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共有58名成员(党员),邓中夏、李启汉名列其中。他俩是老乡,是朋友,是郎舅,更是在工人运动中最亲密的战友和为革命捐躯的英烈。
工运先锋
邓中夏,1894年出生于湖南宜章太平里乡邓家湾村一个清末举人家庭。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邓中夏等于1920年3月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参加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
李启汉,1898年出生于湖南江华码市镇李家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在亲戚的资助下,他先后在衡阳、长沙求学。1919年底参加毛泽东领导的驱逐军阀张敬尧运动,进京后在邓中夏的帮助下,进入北京大学旁听。1920年5月,经邓中夏推荐,李启汉到上海华俄通讯社工作,与陈独秀、李达等结识,随后加入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邓中夏、李启汉
1920年夏,邓中夏从北大毕业后,拒绝父亲在农商部为他谋到的一份差事,立下“不当官,要做公仆”的志向,受党组织指派到长辛店开展工人运动,致力于为广大工人谋利益。
1920年秋,李启汉受组织委派,在上海安远路锦绣里成立一所工人半日学校,这是党组织领导的第一所工人学校,向工人传播革命真理,为党开展工人运动作准备。
党的一大召开前夕,邓中夏来到上海,见到了工人装束的李启汉。李启汉谈及在工人运动中遇到的难题,邓中夏为他出谋划策。于是,李启汉再次来到工人中间与之座谈,说:“我是来帮你们讨债的。”工人很是奇怪,“我们这么穷,只有欠别人的,哪有别人欠我们的?”他说:“是资本家欠了你们的债。你们日夜辛苦还这么穷,就是被资本家吸尽了血汗!”不久,他帮助工人建立了沪西纺织工会。1921年8月,他领导上海英美烟厂8000工人举行罢工,8月下旬成立了上海烟草工会。1922年3月帮助浦东日华纱厂成立工会,4月组织日华纱厂罢工。
邓中夏在工人中发表演说
1921年8月,中共在上海成立领导工人运动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邓中夏任北方部主任,负责领导北方工人运动。李启汉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秘书,1922年初他组织“香港海员罢工后援会”,发动上海各界人士捐款援助香港罢工工人及其家属,还代表总部到香港慰问和鼓励罢工海员。
1922年4月,邓中夏、李启汉一起从上海出发,前往广州参加5月1日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邓中夏当选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7月,书记部总部由上海迁到北京,邓中夏参与领导了开滦煤矿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并在全国发动了劳动立法运动。
李启汉返回上海后,组织领导日华纱厂工人第二次罢工,并获得胜利。1922年6月,租界巡捕房以“煽动罢工”罪名将李启汉逮捕入狱,这是他因领导罢工第三次入狱。3个月后,他被引渡给上海军阀的官厅,关进龙华监狱。
1923年“二七”惨案后,设在北京的劳动组合书记部被查封,邓中夏随总部迁到上海,并主持上海大学工作。是年7月,他又当选为中共上海区委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千方百计营救被捕入狱的李启汉。1924年10月13日清晨,李启汉在被关押了2年零4个月后获释。邓中夏亲自接他出狱,见他骨瘦如柴,脱了人形,说:“你是我党坐牢最早最苦的第一位同志。”他俩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以“为了勤劳大众而死,虽死犹生”互勉。
考虑李启汉不宜继续留在上海工作,组织决定派他到湖南水口山、锡矿山去开展工人运动。邓中夏说:“你从狱中出来,头发长得像森林一样。工人阶级也要像森林一样茂密扎根,生生不息。我建议你改名李森。”
邓中夏继续留在上海工作,1925年2月初,与李立三到上海内外棉八厂领导工人罢工,反对日商打人,无理开除工人,要求增加工资。邓中夏在苏州河北岸潭子湾召开罢工工人大会时,被大批警察包围,他临危不惧,站在一个坟堆上振臂高呼:“我们被东洋人压迫了,中国人不要压迫中国人!”鼓励同他一起被捕的工友:“他们能抓住我们,但他们打不败我们!”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他和李立三等于2月8日发动了上海22家日商纱厂近4万工人大罢工。这次罢工得到全国各地的声援,迫使日商接受了工会代表提出的不虐待工人等4条要求。
罢工领袖
1925年五一劳动节,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决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取代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邓中夏、李森(李启汉)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后,他们留在广州,邓中夏任全总秘书长和宣传部部长,李森任全总组织部部长,共同主持全总日常工作,并参加中共广东区委及工人运动委员会的领导工作。
