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哲学思想探讨(初稿)
陈晓东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早、最杰出的军事名著,被称为“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子兵法》蕴涵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尤其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道家思想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应用。从历史实践中的表现来看,道家思想在治国理政方面成效并不显著,表现出了很大局限性,其价值更多体现在哲学、宗教方面。现在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主要原因是对世界“发展”这一本质的认识的不足,这是历史的局限。而孙子兵法由于更侧重实践基础上的军事理论研究,发展出了其独到的深刻哲学认识,自其诞生起,就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其哲学思想、军事理论在实践中被一再被证明。通过对孙子兵法在哲学上正确方面的认识,更能认识并补正老子(道德经)的哲学思想。
一、道。道的概念,对道如何解释,历来有很多观点,这里尝试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做一粗略探讨。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里假设道是世界的本源,我们的宇宙(天地)由道所生。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在难以描述的无穷发展运动中的一个发展运动,生成宇宙,一是宇宙(天地)的开始,也是道的一个变化。一(道的一)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其内在统一矛盾的两面得以显现成为阴、阳;然后“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阴阳而生三。3、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从一二,到三,是一个质变的过程,是从无形质到有形质的转变,三或许可以认为是有形质的开始。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万物负阴而抱阳”,道德经从我们日常的认识出发,描述了无和有如何形成我们现在能认识到的万物;万物的性质作用,由有和无所决定。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客观实在,它遵循着自己的法则而运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无、万物”,为道所生成,共同遵循道的法则,而又呈现各自的规律。“道”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孙子兵法对战争认识的基础。
二、始计。“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这体现了孙子兵法对战争的认识。认为战争是客观的,有客观规律的,影响战争胜负的物质因素、客观规律可以被认识。
三、形势。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木石有方有圆,放在平地,都静止不动,圆石放于斜坡上就会滚动,而从千仞高的山上向下滚动,就会势不可挡。)“形”,或者可以描述为一事物外在物质表现,如木石之形表现为有方有圆,军队之形表现为兵力众多,纪律严明,装备精良、熟练有素等(孙膑兵法对形描述较多,也更深刻)。势,或者可以描述为(形所在的)整体所具有的态势,如高山因其高而具有势能,而这势能可以转化,让在其中的圆石具有动能。“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兵力虽弱,可由因势而成的勇来弥补。1、形依托于势。2、有势就有能。通过“势”的变化,“形”的发挥受到限制,灵活利用形势的变化,甚至可以实现局势的逆转。
四、虚实。“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虚实”有人认为指兵力的多寡,这是一个方面。从哲学的角度看,描述的是事物的状态,任何事物都在发展运动中,并遵循一定客观规律,在其发展前进的时候,呈现为“实”的状态,在其衰败后退的时候呈现为“虚”的状态。因此要认识战争中导致敌我双方呈现“虚实”的客观规律,使敌人违背客观规律,呈虚的状态,自己要遵循客观规律,呈实的状态。如三十六计所言:“不敌其力,而消其势。”
五、奇正。“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合:“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奇胜:“避实而击虚。”(或者说以实击虚)。或者如孙膑所说“必攻不守”。所以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
孙子兵法形势、虚实、奇正等概念,从哲学的高度,论述了战争如何胜利的客观规律,这一客观规律不仅体现在军事斗争方面,也体现了对世界发展与斗争的认识。
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这就要求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重新从根本上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自己闭门造车,先草草写个大概,很多感觉抓不住,如果大家觉得有可看的价值,再进一步补充修正。)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