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杨百胜:老子《道德经》中的竞争思想

杨百胜 · 2021-04-07 · 来源:日记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老子主张的竞争是建立在和谐、自然、平等和公平基础上的竞争,是不争之争,不胜而胜的竞争思想

  一、什么是竞争?

  应该说,竞争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和话题。在我国古代的《庄子·齐物论》中,就存在“有竞有争”的说法。郭象对此注曰:“并逐曰竞,对辩曰争。”田径运动中就有一个项目叫竞走,就是比赛谁走得更快,能够拿到冠军,谁就获胜。在《辞海》和《汉语大辞典》中均就其本义,解释为互相争胜。所以竞争的一般含义就是互不相让,压倒对方,一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为止。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就使用了“竞争”和“垄断”这两个范畴,还提到了优胜劣汰的规律。竞争充满着自然界,也充满着社会界,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二、老子《道德经》中的竞争思想非常丰富

  老子的《道德经》短短五千言,洋洋洒洒,里面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和辩证思维方式,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关于“争”,“辩”和“竞争”的思想在《道德经》中多有提及,几乎随处可见,而且精彩绝伦。

  老子反对竞争吗?纵观《道德经》全文八十一章,仔细阅读会发现老子其实是不反对竞争的,他反对的是那种会引起人与人之间争斗的不正当竞争和恶性竞争,是挑起人们过多欲望,让人心变得浮躁,充满贪欲,让天下不宁的竞争。所以老子说: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第三章》)意思是说,竞争可以,但是不要见财起意,在竞争中必须“不为盗”,“心不乱”,做到了这些就没有什么问题,正当合理的利益人人都可以去争。如果“为盗”,“心乱”那就会坏事,因为一争,问题就出来了,就会让人心思浮躁甚至大乱,就是你争我夺和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样天下就难以安宁了。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三章》)圣人治理天下,要净化人民的心思(思想),腹里饱足,血气淡化,强筋壮骨。使人民常常处于不妄想、无贪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那些自作聪明,卖弄学问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遵从自然无为之道,按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办事,则天下没有治理不好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竞争。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

  “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竞争必然伴随着大量不正当行为,有时候甚至是不择手段,这样必然是违法乱纪,错漏百出,所以唯有不争不竞,方能无过无失。这里的尤,也可以解释为“忧”,不争不竞,无过无失的人,一生无忧,幸福快乐。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第二十二章》)正因为不竞不争,所以天下没有能与之竞争的。欲望太多,要实现你的欲望,必然会与他人进行残酷的争夺和竞争,永不知足,所以痛苦会伴随一生,这就是欲壑难填。“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第六十六章》)不竞不争,谦卑虚己,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六十七章》)我有三件宝贝,持守不渝。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敢在这世上争强好胜,为人之先。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老子·第六十八章》)真正的勇士不会杀气腾腾,善于打仗的人不用气势汹汹,神机妙算者不必与敌交锋,善于用人者甘居于人之下。这就叫不争不竞之美德,这就是得人用人之能力,这就算相配相合于天道。上古之时便如此啊!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第七十三章》)上天的道,总是在不竞不争中得胜有余,在无言无语中应答自如,在不期然时而至,在悠悠然中成全。上天的道,如同浩瀚飘渺的大网,稀疏得似乎看不见,却没有什么可以漏网逃脱。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第八十一章》)上天之道,有利于天下,而不加害于天下。圣人之道,是为了世人,而不与世人相争。

  还有诸如“善者不争(辩),争(辩)者不善。”(《老子·第八十一章》)认为人们之间不要争来争去,每个人努力完善自身,自然就能自胜,自胜者自然强大。人类要与自然界争生存,谋发展,而不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杀戮。

  老子不赞成不正当竞争就是天之道,相反,他认为不正当竞争只是人之道,而人之道如果违背了天之道,就会天下不太平,灾难降临。如他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第七十七章》)人类社会应该顺应天之道而不是人之道,人之道这种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做法是违背自然规律也是违反社会发展法则的,是畸形的发展模式,非健康的生存之道,最终会危及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老子在这里所讲的天之道相当于自然法(天法),人之道当于社会法(人法),社会法(人法)必须符合自然法(天法),才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价值,否则,自私自利的人之道——奉有余而损不足,必然会导致阴阳失调,社会失序,国家不稳,文明泯灭。

  除了道家的老子反对不正当竞争,诸子百家基本上都是反对不正当竞争的,通常所说春秋诸子百家争鸣,一般是指理论上的争辩和争鸣,而不是指利益上你死我活的争斗,诸子百家争鸣的目的是为了诸侯国寻求治国之道和强国之术,或者说是为了寻找治国真理,而不是要人与人之间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甚至于发动战争。如儒家的孟子就说过,“上下交争利,则国危矣”。对于名利,争来争去的结果,很可能会遭致亡国的大祸啊。墨子一生奉行的就是“兼爱,非攻”的主张,身体力行,国与国之间(当然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和平相处,所以,墨子也是反对战争和不正当竞争的。

  其中老子《道德经》中“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是最为精妙的。“夫唯不争,故无尤。”甲本作“唯不静,“争”、“静”二字音义兼通。无尤,《玉篇》:“尤,过也。”《易、贲》:“终无尤也。”犹言无过失。这里“尤”字最初是指“特殊”的意思。奇特,超出一般范畴的叫“尤”。比如一个人长得特别漂亮的,可称之为“尤物”,就是超出一般的规范,非常与众不同。一般女孩子长成像天仙的样子,就叫尤物。“尤”还可以延伸出责怪的意思,如“怨天尤人”,尤当名词讲时是指犯错误,所以在这里,“无尤”就是指没有犯错误,没有过失。不正当竞争必然伴随着大量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有时候甚至是不择手段,这样必然是违法乱纪,错漏百出,所以唯有不争不竞,方能无过无失。这里的尤,也可以解释为“忧”,不竞不争,无过无失的人,往往一生无忧,幸福快乐。所以,老子讲究的是更高级的争,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争。“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第七章》)圣人把自己置于最后,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这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吗?

