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特谈话223: 褒鲁迅,贬胡适
近两年读书思考,一直遗憾中国这么大的文化竟然没有出现福泽谕吉这样的思想家。日本历史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因此在与西方文化碰撞后,日本文化面临的空前矛盾和危机跟中国有极大的相似,照理说日本此时产生的救世社会思想,中国也会有相应内容应运而生,但可惜在这重大历史抉择时期,中日两国思想家少有相似之处。
尽管1894年甲午战争民族危机后,迫使清政府派遣大量的优秀青年到日本去学习西方的新学,人数逐年激增,1906年高达12000多,一向要面子的中国文化能够虚心向曾经是自己的学生学习,因此可见,不能简单的认为近代中国文化学习西方文化的决心不大,但是学习结果如何?
判断的标准首先是看有没有产生思想大家,因为文化的学习,根本的是思想的学习,是精神的认知,而社会文化认知所达到的水平,只能依据它的最有影响的公认的优秀代表,如若它的代表人物平庸俗套,那么社会认知水平在这些代表之下,就更是不足为道。
留日学生中没有产生福泽谕吉一样的有破有立的思想大家,但却为中国文化贡献了一个批判意义的伟大思想家,他就是鲁迅。
中国文化人对鲁迅的争议是非常大的,鲁迅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是属于中国文化非主流派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是鲁迅对那个时代权势文化的公然鄙视和根本决裂,并表明了把中国文化的希望寄托在青年未来的身上。
鲁迅的思想,本质的属性是和西方个人精神解放的文化站在一起,“哀其不幸,恨其不争”,鲁迅对中国人文化命运的这一评价,充分的表明他的目光是聚焦在中国文化的个人主义精神荡然无存的悲惨事实的基础上,也因此鲁迅痛恨中国文化的专制政治,以致殃及池鱼的痛恨这一专制的辩护文化——道家和儒家,鲁迅恨不得把这些旧的文化一把火全部烧掉,如若有心思考,毛泽东对中国文化破旧立新的精神试验和鲁迅的批判精神有一种复杂而矛盾的相似,但是共同的思想基础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即他们都是对中国传统统治文化非常反感。
鲁迅是深刻的,我在文章中曾经分析鲁迅的批判精神和福泽谕吉非常相像,矛头所指是儒家文化的政治不平等,我不能判断鲁迅是受福泽谕吉影响,但有一点确凿无疑,这种文化的不平等他们是身同感受到的。
福泽谕吉和鲁迅的深刻,就在于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差距的核心所在,是政治不平等,是中国文化缺失个人主义的创造精神和责任精神。这种认识在那时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甚至是冒着巨大政治危险的,因为中国的统治文化还是在依靠不民主、不平等来进行专制独裁统治。
蒋介石骨子里思想就是“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而中国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胡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是政治世故,他一方面高举自由主义的大旗,一方面又自相矛盾的主张“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其实这是畏惧政治专制,是向权势政治俯首称臣,请问没有多元主义的文化,自由从何而言?少谈主义,不就是认可一个主义吗?
特别有害的是胡适把中国文化引向无聊透顶的考据学问当中,毫无思想性可言,而这不如同是帮助专制者学习前清统治者钳制社会思想的文化愚昧的政治手腕吗?
胡适其实是一个很平庸的人,他思想肤浅而圆滑,正是这个特点他才被权贵视为思想同类,招他们喜欢。请读者注意,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被政治压迫者喜欢的学者,没有一个是有不朽思想价值创造的。
胡适的影响很坏,一直到今天,中国文化还在深受其害,当然这不能简单的归罪胡适,因为中国旧的政治文化势力,需要这样一个代表,胡适不过是毛遂自荐的被选中而已,胡适后面还有千千万万愿意替代他政治文化角色的小胡适,因此胡适的文化影响才会如此的大,胡适的文化影响大,恰恰说明中国文化的普遍性的肤浅和不求上进。
想替代胡适,或者想对政治统治者更表达忠心耿耿,比如有钱穆,有冯友兰,钱穆更是天方夜谭的把中国古代文化吹捧的是最民主、最人道的文化,而冯友兰则积极响应政府的文化号召,使中国旧统治文化返老还童,发明了“新理学”的理论,民国官方投桃报李,也给了冯先生一个学术大奖。
但是这两位学术大师功利心太露骨,违背现代文化常识,太低估中国人智商,会被人一眼看穿,弄不好会帮倒忙,因此统治者对他们最多适当奖励,但不会产生很大兴趣,唯独胡适聪明伶俐,对权贵小骂大帮忙,貌似不偏不倚,自由独立,但在关键利益的问题上,胡适暗中帮助权贵,是能对社会舆论有极大迷惑作用的。
