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劳动的人类社会(自然与社会考察)(2)

段修斌 · 2016-09-06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再提要】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为什么会产生跳跃?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哪个最为合理?各自存在着什么缺欠?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什么优长和缺欠?它对中国文化缺欠如何弥补?中国的新型劳动文化如何成型?其现状和前途如何?本文下半部分将与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予以探讨。

(续接上文)

 

5 社会发展存在跳跃性 

以上探讨的是社会存在和运动的共性,而要研究不同社会的个性,则要从不同而具体的社会入手。

在具体的物质运动中,由于能量值不同,电子会产生能级跃迁,会跳跃跨入不同的轨道。在物质的有机化运动中,有水的地方就容易生成有机物,而缺水的地方就不容易生成有机物。同样,在社会科学中,由于各种社会不同的小环境或时空,它们会产生不同的运动。

5.1 两种跳跃模式

按理来说,社会在其内能和外能的相互作用下,其发展应该循序渐进。但在具体的社会发展中,不同区域社会制度的变革却以基本模式为框架,根据不同的内因(小环境)和外因衍生出不同的模式,有的是循序渐进,而有的却出现了跳跃。

社会制度的变革,在欧洲属于循序渐进,即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社会。而受其影响,社会发展较慢的区域则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模式,比如美洲的殖民地国家,在资本主义思想支配下,经过短暂的社会动荡后,一举跨过封建制,从原始社会或奴隶制初始阶段跃入资本主义社会。而当资本主义思潮蔓延到中国这块特殊的土壤时,则出现了另一种跳跃,即经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动荡后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所谓跳跃式,有时是直接的,比如美洲国家从原始社会或奴隶制初期直接跨越封建制进入资本主义;有时并不是直接的,而是也存在着某种短暂过渡,比如中国的资本主义制,也曾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徘徊过,然后再跳跃进入社会主义。

就全球社会发展来说,欧洲循序渐进的模式,属于一种基本模式。除此之外,在这种基本模式的影响下,也呈现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和美洲国家等不同区域不同社会制度交替发展的格局,见下表。

社会发展模式及演化

欧洲国家

基本模式(循序渐进)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

美洲国家

分支模式(跳跃式)原始社会→奴隶制初期→(跨越发达奴隶制和封建制)→资本主义。

中国等

分支模式(跳跃式)原始社会→奴隶制→封建制→(跨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7反映出,在遵循社会发展大方向的前提下,不同社会的内因导致不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的跳跃。

这种情况也反映出,随着近现代东西方思想、文化、科学、经济等交流渠道的增多与增速,全球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发展也在趋同。这种趋同性发展是以思想、文化、科学、经济等与政治制度的进步为依据的,既然西方能够影响东方,那么,东方也将能够影响西方。

历史的发展只能向前,不能倒退。所以,美洲国家不能因社会发展中缺少奴隶制充分发展和完整的封建制而回头补课或重新演进,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也不能退回到资本主义,只能通过允许或兼顾私有制经济的阶段性要求予以弥补。前苏联的回头补课,导致国家产生分裂,从而使社会劳动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产生了隔离,其所产生的消极作用,令人触目惊心。

5.2 中国历史的跳跃

关于中国历史的跳跃,很多文章都有不同的论述,所列举的原因也很多,大多是“阶级说”或教科书的反映。而本文对于中国历史跳跃的原因,下面则主要根据上面考察中所得出的劳动原理对其予以分析。

5.2.1 传统文化原因

通过下面的考察会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由于《易经》阴阳的统领作用,从而产生了对社会运动具有引导作用的“圣贤文化”,尤其是儒学的长期盛行,它属于倡导人性(注:这时的人性突出的是“善”和“仁和”)或有机性的一种文化,由此,中国社会也就会对动物性或无机性具有相应的抵制作用,从而缺失资本主义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动物性或无机性土壤,不利于其萌生与滋长。

社会主义文化也是突出人性或劳动有机性的文化,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存在着共同点。

5.2.2 历史、经济和政治原因

在历史上,中国的社会科学一直快于自然科学,但由于其存在着理论空挡,在封建社会末期不但落后于自然科学(已有些许工业),更落后于西方,这实际上也为后来的跳跃式发展积累了一种跳跃的势能。

根据近代史反映,中国的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它需要迎来一场变革以实现社会的进步,这是客观方面的原因。为实现这场变革,可以说各种政治势力都先后粉墨登场,有革命的,有变法的,也有投机和割据的,甚至还有复辟的,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等,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在当时,中国社会处于混乱中,思想界也处于混乱中,各种思想和主义泛滥(曾涌现出700多个政党),街头演讲也不时登场,但其基本共同点都集中于社会的第二性矛盾层面,没有涉及第一性矛盾,即没有发现或依靠人类社会的第一推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主要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也借鉴了苏联的经验,但在建党初期按照“本本”和搬来的经验,却屡遭失败,曾几度面临亡党的境地。在扭转这一被动局面的过程中,不得不提到毛泽东个人的作用,他历来反对那些秀才们照抄照搬的“本本主义”,力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调研,从深层次上认识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虽然当时的各种主张都很活跃,但关于中国的革命都忽视了一点,都忽视了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都忽视了潜伏着的社会第一推动力。根据当时的事实反映,可以说只有毛泽东和少数人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为从其办农民夜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情况看,开始并没有几个人这样做。正是由于毛泽东等实事求是的社会实践和所产生的实际效果,逐步扭转了自视甚高的一些人对社会指手画脚的教师爷作风和“本本主义”(鼓吹资本主义理论类属于此),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得出了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方法,并领导全党真正融入了工农社会,从而立足于社会的第一性矛盾中,并在第二性矛盾斗争中站稳了脚跟。也正是由于我党将社会的第一性矛盾与第二性矛盾综合解决的一整套理论 - 毛泽东思想,从而使我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对于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通过资本主义革命的方式是无法解决的,其它改良的尝试也都遭遇了失败,只有解决工农的最基本需求,尤其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将社会第一推动力发动起来,才能保障中国革命的成功,也只有实行社会主义革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才能在后来的社会建设中不再次沦为积贫积弱并实现中国的长治久安。

这显然是一种大政治,也是一种“活政治”,它的成功是必然的,也是历史所无可替代的,而其它理论都没能认识到社会第一性矛盾的基础作用,更没有着手予以解决,不可能不失败。至于中国历史跳跃其它的原因还有很多,许多人讲得都很全面,在此不予重复。

5.3 中国的跳跃与反跳跃之争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出现了对中国历史发展跳跃与反跳跃的激烈博弈,突出的就是国共之争。共产党主张中国实施跳跃式发展,跨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而国民党则反对并阻止这种跳跃,主张实行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由此而展开了两党之间的博弈。

国共之争是激烈的,它们的表现也是很不同的,其对比可从多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国民党的“三民主义”较共产党的“共产主义”,在胸襟和气度上已经黯然失色。其次,在治国方面,国民党在其控制区域所推行的资本主义,不但消除不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消除不了国外强权对中国的控制,更消除不了资本主义集团内部的派性林立,反而搞得民生凋敝,人民苦不堪言,严重阻碍了劳动的运动与发展,与当时的延安边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次,在军事上,尽管当初国民党军队很强大,但其所依靠的正规军队,终究不可与人民战争等量齐观。

如果运用劳动原理看待国共之争,结论就更为简单明了。共产党代表和依靠的是人民,而人民原理的实质就是劳动原理,其代表和依靠的力量属于社会的第一推行力。纵观中国的历史,尤其是中国的近现代史,没有一个政党或政治势力能够代表劳动,没有一个能够将社会的第一性矛盾与第二性矛盾综合在一起予以解决,而只有共产党做到了。所以,国民党所依靠的资本属于“死劳动”,其从事的政治和战争也就属于“死政治”和“死战争”,而共产党所依靠的是“活劳动”,其从事的政治和战争也就属于“活政治”和“活战争”。国民党用“死政治”和“死战争”对抗共产党的“活政治”和“活战争”,没有不失败的道理。

根据两党的宗旨,以及其实际表现,可大致列表比较如下: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大致比较

项目

中国共产党的追求与效果

中国国民党的追求与效果

最高理想

共产主义(国际视野)

高瞻远瞩

三民主义(国内视野)

相对狭隘短视

主要依靠力量

社会下层(即劳动或第一推动力)

赢得广泛支持

社会上层(即资本或第二推动力)

失去广泛支持

反帝

追求国家独立

彻底

追求国家独立

三心二意,与帝国主义勾勾搭搭

反封建

推行土地革命

彻底

推翻帝制,“平均地权”

实际中保留了封建土地制度,并以地主阶级为其依靠力量

反官僚资本

取缔官僚资本主义

彻底

实行官僚资本主义(如蒋宋孔陈)

以官僚资产阶级为依靠或中坚力量,官商合流

政治

主张建立劳动政权

成功

主张建立“民主”资本政权

失败

民主

建立广泛统一战线

成功

排斥民主党派

一党之私,实行独裁

其它

 

 

 

