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哲学与和谐发展
曾飞
序言
中国哲学的主轴是天人关系,人通过为道来构造天人之间的和谐空间,以实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
中国哲学核心是人本与中道的哲理,也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是目的,执两用中以获取和谐是手段。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阴一阳成其道。阴阳是两端,“冲气以为和”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执两用中就是在两端之间寻求适合于事物生长的一种中间状态,这就是求取阴阳两端能够互相激荡而达到和谐境界的手段。中华子孙以人本中道哲学引导自己的活动,创造有益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人化世界,天人合一的美的空间。在远古,洪水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西方人两端取一,或亡或逃,于是有人造诺亚方舟逃生;中国人则不然,两端取其中以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于是有大禹带领大众治水而求得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中华文明之得以长青的传家之宝。是中华子孙就不能抛弃人本中道哲学的传家宝而让自己的民族趋于衰败。更不能死学硬搬,不是吸取西方的优秀因子以升华中华文明之宝,而是让自己退化到与自然对抗,为钱财不惜破坏环境,制造社会灾难,最后才哀嚎世界末日将至;让自己退化到顶礼膜拜西方的诺亚方舟以至无奈出逃的未开化状态。
国人应当注重传承祖先善用人本中道哲学于经济建设之中的优良传统,不断获取新的成果,实实在在地振兴中华。人们更应当从不断涌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成功范例中受到启迪,用自己的才智在人本中道哲学引领下创造更加辉煌的建设成就。希望下面的范例能够让更多的人从中感悟人本中道哲理。
创造天府之国奇迹的都江堰
中国古人于2250多年前开创的都江堰工程,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同,是一项完美的“生态工程”。都江堰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这项工程主体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至今灌溉着40余县的农田,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它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至今还滋润着万顷良田,创造了天府之国的奇迹。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美的设计工程的典范。
鸭稻鱼共作的生态农业
贵州黔东南的从江县有一种传统的耕作方法,种水稻时在田里养些鱼,有时还放养鸭子,这就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的从江县“稻鱼鸭系统”。农民都知道,什么时候在哪块田中需要放养多大的鸭子,要根据田中鱼的大小和田水的深浅而定,以鸭子的大小和放养数量不构成对鱼的生存威胁和不损坏秧苗为原则。鸭子在田里会把杂草和一些菌类吃掉,通过对秧苗或稻秆的碰撞,既可以撞掉上面的害虫,也可以增强稻秆的抗倒伏能力。从江的稻鱼鸭系统中还“藏”有极高的科技含量。研究表明,鸭稻共作区在收鸭时只有少量的草龙、异型莎草、稗草和无芒稗,鸭子对这几种杂草的控制效果达到93%以上,对鸭舌草、节节菜和水虱草等其他优势种类杂草的控制效果达到100%;此外,鸭子对福寿螺苗螺、仔螺的捕食均达100%,出生后60天的鸭子对中螺的控制效果达99%以上,对成螺的控效接近50%。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章家恩等人的研究也证明,相对于水稻单作系统,鸭稻共作系统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提高均有积极作用,稻鱼鸭共作系统总体抑制杂草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稻作方式,“降低了原来优势杂草的发生,是一种较好的可达到抑制杂草效果的稻作方式”。
广西贵港的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广西贵港生态工业园是中国第一个循环经济试点。该园区以贵糖集团为核心,以蔗田系统、制糖系统、酒精系统、造纸系统、热电联产系统、环境综合处理系统为框架建设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该生态工业园区的6个系统分别有产品产出,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相互衔接,形成一个较完整和闭合的生态工业网络。园区内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园区内主要生态链有两条:一是甘蔗→制糖→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回到蔗田;二是甘蔗→制糖→蔗渣造纸→制浆黑液碱回收;此外还有制糖业(有机糖) 低聚果糖;制糖滤泥→水泥等较小的生态链。这些生态链相互间构成横向偶合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网状结构。物流中没有废物概念,只有资源概念,各环节实现了充分的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