胡适貌似自由主义,但他又信奉实用主义、工具主义,这两种其实是根本矛盾的,自由主义文化本质是神圣信仰,而实用主义的本质是没有信仰,胡适不可能克服这种矛盾(任何人都不可能),胡适必须在两者之中选一,胡适实质上是选择了实用主义。
胡适向蒋介石献计是学习老子的治国之道,胡适说老子思想中有民主思想和自由思想,这就是胡适的肤浅,历代中国统治者,拜服老子的数不胜数,有哪一个学习到了老子的民主自由思想来去改造社会?其实老子是把百姓看作“刍狗”的,也就是看作工具的,胡适这一文化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都错的一塌糊涂,可见中国文化去吹捧胡适是多么让人可笑。
老子思想是典型的工具主义,是实用主义,因此胡适见到老子思想便五体投地,实属情有可缘,但是胡适又割舍不了自由主义,硬是给老子穿上自由主义的衣服。
那么老子思想中有没有自由主义?是有的,但是老子的自由主义是消极自私自利的,是属于“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文化属性,他和西方文化的以人权为本的积极创造进取的自由主义是风马牛不相及。
胡适就是如此偷换概念,不知这种肤浅是有意还是无意,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么一偷换,中国文化就不需要学习西方文化的自由主义,本来我们自家的文化中早就有了,何必舍近求远向西方学习?胡适就是如此在上下颠倒的捣浆糊。
鲁迅和胡适是道不同不相谋的,在《阿Q正传》小说中,鲁迅借阿Q身世的“考据”,顺手牵羊的对胡适的考据癖好讽刺了一番,鲁迅不屑和汪洋大海一样的琐碎考据文化争论个高下,鲁迅要冲向中国文化革命的第一线,这个第一线就是要打倒专制不平等的政治文化,就是救救孩子,相信中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以上比较,就知道鲁迅的精神是多么伟大,这种伟大,正是国难当头,胡适、冯友兰、钱穆等等还在为旧落后文化唱挽歌,以及数不胜数的知识分子都钻在故纸堆中自得其乐,而唯独鲁迅自告奋勇的以文化脊梁的责任担当,像唐吉可德一样孤军奋斗,他看准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敌人,揪住不放,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而当时中国的其他士大夫,大多在明哲保身,袖手旁观,一些甚至暗中给鲁迅投了匕首,打了冷枪。
这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道出来的鲁迅进行中国文化批判所处的极端恶劣的环境。
鲁迅后来成为中国文化的偶像,但是再后来,即现在鲁迅又被人指责,人无完人,鲁迅思想有偏激,但是哪一种思想没有缺陷?没有一面之词?关键是我们怎样理性的去认识它,是去发现它独有的最大的价值。笔者认为,鲁迅反抗专制文化的思想价值,对于中国文化永远是一个最经典的思想警钟。
中国近百年文化是被类同胡适的庸俗化学术大师们主宰,未来的希望是鲁迅一样“横眉冷对”的思想者不时的横空出世。
鲁迅文化有一个谜,直到去世鲁迅房间很注目的挂着一幅照像,照像人物不是亲人,也不是历史名人,而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日本人,他是鲁迅的恩师藤野先生。鲁迅说藤野先生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但在他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鲁迅去世,民众自发的葬礼是空前绝后的数十万人,盖棺定论鲁迅被誉为“民族魂”,但是如此盛誉的中国文化名人,所敬仰的对象却是一个很普通的日本的无名之人,而且这个被敬仰对象对此还一无所知,鲁迅去世后藤野先生才得知这一情况,1937年藤野先生发表了怀念鲁迅的文章,解释这张照片时说:
“他大概曾到我家来辞过别,最后的会面是什么时候,却忘记了,一直到死还把我的照片挂在房里,真是让人欣慰的事,上面这样的情形,这照片照得什么样子,并在什么时候送给他的,也记不起了。若是毕业生,也会一道照纪念相片的,但我却一次也没有和周君摄过。我的照片他是怎样拿到手的呢,也许是妻子交给他的吧。这样一说,我倒也希望见见那时候自己的样子。把我敬仰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奇妙。先前说过,我仅仅给他看过笔记。”
藤野先生的确是真正伟大的,因为他已经把伟大看作是很平常的事情,这种平常心才使伟大具有现实意义;藤野先生也是幸福的,因为他的伟大精神伴随这张照片将跟随鲁迅永远载入史册,来教育影响更多的后人。
这张照片,从一个侧面说明鲁迅的精神支柱是平民价值,说明鲁迅是有着强烈的自我价值的信仰精神,也说明鲁迅是一个世界普世价值者,因此他才有勇气狠狠批判中国文化的糟粕。
近来有文章攻击鲁迅是汉奸,是宣传卖国文化,我写了这篇文章,也算是对这种打着弘扬中国文化旗号,而肮脏卑鄙的对鲁迅兴师问罪的无耻言论努力的反击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