情成道德经;庄列传圣人心展自然道化千年智为天道自然开辟新天地。
老庄列末世悲歌是中华民主自由人权三位先行者对当时人兽不辨物欲横流政治无序哭诉,是他们消灭现世重行大道源起根据,这种人政两道皆已沦丧到无之状态,已注定强权秦朝必将到来。
庄子悟会提炼
[行道守则二]
一、逍遥游
道去久而难忆
该章言道大难知,俗迷不解,人类越来越步入小生活小范围并失去大道佑护。五官恋于今忘古,惑于众轻天,滞于微离道。
文中尧让天下于许由,由不受,乃全书中心----蔑政初显;文末庄子谓惠子立大树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哉!更是对尧立之世厌避,也是对大道难立于俗之失望。在此,庄子以逍遥游世,先痛快自己,再以其身为大道标本指引世人。
道大无形、不名,难容于世难为俗用常为下士笑。行道群不以非常之心接道而不至,不以适道之智用之不行,异法而治逆世而为,自立行道而不奴役于反道者。
二齐物论
道已失须重立
大道既隐,天下大乱,善恶美丑是非日渐复杂不清,在此标准边界模糊时代,唯有遵循大道方能理出头绪,故区别事物方法不在今世而在古往,不在人间应在天上
俗世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不辨醒梦,行道群似风动之,民似万物受之。非大道感召其浊暗愚昧难清
三、养生主
立道贵在薪火传
刀之行近于道,则刃如新发于硎且必久。人之行近于道,则其人虽无而其迹显故哀且怀之者众。
道之行,贵在一贯相传,始可恢弘
行道群敬慎畏惧不费力害身,己存而生道
四、人间世
以静治乱
欲行道,必存身,存身术,无用为要,无用之身,无益于乱世,但可传道。
己所为愈多亡愈速,世为我用万物皆备于我而非空耗自身。己愈为世愈乱
五、德充符
心明道自亮
传道应用心而非言,立道应用行而非形
庄子用三个病身之智者来说明人与兽之别在脑不在身,在内部思想而非外形躯体
行道之人不要离本真思想修炼悟解而去装饰着意于外表
道附于体为德,德布于身为道。行道群重德不重身,见德不见形。德充于体可行道,形残德存亦为行道中人。勿因形弊德,勿养身失德。德为气,凡躯体皆可入;形如木绳,无德不美。
吾身源于天地道,而世间智世人情充满吾身,岂不缪哉?
大宗师六
欲道充体必去体内逆道之习。有小德者生于浊世难免重生重形而离道失德。死生事小,失德事大。
应帝王七
空俗世所贵,净吾思与身方能接道于体并生德。静心生道,净身德充。道德存而形微则千变万化世难害。我为主,世为奴
内篇感悟
凡人俗世之身智如茅厕粪池------容浊物而无自然,生蚊蝇不存道,累于臭而失真。
行道群必超凡脱俗方接道生德、洗浊容德,才能行道天下
骈拇八
我生源于天,吾性须立道德,吾智为返自然。为人失天,为物失德,为世失自然,则吾身虽在犹死------失去自然本真。
修真、适道,返自然
马蹄九
行道群立民天性去民俗智聚民本真灭民小慧
胠筴十
仁者苦于累义、治世无暇仰天悟道。人与人,君与民互为利用,迷于己所喜不知顺天立德,文章满天下世界未大同。传仁者困于世传道者返于天。
在宥十一
唯有向天效天始能立道传天下
天地十二
自尧舜禹至儒家,其治理模式皆法地------养育万物费尽心机;黄帝以前,其行为模式效天------其国不国---原始民主,其人不人---无知无欲
庄子借天地两种行道思路对比,让行道群更深刻领悟万物自化境界
天道十三
天道不传自师,不源于君,不学于民,道法自然。天道存于天地自然万物。
人类发展历程、每一生命个体经由此途潜心静修皆可领会天意。
行道群非于众民中传播老庄之道,而是要授人以渔
天运十四
行道群与众民非独不以圣人‘糟粕’为准,更要涤尽已知已会教条智慧。因为人类有错才来此星球悔过,若一味秉承传统则过深罪重难知天。
忘空体、道盈体。忘非白痴乃去杂归一。
天地变化多端莫穷其极,生生不息从未休止。而儒家定而不变,其滞可因乎?
刻意十五
刻意劳累形神疲惫如何接引天道?行道群清净方能知无为,无为则垂象天下。
缮性十六
行道群勿消极懒散,接天道成贞德渡民化众。终一生无行而死为废人。
养生非为身,为天下
秋水十七
儒、道本为一体两端。儒知前,道修后;儒行今,道向远;儒治世,道引天
行道群勿因小害大因陋拒道,目见所及蔽其所不及,惑
至乐十八
行道群溺于所闻只知毫末,困于此生不知未来,此大患
达生十九
君子结于一。行道群专心致志容道生德立人则自生神
山木二十
行道群入民水中不见其人,用民先行己不受害,因民行道身心不弊。
群道贵其全,守其真,入世不累于世
田子方二十一
儒、道乃互为两体之智。儒兴道微,儒衰道涨。道生于儒,儒为道母。当世高考证书---儒之外衣流行而道几近遗。故不灭外儒不生内儒亦不行天道
知北游二十二
无知、无我,见大道
庚桑楚二十三
庄子再一次总结提炼行道群原则
徐无鬼二十四
行道群必须成群。此群难立但必据。首先源于儒,其次来于野,行道之群,以德下之也
则阳二十五
万物为吾所用,道士不穷于道
外物二十六
道士忘言得大志,忘物成大事,忘慧生大道
寓言二十七
体承道生德,德化民归无形
让王二十八
行道群穷且不堕青云之志,千变万化困中求通。化民救世不居上,得国让民返于无,命灭道流行
盗跖二十九
孔夫子惶惶乃行道群警醒
说剑三十
道源有三:天之道自然无为;地之道生生不息;人之道逆天背地。
反修人理可入道
渔父三十一
行道者与世反而与同道者群
列御寇三十二
此篇为行道者和群之术
天下三十三
道士合万物万家万人归于一,立于道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