不久,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爆发,为了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6月19日,邓中夏、李森参加领导了省港大罢工,成立了省港罢工委员会。邓中夏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党团书记,李森任副书记,统一领导罢工斗争。
7月3日,成立全总省港罢工委员会,设立干事局,李森任局长,帮助数十万离港回省的工人解决生活问题,组织工人家属开展自救。李森等人到各个工人住宿区,办起了罢工工人食堂,又给缺衣少被的工人发了4万件棉衣、2万条棉被,基本解除了罢工工人面临的生活困难问题。工人们称赞干事局是“工人内阁”,李森是“总理”。
7月5日,邓中夏牵头组建了有2000多名队员、200多支枪的工人纠察队,捉拿工贼,维持罢工秩序,在东至汕头,西到北海,蜿蜒数千里海岸线上的各港口设卡,扣押英国货物,严禁粮菜外流。香港顿时交通瘫痪、商务停顿、商店关门、食品奇缺,成为“臭港”“死港”。
1925年8月8日,李启汉在《工人之路》上发表的文章
1926年初,李启汉与薛英华结婚后不久,把在湖南老家的母亲和妹妹李惠馨(原名李英)接到广州一起生活。他的家与32岁的单身汉邓中夏住楼上楼下。邓中夏很喜欢李惠馨这个从小吃尽苦头的17岁姑娘,有空时常教她读书写字,渐渐地,二人互生感情。李森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当着两人的面挑破了这层窗户纸。
1926年8月,邓中夏与李惠馨喜结连理。邓中夏比李惠馨大15岁,平时对她以“妹妹”相称。结婚那天,邓中夏带着新娘到黄花岗去祭扫烈士,深情地对她说:“妹妹,我们不能忘记死去的先烈们,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在邓中夏、李森的影响下,李惠馨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是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10月,为了支援北伐,省港罢工委员会转变斗争策略,持续16个月的省港大罢工结束。1927年2月,全总北迁武汉,李森留在广州,接替邓中夏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党团书记,主持罢工的善后工作,发动罢工工人参加运输队、宣传队、救护队等,支援国民革命军东征、南讨以及后来的北伐战争。
郎舅英烈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4日上午,李森召集广州工人干部开会,研究对策。广州市公安局谍捕队闻讯前来监视,会议被迫中止。当晚,李森再次召开会议,决定组织工人自卫武装。15日,广州军阀发动反革命政变。当天凌晨,李森被捕。
在被押往监狱途中,李森昂首阔步,斥责反动派卑鄙无耻。4月下旬,他被关进南石头监狱。当敌人审讯他时,他大义凛然地说:“我是做工农运动的,你要说我是共产党,那么,所有工农都是共产党了!”4月23日晚,李森被押往南石头刑场秘密杀害,时年29岁。
邓中夏、李惠馨夫妇与孩子合影
李惠馨随邓中夏为革命四处奔波。1927年8月,邓中夏参加党的“八七”会议,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赴莫斯科,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1930年回国后,先担任全国总工会党团成员兼宣传部部长,接着被任命为中央代表、湘鄂西特委书记、红二军团政委,领导湘鄂西根据地的革命斗争。1932年秋,到上海任全国赤色互济会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从事地下工作。
1933年5月15日,邓中夏去上海法租界找互济会援救部部长林素琴商量工作时,二人突遭法租界巡捕逮捕。邓中夏一口咬定自己叫施义,在湖南当教员,是来上海访友的,并带信给互济会的律师史良,请她出面营救。
5月16日、23日,设在法租界的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两次开庭审讯,上海市公安局要求“引渡”“施义”。史良表示反对,并驳斥了他们的无理要求。法庭作出对施义“不准移提”的裁定,但又作出将林素琴移交上海市公安局的裁定。
上海市公安局“引渡”林素琴后,即交给了国民党特务机关。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林素琴叛变,供出施义就是邓中夏。国民党花重金买通法租界官员,将邓中夏“引渡”到上海市公安局,随后押往南京宪兵司令部监狱。
在狱中,邓中夏以坚定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顶住了国民党的利禄引诱和严刑拷打,他写道:“为了勤劳大众而死,虽死犹生。”在同狱中难友谈心时说:“我邓中夏化成灰还是共产党党员!”在临就义的前两天,他给党写下最后一封信:“同志们,我快要到雨花台去了,你们继续努力奋斗吧,最后的胜利终于是属于我们的!”
1933年9月21日黎明,邓中夏被押送到雨花台刑场。临刑前,一宪兵问:“你还有话吗?”邓中夏说:“你们想一想,杀死了为工农兵谋福利的人,对你们自己有什么好处?”监斩官气急败坏,下令开枪。邓中夏血洒雨花台,献出了39岁的宝贵生命。
邓中夏牺牲后,李惠馨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夏明,表明要继承丈夫的遗志。此后,她先后在西安、延安、太行山等地工作。1945年3月1日,毛泽东在写给李夏明的信中鼓励她:“继续为党工作,以继启汉、中夏之遗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