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歌谣作为革命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反映了革命文化的形成过程,蕴含着革命文化的精髓,是解读革命文化的重要文本和视角。
记录了革命文化的重要信息
革命文化的载体可分为物质形态和信息形态两大类。物质形态载体包括革命旧居旧址、革命文物、革命博物馆、纪念场馆等物化的革命历史遗存。信息形态载体包括历史图片、信函、文件、文献、经典著作、口述史料、手迹、标语、歌谣、戏剧等文字、音像、图片方面的历史遗存,集中反映了革命文化中制度和精神层面的内涵。
歌谣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话语形式”,是传播、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信息载体,具有情感宣泄、愿望表达、社会教化、凝结力量的功能。诞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红色歌谣具有存史功能,是人们对20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救亡图存那段历史的集体记忆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些歌谣政治色彩浓厚、内容积极向上、语言朴素简洁、地方特色鲜明,与其他革命文化形式一道,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宣传革命、动员群众、鼓舞士气、瓦解敌军、凝聚军民力量的重要作用。
红色歌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而且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高贵精神品格,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革命文化的重要信息载体。
反映了革命文化的形成过程
革命文化萌芽于新文化运动前后。这一期间,歌谣的收集、整理、创作、传唱,是当时先进知识分子传播思想的重要途径,出现了许多揭露社会腐败黑暗、描述社会底层牛马不如、要求摆脱封建束缚的歌谣,如《坚持到底》《孟姜女》《五一纪念歌》等,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对民众的关注和尊重,是红色歌谣的重要源头。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也开始建设自己的革命文化,利用歌谣对广大群众进行阶级教育和战争动员。井冈山斗争时期,工农革命军每到一处,就组织专门人员教群众唱革命歌曲、解释其中蕴意,传播革命火种。中央苏区时期,还专门成立了一些文艺机构,负责教唱红色歌谣,以加快红色歌谣的传播速度,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红色歌谣,如《共产三字经》《苏区干部好作风》《十送红军》等。除中央苏区外,其它革命根据地也诞生了许多著名的红色歌谣。这些歌谣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途径,全面反映了各根据地军民战斗、生活、学习情况。
抗日战争期间,革命文化进入了繁荣期。歌谣与同时期的电影、戏剧、话剧等文化作品,不仅发出了“铁蹄下的呐喊”,控拆了中华民族的苦难遭遇及社会底层的悲惨生活,而且讴歌了中华民族不甘压迫、勇于抗争、敢于追求光明的优秀品质,如《国耻纪念歌》《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等。这些歌谣曲调激昂奋进,内容历久弥新,至今仍在传唱,是当时凝聚民族力量的号角和精神纽带。
抗战胜利后,国内的阶级矛盾迅速上升,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彻底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因而党的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独裁的面目,为争取人民民主、凝结社会力量、夺取全国解放提供精神动力。期间诞生的许多红色歌谣都体现了这一主题。“九月里来刮秋风,红旗飘扬在天空,各路大军都出动,人喊马嘶多威风。问一声同志们到哪儿去呀?咳,杀进蒋管区。”这首《全国大反攻》的歌曲采用了东北秧歌节奏,以比兴的手法,形式活泼,描绘了全民团结一心、奋勇杀敌的情形,散发出浓郁的北方气息。
新中国成立后,革命文化是当时的主流文化。这一时期不仅传唱红色歌谣是一种文化时髦,而且结合时代的实践,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歌曲,如《咱们工人有力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社会主义好》《泉水叮咚响》等。这些歌曲讴歌了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伟大的领袖,赞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建设成就,反映了人民群众意气风发、团结一心、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
体现了革命文化的内在特质
红色歌谣与革命文化共同反映了党的意志,发挥了为革命战争服务、为巩固红色政权服务的作用,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性、政治性、大众性和创新性。
党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围绕这些目标和中心任务,党也有不同的政策策略和具体实践,孕育了不同时段不同主题的革命文化。而不同时段不同主题的革命文化,都可以找到相应的红色歌谣与其相对应。如《红军上了井冈山》反映了建立革命根据的重要性,以及对革命必胜的信心。《长征组歌》及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反映了长征中无数的艰难险阻及红军官兵革命的乐观主义和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革命文化是在推翻旧制度、打破旧秩序中生产的,是在对抗买办文化和封建文化中产生的,旗帜鲜明地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公开宣称为革命战争服务、为巩固红色政权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的,体现了党的意志和主张。红色歌谣作为革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党扩大政治影响、实现政治主张的重要途径,是刺向敌人的一把匕首。通过红色歌谣的传唱,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政治觉悟、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最大限度地凝聚了革命的力量。
革命文化不仅是革命实践的需要和产物,而且还是人民群众的需要。它来源于实践和人民,服务于实践和人民,承担着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文化素质的责任,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以红色歌谣为例,不仅其内容总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直接相关,集中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思想、愿望、情感,而且许多歌谣是广大群众根据自己在斗争生活中的体验自行创作的,形式为百姓喜闻乐见,风格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歌谣的创作、加工、流传和风格特点体现出明显的大众性。
在理论渊源上,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汲取了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开放性、包容性特点。在实践渊源上,革命文化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中国化的革命道路的实践产物,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体现出较强的创新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