反共最坚决

理论概括

在社会基本矛盾基础上处理特殊矛盾

基本和特殊矛盾综合解决

将社会的特殊矛盾作为基本矛盾

以全盘失败告终

注:国民党推行的是旧民主主义,而共产党推行的是新民主主义,故除在反“封建”问题上反映出国民党革命的不彻底性以外,在对待“官僚资本”问题上的区别则更为明显。由此可看出,在当时情况下,国民党与共产党对中国社会的基本认识存在着根本性和层次上的差别。

从表8的比较中很明确地看出,只有共产党才能担起“天下为公”的历史大任,而国民党则背离了孙中山先生的教导,走向了反面。最终,共产党主张的跳跃式发展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而国民党所推行的资本主义则被历史所抛弃。

总体来讲,国民党就是要阻止中国社会的跳跃发展,而共产党就是要促进中国社会的跳跃发展。而在国共之争的整个过程中,国民党虽然曾占据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但在政治活动中,它始终追求不远,站点不高,理论、方针政策、组织和军事指挥不当,群众基础不牢(最后完全失去了群众基础),其失败是必然的。按照劳动或能量观理论,共产党代表的是劳动(第一推动力)或能量,而国民党则代表的是资本和物质,它们所体现的正是历史发展的正负能之争。这是一个社会第一推动力(劳动)战胜第二推动力(资本)非常典型的案例,从中可以领悟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历史是公正的,它说明了一切。

5.4 国共领导人思维的区别

在此,想特别强调一下思维深度或念经与写经的区别(只在此提一下,不过多谈)。

对待传统文化,可以说国共两党领导人都主张对其予以继承,但国民党领导人主张原汁原味地继承,主要以念经为主,但由于对传统文化理解不深,往往念歪经;而中共领导人则主张在继承的基础上写经。这种现象反映出他们的思维深度不同。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都属于在念经基础上的写经之人,所以才在理论和社会实践中取得了创新性发展。这对那些整天之乎者也的“本本主义”者是个提醒,也对我们总结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借鉴意义。

毛泽东对传统思维的运用举例:比如对抗日战争而言,如果按照投降派的三维时空进行思维,运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中国抗战必亡,因为当时日本的确强大,而按照毛泽东的四维时空予以思维,运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将抗日战争看做一个过程,由此就分出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发展阶段,并得出抗战必胜的结论。

这一情况运用到现在也同样,比如按照一些洋奴的三维时空思维,运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确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差距,但如果按照四维时空进行思维,运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则美国必然衰落,而中国必然崛起。所以,在思维混乱的当今时代,中国思维同样可以给我们以光明,同样可以给我们以意志和信心,同样可以指导我们一往无前。 

6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而从自然科学方面看,它也属于劳动或社会生成的信息范畴,属于既来自于社会又高于社会的一个层面,对社会运动会产生一定的规定性。

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一般都以对自然的认知和解释为基础,根据对自然的认知形成哲学思维,从而形成相对固定的信仰,并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相比较而言,西方文化几经变化,其古代文明都没能继承下来,而中国文化则特别稳定,它是世界几大文明唯一的幸存和延续者。在中国的历史中,虽曾遭遇过外族入侵,也曾出现过内战,但这些都没能使中国文化产生中断,它不但使中国战乱后慢慢地重归统一,甚至还随着外族入侵对其予以同化,出现了版图扩张,导致文化的远播,显示出其独特的统合力。

中国文化近现代的进化,其主要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1)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引入,2)文言文被白话文所改造,使中国文化逐步适应社会的现代化需求。

中国文化就像一个庞大的生命体一样,它的胃口一直很大,对于各种活生生的养料它一直都是来者不拒。将社会养料经过充分的消化,它会选择性的进行吸收和扬弃,而目前正处于对西方文化深度消化后怎样吸收和扬弃并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的过程中。

在中国的历史中,由于存在着传统文化和近现代的新型文化,并且新型文化与传统文化存在着继承和进化关系,所以要从考察传统文化做起。

6.1 多彩的传统文化与社会

中国文字起源于象形,侧重于由表意到表音,意味着先整体后个体,先宏观后微观的系统思维方式。而文字是用于交流和记事的工具,它的创生和流行反映着人们的思维习惯,意味着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否则它会消亡。再加上造纸术的发明,较早地记录了历史,为后世研究提供了较多的素材,从而进一步有助于系统思维的形成。文字的表意和造纸术的较早应用,为中国文化的成型形成了相应的基础。

中国的象形文字,由于其复杂,反而成为一种难于改变的文化载体,它本身也在中国的大统一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而通过这种载体所承载的思想,尤其是《易经》的太极理论,既包含“运动”的宇宙观又包含“阴阳”认识论[4],还包括万物相通的互动,它属于中国古代整个思想和哲学界的一种统领,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恒定性。在这种统一性和恒定性中,因侧重点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思想流派,再加上外来文化,又演绎出了其多样性。由此,信仰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文化的稳定性与变动性,便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而在统一性中所产生的多样性,也使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它们都对社会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6.1.1 易经与社会

据有人考证,“《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也有资料说在旧石器时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因为它主要体现为一种哲学,儒学、道教、中医等理论皆源出于此,其太极理论不但解释了宇宙的诞生、存在和运动,也使中国文化较早地摆脱了“神创说”,避免了政教合一体制的成形,并为中国古代哲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思想和科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易经强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产生了相应的和谐统一性。同时,也由阴阳和谐原理(属于双相存在和思维)衍生出相应的包容性,故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和平共存,从而使中国社会较早地出现了和谐统一的思想理念。在中国版图统一和稳定的功劳簿上,易经文化的作用远大于军事。

按照普遍的解释,《易经》之“易”为“改变,变易、变化”等,指的是“阴阳”的变化,但根据考察,按照现代科学解释,它应该属于“运动”。而“运动”只能是“阴阳”对立统一能量的运动,所以,“易”含有“能量”之义。由此,《易经》的宇宙观应该为(能量)运动,其认识论应该是“阴阳”的绝对运动,其体现为一种能量运动哲学。

而中医的“气一元论”,将太极或宇宙观理解为“气”,也与能量很相近,因为古代没有能量这一概念,用“气”表达也不算太走板。由此,“易”或“气”很显然属于高于具体事物的一个层面

最深的往是最简单的。后世根据易经太极理论所提炼的一幅太极图,它所包含的正是中国传统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完整的文化或思想体系,也成为流传给后人的思想和思维的第一载体。虽然也曾出现过多种思潮,但《易经》文化则一直在或明或暗地发挥着根本性作用。

然而,《易经》的“八卦”虽然对事物运动的普遍联系存在着科学因素,但对事物的分类或微观认知显然是错误的,并且在多种形而上学的解读中把其思维引向了神鬼莫测的境地。根据其“天人感应”和“八卦”理论而衍生的“观天象知人事”,则也把人们对事物的宏观认识引向了歧途,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其对微观事物的深入认知,对科学发展形成了不利影响。

按照现代理解,《易经》属于基础理论,不属于应用理论,再加上其五行八卦对事实认知的偏差,所以其应用性不足。

《易经》最科学之处在于:1)运动(易),2)阴阳(对立统一规律),但有些酸腐文人往往除一味地“之乎者也”外,也不将其理解为现代科学的“运动”,更为严重的是不讲“阴阳”的绝对运动,将其最科学合理的成分予以抹杀,如南怀瑾的《易经杂说》,导致念歪经现象盛行。

6.1.2 中医与社会

纵观目前整个自然科学领域,传统的东方医学(含中医、印医和朝韩医学等)都包含着近似的能量色彩。尤其是中医,这个在物质观科学冲击下几欲被废除的医学流派,它反而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完备的自然科学体系[6]。尽管在当时的科技发展条件下,只能依靠肉眼观察和哲学推理探讨“气一元论”,但中医是从气(在性态上近似于能量)的角度探索自然科学,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影响深远。

根据中医理论的形成可以看出,它既来自民间大量的经验积累,又结合了社会的主流思想,从而实现了一种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融合。同时,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它把各种知识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出一种系统论思维。所以,中国古代的学问家或学者一般都懂中医,中医理论是他们绕不过去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由此,中医理论并不仅仅局限于医学,它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文理兼备,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理论的集大成者,是中国文化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体现者,也是中国就生命进行系统或整体思维最具代表性的坚实载体。中医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和阴阳平衡,其本质是“和”。

既然中医追求的是“和”,又由于气血运行(含针灸和气功)原理属于气,其用药也主要采用植物,所以,中医实质上相近于一种能量或有机医学。尤其是其气血运行,反映着类似于在自然科学考察中所得出的能量推动物质运动,这是科学和合理的,非常可贵。这种近似的能量医学,是与中国的社会科学相统一的,与社会科学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然而,其“五行”对于事物的分类与事实相去太远,不可能不在物质科学风潮中遭受冷遇。由于科技发展的历史局限,传统中医不可能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也不能体现微生物,其宇宙观也不可能确定为能量,阴阳更不可能进一步明确为正能与负能,具有不可避免的模糊性和历史局限性,使其在近现代发展中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