不怕内涝的赣州古城
2010年6月21日,赣州市部分地区降水近百毫米,市区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此时,离赣州不远的广州、南宁、南昌等诸多城市却惨遭水浸,这一切的不同,都源于福寿沟。福寿沟始建于宋代,虽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完好畅通,并继续作为赣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福寿沟的设计确有许多独到之处。外部看:它与赣州老城内的三池(凤凰池、金鱼池、嘶马池)以及清水塘、荷包塘、花园塘等数十口池塘连通,俨然一个活的水系。遇暴雨,它可调节雨水流量,减轻下水道溢流;江水回灌时,这些池塘又成为天然的蓄水池。从内部结构看,在出水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倾息”。据水利专家解释,水窗是一项颇具科技含量的设计,原理很简单:当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当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冲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据称,福寿沟建成近千年,赣州老城区未出现大内涝。这样巧夺天工的完美设计确实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效果。
探索不内涝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不用以前下水道等“灰色设施”。
三亚市的凤凰路此前是逢雨就积水,2015年三亚市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率先对凤凰路、迎宾路、榆亚路三条主干道升级改造,在地下埋设了蓄水模块,雨水通过地砖渗透和植草沟引流最终流到地下蓄水池里,环环相扣的引流系统让道路变成了会吸水的‘海绵路',而道路外侧的内涝也通过増植林木得到缓解。同时,三亚市还对地下管网进行升级,新增大口径雨管将雨水统一收集排入内河,还在易发生内涝地区安排工作人员重点排查,解决了积水难排的问题。蓄水模块埋在地底下,主要是用来收集雨水,用来绿化灌溉。该海绵城市工程初步显现效果,当三亚市遭遇台风暴雨的时刻,凤凰路不再积水,解除了内涝积弊。人们的实践正在一步步摸索更加完善的模式,早日使海绵城市工程能够达成城市与自然风雨和谐的目的。
马岩松的城市山水
马岩松的“城市山水”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入现代建筑,改变了中国建筑趋同化的形象。他设计的骏豪·中央公园广场符合中国城市建筑美学。其外貌出众,犹如舞台上的时装,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两座塔楼通过通高17米的中庭空间连接,室内瀑布流动的水声让整个大堂如同山间谷地;在建筑顶部,结合建筑曲线的交错平台伸入多层通高的公共空间,让人们如同置身空中花园,既可以远眺整个公园与CBD,又可俯瞰多层建筑群的山谷景致。该项目采用“绿色社区”模式,使建筑与朝阳公园和谐统一,达到低碳、环保要求,使得整个广场不但非常舒适而且实用,达到了和谐的效果。
王澍的生态建筑
在上海“滕头馆”的设计中,建筑师王澍试图把二维的明代画家陈洪绶的《五泄山居图》在这个1000平方米的空间里还原出三维的效果。“滕头馆”里将种植有水稻、草莓等植物,生态屋顶有一米五厚的覆土,种上六七米高的乔木。“建筑是有生命的,刚建好的时候肯定不是这个建筑最好的状态,但它一定有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状态。你可以想象一下,10年以后,瓦爿墙上青苔满布,屋顶的植物郁郁葱葱,那时的建筑才真正融入了自然,美轮美奂。”香港成报评论说:王澍心裏始终有个田园梦。王澍的梦想就是造一个真正的村莊,把50%的面积还给绿色,但生活的便利不输城市,人们很有尊严。王澍认为,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城市在发展的同时,也几乎把传统的东西破坏殆尽。“因为发展太快,思考太少。很多人都认为,如今的城市充斥着高层建筑,直接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王澍常说是:杭州的西湖,加上苏州的城市,才是最理想的城市状态。
人与自然和谐的田园化的城市才是生态的城市,没有人造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冲气以为和”,就不利于人自身生存与发展。中国人不能听任西方的大城市病在中国蔓延开来。
“地球之肾”湿地的生态效应
上海西沙湿地公园,其淤泥质潮滩环境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质植被景观,湿地中的芦苇植被,藨草植被,海三棱藨草植被三种湿地植被同时吸引了大量的鸟类。通过6800米蜿蜒曲折的生态步道,人们漫步休闲在湿地深处,体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境界。
