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富有”必须是第一原则?
:桑博
雷锋的价值在道德优越而不在经济比拼
中国网3月9日报道:在当天上午举行的“重庆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表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如果仅仅少数人富有,就会落到资本主义,我们就失败了。’”(报道原文见于: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2npc/GB/17343894.html)
如果话题限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范围内,便没有什么好讨论的——正如薄熙来书记所阐述:“共同富裕”,符合共产主义经典学说的原理,也是执政党一以贯之的目标和口号。即便对于不欢迎社会主义的人们,倘是尚能坚持政治文明的伦理底线,也便没有道理对“共同富裕”这一经济理想发生质疑。因此,作为一种经济理想和社会调济原则、特别是作为解决当前两极分化的折中方案,对于“共同富裕”,我并无异议。
我的疑问在于:每当提及“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想时——为什么经济的富有永远要被作为第一标准?为什么物质的“共同富裕”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为什么“发展经济”始终被当作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我们所追求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文明社会——如果不否认这一点,那是否就意味着:物质财富,就是文明社会的第一原则?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所谓“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逻辑基础,将要受到相当的质疑了。惟利是图、疯狂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是资本家的本质。“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损失。”(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所以说,视物质追求为至上的目标,把经济的发达作为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第一原则,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和特征。而社会主义之所以比资本主义进步,并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积累、经济建设方面的进步和优越,更重要的是要在道德观念上文明于它,在精神追求上优越于它,从伦理价值上打败它,从道义逻辑上否定它,不是仅仅在物质追求上搞竞赛、打擂台。
“雷锋日”刚刚过去,不同立场的言论人士们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激烈交锋,硝烟尚未散去——如果这么快便抛弃了“雷锋价值”的根本、转而只强调物质的“共同富裕”,那么不得不说:这场论战,更像是一场黑暗中自家兄弟之间误打误杀的遭遇战。逻辑很简单:唯物质富有是求、唯经济发展是求,是资本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和普世宗教;而毛泽东主席不仅说过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共同富裕这样的话,也题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样的字——雷锋所象征的价值,在道德而不在经济。
所以,如果只强调物质富有的社会主义理想,等于口水仗打了半天,掉过头仍一脚踏在了资本主义的逻辑上。
人的尊严不是物质包装出来的大金牙
2012年之初,中国知识界的论战,从言论的激烈程度、阵营的分化对立,到知识分子参与的规模和数量、议政热情,都是十数年来前所未有的。撇开种种话题表面的浮渣,所有论战的核心,只有一个:中国,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论什么阵营、何种立场的人,在对未来中国、理想社会的表述中,“文明”总是共同的诉求。区别只在于对“文明”的不同理解。——这话说了相当于没说,就是一句活该挨骂的P话。但事实就是如此:每个人都高擎着“文明”的大旗冲锋陷阵,而大家都没时间仔细想想:文明究竟是什么?我同样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却在网络上见过九零后网友对“现代文明婚姻”的一段精彩描述:
结婚之前,你头脑中首先闪现的是诸如“房子、戒指、婚宴、旅游”等物,而不是他看你时的神情、他舒心的笑容、他紧锁的眉头。那完美地说明了:……你的婚姻只不过是以爱之名的一场交易。
有些人还要喊来成千上万的人观看,有时候还要跑到一个到处是羊粪的地方去昭示天下:我和XXX成交啦!观众们欢呼庆贺奔走相告,恭喜他们做了一桩大买卖。然后去淘X上搜他们的婚纱,赶紧找旅行社把他们的蜜月也安排在那个缺氧的地方,不断地把自己在现场距离舞台4800米以外用200万像素手机拍到的新人照片发到新X微博上去,用打了鸡血的语言发表:“我见证了XXA和XXB的婚礼……”
这样的描写,再真实不过地揭示了一个物质至上主义社会的荒唐真相。——这便是我们所追求的文明社会吗?
社会理想的话题太大,我们回到个人生活的视角:如果说,在一个社会里,人的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租房变蜗居、蜗居换别墅,公交换qq、qq变大奔……那么,一个人与都市里的一只流浪狗、丛林里觅食的一条狼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求饱逐暖、避害趋利是一切动物共有的本能——在这一点上,人并不能比一只狗或者一条狼高明多少,区别只是动物并不追求超出本能需求的占有,而人却出于对世界和自身的恐惧,可能放纵欲望、追求无限地占有。——在此处,社会管理和调济的功能出现了。以仁慈、友爱为基础的分配原则,以公道、正义为核心的道德理想,才能彰显人性的高贵,也才是值得追求的文明。
别这么看着我,我不是“越穷越光荣”的主张者,我不否认经济发展是现实的需求,我也一样需要穿衣吃饭,我也渴望过上好日子。我只是想说:我们是人。人类灵魂的高贵之处,在于我们拥有道德意识,而不体现在我们先天地具备物质需求的本能。所谓人类所特有的人格,是一种来自精神维度的能力,而不是物质堆砌出来的发达。人格如此,国格呢?个体生命的价值首先在于道德意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又怎能首先揆之以物质富有?
