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小人物猎夫之志
这个楚国猎夫没有姓名,是个真正的村夫野老。他擅长用带着细绳子的微型弓箭射击北归的小雁,闻名乡里。顷襄王听说了,就召见他,想聊聊猎雁的事。
顷襄王是楚怀王的继位者。楚怀王听秦王欺骗,被扣留在秦国,迫害致死。顷襄王不敢跟齐赵等国搞合纵抗秦,而是继续亲秦,主张合纵抗秦的屈原继续受到顷襄王迫害,楚国政治、外交都被秦国操纵。老百姓对权贵们的卖国行为,早就看不下去。
这位猎夫见到顷襄王,气不打一出来,好一顿抢白。他说:“我怎么好意思跟大王讲猎鸟之道呢?以天下之大,大王的眼睛还有功夫盯在几只小鸟上吗?我们远处有虎狼之秦,近处有齐魏燕赵列强,楚国却穷于应付,岌岌可危。大王为什么不能以圣人为弓,以勇士为箭,射击虎狼之秦,射出一个太平天下呢?这不是比我射小雁更有味道吗?”
这个村夫野老的一番进言,跟五百年后战略家诸葛亮的隆中对,好有一比啊。别以为只有士大夫才懂战略,老百姓中同样有战略家。娄敬即是,这位无名猎夫也是。顷襄王显然听懂了话外之音,所以有第二次召见。猎夫抓住第二次机会,直话直说:
遂言曰:“夫先王为秦所欺而客死于外,怨莫大焉。今以匹夫有怨,尚有报万乘,白公、子胥是也。今楚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犹足以踊跃中野也,而坐受困,臣窃为大王弗取也。”于是顷襄王遣使于诸侯,复为从,欲以伐秦。秦闻之,发兵来伐楚。
猎夫说:秦国害死了咱们的怀王,这是多大的血海深仇啊。一个老百姓,还有为报杀父之仇而灭掉千乘之国的(比如伍子胥),以楚国之大,怎么能忍气吞声,继续做秦国的马仔呢?我相信大王不会这样。
顷襄王受到激发,热血奔涌,马上克服对秦国的恐惧,派出使者,跟诸侯结盟(合纵),共同讨秦。一个村夫野老,凭他一次战略分析和一次激将法,就改变了楚王的外交路线,促进了天下合纵抗秦。这个小人物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抹光辉。
《楚世家》的篇幅,连标点符号13161字,顷襄王时期占1828字,而叙述这位猎夫的战略思想,占了773字。几千年历史,有名可考的君王记述了43代,平均每一代君王不到300字,可是一个猎夫所占篇幅却超过接近3个君王。
这种轻重比例,不是偶然形成的。不难看出,司马迁是有意突显小人物的人格价值和历史作用。
司马迁:小人物卜式之功
卜式是河南(今洛阳、荥阳一带)乡下的牧羊孤儿,勤奋半辈子积累了一点财富。天朝因抗击匈奴,财政吃紧,卜式提出捐出一半家产给官府。官人受汉武帝派遣来考察卜式。
官人问:“你捐钱是想做官吗?”
卜式说:“我自幼放牧,不懂治国理政,不想当官。”
官人问:“你是家中有冤屈,要找机会向皇上告状吗?”
卜式说:“我一生与世无争,村里穷人我总是借钱给他,大家都善待我,没有冤屈要找皇上说。”
官人问:“那么,你捐出家产,究竟为何?”
卜式说:“天子讨匈奴,就该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这样才能灭匈奴,保万民太平。”
考察官把卜式的话回报朝廷。宰相公孙弘说:“这不合人情,若以他作天下楷模,岂不乱了法纪?陛下可别理睬他。”
汉武帝撂下这事,一晃就是好几年。后来,朝廷移民实边,开发刚刚从匈奴手里夺回来的河套地区,以便更有效地抗击匈奴。地方政府拿不出那么多钱补贴移民。卜式把一大笔钱捐给官府,说聊作移民补贴。汉武帝从地方报来的捐助名录中看见卜式的名字,想起前几年误解卜式了,就给他一笔奖励。卜式把奖励也捐给了官府。
在决定华夏种族千年命运的汉匈之战中,草民卜式建立了虽然微末却不可忽视的功勋。正如太史公所言:“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刘敬叔孙通列传》)。华夏昌盛,乃是万民之功啊。
汉武帝想给卜式封官,卜式不要。汉武帝就说:“我上林苑有羊,想请你替我放羊。”这是卜式的本行,他不得不答应。
一年多后,汉武帝路过上林苑,发现羊群肥壮且繁殖了很多,对卜式夸赞不已,问他有何秘诀。卜式说:“没有秘诀。养羊跟治理百姓是同一道理:让他们按时起居,及时把凶恶的除掉,不要让他侵害民众。”汉武帝惊讶不已。一个牧羊人,心里想的竟然是治国理政的大道。这是难得的人才啊。汉武帝让他试着去当县令,竟然当得很好,老百姓称道不已。汉武帝认定卜式乃大德大慧,封他为齐王太傅,接着担任齐国宰相(《史记·平准书》)。