上海建设的湿地公园使得申城已感受到“地球之肾”湿地的生态效应。全市湿地总面积近37万公顷,有近3000个面积在5公顷以上的湿地斑块。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和西沙湿地公园已成功发挥人与自认和谐的效果。
义乌大陈生态湿地公园用自然的力量净化污水。在大陈镇有了一座特别的湿地公园。说它特别,是因为它不仅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公园,更有激活水系、净化水体、改善水质的作用。如今秋意已浓,夏日绿色的芦苇已经变成了金色。沐浴在阳光下,大陈生态湿地公园呈现一派秋日从容美景,让人一见倾心。大陈生态湿地公园今年6月投入试运行后,5次跟踪监测数据全部达标,出水口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不光大陈镇,近年来,许多城市投入大量资金建造多类型多功能的“人工湿地”。“人工湿地”身兼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美化环境、净化水质、防洪灌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治水功效正在逐步显现。这类人工湿地利用了自然的力量净化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值得继续探索。
碧江城市沿江步道创造和谐的体育活动空间
春日的清晨,记者漫步在三江公园至花果山沿江步道上,宽敞幽静的沿江步道,清澈碧绿的锦江水,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色彩鲜艳的奇花异草,与三五成群的晨练者,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游者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如今,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前来沿江步道晨练、下棋、垂钓、观光的人群络绎不绝,新成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体育活动的最佳空间。
现代的许多所谓的体育运动,为的是商业竞争与国家争锋斗气,耗费了百姓巨额的金钱,使用服用兴奋剂、金钱贿赂、魔鬼训练等极不道德的方法以搏一胜,获取金牌,压倒别人。结果不但败坏了社会道德,还在“体育健身”的谎言掩盖下制造了无数运动员的终身残疾,极大地妨害人类健康,无端耗费了百姓的血汗钱。这样的所谓“体育事业”根本背叛了体育健身的原本宗旨。而碧江城市沿江步道这类设施给了人与自然和谐,让体育回归到真正为了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原本目的。为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这与烧钱而无用的鸟巢、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大相径庭,开拓了体育美的境界。它的产出自然是健康而又道德的新一代人,而不是为了拼搏金牌和金钱而制造终身残疾,身心两败的所谓“为国争光”的所谓功勋运动员。
宜居宜业的和谐厦门
人们赞赏厦门是和谐的社会主义城市,它不仅宜居还宜业,不仅有良好的居住、交通、生态、设施等,还兼顾就业、文化、教育、住房、休闲、低污染和健康等方方面面的优异。
近年来,厦门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从就业、就医、社保、住房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手,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努力使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人文建设、环境建设协调发展,提高厦门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也让今日的厦门尽显宜居之美。厦门的绿化、公园密布,在海沧还建起了海滨公园,其间一条滨海步道贯穿海岸,不远就有一个节点,配有文化广场、儿童乐园、锻练器械、栈桥、美食饮料和美轮美奂的小山包美景,供居民步行、跑步、广场舞(氧吧以活动又不扰民)、太极气功锻炼、爬小山等健身怡情的绝好场地。达成了体育、文艺、休闲、养生的高度和谐环境。海沧区还设置了免费公共自行车系统,便利健康无污染出行,并减少了道路的拥堵。居民小区内部的景观设计也较好,环境优雅。这里的医院设置较合理,看病不也拥挤。使居民在生活与工作上达成高度的和谐。
研究数据表明,厦门在气候、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的数字指标,都走在前面,美丽厦门规划的实施,更为厦门宜居城市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厦门不仅宜居,还宜业,使得厦门城市环境很有竞争力,形成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性。厦门不但天生丽质,而且人文素质高,无论生活环境、配套设施、旅游知名度、甚至给人美好的感觉,是和谐发展的成功范例。美中不足的是厦门房价偏高,人才的工资待遇偏低,科技研究机构偏弱,这已经成为厦门的软肋,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点应当引起厦门人的高度关注,以免功败垂成。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