6.1.3 孙子兵法与社会

2000多年来,孙子兵法备受国内外读者所推崇,把它称为世界第一兵书。但如果只把它看做兵书,便有损它的价值了。虽然它谈的是战争,但它的意义绝不止于战争,而是太极原理以及“五行八卦(类似于普遍联系)”理论在战争中的具体运用,相当于能量观与物质观在战争问题上的有机统一,它同样能够指导其它领域(日本商界就利用孙子兵法研究商场)。

孙子兵法的要旨是以战止战,是要消灭战争,其所运用的战争手段或计谋是在“慎战”无望后迫不得已的选择,并不属于其初衷。在对敌斗争中,孙子兵法强调战略战术,并且只有站在“太极”高度和正义性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对其予以运用。而这种高度相当于一种物质观层面之上的能量观,其核心还是“和”。中国的历史也说明,能文的情况下,决不轻言武,绝不会轻启战端。

孙子兵法是以战争的手段解决人类社会和平统一的基本问题,在它问世后,中国社会便由战乱逐步走向了稳定、融合和统一。

虽然中国文化始终重文轻武,但在历史的关键时期和战争问题上,则能够以文为基础,有机结合武,在中国的统一进程中发挥了应有的历史性作用。所以,在中国历史中,演绎出了一幕幕文化智慧与军事相结合的精彩片段。

随着文化的交流,孙子兵法也早已传播于海外(尤其是日本),但他们主要学习的是其“武”,而没有悟透其所蕴含的“文”,违背了中国兵法理论的正义性和消灭战争的基本原理,最终都遭遇失败。

6.1.4 儒道释与社会

除易经、中医和兵法理论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包括儒学、道教和佛教文化等。易经、中医与兵法是太极理论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尤其是中医和兵法,它们是实践性很强的两种理论,而儒道释则是与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性关系甚微,它们都较少参与社会的工农业生产,脱离社会劳动,主要是坐而论道。

1)儒学。儒学源出于易经,是盛行于中国两千余年的正统学派,它极力倡导王道德治,有些近似于国家宗教,其核心思想是“仁”。由于“仁”字思想超脱于利益之上,并强调“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它具有较浓重的人性色彩。同时,它所宣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观(将阴阳用错了地方),认为自然和社会秩序本来就应该如此,作为个人要努力克制自己适应并保护这种秩序。由于这种伦理观对维护封建统治非常有利,统治阶级便以其为正统社会学说举行科考取士,把士人阶层导向了苦学儒家经典的方向,并使这种科考制度延续了一千余年。因为这种学派崇尚人性,其辅佐的封建制较欧洲的封建制能够些许弱化社会矛盾,再加上中国文化固有的恒定性,使得封建制在中国较为牢固并难以被打破。

由于中国文化成熟较早,又由于儒学刻意崇尚人性(类属于能量性)而更加忽视物质性,存在着相应的片面性。限于当时的科技状况,自然科学并没有与社会科学同步发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欠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又由于士人的学习是以科考为目的,学习文化是为了做官,通过做官而对社会进行从上到下的教化,以实现其“大同社会”,而不是用于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和改造自然,所以,儒家文化对劳动自然持以鄙夷态度。

这种重文轻理弊端所导致的后果是,既鄙视并脱离劳动和工农业生产,又倡导“大同社会”,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因为鄙视劳动的本身已否定了其社会性,不可能实现“大同社会”。再者,这种理论也容易为社会无机性所乘,许多士人往往会以人性之名,行动物性之实,走向了“升官发财”的邪路。由此,它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致使后来的自然科学远远落后于社会科学。这种思想在目前也还存在着一些余孽,比如公务员考试的趋之若鹜现象,就是一种明证。

在经济发展方面,儒学主张“崇本抑末”,它对唯利是图的资本又在形式上具有天然抵制的一面,不利于逐利性商品经济的萌生与发展。

由于儒学的贯彻方式是从上到下的教化,缺少社会底层的积极响应,这说明其理论缺乏相应的现实性和科学性,其双相思维存在着缺欠,在对“大同社会”这一美好愿景的追求中,儒学是消极的。它对这种愿景的追求方法,是要人们都克制私欲,而对于一些私欲膨胀的恶劣现象,却采取中庸、克制、容忍进而感化的态度,而不是鼓励人们积极与之斗争。

2)道教。道教既类似于学派,也类似于教派,其基本思想源出于《易经》,并将《易经》的基本原理提炼成了太极图,使其更加简明和生动,也体现出宇宙的双相存在和运动,属于典型的双相思维。

    根据太极理论,道教认为“有生于无”,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与大爆炸理论及宇宙演化存在着相通之处,相似于大爆炸能量产生正负能(暗物质和暗能量),而正负能产生物质,正负能和物质又产生万物。由于道教理论属于一种系统论,它对中国的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在深层次上影响到中国的传统文化。

道教的宗旨之一是“济世救民”,其所追求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本意是让社会少些欲望和争斗,使老百姓少些干扰和役使,能够过上宁静祥和的日子。

由于“道法自然”,道教理论虽然在本质上是客观的,但在社会实践中却由无限的宽容性主张“无为”,任其自由发展,是避世的,这与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本性不相统一。由此,这种思想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在闭关锁国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发挥了一些消极作用。

3)佛教。除“有神论”信仰外,佛教讲究弃恶从善,大慈大悲,尊重自然,尊重生命,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同时,它对社会也采取回避的态度,对危害社会的私欲膨胀,也主张大度包容或忍让。所以,佛教虽然劝人向善,但由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它在社会科学中的作用也是消极的。

6.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总体来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色属于太极文化。

在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各有区别,但在和谐“运动”或有机性这一层面它们却是相通的,比如易经追求的是“和谐统一”,中医追求的是“阴阳平衡”,兵家追求的是“以战止战”,儒家追求的是“大同社会”,道教追求的是“宁静祥和”,佛教追求的是“大慈大悲”,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可以概括成一个字,即“和”。而“和”的本身,则意味着缺少斗争性或竞争性,从而缺少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性。

由于易经的太极理论为中国文化奠定了哲学基础,后续产生的各种学说基本都万变不离其宗。中医是在2000多年前形成的完整和系统的自然科学体系,又由于儒道释等各种学说的有机性,使得中国的社会科学也早已产生了相应的有机性和(近似的)能量观色彩。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它也是人性与动物性没能明确区分,但它却偏向于一种“和”文化或有机文化。

综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说孙子兵法是比较科学的,既崇尚文,又弘扬武;既具有能量观的高度,也具有物质观的具体;既指明了社会统一和谐的大方向,又较为清楚地阐述了怎样对邪恶和私欲膨胀积极斗争的方式方法。虽然它源出于易经等文化,但不墨守陈规,使原则性与实用性以及灵活性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也符合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本性。而中医却偏向于“气”[6],其对具体事物的“五行”分类则与事实不符。易经虽然具备能量观色彩和科学的认识论,但其八卦却对具体事物认识不够具体,并引发人们多种解读,从而有些神鬼莫测。道教虽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系统思维,但它却主张不问世事,让社会自由或无序发展。儒释二教虽然干预社会,却与自然科学几乎没有关系,甚至鄙视工农业发展。 

7 中国文化进化的纵向考察 

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但能够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走向,也能够影响民族的兴盛与衰弱,不但能够影响人类改造社会的特殊运动,也能够影响改造自然的基本运动。然而,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察,虽然它很有特长,但却并不完美,这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和进化。而这种改造和进化,需要对其精华的继承和糟粕的摒弃,并增补一些所缺失的内容,其难度是很大的。也正是因为其难度大,所以它才更具有历史意义。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这方面文章很多,但由于着眼点和分析的不同,除系统论或总体思维外,有些各说纷纭。尤其对于“八卦”的解释,甚至将其导向了风水算命等的邪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危害可谓不小。现根据考察,直截了当从哲学方面谈出自己的观点。

为方便分析中国文化,先将对自然科学考察基础上所得出的方式方法大体介绍如下:

7.1 0或根”思维(太极思维)

不管是宇宙还是人类社会,它都存在一个诞生→演化→现状的运动过程,都存在一个“0 + 过去 + 现状”基本的运动脉络和框架,都存在着各自的根→基干→现状,都存在着其纵向的历史维,必然属于四维时空。

由此,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理论,必然既要反映宇宙和人类社会的过去,也要反映其现在,既要反映其绝对运动,也要反映其相对运动,都必须要有自己的哲学框架,如果不符合这些条件,那它就不能反映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实际,必然不够完善。

从对自然科学考察中所得出的这种思维属于运动思维,事实上它就是我们的太极思维,与中国《易经》的思维非常一致。这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自然的客观反映,自己也是在得出结果后才发觉其与太极思维完全吻合。由此,它对于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有裨益。

7.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长与缺欠

    总体讲,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易经》主要体现为一种(能量)运动哲学,它对自然的阐释最为合理,只是由于科学发展的局限,对其深刻内涵有欠深入挖掘。

