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集体经济
经济结构的差异,决定了日式创新与美式创新的截然不同;
一旦回顾历史,你就会发现,真正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壮大起来的都是这种集体所有制企业;
中国的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惟一受到打压的却是本应发挥重要作用的集体经济
在日本,所谓的国有企业跟我们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概念不一样。尽管这些企业担当的角色类似我们的央企,但我还是更倾向于称其为“国民企业”。
在战前,这些企业大多是延续数代的家族企业;直到战后,这些财阀才被美国的经理人制度所取代。当时占领日本的美国人认为,日本之所以能够对抗美国就是因为这些财团的存在,它们才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真正根基所在。
日本经济近年来不景气,但那是因为日本已借助综合商社把产业转到了海外。现在,日本在华企业总数将近5万家。更可怕的是,这5万家企业同气连枝并形成了一种新的层级结构:财团就像一个大家庭,主办银行是家庭中的父亲,为产业服务的综合商社则是家庭中的母亲,它们共同将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捆绑在大企业的战车上,从而使他们易于赢得国际竞争。
在三井财团,扮演父亲角色的是三井银行(现三井住友银行)及其他一些金融公司,扮演母亲角色的是三井物产这样的综合商社。在两大机构下面,就是包括丰田、东芝、王子制纸和石川岛播磨在内的多个世界一流企业,王子制纸是世界知名造纸公司,石川岛播磨则是航母制造业中的全球翘楚。
日本取得了堪比美国的经济成就,但其经济结构却与美国大不相同:在美国,金融、产业与商业彼此分离;但在日本,这些部门却相互融合。日本有6大财团,每个财团都掌控着数十家企业。财团实行立体作战:金融是空军,商业是海军,产业是陆军,空军和海军为产业发展护航。日本就是靠这套体系,在战后与美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对抗。
将这套体系跟美国对比,我们才能知道中国更像谁。在美国,金融为主的华尔街左右着经济,其立国之本是金融;而在日本,却是经团联在发挥核心作用,而经团联的会长全都是产业公司的社长,日本的立国之本是产业。因此,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选择为保产业而牺牲金融,这与美国的做法大相径庭。
在美国,一切以股东利益为重;但在日本,企业永远属于职工。美国强调个体,日本则强调整体。美国依靠股市融资维持其结构,日本则依靠银行来支撑其体系。美国追求短期效应,日本则立足长远。所以,美国一直努力构建的是自由资本主义市场,而日本希望拥有的则是秩序或者说是有组织的市场经济。
经济结构的差异,决定了日式创新与美式创新的截然不同。美国强调原始创新,强调基于发明的商业化运作;日本则更加重视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之后的再创新。对于这套体系,日本自豪地称之为“日本型社会主义”。福田康夫在北大讲演时也曾提到,“我国被称为比社会主义还要社会主义的平等社会”。因为在日本,只有产业细化,没有贫富分化。
这种组织形态其实与我们中国曾经广泛存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颇为类似。而一旦回顾历史,你就会发现,真正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壮大起来的都是这种集体所有制企业。现在,三井有26家核心企业集团,其中很多都进入了世界500强的榜单。而作为中国科技企业的代表,华为公司所实行的也是这种集体所有制的模式。
但30年的改革过后,中国的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惟一受到打压的却是本应发挥重要作用的集体经济。因此,要提升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中国应该认真研究国情,发展集体经济以提升创新能力,而非对美国模式一味推崇以致经济发展有失偏颇。
中国怎样将外资挤出去
中国的制造业虽然我们不好意思说它出现了危机,但是至少可以说是面临很多困难。这些困难的出现既有国际经济风云的影响,也有我们国内政策失误的原因。
获得全球经济影响力,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霸道方式,一种是王道方式。美国方式就是靠强权、强势、硬实力。而中国做不到,就只有靠软实力。
日本人就是搞王道,有时候其软实力并不觉得很厉害,所以不得不防。它能够把全球的东西都拿到自己的手里。美国的模式是创业型,日本的模式更适合可持续发展,两种是不同的模式。
美国创新企业很多,但长寿企业很少。而据权威机构的统计资料显示,日本的百年企业已经达到了2万多家。日本大财团的企业几乎都是百岁以上。
我们已经看到为了应对危机和震后重建,日本产业资本已经出现回流本国,这势必造成日本产业资本全球化,扩张有所放缓。
如此正在全球化布局的中国企业是否有些机会呢?然而实事求并不尽如人意想象中那么完美。中国的企业出海都是小舢板的方式,而日本企业出去都是航空母舰的战斗群方式。
很多中国企业甚至通过美国投资银行出去,其实还没有出去之前,就已经被别人算计完了。中铝走出去是让人玩了,联想收购IBM也让人玩了。吉利收购沃尔沃能不能算成功呢?还是要看。
那么日本财团的核心是商社,表面上是国际贸易公司,实际上是产商金融的结合体,把很多关联企业全都带出去了。为什么中国不能形成自己的财团模式呢?
现在主导中国经济的人都是从美国回来的博士,而美国人的思路是金融和产业分离,最后我们就美国化了,就把自己的金融和产业拆散了。
最初邓小平访问日本,学习日本搞了中信、招商局、光大、华润等财团,但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大家都批判这种模式,最后不得不放弃了。而这都是美国回来的博士批判地。美国人的目的就是要拆散财团,中国财团若发展起来对美国有很大的威胁。
看看日本人,他们就通过财团不但把美国资本排挤出日本,又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财团打到了美国,打下了东南亚、拉美,这无疑削弱了美国在全球的竞争力。
后来韩国也模仿日本,形成财团模式,也把美国的很多东西夺走了。都说日本过去十年是逝去的十年,其实中国才是真正逝去的十年。别看中国的GDP每年增长多少,其实外资贡献很多,我们在技术方面没有太多积累,全是引进成套的设备技术,而中国金融业也可谓停滞了10年,还把外资的金融放了部分
进来,更有甚者把国有金融的股份贱卖出去。
所以呼吁国企要重新整理思路,不能再跟华尔街跑,应该掌握产业体系,应该更多的学习日本。谈到民间资本,与其让民间资本做地下钱庄、影子银行,还不如将他变成商业银行。
而真正的商业银行还是诞生于民间的产业积聚形成的资本,关键是怎样引导商业银行与产业资本结合。
在日本明治维新的时候,一下子出现了上千家的商业银行,然后这些银行慢慢的通过竞争有些倒闭,有些合并,组成大银行。
现在,中国的民间资本拿不到银行的牌照,都去搞私募基金,私募基金多了,乱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问题。比如现在的高利贷,这句话是我加的。
为什么不能让民间资本合法化呢?由于中国特殊利益集团间的矛盾,国企自己搞不了财团也不让民企去搞,国有资本压迫民间资本,却与外国资本结合,中国是内战外和,而日本企业则是内和外战。
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形成自己的财团模式,而避免走弯路,就能够把外资排挤出去,从而形成国进民进的双赢格局,实现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对接。
当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产权逐渐模糊后,变成集体所有,国民共有。但这需要共同的意识,还有共同的理念。
本文摘自《财团就是力量》(白益民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