  《道德经》是辩证法的集大成者,其中有太多辩证法的思想和基本范畴,这些范畴往往是成双成对的,对立统一而且非常玄妙的,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祸相依,凡事要从两方面对立统一地去看,辩证的看,全面的看,发展的看。后世的法家与兵家都起源于道家的辩证法思想,创造了法家和兵家的辉煌智慧。在这一点上,同是辩证法大师的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就特别欣赏老子的思想,曾经这样评价:老子是“把哲学融入生活方式的奠基人”,“道”的思想是一种可行的世界管理方法论。正是这种理念和具体实践,使文化得以传播,每一个接触这个概念的人都充满希望、阳光和热情,幸福与自然的生活。

  老子的不争思想并非真的不竞争,他更加强调的是一种对待竞争的心境和态度,只有不断通过建设好自己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达到驾驭竞争而非让竞争扰乱自己心境的目的,真能达到这个心境和目的,竞争者也就不会再受到竞争的困扰和忧虑了。春秋战国时代,是大争之世,不可能不竞争,老子所讲的不争是要理性竞争,不能由于不理性竞争而导致天下大乱,那样的话竞争就是无序的,是导致走向灾难的竞争。

  老子《道德经》中的争(或辩)是广义上的,应该从广义上来理解,包括争论、辩论、竞争、斗争和战争等一切涉及对立面的相互关系都包含在内,其中还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关系(人之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力(天之道)。可以说老子的《道德经》是无所不包的,老子的思想归根到底是天下太平和大同思想。很多人都喜欢提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天道酬勤等,这些其实都是与道家思想有关的。

  共产党员应该带头学习《道德经》,懂得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和治国理政的道理,带领中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当代中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竞争思想?

  什么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呢?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竞争?团结同类,斗争异类,这才是竞争法则的根本要义。同类竞争不是竞争,而是内斗和内耗,是自我损耗。所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内部相互之间是不能竞争的,而需要竞赛,只有团结一心,彼此合作,目标一致,才有能力与大自然展开竞争或与外部敌对势力竞争,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所谓团结同类,斗争异类,其中的同类是指人民内部的矛盾关系,所谓异类,是指敌我之间的矛盾关系,这两类矛盾要分清。团结就是力量,分裂即遭灭顶。“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竞争不是在人民内部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要团结和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一致对外。

  凡要提高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往往会需要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或变法),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进行改革变法的,凡是已经经过实践检验是真理性的东西就不要随便再改,而要保持它的稳定性和指导作用,如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改来改去,改革的结果是走进了死胡同,最后把自己给改死了,导致强大的苏联转瞬间就亡党亡国了,这样的改革是历史的教训。所以轻易不要提改革,必须要改革也得找准改革的切入口,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多管齐下,目的一定是强国富民,增强综合国力,以利于提高竞争力。否则,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利于提高竞争力的改革,不仅不是改革,反而会造成倒退,甚至有亡党亡国之危。所以,历史上有一个很通俗也很辩证的说法,叫做“不改革,等死;乱改革,找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老子五千言《道德经》有着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揭示了人如何在社会中立身立德,统治者如何治理好国家的方法和深邃道理。一般人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而老子却能看到里面;一般人通常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而老子却能看到反面。老子讲究精神生活、讲求体法自然。他的思想就像荒漠中的甘泉,滋润了世世代代人的心灵,迄今不绝。老子在《道德经》中是主张竞争的,但是又反对内部的无序竞争,老子所讲的竞争是在“天之道”范围内的竞争,即主要是在治理国家,发展生产力方面与自然界的斗争,老子之所以反对内部竞争,是反对在“人之道”即生产关系范围内人与人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所以老子主张的竞争是建立在和谐、自然、平等和公平基础上的竞争,是不争之争,不胜而胜的竞争思想,“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能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考虑的竞争问题就是这样的大视野和千年眼光,是在战略层面从长远考虑问题的大智慧。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也不是无所事事,无所作为,或者完全放任自流,而其本意是顺应自然而为,按自然规律办事,最终目的是要达到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好国家,让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才是老子写《道德经》所最希望达到的目的。所以,老子的“竞争”思想与他的“无为”思想(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互相贯通的。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朱旄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历史的“魔镜”
  4.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视
  5.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6.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7.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8.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9.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10. 司马南:黄金万两——一项美国的核心秘密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胡锡进爆出了一个“惊天秘密”?问是谁™造就的胡锡进这类的“共产党员”,真是可耻!
  3.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4.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5.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8.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9.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0.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10亿巨贪不死,谁死?
  9.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北国的黯然曙光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