1)《易经》。易(运动)→阴阳(绝对运动)→八卦(“现实存在”在绝对运动基础上相互之间的相对运动)。

《易经》以“易(运动)”作为宇宙观,与考察中得出的“能量即是运动,运动即是能量”完全相符,“阴阳”也与对立统一规律的绝对运动相符,“八卦”属于“现实存在”在绝对运动基础上相互之间的相对运动,也与现代科学相符合。就《易经》的整体思维来讲,其属于四维时空,包含历史或时间维,完全符合基础理论条件,只是其对具体事物的认知有所偏差。

2)自然哲学。中国传统自然哲学的基本框架为:气阴气与阳气(绝对运动)→五行。其代表:宇宙观→认识论→万物相通(普遍联系)。道教偏重于自然科学。

自然哲学框架完整。宇宙观即为宇宙之根,也是自然科学之根,阴气与阳气意含的“绝对运动”也与考察相符,但“五行”则出现了偏差。

但“气一元论”和“五行”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引向了邪路,导致人们拐着弯地去理解和认识物质,使中国在物质科学的发展和改造自然的运动中自然会成为短板或劣势。这也是中国近现代科学和生产力落后于西方的一个重要原因。

3)社会哲学。(儒学为主)善(仁)→善与恶、君子与小人、或圣贤与凡愚(权作“阴阳”)→ 三纲五常等(对其哲学框架强做整理,有些勉强)

强调“善()”为人类社会之根,与劳动观不甚符合,缺失理论之根。但其“善()”归属于人性,对社会的引导发挥了一些正面作用。

相比较而言,最差的还是社会哲学。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大的短板是社会科学理论,尤其缺乏为劳苦大众撑腰说话的理论。

7.3 马克思主义的优长与缺欠

在中国文化的进化中,马克思主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国传统的社会科学,其作用非常巨大,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要对其理论说长道短,可能许多人有些难于接受,所以自己对此也是小心翼翼,反复斟酌。

1)优长。为劳苦大众谋利益,可引申为崇尚劳动,反对寄生。这是其理论的基本色调。

2)缺欠。受科学发展和西方思维所制约,其理论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与思维局限性。①物质观:其宇宙观与考察结果不符;②辩证法:其思维局限于三维时空,只属于事物存在和运动的横截面,缺失纵向时空或历史维,不可能解释一切;③人性或人类观:与考察结果不符,没能以劳动作为立论基础,缺失理论之根,主要阐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对运动,或将劳动的绝对运动混同于相对运动,从而以“阶级矛盾”作为理论阐述的主线,冲淡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基本运动。

但由于其理论中曾着重强调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后期著述中又得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著名论断,理论本身带有一定的劳动观色彩,不但在促使中国古老文化的现代化过渡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理论的深化留出了余地和线索。

7.4 中国文化的初步进化

1)社会科学。对比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短板,中国引入马克思主义后,可以说首先吸收了其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优长,总算弥补了为劳苦大众撑腰说话的理论空缺。

2)自然科学。由于马克思主义属于物质观,并且属于相对运动,也正好可以对中国传统自然科学的短板予以弥补。

所以,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与自己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国文化的需求方面来讲是最为合适的,它有效弥补了中国文化的短板,使我国取得了民族的独立,促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文化进化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为体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含马克思主义)等相结合的概况,借用《阴阳与辩证法思维》中的一幅图显示如下

 

注:道教的“有道与无道”,佛教的“佛性与魔性”,被吸收进“人性与动物性”中。

10  (社会科学)阴阳与辩证法结合示意图

7.5 中国文化进化的特点:本于阴阳,兼容并蓄

      通过以上考察和图10反映的情况,可以很明确地反映出中国文化进化的特点:本于阴阳,兼容并蓄。在历史的发展和各种文化的激荡中,任何外来文化都不能高于阴阳,它只能在五行八卦层面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发生碰撞,只能是在相互激荡中被作为一种养料而吸收,从而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补充并完善自己。

1)哲学。通过与现代科学和近现代发现相结合,充分挖掘出了传统哲学的内涵。尤其对于《易经》,通过吸收现代科学的新发现(暗能量与暗物质),挖掘出了其真实含义,将宇宙观或“易”确定为“(能量)运动”,其实就是宇宙的能量观,“阴阳”也由此而明确调整为“负能与正能”。

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自然科学过吸收西方科学的物质观,有效矫正了传统五行八卦认知上的偏差,对中国文化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3)社会科学。通过吸收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撼动了2000余年封建社会圣贤文化的根基,为传统文化补充了劳动基因,从而弥补了劳动理论的严重缺失和空缺(这在2000余年历史中属于第一次)。由此,中国的阴阳思维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相结合,不但厘清了社会科学长期以来模糊不清的人性和人的本质,产生了全新的人类观,而且彻底否定了达尔文的动物进化论,产生了全新的人类进化理论。

通过这一分析也可以反映出,为什么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国文化长盛不衰延续至今,并且在吸收新的科技成果后,它又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还将继续延续。

 

然而,中国文化的这些进化是润物细无声的。由于理论界的全盘西化,它目前还处于被压抑状态。由此,中国文化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进化并没有止步,它还在继续进化的量变中。

7.6 中国文化的再进化

改革开放后,鉴于“文革”中对劳动生产的干扰和国民经济的副作用,中共果断地取消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将战略调整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使社会建设和理论开始了更深入的探索。

在这种探索中,由于指导理论暴露出一些不切实际,除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外,采取了“摸着石头过河” 的方式,既保障社会的运动方向又放任自流,从而破除禁忌敞开胸怀,大量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为中国文化补充了更加丰富的营养。结果,中国文化在原有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一种新型文化渐渐成型。对这种渐渐成型的文化,官方称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其实质属于一种劳动文化。

之所以由“理论”称为“文化”,1)“理论”具有指导含义,局限于某一领域,而“文化”则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某种自然属性,其含义更加广泛;2)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引进马克思主义后,其改造的并不仅仅属于一种理论,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3)毛泽东曾称这种进化为“无产阶级文化”;4)它重新对“人性”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确定,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对其的片面解释,从而确立了新型的人类观,而人类观的重新确立,势必要带动整个理论体系的变革,势必要产生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

下面对这种文化进行一下哲学概括。

7.7 中国劳动文化的哲学框架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宇宙观与方法论是不分的,甚至强调“宇宙观就是方法论”。严格来讲,这样的哲学框架是模糊的,其根源还是要追究到物质和辩证法,因为物质不但不属于宇宙的本原,也无法反映宇宙的对立统一规律,更有碍对矛盾的深入追究,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劳动至上”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本意是要突出劳动,显然已深入到劳动的性质并上升为劳动能量层面,已经抓住了社会存在和运动的根本,但由于其没能与《宣言》等影响力巨大的著作在同一时期予以阐述和发表,致使出现了以下不应发生的后果:第一,对社会第二性矛盾过于重视,从而淡化了第一性矛盾,并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地对其予以领会和理解,容易使人产生不管任何时期都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觉,从而错抓了社会运动的主要或基本矛盾,或将社会运动的特殊矛盾作为其基本矛盾,从而淡化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基本运动。第二,把劳动和剥削人格化(无产者与资产者),违背了对立统一或一分为二原则,没能将人性与动物性看成一种双项存在,也没能正确阐释人性,由此而导致社会矛盾划分简单化和表面化,从而出现了两种不应有的后果:1)容易导致劳动与资本形成对立,忽视资产者人性或积极性的一面,扼杀资本的活力,很容易导致人整人局面的出现,并迫使资产者普遍采取了一种不合作甚至抵制态度,无形中增大了阻力;2)容易忽视对劳动者自身的改造,因为劳动者自身也带有一定的动物性,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

由于过于重视第二性矛盾,也容易导致人们的急躁冒进情绪,在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就实行计划经济(前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前三十年就是这样实行的),而忽视了商品或市场经济。在经过20-30年时间的验证后,则最终不得不又回到市场经济。庆幸的是,中国及时做出了调整,而没有及时调整的苏东社会主义则遭遇了失败。也就是说,中国前20-30年的教训除“阶级斗争”外,更多的在于计划经济。国家政治体制可以跳跃,但经济规律则不能跳跃,否则会有违自然的经济规律,有碍社会基本或第一性矛盾的解决。

其次,马克思主义主要在于社会科学领域,其所依据的自然科学内容是当时经典力学盛行时期,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还没有出现,宇宙诞生、存在和运动的真相更没能被揭示出来,其所依据的自然科学内容难免不够成熟。由此,也自然导致其有些忽视人与自然的基本矛盾。

再次,由于西方的辩证法属于一种“大箱体”横向思维,导致对立统一这一根本规律无法独立成为认识或方法论,从而被迫被划归辩证法范畴,是与普遍联系的观点合在一起进行阐述的。

现在看开,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弊端暴露得非常明显:能量与物质不分,有机与无机不分,劳动与寄生(负劳动)不分,人性与动物性不分,使一些科学的根本性问题存在着混乱,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

既然马克思主义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和“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运用中国的太极思维框架,将它们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对“人性”的重新解读,从而产生了新的人类观,并引发整个理论体系的变革。这种变革的哲学框架如下:

自然和社会哲学基本框架与中国古代哲学对照简表

哲学

宇宙观或人类观

认识或方法论

万物相通(普遍联系)

中国古代哲学

太极或气一元论

阴阳

五行八卦

自然科学

能量

正能与负能

三种宇宙组分和三种时空[4]

中国劳动文化

劳动

(人类生存根本)

劳动与寄生(负劳动)

(劳动的对立统一)

与劳动相关的各种联系

(最终指向人性或劳动社会)

注:1“万物相通”中的“物”,指的是事物。能量、宇宙观和认识论以及历史等也属于事物;

    2)用“人性或劳动社会”代替“共产主义社会”,除社会的发展直接指向这种社会形态外,主要也是考虑有些人或文化可能不认同“共产主义”,但可接受“人性或劳动社会”,其实它与“劳动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的共产主义或儒家的“大同社会”基本相通。

这样,将中国哲学思维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从人类社会之根上予以深度嫁接,连同自然科学能量观一起,就构成了名副其实的劳动文化。它不但能够通过四维时空反映人类社会诞生、存在和运动的历史,也能够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或现状,并且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只要坚持人性或劳动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即便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些小的操作失误也无碍大局。 

8 中国劳动文化的横向解读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需要在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予以内容的革命性改革。

8.1 中国文化改革的历史需求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重文轻理,偏离自然科学,偏离社会,而近代的资本主义文化则是资本观或物质观,它们两者合在一起属于一种封+资本老爷文化。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后,虽然属于劳动者当家作主,但在文化方面,除西方科学的老爷文化外,也仍然充斥着“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色彩,属于一种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相应的劳动文化(毛泽东称其为“无产阶级文化”)仍然缺位,使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存在着隐患。而这种劳动文化,绝不仅仅是把劳动者搬上银幕和体现在文艺作品中,而是使整个社会由衷地崇尚劳动创造而不是寄生,崇尚奉献而不是索取,崇尚做事而不是做官等等,使其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它不仅属于社会科学的课题,更属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课题;不仅属于中国的课题,也属于全世界劳动者的重大课题。如果没有劳动文化作为保障,劳动政权中的新权贵阶层就会不断涌现,贪腐现象就会不断产生并泛滥,从而人亡政息,前苏联的情况已经清楚地证实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一次次的反腐倡廉也说明了这一点。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敏锐地洞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问题,并召开文艺座谈会鼓励创造劳动文化。但在上世纪60年代,由于受“阶级说”所误导,以及对商品或市场经济的认识不足,也由于毛泽东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和避免“兴亡周期律”,让群众掌握“反复辟”的方式方法,并给“当权派”敲敲警钟,在一些野心家和阴谋家的怂恿下,他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影响,并以失败告终。在文化方面,“四旧”倒是破了不少,但却没能立起“四新”,并没有达到相应的目的。这除主观因素外,也有指导理论偏执和历史发展进程的原因,以及自然科学与哲学发展的局限。由此,怎样推动科技革命和发展生产力,怎样推动自然科学和哲学革命并建立真正的劳动文化,怎样防止新权贵阶层的形成和贪污腐化的死灰复燃,怎样使权力永远属于劳动人民,这一历史的重任便落在了后继者肩上。

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大解放,中共领导全国冲破了理论禁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貌焕然一新。但不得不明确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已经非常接近于以劳动为中心,但毕竟还有所区别,在强调经济建设的同时又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腐败现象,容易导致顾此失彼。这一状况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历过多次,也多次出现反复,很难根治。对于这一点,中国共产党目前正根据社会运动的实际进行着尝试,在鼓励劳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严厉打击社会腐败,遏制寄生或负劳动。如果将这种做法运用系统论或双相思维,对其稍加概括或理论升华,那就形成了明确的劳动观,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劳动文化。这种文化,绝不是仅仅是来自于书本,而是由反复多次的社会实践所证实,它既属于一种向前大步跨出的深入探索,也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升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阶段。

8.2 中国劳动文化的继承性与革命性

以劳动作为人类观,便抓住了社会科学的制高点,由此,整个科学体系便会产生一种根本性改变。

由于对人性或人类社会的本质缺乏深刻的理解,不管是中国传统社会科学还是现代社会科学,其着眼点基本都停留于社会运动的表面,基本都是“以人为本”,所以,目前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反映人类劳动的实质,都不能反映人类社会诞生、存在和运动的实际,都存在着各自的悬空性或浮萍性。而得出“人性=劳动性”,直接深入到人的本质或本性,挖掘出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推动力或绝对运动,形成了新的进化论,有效克服了以往只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对运动的弊端和局限,应该说这是对社会科学的一种革命,将社会科学深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同时,由于其从哲学上进一步挖掘出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原始性和绝对运动性,它也会带动自然科学的深化,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

以劳动为总纲,以劳动与寄生(负劳动)为双相思维的认识论,以与劳动相关的各种联系为其实践和运用的实施细则,用以保障劳动的有效运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请参考上面的表3,中国劳动文化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可以进一步细化如下:

10  中国劳动哲学和文化框架简表

哲学概念

人类观

认识论(对立统一)

万物相通(普遍联系)

中国

劳动文化

劳动观

(人类生存根本)

劳动(正能)

1.个人劳动性,含有机性或人性;

2.社会劳动性,含有机性或人性

注:劳动正能性质涵盖人世间的真善美。

与劳动相关的各种联系

1与自然界的联系;

2.与历史的联系;

3.与资本的联系;

4.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

5.与各种宗教文化的联系等等。

(最终指向人性或劳动社会)

自然与社会

寄生(负能)

1.个人寄生性,含无机性或动物性;

2.社会寄生性,含无机性或动物性

注:寄生负能性质涵盖人世间的假丑恶。

基本思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一层次:引导并鼓励劳动创造;第二层次:保护劳动。

注: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等,已包含在“劳动观”中。

在引导并鼓励劳动创造方面,根据近些年中国突飞猛进的现实,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目前其影响和触角正在向国外延伸。在保护劳动方面,中国不但有效利用了资本,也有效防卫并保护了中国社会的劳动。目前所开展的反腐倡廉,属于在国内保护劳动的一种举措。

8.3 中国劳动文化的优势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默默塑造中的这种哲学和文化,实质上是以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为基础,集各种文化于一体,属于一种集大成文化,也属于一种自觉文化,其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代文化(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中国社会的俗成文化、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合理成分等。这种文化,如果说其时空跨越古今中外,其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并不夸张。正如能量观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高于又紧密联系于普通科学一样,它也高于并联系于各种文化(如资本主义和宗教文化),并且可以对其予以统合。如果说它是集众家之长,摒众家之短并不夸张。这也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本于阴阳,兼容并蓄的独特功能。

在“义”与“利”的对立统一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重义薄利,但经过进化,中国文化适当吸纳或结合了资本的特性,使其既有别于西方物质观的唯利是图,又有别于东方的愚“仁” 愚“义”,而是两者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在商品交换中既要“得人心”,又要“互惠互利”,形成了目前“互利共赢”的“义利观”,使其在现代的商品社会中逐步适应了市场,适应了社会运动与发展的自然规律。

由于劳动文化少了些斗争和对抗性,多了些合作与包容性,所以它容易被各种文化所接受。由此,劳动文化既属于一种高于其它文化,也属于杂合太极招式的柔性文化,在表面或形式上,它并不与其它文化产生冲突,然而其柔中有刚,将政治蕴含于文化之中,其政治追求既存在于劳动之中,也隐藏在劳动之下。在目前世界的多种变化中,无论其怎样变化,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向往不会变,由劳动支撑社会存在和运动的本质不会变,它可以与各种社会制度开展合作发展经济,显示其符合人类社会诞生、存在和运动的根本规律,可以在目前的国际体系或市场中大显身手,使世界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如与中东宗教和各利益方进行合作共同发展)。

根据考察和上表所示,政治不但体现于社会的特殊或第二性矛盾层面,它更深藏于社会的基本或第一性矛盾之中,并且要以基本矛盾为基础,否则就会成为“无根”政治(如国民党的失败和苏东剧变)。通过图5的“劳动原理示意图”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我国利用资本狠抓了社会第一性矛盾的解决,激活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推动力,才更加为第二性矛盾的解决准备了条件,强化了劳动统治资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对资本形成了更大的优势,并为政治斗争和军事博弈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根据劳动属于“活劳动”而(寄生)资本属于“死劳动”的概念(吸不到血只有等死),依靠“活劳动”或工农大众的政治就属于活政治,而依靠“死劳动”的政治就属于死政治,由此会更明确的反映出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其政治也越来越活,而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以至目前在台湾也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可看出资本主义为什么在走向末路。

中国的这种新型文化,始终都是围绕着劳动而阐释的,突出了劳动这个总纲,它既全面,又贴近生活和简单实用;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基本矛盾,也包括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以及个人思想深处的矛盾;既具有理论的基本依据或立场,又具有明确的方式方法,也蕴含着最终的理想或奋斗目标。同时,它也属于一种活政治或大政治,可以统合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思潮,比如“自由主义、公民权利、民族主义、阶级斗争”等都可以用劳动意识统合到一起,促使社会的更有序运动。只要崇尚或信仰劳动,并保障劳动能量或第一推动力的有效运动,最终不但会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也必然会走向“大同社会”或共产主义。

