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赵云常:孝经•二十四孝批判(2)

赵云常 · 2018-01-03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孝经·二十四孝批判(2)

  

  

  孝经批判目录

  第一章  《开宗明义章第一》之批判

  ——人民在孝道体系中缺位

  第二章  《天子章第二》之批判

  ——天子之孝是适度治民而非孝民

  第三章   《诸侯章第三》批判

  ——诸侯之“孝”实质是自保之道

  第四章  《卿大夫章第四》批判

  ——形象与孝民

  第五章  《士章第五》批判

  ——移“孝”作忠于人民

  第六章   《 庶人章第六》批判

  ——“孝”人,也被人“孝”

  第七章   《三才章第七》批判

  ——《孝经》之孝并非真正效法天地

  第八章  《孝治章第八》

  ——孝治本质属仁政

  第九章   《圣治章第九》

  ——圣治的狭隘

  第十章  《纪孝行章第十》的批判

  ——精神之孝和物质之孝

  第十一章   《五刑章第十一》

  ——智孝才是真正的孝

  第十二章  《广要道章第十二》批判

  ——社会公平是孝道的基础

  第十三章   《广至德章第十三》

  ——民为父,官为子,人民利益大如天

  第十四章  《广扬名章第十四》批判

  ——广扬名显后世是副产品,而非目的

  第十五章   《谏诤章第十五》批判

  ——诤臣、诤友、诤子、诤民国之宝

  第十六章  《感应章第十六》批判

  ——要以全心全意之心与人民相通

  第十七章  《事君章第十七》批判

  ----事君与事民

  第十八章     《丧亲章第十八》批判

  ——丧礼要有度切莫过分

  第一章开宗明义章第一》之批判

  ——人民在孝道体系中缺位

  开宗明义章第一

  

文本框:  
            孔子讲学

原文)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批判)《开宗明义章》是《孝经》的第一章,我希望读者在读此章时,脑子里能存有以下几个问题:

  1、孔子是孝文化的创造者吗?

  2、孝文化的源头在先王吗?

  3、孝文化为中华民族之独有吗?

  4、何为孝文化?孔子提倡的孝文化体系如何?人民处于什么位置?

  一、孔子不是孝文化的创造者,而是倡导者

  笔者曾经无知地认为,孔子是中国孝文化的创造者。笔者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笔者身边的许多人和笔者一样,往往也认为中国的孝文化是孔子创造的,曾经和我一起争论过《孝经》的朋友最初也持有这种观点。没读《孝经》时,笔者万万没想到这是一种错觉。实际上,在《孝经》的第一章中,孔子说的第一句话就说明了孝文化不是自己的创造。孝文化的源头不在已,而在先王。所谓“先王有至德要道”说得就是孝道的源头。

  孔子身处乱世,在他那个时代,即春秋时代,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社会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出现了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新兴阶级——地主阶级。这个阶级要代替没落的奴隶主阶级,走上统治阶级的舞台,对奴隶社会的旧制度、旧文化进行着种种挑战,往昔那种天下顺从、上下无怨、邻里和睦的局面已经不存在,社会动荡不安。这个时候的孔子放眼世界,看到的是周天子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不断。一些小诸侯国纷纷被强大的诸侯国吞并等等乱象。如何结束社会动荡?有没有一个“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的方法来使天下复于平静呢?这是孔子思考的问题。当孔子把目光投向相对平静的所谓先王时期时,他看到了“孝”。认为先王时代之所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因为先王具有至高无上的品德,践行了孝道。因而孔子就提倡以孝道来“平治天下”,并把孝道看成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产生的根源”。孔子发现了孝,一生就倡导孝。因而也就有了宣扬孝道的《孝经》。由此可见,事实的真相是,孔子并不是孝文化的创造者,而是孝文化的倡导者,继承发展者。

  二、中国孝文化的源头不在先王

  孔子说,孝道的源头在先王。先王者,字面意思指前代君王。《孝经》中的先王则是指上古的贤明君王。他们是炎黄、尧舜、大禹以及夏、商、西周的贤明君王。因而孔子所谓孝道的源头在先王的观点,实际上是说这些人是孝道的发明创造者。

  读《孝经》时,我曾反问,孝道的源头在先王吗?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孝道的源头并不在先王,它是随着人类的形成与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并且因为国家、民族、地域等因素的不同,而各有异彩。

