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春泥更护花
——记不平凡的平凡老人张桂芝
晁储之
有文赞曰:
生于乱世,出身贫苦,红色火种埋心间
身历战火,目睹尸山,盼望解放盼春天
受党恩泽,上学读书,工人翻身换新颜
投身科研,建设铁路,似海恩情怎报完
志比木兰,心系国家,谁说女子不如男
善抓矛盾,提倡实践,牢记毛著不空谈
胸有全局,勇于应对,把稳政治方向盘
退下岗位,不退思想,一身红衣守江山
走进南街,谒陵朝鲜,乌有传说不遥远
导向青年,庚续血脉,百年一梦终能现
决裂私有,始终弘道,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将无我,不负青山,希望寄托青少年
北京新街口的大半截胡同,环境安静祥和。这儿的什刹海街道养老照料中心里住着一位老人,愈来愈意识到自己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然而她的思绪却愈来愈急迫地飞出窗外,去寻找过往的足迹,寻思怎样才能把自己最后的步履走得更稳更踏实更坚定,不断地与同样牵挂她的年龄不等的同志和朋友们讨论和交流。这个老人就是张桂芝。
张桂芝,原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科研工作人员,退休以前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退休以后,从没有想过停下脚步,享受养生,而是成为一名传播红色文化的白发战士,将传播红色文化视为余生中最重要的事。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是张桂芝老人的手机铃声《我的中国心》。她之所以选择这首歌作为自己的手机铃声,源于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我国发起贸易战科技战以后,她时刻关注着龙芯中科的事业进展。“龙芯中科的中国芯,也是我的中国心,我在内心一直为始终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自主研发中国芯片的带头人、科学家胡伟武加油点赞!”。为此,她特地从新华书店自费购买了500本《重读<实践论><矛盾论>》(内含《实践论》、《矛盾论》全文),赠送给龙芯中科公司,希望龙芯团队发扬我国老一辈科技工的关荣传统,用“两论”做武器,攻克我国的造芯难关。
87年前,张桂芝出生在辽宁锦州的一个贫苦铁路工人家庭。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在她少小的心灵中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印记。食不果腹是她对童年最真切的回忆,“牛马吃的豆渣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主要的食物来源,卤水豆腐对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贫苦屈辱的童年生活让她渴望光明。当然,追寻光明不是她个人的专属,更凝聚着全民族的希望。为此,无数人在寻找光明的道路上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辽沈战役的主战场之一就在锦州。那个清晨,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站在锦州城门外,看到堆尸如山。那是我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原始的理解与认同,并成为我后来人生的信条。”张桂芝老人并不愿过多提起那段经历,提起来就伤心激动,更不愿意那样的事再次发生。
是的,饱尝过苦难的人都不愿意苦难再次发生。因此,历经了新中国成立成长全过程的人们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走向有着比一般人更敏感、更深刻、更本质的认识。家国一体的独特经历让他们能够更多地抛开个人利益的牵绊,加上多年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他们更清醒的知道新中国是从哪里来,该向哪里去,会有什么危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发展中国的坚定信念,已经融化进他们的血液中。张桂芝老人退休的时候,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社会思潮变迁,资本主义暗流明流涌动,新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猖獗泛滥的阶段。她面对现实,怎能回避,怎能沉默?她认为,自己虽然是一个平凡的人,也要发出声音,汇合到人民大众的时代强音中去。于是,她主动“出战”了:开始学习电脑知识,登上互联网平台,努力实现从“铁路工程师”到“思想工程师”的转变,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出自己的一把力,同敌对势力进行的“颜色革命”做坚决的斗争。
后来,红色网站上出现了一个笔名为“红色娘子军”的“大V”,发表了一系列针砭时弊、脍炙人口、广为传颂的好文章,其中《历史大势近看不如远观》、《鸡毛信飞往中南海》等文章赢得了一大批年轻网友粉丝的点赞,成为青年树立社会主义信仰的“铺路石”,庚续红色航向的“信号灯”。
张桂芝老人的文章之所以受人欢迎,网友的评价是“真理”的味道“营养”足、“辣味”重。而她自己的说法是:我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凡事用《矛盾论》、《实践论》的观点进行分析,就容易认识事情的本质,文章写出来也比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认真学习《矛盾论》、《实践论》,具备明辨是非、洞察社会的能力。”
张桂芝老人的信仰追求不仅洋溢在她的文章和演讲中,而且体现在她的许多实实在在的行动上。多年来,她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支持红色文化的传播事业——从出资在中学建立毛泽东思想教育基地,到购买进步书籍赠与大学生网友;从支持红色网站发展,到资助青年大学生勤工俭学…… “这些都是由发自我内心的力量驱动的,即使家人、朋友暂时不理解,但我相信他们终会理解的。位卑未敢忘国忧嘛!”
大道之行,天下不孤。是的,这些年她与老中青红色网友纵横南北,驰骋东西,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她的足迹——近在北京市内,远到华西村、南街村、重庆,甚至远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陵园。每到一个地方,她都认真调查,努力学习,热情交流,走到哪里,都能听到“红色娘子军”的声音。她对我说:“我做的工作还是太少了,但和许多同志相同的是,我对自己退休后的追求、选择的道路感到骄傲,夕阳无悔。”
张桂芝老人为什么把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看得这么重呢?因为她对毛主席思想的理解越来越深,认识到要使中国的红色江山不变色,关键要靠一代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把革命的火炬传递下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张桂芝老人真的老了,她现在一天天感到再也无力前行。即使如此,作为一个践行毛泽东思想的老兵,认定了只要生命不息,就要战斗不止。因此,她决定:将个人剩余的存款全部捐献给红色事业,用来支持新时代青少年红色文化的庚续传承,如同把自己化作一掬芬芳的春泥,培育出一畦艳丽的花朵。
听闻这个消息,一位世界观深受张桂芝老人影响的青年,在纸上默默写下了几行字:
马列真理在,光芒万丈长。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大树巍然在,蚍蜉落树旁。
寄语新青年,勿负好时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