其实,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属于劳动文化。虽然这些年我们把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称作中国特色,表面看来是退守或被动的,但实质上却是摒弃了原来过于注重特殊矛盾的弊端(如偏重“阶级斗争”),尊重劳动,根据历史和现实,以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使中国文化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她打破陈规,博采众长,勇敢创造,正处于积极进取中。

综合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中国实质上已从哲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充实和提高,使其融合进了中国传统哲学或文化中,把马克思主义形式上的物质观上升为实质上的能量观,也将阶级观上升为劳动观,使其真正地转变为名副其实的劳动文化。如果说毛泽东等在中国唤醒并组织起劳动,邓小平等则是激活了劳动,使人类社会中的能量与物质运动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人类社会中的能量与物质运动,就是劳动与资本的运动,其在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它更加自由,更加和谐,更加活力勃勃,因为在劳动或社会主义政权的调控下,使劳动与资本的活力都能够充分发挥,劳动与资本的合法权益也都能够得到保障,并克服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偏向于资本一方而有损于劳动的弊端。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其在新型文化建设中的巨大意义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通过大胆的探索,中国劳动文化的确立,将完成毛泽东和广大劳动者的夙愿,它不但对中国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对世界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其必将被世界所认同,在整个人类进化史上也必会谱写出新的篇章。

在目前的国际情势下,虽然中国仍需要低调做事,但由于劳动文化涵盖广,并且带有非常明确的正义性,也具有战略性,所以希望中国能够结合自己的基本国策,更加明确地(无需遮掩)打起劳动旗号,把全国人民凝聚在劳动的旗帜下,促进自己的劳动社会建设。同时,也希望世界各国人民进一步凝聚劳动与合作共识,朝着建立文明和谐的国际社会迈进。

8.4 两类矛盾可以灵活调整

在特殊或第二性矛盾层面,对于寄生或负劳动的遏制和打击,中国劳动文化较历史上任何文化都更能体现出民心所向,也较任何文化都能更有力地遏制并打击反动和邪恶势力,有效克服了传统文化的软弱性,不管在军事斗争还是政治斗争中都留下了不败的记录。

以第一性矛盾为基础,并不意味着忽略第二性矛盾,在通过劳动去改造自然、改造个人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负劳动,其重点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必要的调整。当面对第二性矛盾激化时(比如对劳动政权的颠覆企图、外族入侵、国内外反动势力嚣张等),就要把处理第二性矛盾放在突出的地位;而当第二性矛盾缓解后,就要重新回到改造自然和改造寄生性的基本运动。

重视劳动,并不意味着放弃政治斗争,而是将政治放在更加宏大而坚实的基础上进行,使政治与劳动文化相结合,使其变成“活政治”。重视和平,并不意味着忽视战争,而是与我党的一贯做法一样,将战争与劳动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变成“活战争”。而以“活劳动”为基础的“活政治”和“活战争”,毫无疑问将战胜以“死劳动”为基础的“死政治”和“死战争”。如果从第一性矛盾高度看待目前所盛行的处于第二性矛盾的政治和战争等争端,我们就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并根据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从而争取更大的战略主动。

在从古至今各种战略(含“民主”战略)的博弈中,唯有劳动战略是无可匹敌并持久而稳操胜券的战略。

8.5 中国文化的浴火重生

现实是丰满的。中国通过鼓励劳动创造,广大劳动者解放了思想,使潜藏在体内的能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大家都敢于和勇于做事,愿意、乐于和善于做事,并且许多人也都做成了事,国家也做成了许多事,促成了目前的安居乐业,国家高速发展可喜可贺的局面,使中国处于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也与其它所谓的“民主”国家和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也确实不能否认,由于传统文化的不完善和缺失资本主义生存的土壤,中国没能使物质科学有效发展,在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时代,使得中国社会付出了数百年发展迟缓的惨重代价。从历史进程和传统文化的缺欠看,这几百年的落后有其必然性,同时它也应该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个充实期,也是一个重要的调整和完善期。浴火重生是痛苦的,但庆幸的是,中国经过不断借鉴、摸索和艰苦的努力,通过大力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目前已经度过了这一艰难期,重新完善了自己的文化,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社会发展的模式,在吸纳人性(指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成果)和抵御一些动物性思潮的同时保留了中国特色,恢复了自信,稳步走上了理性发展的道路。 

9 结语 

有鉴于本文属于一种探索,所以不敢用“结论”写结尾,只能用“结语”予以代替。

将社会科学置于整个自然科学体系中予以考察,这属于一种新的尝试。尽管在尝试中可能存在很多不足,但基本可反映出整个科学体系的大体轮廓,也可以看出社会科学在其中的大概位置。

在宇宙能量扩散的普遍运动中,随着太阳能和地球物质的运动与变化,产生了有机能这样一种逆向而行不断上升的能量,并成为宇宙能量运动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分支,由此而产生了既包含无机界又包含有机界的世界,成为我们研究能量的无机和有机运动的根本基础。

人类作为自然的产物,自然要从属于自然界的能量运动。生物学和有机化学是以有机能为基础的,而社会科学又以生物学和有机化学为依据。虽然它们各自的起点不同,但都以有机能为基础,并沿着有机能的运动方向而运动。随着有机能的不断壮大,它便通过动物分化产生了劳动,并使其成为有机能运动的一个重要分支,从而诞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这条线索对我们研究社会科学尤为重要,它是研究人类社会运动的基本依据和基础,决定着我们怎样看待人类生存及其运动的人类观。

简而言之,目前的社会科学理论,除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体系和有些宗教以外,基本都属于动物性理论,或与动物性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联系,而通过考察得出,能量观科学则要求社会科学理论需要从动物性理论中超脱出来,上升为名符其实的人性。

由此,根据人类的本原及其正负能运动规律,它便与传统的社会科学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并为对其深入探讨提供了新的依据和基本思路。

9.1 人类(劳动)观

人类社会是复杂的,但相比较而言,根据目前对有机物或有机能的认识,通过物质或能量的有机运动-尤其是通过劳动-而考察和研究人类社会,则简单并直白了许多。

根据宇宙的本原和人类社会的形成,人类社会存在和运动的本原并不属于物质,更不属于资本,而是劳动能量,它从属于有机能运动。人类社会隶属于有机界,物质只是其存在和运动的形式,而劳动能量才是其存在和运动的内容。除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外,人类社会自身的运动也是由劳动所推动的,这是人类观最基本的问题,也是人类最核心的价值观。

目前人类的信仰多种多样,但形式上都被说成统一于物质或精神。人们的追求也多种多样,有资本主义,也有天堂或“极乐世界”等。其实,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自然科学,才是目前最大的宗教,并且它依然在大规模地普及中。可喜的是,在社会科学方面,中国以自己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博采众长,正在创造和建立一种新型的劳动或社会主义文化,并且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种文化已经初具模型。这是很可贵的,也是很不容易的,虽然她历经磨难,中国党和人民曾为此付出了重大代价,但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索和社会实践中,她不但在物质的重重包围中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而且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上,更加明确地指向了光明的未来。

但宇宙观的转变或升级换代是一种自然科学、哲学和思想体系的转变,是一项巨大而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轻而易举。虽然在这方面有所认识,但目前自然科学和哲学仍然处于物质统一性时代,它们仍然处于物质的禁锢中,难于撬开缝隙。这需要科学界打头阵,需要众多科学家们在各个学科和领域都要深入实际,刻苦钻研(并不是只啃书本),并与传统理论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搏杀,以结束物质科学几百年的统治,逐步把物质运动纳入能量运动,使其上升为能量科学。在重建整个科学体系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基础性和创造性工作,需要科学家们的大量付出和努力。

9.2 认识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或改造自然始终是人类的最基本运动,它不但揭示了人类的起源,也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根本,而人类自身人性与动物性的对立统一则是基于这一基础而存在的。

在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人类社会自身的基本矛盾是劳动与寄生(负劳动),它属于人类社会的双相存在。它们的对立与统一运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其它社会矛盾都属于这一对矛盾的变异。尽管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宗教和各种学说,但除宇宙观外,基本观点都可以归结为主张公平正义并惩恶扬善(邪教除外),都属于劳动与负劳动的变异或翻版。

作为劳动的动物性,人性与动物性这一对矛盾能够更形象更直接地阐释劳动与负劳动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文化是建立在动物性基础上的,而社会主义或劳动文化则认为,人性是属于高于动物性,并与动物性对立存在的一种属性,它属于劳动性。整个人类进化的历史,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和人性逐步战胜动物性的历史。很显然,资本主义文化已经严重落伍或腐朽,它所固守的动物性文化已经落后于科学发展的现实。

但腐朽文化绝不会自觉地退出历史舞台,它会做最后的挣扎。目前的世界又一次处于大动荡时期,又一次处于人性与动物性的激烈博弈中。这次的博弈具有某种决战的意味,其基本态势是,通过人性与动物性的激烈博弈(两次世界大战)和长期对峙,世界的人性在增长,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而一些动物性的污泥浊水正在被人性的历史潮流所荡涤。