  何为孝?孝的概念是什么?所谓孝,在中国孝有两方面的内容,或者说是两个种类的孝。一种是子女对父母的孝或者说后辈儿孙对前辈祖宗的孝)。这种孝说白了就是以亲情为纽带,以感恩为依据,以报恩为行动,以道德伦理(有时以法律)为约束机制的一种养老文化。中国人说养儿防老,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亲情使人行孝时心情愉快,感恩使人行孝时心甘情愿。道德伦理(有时是法律)则是对不孝行为的一种约束、鞭策。另一种是社会下层对上层以及下级对上级的孝。观人类历史发展,孝首先是随着人类的形成而产生的。远古的原始人在面对生老病死时,最先是父母长辈对后辈儿孙在养育过程中生产了爱,后辈儿孙在感受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时候,产生了对父母长辈的辛劳养育感恩报恩的感情,于是孝便诞生了。由于原始人过着群居生活,原始的孝存在于每个原始人群中。那时候,青壮年外出打猎或种地,老年和小孩子则留在他们居住的山洞里或山洞附近活动。在母系氏族时代,母亲被绝对崇拜,孝文化以维护母权为特征。到了父系氏族时代,孝文化由维护母权转为维护父权。家庭诞生之后,孝又存续于家庭中,并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部落、部落联盟、国家等社会组织的诞生,存在于家庭的孝,被移植到社会统治集团中,即所谓移孝作忠,形成了社会统治集团中的以“君君臣臣”为特征的下对上的忠孝。

  从孝道的产生和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孝文化是与人类同步的,非是炎黄、尧舜、大禹以及夏、商、西周的贤明君王们发明创造的。他们跟孔子一样,对于孝文化,也仅仅是发现者,倡导者,继承发展者。

  三、孝文化非中华民族所独有,它是人类共有的文化。

  关于孝文化是否被中华民族所独有,读《孝经》是找不到答案的,因为孔子没有跟他的学生曾子讲这个问题。因此严格地说,下面的文字不是对《孝经》的批判,而是对一些人认为“孝文化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观点进行的批判。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注意留心一下人们的议论,就会发现许多人认为,孝文化是中国的独有的文化,并且认为它是中华民族优于别国其他民族之处。这是一种错觉。孝文化并非中华民族所独有,它是人类共有的文化。放眼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孝文化。因为外国人也要面对生老病死,外国人也要养儿育女,养老送终。因而,我们看到外国的人也在孝敬父母,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父母抛到荒郊野外不管,他们也跟我们一样,对自己的父母养老送终。否则的话,他们的民族就难以存在发展。在外国人的心中,父母也是伟大的。他们有自己的父亲节、母亲节。在父亲节和母亲节里,他们感恩自己的父母,向父母祝福,带父母郊游,为父母购买礼物。在佛经里有许多是讲孝的经,如《地藏经》、《盂兰盆经》等。基督教信徒尊称上帝为“天父”, 伊斯兰教的信徒对他们的真主安拉也有着深深的“尊父”情结。由此可见,外国人不但有孝文化存在,而且还反映到他们的宗教里面。那种视孝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独有文化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那种认为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于别国其他民族之处,是一种妄自尊大。一方面妨碍了中国人对自己孝文化的自审,另一方面妨碍了中国人对外国孝文化的交流与学习。

  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一样,孝文化贯穿于中国华民族始终。它在过去、现在存在,在未来也存在。所不同的是,孝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中华民族的道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人以孝与不孝判断一个人的好与坏,以顺与不顺判断子女的孝与不孝。在中国一个人如果不孝,就会被怀疑可能对朋友、对长官、对皇帝不忠。不忠不孝之人,一定是臭不可闻之人,就会被社会批评,甚至被社会抛弃。中国人最怕被人说“不孝”。这就是中国孝文化的特色。

  四、《孝经》中的孝道体系及其缺陷

  《开宗明义章第一》讲的是《孝经》的主题。一是说明《孝经》讲的是孝道,二是讲孝道的源头在先王,第三就是讲孝道的体系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这段话讲的就是孝道的体系。由此我们可见,《孝经》中的孝道体系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存在于家庭内部的儿女对父母的孝,二是成人之后,建功立业,效力于国君的孝。在这个体系中,有两个孝的对象,一是父母长辈,二是国君。