所以,仍借用前面那位小网友的话说就是:“你之所以不能解放自己并不是因为经济没有独立,而是你首先没有让自己的人格独立。”
大国的魅力不在双子塔更不在大杀器
最有趣的逻辑是这样的:以物质发达、甚至仅仅以大杀器的拥有,来衡量一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与否;反过来,又把运用这种观点得出的结论归结为:“文明决定论”。于是,曾经我们喝汤咽糠,是论语的罪过;今天穆斯林被打得满地找牙,是古兰经惹的祸;拉美经济落后,是因为印第安人喜欢玩集体自杀的游戏;黑非洲饿殍遍地,怪只怪黑人骨子里好吃懒做、小富即安……于是,“民族劣根性”、“文明救赎论”一度被奉为神圣学术,《河殇》、《丑陋的中国人》赢得一代人的膜拜。——简言之,“文明决定论”成功地掩盖了五百年来世界最大的秘密:曾经血淋淋的殖民掠夺,今天建立于不平等规则之上的“自由贸易(Free Trade)”。
而这一切的价值基础不是别的,正是惟利是图、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它所遵奉的哲学信条,就是物质至上论。
再说一遍:我没有否认物质文明的重要。打再多补丁也罢,雷锋还是需要穿袜子;无私如格瓦拉者,一样离不开吃喝拉撒。之所以需要再三澄清,是因为:今天在我们的社会里,只要有人强调“精神文明”的重要,便要被推向反物质文明的极端、被钉在“越穷越光荣”的耻辱柱上;谁敢提“道德”二字,立即会被打上“虚伪”的标签;“人和动物没有任何区别”,成了新一代文明人的主流观念……这恰恰说明了什么?
我们的社会,确实行驶在通往文明彼岸的航线上而没有发生偏离?矫正国家航线是肉食者们的事情,我只是觉得:文明不是大金牙,文明不是双子塔,文明更不是F22、X37B、航空母舰……文明首先是道德,是伟大的中国传统中最具有魅力、也最温暖人心的部分:仁义,亲爱,廉洁,知耻等等。梁漱溟先生曾有云:“在一个封闭的中国,再发展五千年也出不了资本主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如此断言的理论根据是:中国社会自秦汉以来就以伦理道德代替了宗教、礼俗在法律之上调和着社会关系;古典时代,中国社会的传统价值体系、中国人的精神意欲“并不指向资本主义”,更不会把人从家庭、朋友、道德和陶冶人性的种种“生活的艺术”中异化出去,变成大机器的奴隶——而这一点,正是资本主义所必需的。
立意纠偏而不在争论者,不会选择以偏纠偏。就像真诚热爱中国文化传统者,一定深知中国文化核心所具备的包容性而不会惟我独尊;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并不需要全面排斥西方文明中的进步方面——同样,物质文明从来都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体现手段,但也不要忘记了: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是社会成员活得有尊严——而尊严,并不单单依靠物质财富就能够包装出来;大国的魅力,在于文化的力量而不在于大杀器。小学老师教育我们“讲文明懂礼貌”,并不是教我们跟其他同学攀比穿着,更不是教我们用校园暴力去征服弱小同学。
究竟什么才是文明?让一位第三世界的思想家来教导我们:
什么是文明呢?在工业和艺术之上,在博学和科学之上,道德像一个明亮的光点,在一座宏伟的金字塔的尖顶上熠熠生辉。这种道德不是建立在彼世判决基础上的神学上的道德,而是人类的道德……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这种道德观的核心在于把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改变成生活中的和睦相处。哪里没有正义和仁慈,哪里就没有文明;哪里宣布生存竞争是社会法则,哪里就充斥着野蛮。如果保留着一副老虎的心肠,获得亚里士多德的智慧又有什么用呢?如果长着一颗猪的灵魂,像米凯朗琪罗一样有艺术天赋又有什么意义呢?将艺术或科学之光撒满大地,不如让仁慈的蜜汁渗入大地腹心。如果在一个国度里,行善已从义务变成习惯,仁慈的行为已成为一种本能的反应,这样的社会才能被称之为高度文明的社会。(秘鲁思想家曼努埃尔·冈萨莱斯·普拉达《我们的印第安人》,摘自索飒《丰饶的苦难》)
中国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轮不着草民操心。但有一句要说:物质富有实在不必成为我们追求文明社会的第一原则。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