9.3 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各种联系与展望)

劳动的人类观与认识论,它充分肯定了劳动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并找到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推动力或绝对运动规律。虽然目前物质统一性原理仍大行其道,但它已不能一手遮天,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实践,结合马克思主义建立起来的劳动或社会主义文化,也正在茁壮地成长中,她正用劳动能量发展和壮大自己,也正用劳动能量拓展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了广泛的劳动联系与合作。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本文的考察,不但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系在了一起,也把个人与整个社会联系在了一起。在明确了人性与动物性的双相存在和对立统一后,自己可以扪心自问,“是增强自己的人性还是增强自己的动物性”?毫无疑问,答案肯定是要增强自己的人性而摒弃动物性。那么,从你自己的内心深处就可以看到各国甚至世界的变化。

9.3.1 世界将要发生的变化

    从社会科学方面讲,劳动的人类观与认识论的确立,最起码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以下三方面的反应:

1)动物性世界将要结束,人性世界正在欣欣向荣。正如生活中所经常遇到的一样,一些小人或小动作容易率先取得先手或先得势,但却是短暂的,难以持久,它将很快转入被动,目前世界中的动物性就处于这样的处境中。

在思想和文化领域,目前东西方正处于短兵相接中,即人性文化与动物性文化正处于激烈的博弈中。从中国官方和民间的反映看,显然东方文化已开始反攻,而西方不得不被动回防。文化是社会深层运动的先声,并且是大政治的先声,其影响不止于中国社会,必然会波及西方,意味着全球范围内一场文化、社会和政治等大规模变革即将展开。

随着人类劳动观和社会第一性与第二性矛盾的明确,动物性会被各国人民或人类社会明确地辨别清楚,一些动物性理论和制度将会慢慢处于人人喊打的境地(也许比想象的还要快)。由此,动物性世界将要结束,人性世界正在博弈中变得欣欣向荣。

2)中西文化和社会交流将进入新时期。西方文化的扩张是伴随着战争进行的,而从目前情况看,各国的版图被逐渐确定了下来,说明战争已得到逐步遏制,利用战争扩大势力范围的做法已经过时。在战争被基本遏制的情况下,世界将由军事博弈逐步转化为文化博弈,而这种博弈的结果,将产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从历史的长远观点看,东西方文化和社会的交流与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对整个世界也最为有利。

通过对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考察,很明显地反映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哲学的系统性方面较为合理,而西方文化则在微观科学(即物质观科学)方面存在着优势,由此而清楚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由此而清楚了它们各自所存在的优点和缺欠,从而为它们的相互融合明确了契合点,这为中西方文化和社会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化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不应该以己之长而相互歧视,而是需要根据自己的缺失而相互学习和借鉴,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共同发展与进步。

在劳动的本质中,其本身就包含着和平、发展、合作与进步。随着劳动的交换与合作,随着贸易量的不断增长,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增强,一些偏见会逐步消解,东西方社会也将进一步相互融合,整个世界也将进入一个更加和谐的新的历史时期。

    3)劳动必将风靡全球,世界将迎来大发展时期。宇宙观和人类观的变革,带动的是整个科学和思想体系的变革。在思想或意识形态领域,腐朽文化的没落和新兴文化的生长,已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物质观是目前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根基,也是资本主义文化和制度的祖坟和命根子。只要证实了宇宙的本原是能量而不是物质,劳动与负劳动或人性与动物性,便将成为研究社会科学最基本的参照系。社会是劳动的社会,不是资本的社会,由此,不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将发生重大变革,资本主义文化和制度也将失去其历史的合理性,其所谓的文化和“制度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在整个科学体系的重建过程中,世界格局也不得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2016.9.4-5日杭州的B20 G20峰会,其议题由金融向实体经济的转变,应该就属于这种调整和变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这场大变局中,如果有些国家或地区不能积极地顺应潮流,它将被历史所抛弃。尤其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其制度,如果不能主动实现自我变革,将很难面对和处理国际国内的一些矛盾。在国际上,各国间的劳动交换与合作已织就了一张很大的网,互相联系与依靠,它突破了人为制造的物质藩篱,有效制约了资本的自私性和侵略性,世界由对抗走向和平、发展与合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一些国家或区域之间的联合也将快速地形成和推进。在国内,比如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弗格森事件”等一些抗议活动,暴露出多种社会问题,它们正在向更明确的政治事件发展。根据劳动与资本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种变革的形式除分裂和革命外,也许还有其它的选择(比如改良。恐怕很难,因为政治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向劳动型社会的变革是目前必须面对的一种选择。

随着劳动观的确立和更多劳动型社会的建立,劳动对于负劳动的抑制相应增强,劳动能量的释放得以顺畅,各行各业各类人才都能够大展拳脚,社会的人性将大幅度提高,比劳动比创造会蔚然成风,促进人类向着人性或劳动性社会更快速发展。

9.3.2 中国将要发生的变化

根据地缘政治的历史,若用文武之道论之,世界的基本状况相比较而言是东文西武(东方好文而西方好武)。由于目前西方文化还在盛行,这说明目前军事在社会运动中仍占有相应的地位。而在西方文化盛行的同时,随着局势的逐渐稳定,它也在渐渐式微,其“套路”(战略)已出现了混乱,而东方文化却在渐渐抬头。鉴于世界和中国政治文化的现状,目前中国的武备是必不可少的,军事建设仍需要加强,但同时更需要加强自己的文化建设。而不管是军事建设还是文化建设,都要以经济为基础,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都需要劳动能量或第一推动力予以推动。

由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资本的非人性剥削与掠夺,决定了资本主义必定是一个短命的历史时期,人类不可能允许其长久存在,资本主义文化的没落和社会主义劳动文化的兴起是不可避免的。而在这场变革的大潮中,中国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尤其是中国新型的劳动哲学和文化,非常符合自然规律和人性,这在基本面上已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不可避免。以此为基础,中国也将迎来下列变化:

1)中国科学界将在基础理论方面取得相应的话语权。通过对自然科学的系统考察,中国古代哲学与目前的科学现实非常近似。虽然“气”与能量在内容上有所区别,但其双相思维(阴阳)的认识论和近似于能量推动物质运动的理论则是科学合理的。尤其是中国《易经》的太极思维,与宇宙和人类社会诞生、存在和运动的实际基本吻合。现代科学既属于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补充或完善,也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一种理论的回归。

在目前的物质科学基础理论方面,话语权基本都掌握在西方科学界手中。但通过考察已经清楚,在新的哲学或思想体系中,中国的能量观与劳动观以及双相思维的认识论,它将在科学大厦根基(基础理论)的重建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将在新的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方面取得一定的话语权。

2)国人的思维将获得解放,会促进科技、生产力和社会更快速发展。在整个科学史上,物质观科学占有一席之地,它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历史发展一个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物质观思维是有利的,而如果跨入能量观和信息化时代,则物质观思维的优势将会相应地慢慢弱化,而中国在接受了物质思维的基础上,再结合能量观即双相思维的长处,显然会增强自己的优势地位。系统越复杂,中国思维就越能发挥作用,这一特点已导致中国对西方科技的追赶速度在加快,并且随着一些能量和信息化因素的增多而变成一种优势,这在目前的科技发展中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根深蒂固(近似的)能量观和对立统一的认识论,并具有传统的运动思维,但由于近现代物质科学的盛行,它却不得不迁就于物质,使其思维被禁锢在物质之壳内不能充分发挥,让人感到憋屈,有种有劲使不出的感觉。

由于注重于微观领域,我国的科技也曾深受影响,比如关于人类起源,关注点也被引导到遗传或DNA方面,而通过考察已明确地反映出,人类的起源毫无疑问在于有机界能量的上升和累积,遗传或DNA的变化应该是能量和信息运动的一种反映,应该从能量运动更高的层面对其予以探索才能揭示出人类和动物界起源的真相,宇宙观需要从物质观上升为能量观。一旦挣脱物质枷锁,确立能量观,国人的思维将获得解放。目前的一些科学概念有些混乱,乱得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似乎迷宫,不但科学家们走不出来,更让普通百姓犯迷糊。通过调整宇宙观和思维,系统整理并归类目前科学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努力对其予以概括使其简单化,并抛弃一些非自然因素,实事求是地反映自然,其结果必然是既能使科技前沿更快速地向前突进,也能使科学知识更便于普及。

如果能够明确科学的最基本问题和概念,使其走出物质观的“圣殿”或“庙堂”并易于为百姓理解和掌握,必将能够大规模开发民智,方便人们都熟悉科学,热爱科学,研究科学,必将向全民科学方向发展,并产生大批科学家,会更有效地促使科技和生产力快速发展。由此,也能够激发出全民的科学和劳动创造热情,带动整个社会的同步发展。