后来南越反叛,汉武帝派兵镇压。可是国家财政极其困难,置办装备捉襟见肘。卜式为国家安危着急,此时他身为齐相,只拿俸禄,两袖清风,无法捐献钱财,于是上书朝廷,要求带儿子一同参军,前去南越平叛。汉武帝深受感动,号召列侯向卜式学习,全国二百多位侯王没有一个响应者。汉武帝对众王侯只谋私利、不顾天下国家的立场非常愤怒,在大家按律贡献酎金时,因酎金重量不足或成色不足,而一次夺取106位王侯的爵位。卜式的高格贵品犹如鹤立鸡群,得到汉武帝赞赏,被任命为御史大夫,跻身三公之列,成为皇上臂膀。
卜式所为,皆起于善念,发乎真情,并非巧计谋私,尤不阿权附势,不会跟着皇上的喜好走。位极人臣之后,他考虑的是国家利益与民人利益的均衡。国家连年征战,民生受到影响,他上书建议取消一项船税,引起汉武帝不悦。后来他降职为太子太傅。汉武帝虽然计较他不支持国家税收政策,依然认可他的胸怀、智慧和人品。把他安排在最需要道义和胸怀的职位上。
司马迁把牧羊孤儿卜式,放在边患频仍、国家困窘的时代背景下,与疯狂谋利的巨贾、巧诈弄权的王侯对比叙说,时时凸显着卜式的热情、理想、超越私利、牵挂天下的胸怀与品德,毫不掩饰对他的敬重与礼赞。
一个羊倌不但心中装着家国天下,琢磨着治国之道,而且还真有治国理政才能,司马迁笔下的卜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华夏族民文化素质的缩影。近代以来中外文人学士都说中国人素质差,这是多么荒唐阴暗的妄言。
像豫让、娄敬、猎夫、卜式之类的故事,《史记》中提及者甚多。有的一笔带过,容易被读者忽略。项羽攻打外黄县时,久攻不下,牺牲惨重。最后外黄投降,可是项羽余怒未消,决定将该县15岁以上男子全部坑杀。此时外黄令某门客的十三岁儿子找项羽论理,告诉他说:“梁国一带被彭越占领,外黄恐惧,所以投降大王。大王如果坑杀外黄民众,外黄以东还有十来个县,还有哪个老百姓敢于归服您呢?他们只会人人恐惧,个个死守城池,您要牺牲多少将士才能打下来呢?”项羽于是不坑(《项羽本纪》)。一个门客的孩子,卑矣,然一言挽救全县男丁的性命,德智胆略何其秀杰也。
为了更好地表彰这些才智杰出、品格高致、德范光辉的草民,司马迁还专门安排了《游侠列传》、《滑稽列传》,用轻松而又赞许的笔调,传播朱家、田仲、剧孟、王孟、瞷氏、周庸、诸白、韩无辟、薛兄、韩孺、郭解、淳于髡、优孟、优旃、郭舍人、东方朔、东郭先生、北海王先生等小人物的故事,让他们人生的辉光,闪耀在历史的天空。
《中庸》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称赞韩愈“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司马迁为华夏大族撰写第一部通史,肯定具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一言而为天下法的自觉意识。他自觉地把这么多小人物书之竹帛,以此告诉后人,历史不只是帝王将相创造的,也是贱民小人物创造的。不只是王侯公卿士大夫有理想有精神有智慧有能量,贱民小人物也有理想有精神有智慧有能量。
司马迁的做法,果然垂宪万代。
后世韩愈、柳宗元、杜甫、白居易、苏东坡、关汉卿、施耐庵、蒲松龄、纪晓岚等等,都曾带着饱满的同情,把笔触对着小人物。到了二十世纪平民革命时代,毛泽东更是号召广大作家深入到泥腿子之间,撰写泥腿子的喜怒哀乐、现实诉求和精神光辉。赵树理、贺敬之、丁玲、周立波、孙犁、管桦、柳青、浩然等整整两代作家艺术家,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从事创作,白毛女、吴琼花、李玉和、杨子荣、狼牙山五壮士、王二小、刘胡兰、董存瑞、小二黑、梁生宝、欧阳海、时传祥、王进喜、陈永贵、吴桂贤、黄继光、雷锋等等,这些小人物在小说、诗歌、通讯、报告、音乐、绘画、舞蹈、戏曲、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中,成为形象饱满的中心人物。这种文化风尚和精神追求,既得益于时代潮流的推崇,也得益于《史记》的小人物传统。
中国草民在社会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文明群体所不可比拟的,这跟“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圣人教化密切相关,也跟司马迁民人共同创造历史的历史观密切相关。
司马迁的草民视野,既提高了《史记》的文学价值,又冲击了古老的历史观念。《史记》因而成为中国草民文学的开创者,具有不可摇撼的文学地位,光照千秋。《史记》也因此成为新的历史观的开创者,对两千年来华夏民族的思想发展,起到了导向塑形的重大作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