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7日08:07 来源:学习时报
著名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不仅在华语世界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也产生了世界性的深远影响。毛泽东研读《三国演义》中所载的政治、军事斗争及谋略故事,并对其进行科学地参考与运用。他不但研究其中的战争和战法,还研究其组织、矛盾和特点。毛泽东时常引用《三国演义》中的历史故事借古喻今,说明一定的道理,其中也往往渗透着辩证法分析方法。
“打仗的事怎能照书本?”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在指导实际工作中经常引用《三国演义》里的话。1932年,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被剥夺后,有人经常借此批判毛泽东。对此,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指挥作战时,谁还记得什么《三国演义》?统统忘了。打仗的事怎能照书本?
尽管这个时期毛泽东受到了“照书本打仗”的批判,但他后来的军事著作却一点也不避讳引入三国的战例,并且很欣赏其中诸多布置兵力的方法。1936年,毛泽东在文章中曾明确提到“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1937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再次提到这两场战争。
1965年,毛泽东在杭州的一次讲话中说:“国民党的军官,陆军大学毕业的都不能打仗,黄埔军校只学几个月,出来就能打仗。我们元帅、将军,没有几个大学毕业的。我本来也没有读过军事书。读过《左传》《资治通鉴》,还有《三国演义》。这些书上都讲过打仗,但是打起仗来,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我们打仗,一本书也不带,只是分析敌我斗争的形势,分析具体情况。”
由此可见,毛泽东是从《三国演义》中的战例获得一些启发,开拓思路,并结合战争的实际情况去灵活判断,继而作出合情合理的决策,这才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三国》中的“年轻干部”
毛泽东很喜欢《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这段故事,特别注意其中几位主角的年龄和才干。他在1953年5月谈话时说:“三国时代,曹操率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共青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现在要周瑜当团中央委员,大家就不赞成。这行吗?”1957年,毛泽东再次举三国故事为例:赤壁之战,程普40多岁,周瑜20多岁,程普虽是老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人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孔明27岁成名,也未当过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嘛!也是个新干部嘛!赤壁之战以前无名义,之后才当军师、中郎将。古时候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大胆提拔?
“刘备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毛泽东曾多次谈论刘备这个人物,有褒有贬。他对刘备的赞赏,主要集中在他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但毛泽东认为,刘备的缺点也很明显,最显著的是他不能区分主次矛盾。在三国成鼎立之势后,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孙刘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刘备不了解这一点,所以当孙权数次征讨荆州时,刘备派了根本不执行“以联吴为根本、争夺荆州要有理有节”方针的关羽去驻守。在荆州失守,关羽被杀以后,刘备急于为关羽复仇,蜀军进攻东吴,被东吴将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打得大败,其原因就在于刘备没有区分与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在谋略中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因此导致了失败。
“关羽不懂统一战线”
1927年,毛泽东率部进军井冈山时,张子清的第三营走散,有人认为张可能投敌叛变了。毛泽东说,三国时候的关云长,也在兵败后与刘备失去联系。曹操为了收买利用他,费了多少心机!可是,关云长一得到刘备的消息,立即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成为千古美谈。
不到一个月,毛泽东的这番话就得到了验证。在一场战斗的危急之际,张子清突然赶到,投入战斗,击溃了敌人,回归组织。
毛泽东拿张子清与关云长相比,体现了毛泽东对战友的信任,也说明在毛泽东心目中,关羽的忠义与共产党员对党组织的忠诚是有其相通之处的。
另一方面,毛泽东对关羽的弱点也看得很透彻。1932年初,毛泽东在与程子华谈话时说:关羽出身下层社会,是刘备的心腹之臣,随其周旋,不避艰险,死后被尊为武圣人。到处都修建有关帝庙。但他的弱点是自负凌人,以致发展到上当受骗,大意失荆州。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毛泽东又谈到了关羽。他说:关羽这个人虽然过五关斩六将,威震华夏,但孤傲自大。
1949年,在解决绥远问题期间,毛泽东曾经讲过:清朝所以能统治中国260余年,就是因为统治者一开始就制定了一条统一战线政策,以少数团结了多数。《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盟军搞关门主义。
学习诸葛亮
在英雄辈出的三国人物当中,诸葛亮也是毛泽东非常推崇的一位。毛泽东多次提倡人们要学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毛泽东十分重视诸葛亮的宣传能力。1930年夏天,毛泽东在红四军干部会议上作报告。讲到宣传工作时,他介绍了三国时黄忠大败夏侯渊的故事。他说,我们的战士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用不着使用“激将法”。但是,我们要学习诸葛亮善于做宣传工作。
毛泽东对诸葛亮采用屯田制巩固边防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955年元旦,他在与王震讨论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时说:可以组织屯垦戍边嘛!中国古代就有屯垦制,管仲搞过,诸葛亮在汉中也搞过呢!开荒就业,治疗战争创伤,巩固边疆,应该是个好办法。
为曹操“平反”
毛泽东向来主张对曹操给予客观的评价。从政治、军事、经济方面,毛泽东对曹操“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及“不杀降”的政策均十分认可。
1952年11月,毛泽东视察河南安阳,参观殷墟。他对随行人员说:漳河,就是曹操练水兵的地方。曹操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在这儿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还在这一带实行屯田制,使百姓丰衣足食,积蓄力量,逐渐统一北方,为后来晋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毛泽东对曹操的磅礴气概,文韬武略,胸怀品格,均非常欣赏。在政治方面,曹操是强硬派;在军事上,曹操雄踞北方,挥师南下;在文学方面,曹操是浪漫主义豪放派。
以曹操为中心的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著名的黄金时代。曹操的《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都是文学史上的皇皇巨作。毛泽东欣赏曹操大气磅礴、气韵沉雄的诗词作品,称赞他“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然而,曹操毕竟是封建王朝中割据一方的军阀,因时代的不同而必然带有其历史局限性。毛泽东对曹操也有过一些批评。
1966年,毛泽东曾说,曹操打过张鲁之后,应该打四川。刘晔、司马懿建议他打。曹操不肯去,隔了几个星期,后悔了。毛泽东以此为例批评曹操刚愎自用,不能采纳良策。此外,毛泽东还曾批评曹操不能严于律己。《三国志》中的《武帝纪》中,讲述曹操“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毛泽东圈画了这一段,并写道“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赤壁之战,是曹操亲自领军,亲自决策的一个重大失误。曹操却又未能自罪,可见他宽己严人,处事不公。
(责编:曹淼、谢磊)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