3)中国文化的溢出效应将加速。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再加上邓小平等通过改革开放使能量观与物质观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古老的中国文化补充了新的内容,并焕发出新的生机,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劳动或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国在社会科学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这种文化既能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文化的合理成分,又能抵御其糟粕的渗透(如自私、贪腐、色情暴力等),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化一种独特的生存和发展优势。在择优吸收和合理汰劣的交流中,她会促使自己进一步完善。

随着中国劳动文化的完善和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她会成为各国(尤其是劳动者)的重要参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甚至医学等,其影响将会向外自动溢出,并将加速。

4)新型医学应该在中国诞生。西医的理论基础是物质,基本属于无机医学,而中医的理论基础是气(≈能量),所以,如果不使其层次分明,并把物质运动纳入能量运动,它们根本无法结合。随着物质观与能量观的有机统一,偏重于(无机)物质运动的西医必将与偏重于(有机)能量运动的中医相互交融或结合。如同文化与社会的大交融一样,在改造西医的过程中,中医自身也将得到改造,比如由能量取代气、正负能取代阴阳、微生物的补缺、经络和穴位生理功能的明确、有机与无机理论的运用等等,都需要重新考察和补充。由此,中西医结合并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在各学科升华为能量观的基础上,使原有中西医理论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医学。

很显然,这种新型医学将不得不以中医药为主,不得不在中国诞生。届时,其对世界的影响将远远超出医学的本身。

5)国家统一步伐将加快。由于劳动能量的延伸和对社会的联系作用,人类社会的运动属于“化合”反应,而分裂则是逆势而行,必然遭遇劳动和社会的反制。所以,两岸之间的“化合”是必然的,何况两岸属于同种同根。尤其是大陆与其各方面比较所形成的反差,其效果会深深撼动台湾社会。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大陆的进一步稳定,以及文化和社会的更加繁荣,无机性的台独势力将受到遏制,和平统一的浪潮会更加澎湃,统一进程将加快。

9.4 顺应趋势,做社会发展的正能

通过对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系统考察、分析与综合,社会运动与发展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定信仰,顺应趋势,各尽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和谐文明,更加繁荣富强。

这是一个各方面都在发生大变革的时代。从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看,它们都属于中国发展非常有利的条件。尤其是中国经历两百年左右的洗礼,在社会主义革命后,其文化已经过调整和完善,得到了相应的进化,使我们在物质观方面也得到了相应的弥补,为国家科技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非常优越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作为每个人,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努力学习,发挥各自所长,积极投身科研创新,提高劳动技能,为祖国的更加繁荣昌盛和富强做出更多贡献。

中国的劳动或社会主义文化,由于其贴近生活,便于人们掌握和遵循,必将形成全社会共识,在推进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会促进社会风气的全面好转。

在明确了人性与动物性以及其进步与落后的区别后,应该在思想上更加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性,遏制动物性,在博弈中战胜自己,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些年由于中国主要从事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人过于重视物质层面的追求,从而产生教学、学习和做官以及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为了发财的物质追求,使自己沉沦于物质索取层面。信仰的缺失,心胸的狭隘,追求的肤浅,使得有些人没了方向和奔头,处于发财的焦虑和迷茫之中,使自己的潜能被卡在物质之壳中不能有效释放,甚至有些通过自己的知识或权力,过分谋取私利危害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负能。

欲改造自然和社会,首先要改造自己,使自己成为社会发展的正能,因为只有正能才符合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趋势,才能对社会产生有益的作用。由此,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的自我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做事者不奢华,奢华者不做事。能者不贪,贪者不能。能者讲究简朴节约和勤劳奉献,而贪者则贪图挥霍浪费和安逸享乐,这是一些最基本的道理,也是我们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共识。崇尚人性,抑制动物性,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个人成长进步的明确彰显。任何个人,只有将自己的理想与时代潮流和祖国大业联系在一起,才能为社会所称道,才能有前途和出息。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比较,作为一个知识的求索者,他也应该是一个人性的追求者,在视界开阔并胸怀远大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提高追求的层面,在积极参与改造自然的同时,更要注意对社会的奉献,使做官不参与社会争利,学文化为了高效生产和科学创造,并把这些传导给社会,使自己和社群合于社会发展的正能,推动我们文明与和谐的社会建设,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更加人性或劳动型(即社会主义)社会。

 

同胞们,世界正在从动物性走向人性的量变中,很快就要发生彻底的质变。让我们深感庆幸的是,经过世世代代的共同努力,我国已发生了这种质变,也创出了新型的科学文化,她必将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进一步大放异彩。由此,当心中每想到中国这个响亮的名称,作为她的一员,我们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大家共同努力吧,让我们团结在劳动的旗帜下,满怀自信,坚定劳动信仰,坚持劳动价值观,用我们辛勤智慧的劳动去创造一个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初稿:2012-3-16。修改:2012-3-27。再次修改:2012-4-17。改定:2012-5-1。改写:2012-6-14。再次改写:2013-7-18。系统修改:2013-10-23。再次系统修改:2014-6-6。补充修改:2014-6-21。再修改:2014-12-22(有待其它补充意见)。扩展阅读后补充修改:2015-2-12。裁剪修改:2015-6-18 再次修改:2016-9-4/5

 

参考资料

[1] 宇宙本原与对立统一规律[2014-07-1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8e70fc70102ux8n.html.

[2] 化学的能量观考察[2012-06-2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8e70fc7010158ys.html.

[3] 三大理论与三种时空[2014-07-1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8e70fc70102uxg1.html.

[4] 能量的宇宙[2014-07-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8e70fc70102uxk8.html.

[5] 生物学初考[2012-06-2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8e70fc7010158ys.html.

[6] 中医与能量观刍议[2013-07-0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8e70fc70101dz6x.html.

 

篇后语:为展开讨论,有几个问题需要说明如下:

1)很抱歉,参考资料都是出于自己之手,这并不是为了突出自己而有意这样做,而是目前鲜有运用能量观阐述各学科的资料,实属不得已而为之,请见谅。

2)由于健康原因,目前还没有对生物学和医学考察的稿子进行最后的系统修改。不过,其修改也只限于一些小问题和文章结构,本稿所引用的一些基本结论不会变。其实,一些基本问题的结论已包含在主要的自然科学考察的三篇稿子中。

    3)社会科学的根本问题在于自然科学。建议社会科学造诣深厚之士,不妨发挥一下自己思维活跃而开阔的的优势,考察一下自然科学。但在考察中需要注意几点:

    不要涉入太深,只求泛泛了解,从客观角度观察它,以免被物理学带入“沟”里爬不出来(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在其它方面也是如此,比如考察《易经》时,只要得出其“八卦”属于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就可以了,不必对其研究过细,因为事物的八种划分本身就是错误的(更不要说用其看风水算命了)。

    不管从哪个学科发现矛盾,都要归结到最基础的方面,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因为如果一座大厦的根基打歪了,上面建得再花样百出,它整体还是歪的。

    各种矛盾汇总起来,最终都会追究到能量,直至大爆炸。由此说明,物质科学的上方还存在着能量科学。

    在得出宇宙观和认识论之后,再返回头考察并对照各学科,许多问题就较为清楚了。

4)由于考察中所得出的一些结论与传统理论不符,并存在严重冲突,所以,自然科学考察的稿子很难被“庙堂”认可并得以发表,由此该稿也只能在民间展开探讨(“庙堂”是指望不上的,因为那些专家教授谁也不敢对此轻易表态)。鉴于这种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提前在民间着手做些考察和研究,本人很愿意与大家一起交流提高。

5)为便于大家参考,自然科学考察的几篇稿子已发布于博客中。自己很希望有兴趣的朋友能够对其提出批评和指导意见,以便使一些证据和结论更加扎实可靠。

6)本稿属于讨论稿,主要是面对普通百姓的,因为据观察,有的论坛中一些公职人员似乎不方便对其发表意见。由于自己一人毕竟知识有限,一些思考也不一定到位,所以,大家的一些意见可以大胆提,说错了或言语激烈些也没关系,只要讲实话就欢迎,目的是通过集思广益,让我们共同完成这一探索,它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有益,对整个人类社会有益。

实不相瞒,对于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的一系列问题,自己原本是想通过自学搞懂搞通,并没有想到会追出一系列矛盾,也没有想到会涉及这样一些超大型课题,更不是存心或有意要冒犯一些超级大师或名家。这些课题对我有些超负荷了,自己感觉很吃力。又由于自己属于草根,不但没有公职,更没有“专家教授”那套长袍马褂,也从未正式发表过文章,写作方面也没人给予过指点,各方面都很需要大家的帮助。尤其是对自然科学的考察,需要更多的证据予以更严谨的科学证实,恳请大家不吝赐教。

7)本文中所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基本都抽出来形成了一个个短篇。如想对其深入了解,可参考那些短篇。

如果有人不方便公开发表意见,可直接与我取得联系。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13793888426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晨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2.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3.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4. 星燧:普京的“闪电”中东行
  5. 中国经济的四个周期和凯恩斯主义的结局
  6.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7.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8. 核泄露三年,难怪他们包庇日本
  9.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10. 跟文科还是理科没有半毛钱关系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7.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8.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9.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10.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