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经深入考察和分析,辩证法与五行八卦的运动原理是一致的,它就是现代版的五行八卦。同时也说明,《易经》属于基础哲学,而辩证法则属于应用哲学,由此,中国的古老哲学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相互取长补短,属于一种很完美的结合,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哲学社会科学”。
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易经》的关系,前文已有所涉及,但未免有些冗赘和散乱。为简练和紧凑起见,本文只从哲学方面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易经》的异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可以更清楚的看出,在去芜存菁基础上将它们相互结合,一种崭新的哲学社会科学(社会哲学)便呈现在我们面前。
1 《易经》与马克思主义的相同点
在前面的考察稿中,已经得出《易经》之“易”属于现代科学的“运动”,将《易经》译成现代语言就是《运动之经》,由此,其“阴阳”便属于正负能量的绝对运动,而“五行八卦”则属于各种事物绝对运动基础上普遍联系的相对运动。有鉴于此,“运动的普遍联系的观点”,不但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它也是《易经》“五行八卦”的基本观点。为紧凑起见,在此不过多介绍《易经》哲学,而主要分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1)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基本归类于对立统一规律,它其实讲的就是运动。由此,这就与我们的《易经》联系在一起了,因为“易”本身的含义就是运动。
辩证法的基本视角是运动的普遍联系的观点。①承认事物都处于绝对的运动中,②运动中的各种事物相互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相对运动)。同时,它也阐述了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2)“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说明的是人类的起点,并且此观点能够贯通古今(而不是“商品”和“阶级矛盾”),这与太极和人性相通。(其实,这一结论也非常明确地阐明了几千年来一直模糊不清的人性和人类观,为重新构建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惜的是,这一点一直没能引起理论界的重视)
3)五行八卦与辩证法的覆盖范围都属于“现在”。从运动的观点看,它们所阐释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
①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 + 普遍联系(= 绝对运动 + 相对运动)。
②五行八卦:“金木水火土”或“天地风雷水火山泽”,所代表的是各种现有事物,但各事物均处于阴阳的绝对运动中。而在各事物绝对运动基础上,它们也存在着相互之间的相对运动。所以,五行八卦事实上也属于对立统一规律 + 普遍联系(= 绝对运动 + 相对运动)。
通过深入分析看得很清楚,五行八卦与辩证法所阐释的原理是一致的,只不过五行八卦将各种事物列举出来,而辩证法只阐释规律。
由于辩证法特别强调应用性,这就与《易经》的应用型理论 - 五行八卦更加相符。由此,从运动原理上讲,辩证法就是现代版的五行八卦。
为体现它们的运动原理,特图示如下:
注:1)该图中的事物1、2、3是对具体事务的一种抽象,它比“金木水火土”或“天地风雷水火山泽”更抽象了一步,而辩证法则没有抽象事物,可随意遐想。所以,该图示所展示的内容,较五行八卦要抽象,而较辩证法则具体。
2)该图只是“示意图”,并不是各种事物发展到后来才产生普遍联系,而是在其诞生开始的条件中就已经处于“普遍联系”中。
3)不管是绝对运动还是相对运动,它们都属于对立统一的运动,只不过因“普遍联系”而使得各种对立统一的运动相互交织在一起。
图1 五行八卦与辩证法运动原理示意图
很明显,辩证法与五行八卦都属于应用型哲学。
2 《易经》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点
1)由于辩证法只属于应用型哲学,因此,它缺失完整的哲学框架。由于其只能囊括事物及其运动的“现在”,所以其运动时空属于三维,缺失历史维。
2)对立统一规律的阐释,远不如阴阳透彻。如“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基础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而对立统一规律的阐释则没有这样深透,尤其是缺乏其诞生(孕育)和根基的追究。
阴阳指的是具体事物,而对立统一则纯粹是对规律的抽象,比如古代的阴阳,人们用以分别指代“阴气与阳气”,而结合现代科学考察后则得出,它分别指代“负能与正能”,而对立统一则没有这样具体。
3)辩证法既没有被追根究底,也没有将对立统一规律明确为绝对运动,并且其所反映的只属于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现状,将其概括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不妥当,也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根据考察,①世界观≠宇宙观,它只限于地球或人类所认知的(现实)自然,仅仅属于宇宙观的组成部分;②方法论应该属于对立统一规律,在阐释事物诞生的基础上反映宇宙及万物的绝对运动(即阴阳),而事物间的相对运动则属于由各事物绝对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从属运动。
通过这一分析可看出,宇宙存在和运动的实际与我们古老《易经》的哲学框架非常相符,即:太极(运动起点) + 阴阳 + 五行八卦。由此,也就厘清了现代哲学辩证法与中国《易经》的基本关系。
3 图示《易经》与辩证法的关系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是不分的,这主要是由于不重视研究运动,同时也不重视理论或哲学框架和时空的研究所致。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并且都存在着其基本的根脉,都存在着其纵向的历史和横向相互联系的运动,也都有着它们运动的纵向和横向时空。由此,这种纵向与横向的运动便属于对它们的基本概括,由此而构成了理论或哲学的基本框架。
尤其需要重视的是,运动是所有事物最基本的共性,包括事物纵向运动和横向运动的理论或哲学必然属于四维时空,而只研究事物现实存在和运动的理论或哲学只能属于三维时空,而三维时空的理论,不管其如何正确,它只能属于应用理论,必然隶属于四维时空的基础理论,并受其所规定。
由于马克思主义主要涉及社会科学,并且强调重在应用,所以,将马恩一直强调劳动的基础作用和恩格斯经进一步研究所得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结论专门抽取出来,作为人类社会诞生的起点和社会科学的根基与主线,并结合中国《易经》的哲学思维,由此而产生了较为完整的社会哲学框架。而这一哲学框架,不但能够将中国古代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可以统合古往今来各种社会科学与文化。为更加直观起见,现将《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起点与归宿》中的示意图转录如下:
注:1)西方虽然崇尚并强调“丛林法则”,但其人性与动物性在实质上也一直处于对立统一的运动中,这与其“丛林法则”并不相符。由于重视物质科学,其在推动近现代科学的发展方面,贡献颇大,应承认其历史低位,并学习其优长。
2)该图中的“阴阳”分别指代“人性(劳动性)”与“动物性(寄生性)”,它较对立统一规律要具体和明确。
图2 《易经》统合中西文化与辩证法等示意图
图2已经很明确地标出,《易经》属于基础哲学,而辩证法则属于应用哲学。由它们两者相互取长补短而产生的新的社会哲学,属于一种很完美的结合。
不谦虚地讲,中国古代哲学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相结合所产生的这种新的哲学,以及以上两个图示所展示的基本内容,应该就是目前我国所需要的“哲学社会科学”。而这种哲学,它就隐藏在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深层。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