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国际地位”。“两弹一星”,绘就了新中国在20世纪天空中耀眼的航迹,奠定了在21世纪笑傲苍穹的资本,而这一切一切的背后永远镌刻着一个闪光的名字——钱学森。
作为一名战略科学家,钱学森担任我国国防科技主帅22年,组织领导多项国家重大科研创新工程。在新中国的科技史乃至世界航天史中,他的思想如海, 壮阔波澜、吞吐万物;他的事业如山,钟灵毓秀、靖近怀远。在世界人民眼中,他被看作是“上帝对中国的眷顾”,欣羡之情难以言表。普通的中国人更难去揣想——如果没有钱学森?
但这并不是我们今天纪念钱学森的全部意义,更不是他老人家希望看到的。钱老曾多次强调:“回国以后,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的发展。”
“更多的钱学森”意味着涌现更多独领风骚的科技帅才,意味着造就更多莽原拓荒的科学大师。法国著名思想家圣西门讲过一句经典的话:“假如法国突然 失去了50名优秀物理学家,50名优秀化学家,50名优秀诗人,50名优秀作家,50名优秀军事家和50名杰出工程师,法国马上就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因为这些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时代标高,对国家的生存发展、文明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宁对这句话大加赞赏,称之为“圣西门名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56年前,当钱学森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奔向“红色中国”时,他的祖国“不要说造导弹,就连拖拉机都造不了。”改革开放,为古老中国跃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提供了契机。短短30多年,我们这个“曾经落后的欠发达国家一跃而取代德国、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实现从世界工厂到新技术创新基地的转变。”“中国制造”、“中国模式”、“中国速度”已成为世界主流媒体的高频词。
56年前,当钱学森筹组力学所时,不得不从大二、大三学生中抽调技术员。今天,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4200余万人,其中40岁以上的达到2647万,约占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65.7%,并以每年200-300万人的规模递增,居世界第一。
但毋庸讳言,杰出人才、特别是大师级领军人才,对于今天的中国还是稀缺资源,这也是钱老晚年念念兹兹、久久不能释怀的一件大事。尽管我们的高校规 模世界第一、在校大学生人数世界第一,每年论文产量世界第一,但中国本土科研成就至今未获得诺贝尔奖,截至2007年,在世界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所包含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科学家参与其领导层的仅占2.26%。其中,在一级学科中担任主席职务的只有1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一字之差,中国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前不久,瑞士《新苏黎世报》称,今天的中国已是全球主流科技国家之一。但话锋一转,该报又称:这主要归功于国家的巨额投资,1995年以来,中国科研开发的支出平均每年增长18%,但中国还不是“科学领域的超级大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申报专利最多的100家公司中,只有两家中国公司。“创业弥 坚”“不差钱”的中国人,如何把改革开放30多年攒下的辛苦家底,花出效益、花出名堂、花在刀刃上,如何强化战略规划与精确管理,中国还有很多很多的坎要 跨。
2011年,胡主席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
“国之强弱,不在甲兵,不在金谷,独在人才之多少。”令我们欣喜的是,从“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到造就“科技领军人才”,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正一步步厘清了迈向和平崛起的道路,找到了实现富国强兵的引擎。
面对百舸争流的当今世界,党和国家关注科技、绸缪教育、倾情人才,“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的理念已经深化内聚成国家战略层的共 识、决策与行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三纲鼎立、互为依托、各 有专攻,共同组成了构建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隆中对”。
令人瞩目的是,在招贤育英的战场上,人民军队一直冲锋在前。从总参的科技创新工作站,到总后的“三星工程”、总装的“1153工程”、海军的高新 科技人才工程、空军的院士顾问制度、二炮的导弹专家制度,等等。近年来,我军在培养造就科技人才上与时代携手,锐意开拓,大步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效。围绕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我军依靠科技进步,引领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极大地提高了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 力。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2009年7月,就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结束不到2个月,人民军队再次闻令而动,动若风发。经军委批准,四总部启动《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并颁发了《实施办法》。世界的眼光、中国的特色、明晰的目标、精细的运筹,正一步步将军队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的“蓝图”转化成 “路线图”。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如果说半个世纪前,以钱老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胸怀的是“站起来”的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强烈民族自尊心, 今天新一代的科技创业者身上洋溢的更多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这份信心与坚守,这份淡定与从容,必将引领莘莘学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而在这一征程中,“钱学森”这个名字,必将永远成为引领我们前进的灯塔。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