  笔者在读《孝经》中的这段文字时,总觉得感到别扭,别扭在什么地方,当时是想不清楚的。一日,在一位朋友家中的藏书中发现了一本文革时的《老三篇》。心中忽然一亮,觉得找到了自己看《孝经》感到别扭的原因。那就是在孔子倡导的孝道体系中,缺少一个重要的孝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人民。《老三篇》是读者小时候常读之书。内有《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其中许多内容至今仍能背诵。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中最为光辉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之所以能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他们的道德体系中,把人民作为孝的对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曾经想,孔孟思想维护中国封建制度二千年,为何不能维护封建王朝?当我发现《孝经》的孝道体系中人民缺位时,我觉得自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那就是在孔子的孝道中,孝敬的对象没有人民。从《孝经》诞生之日起,人们研究《孝经》已经二千多年,一直没有人发现《孝经》中孝道体系的这个缺陷。这是一个遗憾,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发现了这个缺陷,并第一次把人民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的宗旨。这无疑是对中国孝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有人看到共产党曾经批判过孔子,就说共产党是反对孝道的,这是大错特错的。一来他们误解“批判”一词,一提到批判就想到打倒,二来他们看问题只看表面,不看实质,因而看不明白共产党非但不是孝道的反对者,而且还是孝文化的继承者,创新发展者。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现象,那就是有人把孔子提倡的孝文化拔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说什么现在的人们道德沦丧,要救二十一世纪,唯有孔子。试问,一个人民缺位的道德体系(或者说思想体系)能救世吗?显然是不能的。

  五、身体之用:《孝经》思想的闪光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是笔者读《孝经》感到舒服的句子。有人曾经这样解释《孝经》中的这句话:人的身体是父母给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长寿,子女如果不爱护自己的身体,使之毁伤,就会令父母伤心,这是不孝。这句话不排斥这个意思,但不是其主要意思。因为孔子后面紧跟的一句话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是说,身体是用来践行孝道的,让父母不担心自己的健康仅仅是行孝很小的内容。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才是最终的目的。由此可见,身体对于行孝者是何等之重要。应该说,这是孔子孝道中最为闪光的地方,是值得称道的。然而由于孔子是二千多年前时空里的人物,他的这个思想于今,就显得不适时宜了。因为这个观点是孔子针对当时社会的时弊提出来的。到了今天,孔子的这个观点犹如一个小花袄,已经不合适今人穿戴了。对此今人应该采取批判的态度,改造、继承、发扬之。

  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有一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笔者在上小学时唱过一首《打乒乓》的儿歌。那时候,我们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在世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且“小球”推动了“大球”,为中国外交事业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在这首《打乒乓》儿歌中有这样一段歌词:“……打乒乓为得啥?红小兵回答的最响亮,增强体质为人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如果我们不去计较这首儿歌的文革色彩,就会发现这首儿歌最闪光的地方就是把人民当作孝敬的对象,回答了把为人民服务纳入孝道之后,身体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很显然,这是一个更高的境界。在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毛泽东是最早对身体之用有此觉悟的人。他在1917年4月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以“二十八画生”署名,发表的《体育之研究》,阐述了他对身体之用的基本观点。

  在《体育之研究》中,毛泽东首先指出:“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并解释体育说:“体育者,人类自其养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在阐述“体育在吾人之位置”时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顾知之者或寡矣。或以为重在智识,或曰道德也。夫知识则诚可贵矣,人之所以异于动物者此耳。顾徒知识之何载乎?道德亦诚可贵矣,所以立群道平人己者此耳。顾徒道德之何寓乎?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笔者小时候上学时,对毛泽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思想印象深刻,读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才知道,毛泽东在年轻时就有这种思想了。“三育并重,然昔之为学者,详德智而略于体。及其弊也。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迫,涉水则足痉。”毛泽东看到“故有颜子而短命,有贾生而早夭,王勃卢照邻或幼伤或坐废。此皆有甚高之德与智也,一旦身不存,德智则从之而隳矣。”而与其相反的则是“惟北方之强,任金革死而不厌。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烈士武臣,多出凉州。清之初世,颜习斋李刚主文而兼武。习斋远跋千里之外,学击剑之术于塞北,与勇士角而胜焉。故其言曰:文武缺一岂道乎?顾炎武,南人也,好居于北,不喜乘船而喜乘马。此数古人者,皆可师者也。”

  毛泽东对身体之用的思想,可视为是对孔子孝道中的身体之用观点的批判、改造,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是当今读《孝经》的人应当补上的一课。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晨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4.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5.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6.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7. 星燧:普京的“闪电”中东行
  8.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9. 司马南:黄金万两——一项美国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错?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7.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8.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9.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10.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当心,他们要对孩子下手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记忆:流浪汉张来娃儿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